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江南风物|苏州,一日异闻录

2021-12-15 10: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清)沈源《清明上河图》,34.8×1185.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按语:宋张本《清明上河图》描绘东京汴梁的风貌,自问世以来,历代不断出现以其为摹本的仿本或作品,其中以明仇本和清院本最具代表。明仇本描绘苏州府风物,而清院本则将“苏州”和“京城”融合,形成一个别样的《清明上河图》。本文所采用的画卷是清宫廷画样人沈源所绘的水墨本《清明上河图》,其内容与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内容所差无几。

秋日里,来一场别样的“苏州”之旅。

曳杖信步,稍一抬眼便被那密密麻麻、高低不一的桅杆林捉走了视线,凭着少有的记忆,在心中绘出了一副苏州城行船如梭的繁忙模样。

 

清脆稚嫩的童声、笨拙粗重的喘息打断了悠然的遐想,你听见他们在说什么水头草肥,可以尽教老牛卧晴曦、犊健戴星耕。让三首诗都背不出来的你有些羞愧,就连走在杂草野花丛生垄上的脚步都快了两下。

又见旁边坡地上有大人带孩子们出来放纸鸢,边放边祈祷小孩消病去灾,可小孩才不管那么多,伸着手嚷嚷要自己放。

没走两步便遇见一个路口,林荫下有个休憩的老丈,不远处还有一辆载着货物赶着进城的独轮车。

 

眼前突然出现一抹亮色,你内心有些惊讶,原来水墨中淡着色的桃花竟如此娇媚。抱琴的童子好奇地打量着你这个东张西望的旅人,你对他笑了笑便上了桥。

与你擦肩的人,不是眉眼弯弯、笑得恬淡的姑娘,而是两个出来踏青的书生,你听见他们也想一日看尽长安花,那言语中的朝气与自信让你有些羡慕。

 

你看了看右边,酒肆推杯换盏、新坟占古道、旧坟密于草……又看了看左边,嚯,亲迎的排面!敲敲打打的,你快走了两步,想看看新妇,可新妇哪是你想看就能看的。

于是,你无聊地数着亲迎队的人数,一二三四……三十四个人,执灯的、鼓吹的、撑伞的、抬轿的、陪嫁的、抬盒的、送嫁的……不得不再次感慨一下:真是热闹。

三三两两的村妇在自家门口张望,不时还嘀咕两句,你很奇怪,竖起了耳朵,仔细辨别了一下:原来这亲迎仪队竟少了新郎……

 

百思不得其解,你决定既然不解,那就忘了吧。

于是,三步并两步,凭借11路超车。迎亲的锣鼓声逐渐被悠扬的笛声取代,不远处有个戏台,观者如堵。当你走近戏台时,原本情意绵绵的笛音倏地紧张了起来,瞅了一眼剧情,这一看不打紧,原来正是吕布戏貂蝉又恰逢董卓掀帘而出。

这下你倒是明白了为什么这一层层黑压压的脑袋都削尖了往里挤,挤不进去的人则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爬树杈的、扒戏台子的、爬屋顶的、骑人马的、站船顶的、站板凳的、站马上的……嘿,好嘛,还有因为抢板凳打起来的,这热闹可真行。

 

看到吕布落荒而逃,你也就慢悠悠赶起路来。时不时看看远处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不过慢慢地你就被河里的船只吸引了目光,双桅船、单桅船、乌篷船、木材船、竹料船……嗯,应该是码头快到了。嘿,你看见旁边有一只双桅船横在河中,两个身手矫健的船工,行动快捷地攀上桅樯,配合其他船工落了帆,而河岸另一边闲着待命的纤夫们却被疾驰而过的人马捉去了魂。

其实,也不怪他们,因为总要有个先来后到,前面的船还没有进码头,这后面的自然要等着,就是他们着急也没用。

 

哼哼唧唧的“八戒”拉回了你散漫的神思,毕竟猪肉虽然好吃,但刚出栏的猪仔子们却是奇臭。无法忍受的你掩面而逃,可没跑两步,就遇到了一起“事故”。原来是木材船要靠岸,船工在岸上打桩子,打桩子的声音惊着了路过的驴,于是人仰“驴”翻。在你纠结“扶不扶?”时,一旁的大爷已经卸了扁担赶紧上前搭了把手。

 

走着走着,人声开始鼎沸了,对面便是船只停靠、商品装卸、搭客上下的码头了。什么三教九流、经商客旅、做买做卖、推车打担的,只要是南来北往就没有不经过的,于是,岸边便有了:船只租赁、转运货物的船行;批发官盐凭证的仓储式盐店;将金银由碎块熔铸城大块或由大锭熔城小锭的铺子……

那些铺子里竟然空荡荡的,连个伙计也没有,直到锣声响起,你才注意原来在桥墩旁的大树下有凤阳人在耍猴戏,就连店铺的伙计们也按耐不住,加入了围观人群。

 

一路走来,看着虹桥上鳞次栉比的店铺、熙熙攘攘的人群,不知为何你突然想起那些夜间赶路人车上刚熄灭的风灯,竟然有些明白“带城灯火千家市,极目帆樯万里船。人语不分尘似海,夜寒初重水生烟”。

你看着周边谈相论命的“风鑑”、跛脚的乞丐、提兜叫卖的货郎、买鱼的幞头店老板、“徽墨湖笔”柜台的书生、“名糕”“果子铺”的顾客、结对化缘的和尚、运送盆栽的伙计、垂下门帘的“命馆”、路过“文房雅玩”的官员仪仗队……形形色色的人生百态。

 

可你忽然有些迷茫,不知往何处去。伞盖下的摊主见你是个外乡客,倒是好心跟你讲:想要进城就别去对岸,那边是船行进城的盘门。不过他提醒你如果想看禁军演练,倒是可以过去。什么旌旗猎猎、骏马飞驰神气地很,可你一心想进城,听得心不在焉。

 

你向摊主道了谢,便一路向前。没多久,便闻见空气中弥漫开来的“鱼、鸡、猪”香鲜气味,原来是家面店,顺便还卖点“美味馄饨”。对面空地有一女子在表演走索,观众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四周弥漫着紧张的氛围。

 

尔后一脚踏上麻点密布的青石板,这才有了身处江南的感觉。在一阵“铛铛铛”的打铁声中,你听见路边人在小声嘀咕着“谁谁家偏好奇花异木,不惜一掷千金”,让人不禁摇首咋舌。

你发现脚下这条石板路穿过宏伟的城楼门,摇身一变成了一条通达宽阔熙熙攘攘的长街,竟有些激动。

 

刚进城门,你就发现人们都靠左边走,很少去右边的。原来这右边是稽查关口,空阔的门前有两块立牌,分别写着“固守城池”和“盘诘奸细”,但似乎城市很太平,佩刀的差役们坐卧着闲谈,浑然不在意你打量的目光。

 

稽查关口旁是家药铺,旁边有几个筛箩晒药材。招牌上各写着“本堂发兑川广地道药材”“本堂法制应症煎剂丸散”。门口有一人正从独轮车上搬卸药材,屋里的药童在切咀片,柜台里的先生边听患者描述,边写药方。

 

你碰见一位脸熟的路人正要住店,可他的驴子不知是受了惊还是怎么了,就是倔着不肯进门。你担心他们手滑,冲撞了一旁要去接骨的伤患。

 

阎闾旁有家酒馆,门板上写着“琼浆”“玉液”,许是美酒酿地好,店里客人挺多。于是店老板在路边支了两张桌子,倒也不怕“城管”,其中一桌坐了两位赶集的人,他们点了一些酒菜稍作休息,被街上准备表演花鼓的妇人们吸引了注意力。

路对面有些置卖“桕油大烛”“各色纸劄”“绒羯毡货”的店铺,有三五个从家中跑出来的幼童举着手中的长棍逗弄着耍猴艺人的猴,只为看猴子“抓耳挠腮”“吱吱唧唧”的模样。

 

其后又刚走两步,就到了一处状元府第的门口,适逢一幅“骊驹在门,叹宾欢之莫尽”的分别场面。主人在一座四柱三间五楼的“状元及第”牌坊下恭送三位宾客,一友人正准备上马,一友人拱手告别准备进轿,另一友人则是上马后再次侧身拱手告别。

你见状元府的大门敞着,三步并作两步,想看看圣人恩眷下的大户人家是什么模样,可是却被照壁挡住了视线。

 

于是,你去看了另一侧的“肩担戏”表演,周边观者如堵,院子里的姑嫂也倚门观望,就连驾车搬家赶路的人都拐了个弯看热闹。

 

听闻一阵骂骂咧咧和劝架的声音,你才发现原来是“专理小儿科”店铺旁的井边,不知道因为什么,两个汲水的人打了起来,其中一个人抡起小吊桶就砸向另一人脸上,还打翻了旁边另一人的水桶,周边的人闻讯急急慌慌来劝架。

 

你路过一家“诚制咀片丸散”的药局,柱子上挂着些招牌,“沙苑蒺藜”“甘州枸杞”“官拣人参”“真正秋石”之类的,估摸着是店里的特色药品。门口三个伙计正在验称进购的药材,两人抬药包,一人来回拨动秤砣;屋角有两个伙计配合着晾晒药材,另一角安置着大驴磨;而柜台外则有一个伙计正用药碾子来回研磨药材。

 

路过转角,一个鞋靴摊正有人试鞋,你顺便往那边看了一眼,嘿,还有家染布坊,染布的伙计们正在用长杆将布条举上木架准备晾干。路边则是一伙计为了提高丝线的强力和耐磨性,通过打线车对丝线加捻合股。

 

你眼瞅着再往里面就没了人,索性也就回到刚才的路上。正遇上两支出行的官宦队伍,一人在马上躬身作揖,另一人拱手回礼。

 

对于刚刚朝臣之间的街头互动,你并没有很在意,因为你和其他路人甲乙丙丁一样都被路中央运石料的锣声捉去了耳朵。原来这是支奉旨兴造工程的“石料”运输车马队,在前方有两个举着“钦工”旗子的人开道,后面则是两组马匹(十只为一组)共牵一辆载有石料的车,车尾则是三只替补马匹,你不禁感慨皇家真是气派。

 

墙角树下跪地的乞丐却将这气派奢华撕开一道缝,让人不禁想到了现实。可高墙院内传出的银铃般笑声打断了你的思绪,想来是大家小姐在荡秋千。

 

这一路继续望去,你发现商铺摊贩一应俱全,各类招牌幌子捉人眼球,“各种果品、蜜饯糖饯”“各色南酒”“磁器店”“本店自制松江大布”“羊汤”“颜料铺”“白酒”“本斋精制南软米糕茶食俱全”“襍货行”“□漆木器”“本斋雅造金银”“成衣”“广货店”“清远合香”“笺简纸张”等。此外,还有些走走停停的提兜叫卖声充斥耳边。

 

就这样走走看看停停,你来到了路口,跟着人流转了弯,有一人在树下表演高空抛接,观众神色紧张地仰头看着空中的铜钹,等着听一声清音,连你都替艺人捏了一把汗。

 

这附近有三家店铺,分别是“潞紬店”“祝由科”“揭裱字画手卷”。你知道“潞紬”是产于潞安一代的丝织品,是一种以桑蚕丝作为经纬原料、花地同色的提花丝织物,与前面“松江大布”齐名,有“南松江,北潞安,衣天下”的美誉。

而“祝由”则是祝祷符咒治病,是古代医科的一种。自宋代儒医成为医界主流后,“鬼神致病”说逐渐消失,对应的“祝由科”也逐渐从国家医学教学体系中消失,以民间医学的组成部分继续存在。

 

你跟着一辆牛车慢悠悠地上了木架桥,虽然木桥因为承重听上去“格叽格叽”,但你还是学着书生的模样,站在桥上看了会儿风景。那不远处的河里有纤夫拉着纤绳,却因为使不上力气,准备将纤绳交给岸上的同伴。

嚯,岸边有两只狗咬狗,吓得小二掉了只鞋,端着的“外卖”酒菜更是洒了一地,便宜了另一只中华田园犬。

影影绰绰地看见桃红两三点,你隐约听见船上的仕人在和岸边院墙里的人打听擅长人物肖像的某某是否居住附近,另一个声音说“喏,正在屋里画着呢”。

 

“咕嘎——咕嘎”,听见声音的你转身发现一群不怎么怕人的鸭,撅着肥硕的屁股,慢慢悠悠,慢慢悠悠地晃着走着叫着,并不理身后赶鸭人的棍棒,不知为何,你突然想吃外焦里嫩的烤鸭。

 

你赶紧下了桥,一眼望到尽头,没看见什么酒店,却看见藏书阁的书生借阅书籍,看见老者携童子饮茶,看见春风拂过院中的竹叶,看见“真言无隐”的摊贩,看见幼子蒙学、书生作揖,看见银丝挂面晾满杆,看见官轿文武执事堆满屋,看见乞儿行乞卜者行卦,看见两人裸体相扑、观者如堵,看见明瓦高墙遮不住的重楼殿堂。

 

这城市突然飘起了雨丝,撑伞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要转身离去的人也开始作揖告别,看着那些渐行渐远的背影慢慢变成黑豆、黑芝麻,你有些怅然,只因为你闻见了外焦里嫩的烤鸭香味。

原来这画似是江南,却又不是江南。

原作者: 三七 

注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参考资料:

1、宋姿莹,《清明上河图》研究:以宋、明、清三本三本比较为视野;

2、杜敏,历代《清明上河图》对比研究;

3、黄娅楠,清院本《清明上河图》研究;

4、余辉,清院本《清明上河图》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