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定调2022,稳字当头,20页PPT看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21-12-14 14: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作者:中大咨询研究院宏观经济政策研究组

来源:中大商业评论(zhongdareview)

引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8日至10日召开,作为判断当前经济形势,部署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会议,是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风向标。中大咨询就会议中重要内容和新提法为您带来新鲜且深度的解读,本篇为宏观篇,主要分析当前经济形势与明年宏观政策走向,明晚将重点分析明年重点经济工作趋势,敬请关注。

一、今年会议重要看点

表1 2020年和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内容对比。数据来源:新华社

会议公告分为经济形势判断、经济发展定位、总要求、宏观政策基调、明年主要任务以及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的五大问题。

经济形势判断:充分体现了中央对经济形势的清晰认识和务实精神,其中对内部环境判断由去年的“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调整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对外部环境判断增加了“更趋复杂严峻”的表述,体现中央正视压力且不惧压力。

经济发展定位:明年恰遇党的二十大,需要稳定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所以在发展定位中特别强调明年这件“大事”,确定了明年稳的发展基调。

总要求:在稳定的发展定位下,总要求中较去年增加了“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体现稳最重要的是稳定经济。

宏观政策基调:针对这些压力中央精准施策,鲜明地提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其中财政政策保证支出强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并强调“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延续之前的“跨周期”提法,重提“逆周期”,再次体现维稳的重要性。

明年主要任务:在稳字当头的基调下,明年主要任务位列第一的就是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紧接着的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被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而且畅通国民经济循环重在畅通国内大循环,增强供应链产业链韧性,畅通生产到消费各环节,以解决三重压力中的需求收缩和供给冲击。由于扩大内需篇幅较去年明显减少,预计明年侧重以投资带动供给冲击缓解。科技政策从去年的第一位被放到了第四位,可能受贸易摩擦有所缓解影响。而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区域政策和社会政策的重要性增加,分列六七位。

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的五大问题:不同以往的公告结构,今年增加了对共同富裕、资本、初级产品供给、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碳达峰碳中和等5个问题的解释:

1.共同富裕:明确这是一个长期且需稳步推进的事情,要充分发挥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的分配作用;

2.资本监管,对资本设置“红绿灯”监管;

3.初级产品供给,一方面要坚持节约,另一方面要增强保障能力;

4.化解风险,强调“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明确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扩大规模时应控制好自身的风险,化解风险时需考虑社会影响,避免企业自身风险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

5.“双碳”目标,既要抓好煤炭清洁,又要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

新增的这五大问题不仅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我国未来长期需解决的棘手问题,体现中央既关注明年的任务,又对实践问题的认识和部署更加长远和深刻,这就要求执政党对形势变化有更敏锐的洞察,同时对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经济工作回顾:经济持续复苏,但面临三重压力

去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从疫情阴霾中快速复苏,第一、第二季度GDP增速高达18.3%、7.9%。在出口的带动下,第二产业增长较快,随后第三产业迎头赶上,工业和服务业表现出较强韧性,两年平均增速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尤其是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表现亮眼,前三季度增速达16%和20%(制造业增速13%)。

但是下半年,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三重压力,对此,党中央实施有效的宏观政策,进行跨周期调节,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宏观经济大盘总体稳定。

图1 经济运行韧性显现,生产形势总体良好。数据来源:Wind

从经济增长动能看也反映了我国面临的压力。去年投资和出口恢复较快,为经济恢复提供支撑。今年消费“压舱石”作用发挥,贡献了60%左右的GDP的增长,是拉动经济的基石,但是下半年消费增长动能有所减弱,10月社零增速仅为4.9%(2019年同期为7.2%);出口继续表现亮眼,国外疫情反复和持续的宽松政策增加了对我国产品需求,我国以完备的供应链满足全球供需缺口,出口从去年至今猛增,尤其是中美关系缓和,前三季度我国对美出口增速拉升至25.5%,量价齐升使出口保持韧性;投资有所回落,随着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落地,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基建投资低迷,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从35%下滑至7%。

图2 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拉动效果。数据来源:Wind

三、经济环境判断:内有压力、外临不确定性,需坚持稳中求进

国内经济面临压力,世界经济复苏不均衡、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明年将迎来党的二十大,需要一个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政治环境,所以我国明年经济工作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

随着疫苗接种率提高和各国的不懈努力,世界经济加快回暖,但各国经济复苏分化,美国、法国和韩国等完全接种率超60%的国家,经济已恢复至疫情前,南非等完全接种率不足30%的国家,经济比疫情前更糟。而且病毒不断变异,今年3月、7月和11月出现的病毒变异,导致疫情反复,增加了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全球进口额占全球GDP比重由26%的峰值降至21.4%,逆全球化抬头,叠加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不稳定、经济政治不确定性,明年国际形势更趋复杂。

图3 疫苗鸿沟加剧经济复苏不平衡。数据来源:Wind

坚持以我为主的政策基调,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因疫情控制不利,持续采取宽松政策,利率已经降至0,政府杠杆率大幅上涨20%。而我国坚持政策独立性,正如会议所说“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精准施策,率先控制疫情,政策回归常态化,所以我国宏观政策仍然有空间为稳定经济大盘发力,起到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

图4 以我为主的政策实施情况。数据来源:Wind、世界经济展望报告

但还需防范流动性外溢风险。随着各国制造业恢复,11月全球制造业PMI涨至56.1%,CPI也开始上涨,通胀升温,政策开始转向,尤其是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我国面临流动性外溢风险。不过,此次加息不同上次金融危机之后的情况,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资本溢出动力不足,近期人民币持续升值至6.37附近,央行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2个百分点,有利于控制流动性外溢风险。

四、宏观政策导向: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今年,我国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保证了财政支出强度,并通过减税降费缓解市场主体的困难;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并引导金融机构优化贷款结构。

图5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施情况。数据来源:中国政府网

积极的财政政策精准有效

财政支出方面,今年财政支出惠企利民,重点支持“三保”领域,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以及卫生健康支出分别增长5.2%、2.4%、2.3%。同时,利用直达机制精准高效将资金直达基层,其中,市县支出1.35万亿元,占全部直达资金的63.3%。财政收入方面,今年财政收入增加较快,前8月一般预算收入增速达18.4%,支出增速仅3.6%,赤字控制好,前三季度实际赤字率仅2%(今年目标赤字率3.2%),明年财政政策弹药充足。

图6 财政支出保持强度。数据来源:Wind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应对经济压力的有力抓手,从会议内容看,明年财政政策开流节源两手都抓。一方面开流,明年不仅继续保证财政支出强度,还将加快支出进度,可能会提前下达专项债额度,以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基建投资有望提速,预计财政政策将重点发挥在“六保”和实施重大战略的关键作用,尤其是“六保”中的保市场主体和保就业方面,将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和灵活就业人员就业问题;另一方面节源,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减轻实体经济负担。

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

10月,货币需求端社会融资存量10%的增速和广义货币供给M2的8.7%增速与9.8%的GDP名义增速基本匹配,流动性保持了合理充裕。同时贷款结构优化,在表外监管趋严,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增速分别下滑1.8%、27.6%和15.7%,人民币贷款增速则达12%,而且央行不断引导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所以上半年人民币贷款中的制造业贷款增速高达42%。央行还运用直达工具定向宽信用,精准支持小微企业,通过LPR引导贷款利率降低,减轻实体经济负担。此外,今年央行还发布了碳减排工具以支持绿色发展的需求,服务于“双碳”战略。

图7 流动性合理充裕。数据来源:Wind

明年仍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继续通过LPR机制降低利率,持续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做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工作。而且为了应对内外不确定的环境因素,会议还提到要更注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有机结合,体现了中央对经济形势认识清醒,积极发挥有为政府作用,制定了稳健有效的宏观政策。

五、结语

2022年是二十大召开的重要时间点,需要稳的环境,明年的工作将紧扣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政策基调,精准施策,明年经济发展仍然可期,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

明晚,中大商业评论将推出重点经济工作篇,就强大国内市场、完善市场环境、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推进科技创新、扩大高水平开放、落实社会政策、防范化解风险和“双碳”工作等八个明年重点经济工作进行深度解读,详解明年的重点经济工作如何围绕维护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开展。

- - END - -

版权声明:本文为中大咨询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给小编(mpeditor)留言,否则作侵权处理,谢谢合作!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