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世界银行赵敏:技术大变革时代决策者该起怎样的作用

澎湃新闻记者 李雅琦
2016-12-17 11:30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赵敏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供图

主讲人:赵敏(世界银行中国、蒙古及韩国局高级经济学家)

主题: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之全球经济未来新增长方向

时间:2016年12月9日-11日

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编者按】

在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之“全球经济未来新增长方向”分论坛上,世界银行中国、蒙古及韩国局高级经济学家赵敏的主题演讲,提到了由新经济和技术经济变革带来的创造性破坏。她认为,现代全球经济的一个主旋律就是创造性破坏的过程,创造性破坏的核心特点是,今天新的业态不断地取代旧的业态,新的技术不断地取代旧的技术,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社会,会带来非常动荡的变化。

赵敏认为,有些人会在短期内受益,有些人会在短期内受到损失,如果我们的政府不能快速应对这样的变化,适应这样的变化,就会出现美国的蓝领工人受到损失,他就会提出他的诉求。他的驱动可能并不是完全理性的,但他说我利益受到冲击了,我需要变化。

赵敏强调,现在全球经济的技术变革速度是在不断加快的。过去,技术变革可能几百年一次,后来缩短成100年、50年、30年,今天这个社会可能三五年就会出现一个重大的技术变革,这种情况下,对于决策者应该起什么样的作用,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

以下是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对赵敏发言的摘录:

关于全球经济走势大致的判断,大家都比较有共识

第一,全球经济确实面临低速增长的态势,我们估计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和去年大致持平,明后两年整个全球经济,估计也不会有大的反弹,会在非常低的基础上温和地有所恢复,稍微有所增长。

同时,经济下行的风险在不断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在抬头,全球金融市场面临很大的不稳定性,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各个国家政策协调面临巨大的挑战。

在这样一个经济低迷而下行风险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各个国家的政策空间却在不断收窄。从货币政策来讲,各个国家现在的政策利率基本上已经接近地板,进一步降息或者放松的空间非常狭窄,一些非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我们也看到效果正在不断地减弱。财政政策的空间,在公共债务已达到历史峰值情况下,进一步扩大的空间也非常有限。

总体来讲,下一步各个国家在面临经济下行风险和冲击的情况下,能够做的就是结构性改革,包括抵制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加大国内经济治理结构的完善,提高公共和政府的行政效率,在财政政策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调整的力度,包括加大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的投入等等。

在经济学界,调整政策是有共识的,我特别想讲的一点,就是在这些好的,或者政策有共识的情况下,为什么各个国家却和我们的经济学家的判断或建议是背道而驰的。

新经济和技术经济变革带来了创造性的破坏,现代全球经济的一个主旋律就是创造性破坏的过程,创造性破坏的核心特点是,今天新的业态不断地取代旧的业态,新的技术不断地取代旧的技术,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社会,会带来非常动荡的变化。有些人会在短期内受益,有些人会在短期内受到损失,如果我们的政府不能快速应对这样的变化,适应这样的变化,就会出现美国的蓝领工人受到损失,他就会提出他的诉求。他的驱动可能并不是完全理性的,但他说我利益受到冲击了,我需要变化。

第二,现在全球经济的技术变革速度是在不断加快的。过去,技术变革可能几百年一次,缩短成100年、50年、30年,今天可能三、五年就会出现一个重大的技术变革,这种情况下,决策者应该起什么样的作用,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

从最近几年行为学和社会学的最新发展成果来看,一个突出的发现,就是说我们人的思维在多数情况下是理性的,但还有很大情况下是非理性的,这边是在完全经济对称的情况下,可能也是非理性的,会受到他所处的政治、文化、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2015年世界发展报告,《思维社会行为》那本书里,有很多很详细的案例和实验证据。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即便是我们当时对几千个最前沿的发展经济学家做调查,发现最前沿的,而且有实际经验的发展经济学家,做出来的政策判断,也有可能是有偏差,或者说是有偏离的。

我们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可能需要考虑一个特定的环境,在一个国家适用的政策搬到另外一个国家不一定适用,去年或者以前一直运行良好的政策,在今天的世界可能不一定适用。所以,这对我们政府如何制定政策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

在今天的社会里,除了要强调政府要做什么,可能还要考虑第二个问题,就是怎么做?怎么制定政策,怎么做的问题。这是一个二阶的问题,但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不解决,很多一阶的好的建议、好的政策不能落地,即使落地了可能落实不下去。

我谈一谈二阶怎么解决的问题?我个人总结了四个方面:第一,政府需要快速地和商业主体、市场主体、居民不断地沟通,这个快速的沟通是能够保证政府快速对此做出反应的一个基本前提。中国有句俗话,叫春江水暖鸭先知,政府主观的政策决策往往会出现误导。

第二,我们政府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应该充分地信息披露,这样才能集全社会的智慧帮助政府做出良好的判断。

第三,评估。一个政策出台之前,应该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不仅有政策效果的评估,还有对影响人群的评估。

第四,快速决策机制和改进,这样一个过程应该是不断循环的过程。“变”是今后一个不变的主题,如何应对这样一个变化的格局,可能在各个国家治理结构上,以及政策上,做出一些及时的调整。

(本文根据主办方提供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订)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