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科学新知|科研人员发现“隐形版”奥密克戎毒株

2021-12-13 18:5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1

光合作用“绿巨人”蓄势待发

▲高等植物大麦叶绿体中PSI-NDH的整体结构 图片来源:中科院植物所

光合作用是地球生物安全高效地获取太阳能量的主要途径。在植物中,运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膜有着复杂而精细的结构。

北京时间12月9日,《自然》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了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匡廷云院士团队与浙江大学张兴团队联合完成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他们首次解析了大麦中一个包含55个蛋白亚基的叶绿体超分子复合体的高分辨率空间结构,该复合体是目前最大的已获得高分辨率结构的高等植物叶绿体超分子复合体,并首次揭示了光合膜上这个“绿巨人”的组装原理。

——中国科学报

2

我国科研人员首次解析大麦叶绿体PSI

我国科研人员利用冷冻电镜技术首次解析了大麦叶绿体PSI-NDH膜蛋白超大分子复合物的高分辨率空间结构,该成果对于理解被子植物在进化过程中适应陆生光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并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光合膜蛋白结构生物学研究组与浙江大学张兴研究组合作开展,相关成果12月9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

——新华网

3

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等提出验证胶质细胞转分化基本原则

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研究员彭勃团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毛颖团队和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研究员袁逖飞团队开展联合攻关,利用活细胞成像、严谨谱系追踪和药理学等多个手段,对NeuroD1介导的小胶质细胞—神经元重编程现象进行了系统性探索。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神经元》。

在前期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小胶质细胞于再殖条件下能够通过自我增殖的方式平均每天再生20%的细胞。如果能通过诱导小胶质细胞重编程,相当于发现了一个无穷无尽的补给源,可用来大量补充受损的神经元。

——中国科学报

4

科研人员发现“隐形版”奥密克戎毒株

12月9日登载英国《卫报》网站报道《科学家发现更难追踪的“隐形版”奥密克戎毒株》。报道摘要如下:

科学家说,他们发现了一种“隐形版”奥密克戎毒株,常用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无法将其与其他变异毒株区分开来。当前,公共卫生官员正是使用PCR检测来快速了解它在全球的传播状况。

“隐形版”变种发生的许多变异与普通奥密克戎毒株相同,但缺少一种特殊的基因变异。这一变种在所有常规检测中还是会被判定为新冠病毒,可以通过基因检测确定属于奥密克戎变体,但无法通过常规PCR检测迅速找到潜在病例。

研究人员说,目前尚不知道这种新型奥密克戎变种的传播方式与普通奥密克戎变种是否相同,但这种“隐形版”的基因差异巨大,因此表现也可能有所区别。

——新华网

5

国际最新研究:恐龙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近45千米

▲艺术重建图:未确定物种的蜥脚类恐龙跑过低水位时期的湖泊沉积层(图片来自论文作者)。 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恐龙统治地球的时代,兽脚类恐龙在陆地上的奔跑速度能有多快?一项古生物学研究通过对西班牙拉里奥哈发现的1亿多年前的化石足印分析显示,一些兽脚类物种——两足行走的捕食性恐龙的奔跑速度能达到每小时近45千米。

这项研究结果论文最新发表在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开放获取学术期刊《科学报告》上,也成为迄今计算出的兽脚类恐龙最快的奔跑速度之一。

——中国新闻网

6

天文学家在银河系卫星星系中心发现奇怪的巨大黑洞

▲图片来源:cnBeta.COM

近日,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麦克唐纳天文台的天文学家在银河系一个矮小卫星星系中心发现了一个异常巨大黑洞,该星系被称为狮子座I,其质量几乎与我们自己银河系中心的黑洞一样大,这一发现可能重新定义我们对所有星系如何演变的理解 。这项工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cnBeta.COM

原标题:《科学新知|科研人员发现“隐形版”奥密克戎毒株》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