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学期末考,教授们出的考题都是怎样的?

关尔
2016-12-19 16:53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学期将尽,被期末考试裹挟的各所高校学生,在论文与试卷中鏖战。每个高三学生大概都听过一句话“现在好好努力,大学就可以好好玩了”,万万没有想到,大学,期末考试,是另一个大坑。

今天,我们就从那些大学教授出的考题说起。有的教授时变时新,有的教授十年如一日,一届届的学生经验已然摸清了套路。大学教授考些什么题?作为文科生,笔者在此也就收入一些复旦人文社科课程考题,毕竟理工科的题目,连符号,笔者都打不出来。

中国文学传统

执教中国文学传统的先生在三尺讲台上为本科生已经讲课十多年。“流水的学生,铁打的老师”是也。几乎每一位文科新生都会修读这门课,常常被老师口吐莲花般的语言洗礼,每一节课都能感受到中国文学的清新涤荡。然而到了二年级,向学弟学妹问起今年这位老师又讲了什么时,才发现,讲台上的教授颇似真人版录音机,连点缀课堂用的段子也是十年如一日。

他的考题,没上过课的人大多觉得神奇,不过,经过多届学生整理,像是一个巨大的题库,好好准备题库里的问题,考场上十拿九稳。

第一道,基础题,用正确的方法读下面一首题为《游苏州半山寺》的宝塔诗:

山山

远隔

山光半山

映百心塘

山峰千乐归山

里四三忘已世
山近苏城楼阁拥山

堂庙旧题村苑阆疑

竹禅榻留庄作画实

丝新醉侑歌渔浪沧

请把这首诗写成一首七律……

第二道,提升题:

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翟XX翻译为“Your heart was full of wandering thought,For me,--my sun had set indeed”,庞德翻译为“Mind like a floating wide cloud,Sunset like the parting of old acquaintances...”,分析二者各自特点,结合自己体会,判断高下。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常考题,在此不一一列举。

哲学导论

复旦哲学学院有两位先生极具声望,一位是桃李满园的俞吾金,一位是被誉为“哲学王子”、上课期间烟不能停的王德峰。两位老师都教授过《哲学导论》,作为新兴一代哲学学人的入学必修课,这门课程最后一般也通过考试的形式考核学生。

多年经验观测,两位老师的课程考题大多是课堂上辨析过的,不好好听课的话,面对考题大概一脸茫然。

俞老师生前有几道流传民间的考题:“哲学与科学的联系与区别”、“什么是形而上学?请简述其发展历史及不同内容”。

与之相比,哲学王子王德峰一般上场先来数道基础性考题,做一些关于“理性”、“世界本原学说”、“先天综合判断”等概念的名词解释,再从哲学原著中抽选段落让学生进行阐释。这些原著或是休谟、或是黑格尔,大抵发散题还是最能见学生的水准。

西方政治学说史

顶着政治学专业全国排名第一的光环,复旦政治系学生的考题难度已经达到可以看懂题目中的每一个汉字,但是不懂这些汉字连在一起是什么意思的境界。

一位以严苛著称的老师常年开授《西方政治学说史》,在平时课程中,对学生的阅读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柏拉图五大对话集》、《俄狄浦斯王》、阿里斯托芬三篇、埃斯库罗斯的《奥瑞是提亚三部曲》等。期末考题如果没有好好读原著,没有好好上课,上了考场只能是一脸蒙。

据说读完原著,也基本上不会懂得这些古希腊的大胡子在讲什么,但老师告诉学生:“古希腊的东西,有些东西这些哲学家和文学家说了,有些他们没说,他们没说的东西里的内涵,远远比他们说了的东西的内涵更多。”

每学期的考试,五道题,一道20分,考题到底有多难?举几个例子:

1.注释《裴洞篇》中苏格拉底说的话:“格黎东,我们还欠阿斯格雷彪(医药神)一只鸡,还了这个愿,别忘了。”

2.《申辩篇》和《格黎东篇》对刊和衍义。

3.黑格尔说:“苏格拉底的死并不是无辜的,它也许都不算是悲剧,但是令人感动。”请论述这句话。

新闻摄影

新闻学院的本科生课程可以分为理论课与实务课两类,前者讲授各学科门类概论、发展史,后者则是采访、写作、摄影、编辑、评论等实务操作型课程。

谈及新闻摄影这门极为实务的课程,由于授课老师本身在摄影领域深耕多年,且在三尺讲台上授课三十年有余,于是课程选用教材也是教师本人所编。每学期大量讲述照片的基础拍摄方法、构图细节等,并会带领学生到校外进行三次外拍实践,期末时需提交相关的新闻摄影作品,但依然要辅以试卷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自然,这些考核内容也跟实务有关,许多也是真正摄影中无需用到的知识,考察范围如:

1.简述镜头焦距与成像效果之间的关系?

2.变焦镜头的种类、优缺点有哪些?

3.光圈和快门在摄影中的作用有哪些?

4.数码影像的主要保存介质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作为全国高校都必须为本科生开设的四大政治基础课之一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在复旦的讲述因为老师的关注旨趣不同,讲授重点也大不相同。

不过总体来看,由于大多思修老师原本毕业于哲学学院,思修的上法大体还是十分注重思辨,重视对事关人性、人类基本问题的追问,因而显出一些巨大的张力,而不只是单调说教,总有几位思修教师播撒的“高级鸡汤”在学生中广为传播。

思修考题从微观的知识细节,到宏观的生命追问,层次不一,不过往往并不好答,生搬硬套难得高分,例如:

1.爱国者如何平衡爱国心和批评精神?

2.有人说爱情最后会发展成亲情,你怎么看?

3.举例阐释道德是通过教育而来还是人类天性?

4.探讨“舍得”二字中“舍”与“得”的关系?(提示:1.“舍”与“得”是利益交换吗?2.“舍”与“得”有没有目的性?)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