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辽、宋、夏、金政治概述

2021-12-15 18:5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从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在今天中国境内,曾并列存在着辽、宋、西夏、金、回鹘、于阗、喀喇汗、吐蕃、大理、蒙古(后定国号元)等政权,这其实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分裂的南北朝时期。

辽朝辖有今东北和内蒙大部,南至北京、大同等地。西辽辖有今新疆和中亚部分地区。

北宋辖有今华北大部,西起兰州、四川,直至南方。南宋丧失约三分之一的土地,退至今宝鸡南部的大散关至淮水一线以南。

西夏辖有今宁夏、甘肃河西走廊和内蒙小部。金朝辖有今东北、华北和内蒙大部。西州回鹘和于阗辖有今新疆的一部分。喀喇汗辖有今新疆南部和中亚部分地区。吐蕃辖有今西藏与青海。大理辖有今云南。

辽朝和金朝先后是东亚的第一军事强国,西辽也曾一度称雄于中亚,而宋朝在经济文化上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国家。西夏、回鹘、于阗、喀喇汗、吐蕃、大理等也对本地区和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现将各国的政治概况分述于下。

(本文节选自《简说辽宋夏金》)

契丹族可能于神册元年(公元916年)建国,其国号汉语称辽。从传世的契丹文看来,或使用“哈剌契丹”双国号,“哈剌”之契丹语义为“辽”。在辽朝的全盛期,其统治区包括今东北、内蒙、外蒙和华北的北京、大同一带以至新疆东北等地。

在中国古史上,辽朝是一个相当特殊的皇朝,其政治和典章制度适应并表现了对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兼容。

辽朝有许多民族,人数最多的当属契丹人、奚人、汉人(时称汉儿)和渤海人。契丹人统治着整个国家,皇族耶律氏和后族萧氏两大族系在辽国国家体制中居于绝对的统治地位。“契丹与奚言语相通,实一国也”,早在辽朝建国前,就已征服了奚人。辽朝将奚人作为一大部族,并与后族同称萧姓。辽朝于天显元年(公元926年)灭渤海国,于会同元年(公元938年)得到后晋割让的燕雲十六州,又先后将大量的渤海人和汉人收归其统治。

辽朝当然也存在民族歧视和压迫。但是,允许汉人、渤海人等保留农耕民族的生产方式,以至发型、服饰等习俗,显得比较宽松,这与后来金朝强迫汉人剃头辫发,清朝入关后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适成鲜明对照。至于韩、刘、马、赵诸族为首的幽蓟汉人地主阶级,在辽国政权构成中,其地位仅次于契丹人,居第二位。渤海人与契丹人的民族矛盾较深,不但曾发动叛乱,在金朝兴起后,很多渤海人又归金反辽。

辽朝的契丹人虽然“嗜学”汉文明,却长期保留着游牧民族的习俗。辽朝先后建立了五京,即上京临潢府(治今内蒙巴林左旗南波罗城)、东京辽阳府(治今辽宁辽阳市)、中京大定府(治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南大明城)、南京析津府(又称燕京,治今北京市)和西京大同府(治今山西大同市)。其中上京作为契丹人发祥和兴起之地,地位尤其重要。但是,辽朝皇帝却有相当一段时间不住在京城宫殿中,而是在露居野营的宫帐中处置国务。宫帐又是一年四季迁徙不定。从政治地位而论,宫帐反重于五京,这与中原皇朝的皇帝常住京都的宫殿颇异。

契丹族不同于汉族,妇女地位较高,故皇后与皇太后掌政的时间不短,而臣僚们也并不像汉人那样,将此视为不正常的情况。在人事方面,辽朝主要实行贵族世选制,科举制居次要地位。“风俗贵亲,率以近亲为名王将相,以治国事,以掌兵柄,而信任焉。”契丹人既长期保持游牧风俗,故辽军以骑兵为主力,但比较散漫。

辽朝东南与高丽接壤,南方先后与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宋朝为邻,西南又与西夏、回鹘等相连,彼此都曾发生战争,但主要对手还是中原皇朝。辽军曾南下灭后晋,后周则发兵收回三关之地。辽宋之间有二十六年战争,辽军虽占上风,但因不善攻城战,无力深入宋朝内地,故对宋朝经济破坏不大。此后则有长达一百一十八年的和平,这在中华古史上还是仅有的。辽宋之间建立了比较平等的外交关系,但辽朝还是力图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利用西夏牵制和消耗宋朝的力量。

在辽朝中后期,西北的阻卜,即后来的蒙古成为辽朝的主要边患。辽朝并不重视对东北生女真的防范,而生女真建立金朝(公元1115年),前后经过十二年战争,于保大五年(公元1125年)灭亡辽朝。

契丹族的一支则迁徙到中亚和今新疆地区,以虎思斡鲁朵(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为中心,重新建国,史称西辽。西辽收服原来的高昌、喀喇汗等国,适应了中亚和新疆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对辽朝的政治体制有因有革。西辽于天禧三十四年(公元1211年),被乃蛮的屈出律篡位。1218年,亡于蒙古。

辽国女子形象

宋 朝

在五代十国分裂之际,经过周世宗的经营,中原地区出现了重新统一的转机。建隆元年(公元960年),武将赵匡胤沿用五代“帅强则叛上”的武夫政治故伎,发动兵变,夺取政权,建立宋朝,后庙号太祖,史称新皇朝为北宋。北宋定都于东京开封府(今属河南),渐次削平各割据政权,完成了从中原到南方大部分汉族聚居区的重新统一。

宋朝吸取五代弊政的教训,专注于免蹈覆辙,堵塞各种政治上的漏洞,而并不追求规模一新。宋朝强调“祖宗之法”,其基本精神是“事为之防,曲为之制”,“专务以矫失为得”。其流弊则是矫枉过正,在第二代皇帝宋太宗时已发展到“守内虚外”,甚至“斥地与敌”。北宋的弊政大都可追溯到宋太宗时。

北宋政治军事和典章制度的利弊得失是十分鲜明的,大致可以概括如下:

第一,按照皇帝集权、臣僚分权和中央集权、地方分权的原则,北宋各种政治制度的设计和操作,还是有效地维护了政治稳定,消弭了各种内讧,有利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第二,自宋太宗始,以兴盛的科举制造就了发达的文官政治。从重视门第到重视出身,是唐宋时期官场的一大转变。宋朝“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官场中只讲究出身,科举入仕者算是“有出身”,其他门径入仕者都是“无出身”。宋朝所谓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其实就是与“有出身”者治天下。文官政治,即“以儒立国”,对政治稳定和文化发展是有正面影响的。

第三,在人类历史上,政争是不可避免的,而在专制时代,政争又往往是十分残酷的。宋太祖立下了秘密誓约:“藏于太庙,誓不诛大臣、言官,违者不祥。”故北宋的政争少有诛杀,较为文明。即使在北宋后期有三次大规模贬窜士大夫的运动,一般也不开杀戒。宋人称“古者士大夫多被诛夷,小亦鞭笞。太祖皇帝以来,始礼待士大夫,终始有恩矣”。赵宋一代在强调皇帝大权独揽的同时,又兼顾对臣僚的体貌宽柔,在中华古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第四,北宋除后期外,将“异论相搅”作为“祖宗之法”,其初意是使臣僚“各不敢为非”。在较为宽松的政治和舆论环境下,宋朝台谏政治的发达,超越前朝后代。在人治条件下,台谏政治固然有各种流弊。但按照儒家理论,台谏官作为政治上的反对派,行使监督权,发表异论,对于“扶直道”,维系一个时代的正派士风,有一定意义。

第五,文官政治并不意味着就是保守,但宋朝文官政治的特点在总体上说却是保守。正如王安石讥评说,“因循苟且”,“侥幸一时”,不求振作有为,但求勉强维持,得过且过。“因循苟且”和“守内虚外”互为表里,都是“祖宗之法”的重要方面。

由于内容较多此处省略6-10条,可在书中查看

总的说来,北宋的专制政治有开明的成分、保守的成分、拙劣和荒唐可笑的成分,互相交织着。

北宋于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亡于金朝。宋高宗又于当年重建宋朝,史称南宋,后定都于临安府(治今浙江杭州)。南宋保存了北宋约三分之二的统治区,并且基本继承了北宋的政治军事传统和典章制度。但南宋也有若干不同于北宋的特点:

第一,“守内虚外”的方针发展到了极点。在宋军愈战愈强的形势下,南宋当政者却宁愿杀害抗金名将,与金朝订立极其屈辱的和约,这在中华古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宋金的不平等外交前后持续了八十七年。

第二,相权的扩张。南宋也有重视皇权压制相权的时期,但四个权臣专擅的时间共计七十年,不仅占据了南宋一百五十三年的近一半时间,还促成了南宋的灭亡。

第三,南宋在大半时间放弃了“异论相搅”的“祖宗之法”,特别是在南宋前期,为保证能对金屈辱媾和,不但实施严厉的迫害和文禁,甚至还制造文字狱。南宋在大半时间内,政治和舆论环境并不宽松,台谏官“扶直道”的功能下降。

第四,南宋先后面临金朝和蒙古的军事威胁,依托江淮和西部山地,总的说来,还是沿用“祖宗之法”,维持了内部的稳定,并且表现出了顽强的自卫能力。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军,唯有在进攻南宋时,遭遇到最顽强的抵抗。宋元战争持续长达四十六年。

南宋最后在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亡于元朝。但对元朝混一天下不宜估计过高,即使在元世祖时,对国家也治理得并不好,此后更是每况愈下。

西 夏

西夏原是在夏州(治今内蒙古自治区与陕西靖边县北交界处)地方割据政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于天授礼法延祚元年(公元1038年)正式建国,或自称白上国、大夏国,但人们习惯依辽人和金人等称呼其为西夏。其统治区包括今宁夏全部、甘肃大部和陕西、青海、内蒙的小部分,其国都为兴庆府(治今宁夏银川市),后改名中兴府。

西夏是多民族国家,党项人为统治民族,但又联合汉人、吐蕃人、回鹘人等的上层,可称是蕃汉联合政治。西夏立国依靠的是党项族的强宗大族,夏景宗开国后,也杂用汉臣“主谋议”,但“主兵马”者看来大多是党项人,对宋战争前,须与“诸豪歃血”。皇族嵬名氏(兼用汉姓李)注意与党项的大姓通婚,后族“贵宠用事”,而皇权与后权、皇族与强宗大族之间也不时发生冲突。但西夏看来没有建立像辽朝那样的两套官制,大体是效仿宋制,设立中央官制和地方的州县制。

夏景宗建国时,对境内各族下秃发令,创制西夏文,规定统一服饰,以求境内各族党项化。但西夏各族的逐渐汉化还是势不可免的。西夏在后期的八十一年间,正式实行科举制,基本以科举取士选拔官吏,不论宗室贵族、平民百姓,也不论党项族、汉族或者其他民族,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是正当的途径。这意味着加强中央集权,至少是削弱了强宗大族的政治地位,削弱了贵族世选制。

西夏巧妙地利用了辽朝与北宋的矛盾,争取自身的独立和生存,但主要的敌手是北宋,双方进行了长期的战争。西夏最初处于攻势,并且成为胜者。西夏军以骑兵为主力,但显然不善于攻城战,故对宋朝只限于边境杀掠。后来又不断地被北宋攻城略地,被动挨打,却仍努力支撑困境。直到北宋末南宋初,西夏利用金军攻宋的机遇,夺取若干被占之地。此后与南宋隔绝,而与金朝基本维持和平。到夏金晚期,双方都处在蒙古的威胁下,但彼此仍有战争。西夏于宝义二年(公元1227年)亡于蒙古。

西夏王陵位于今宁夏银川市

金 朝

生活在东北白山黑水之间的生女真族,于辽天庆四年(公治区大致包括原辽朝的辖区,以及南至淮水的广大地域。金朝的国都最初设在生女真的发祥地上京会宁府(治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子),后迁至中都永安府⸺改名大兴府(治今北京市)。

金朝是多民族国家,女真人始终占统治地位。金朝初年,事实上存在着女真人、渤海人、契丹人和奚人、汉儿(原辽统治区汉人)和南人(原宋统治区汉人)五个民族等级。后来汉儿与南人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金朝存在着很强的民族歧视,特别是在金朝初期,金人强迫汉人剃头辫发,又大量驱掳汉人当奴隶,激起以汉人为主体的各民族的强烈武装反抗。金朝为了据守夺得的中原之地,将女真等大量落后民族迁入燕山以南,大量掠夺汉人的耕地,并将统治中心也转移至华北。女真人相当快地汉化,其汉化程度高于契丹人和蒙古人,同时又相当快地腐化,经历类似清朝八旗子弟的命运遭遇。国内的民族矛盾日益加深,直到金朝后期,仍爆发汉人的武装反抗。刘祁说,“大抵金国之政”,“分别蕃、汉人,且不变家政”,“偏私族类,疏外汉人”,“此所以不能长久”。

金朝政制与辽朝不同,最初保留了原始社会部落联盟制的若干特点,后由辽宋降金的汉人制订了中央集权制,逐步撤销东、西枢密院、行台尚书省等对广大中原地区的单独管辖,并将隋唐以来的中央三省制合并为尚书省。金朝对地方管辖主要实行路州县制,但南迁的女真族等的猛安、谋克又成为与州县平行的行政单位,而对北方游牧民族也另外设置部族、乣等行政单位。行台尚书省虽在前朝与金初已设,而在金朝晚期,为军事需要临时设置的行尚书省制,实为元明清逐步建立省一级行政区划之嚆矢。

金朝初年,女真完颜皇族掌握军政大权,用人方面以贵族世选制为主。此后经历了残酷的政争,完颜皇族的势力不断削弱。但总的说来,女真强宗大族仍在金朝政权构成中唱主角,女真人入仕的主要途径有三:荫补、世选和军功,后来考试也成为女真入仕的一条重要途径。金朝对于考试制度的重视,远超辽朝和元朝。但金朝总的说来是以武立国,汉人文士通过科举入仕,仅居次等地位。

金朝初年,“文移极少”,行政效率颇高。“及其中叶,鄙辽俭朴,袭宋繁缛之文;惩宋宽柔,加辽操切之政。是弃二国之所长,而并用其所短也。”金朝不时爆发残酷的政争,唐宋制度里的政治冲突和妥协,并没有与女真原有的民主因素合流。相反,两种制度里的专制和野蛮的成分结合在一起,促成了政治过程的残暴化。金朝一反宋朝优礼臣僚的传统,实行“杖责”,“上自宰执公卿”,“亦不能免杖”,金帝的杖责有“御断”和“监断”两种,“有因而致死者”。

自金朝中期以降,近侍的权势就愈来愈膨胀。因外廷大臣不受信任,参与决策者经常只是皇帝身边的近侍。此外,金朝吏的地位远高于宋朝,重用吏,以吏排挤士大夫,也是金朝政治生活的一大特点。

金初武力,以女真骑兵为基干,有顽强的战斗力,胜过辽与西夏骑兵,又能进行大规模的攻城战,故能深入中原。但随着移居中原的女真人的腐化,“狃于宴安,习成骄惰”,由北方游牧民族组成的乣军成为金军的精锐。

金朝取代辽朝之后,也接收了辽朝的边患,对漠北地区的统治已大为减弱。北方的鞑靼,即蒙古,始终是大患。即使在金朝强盛时期,实际上也努力避免南北同时用兵。金章宗时对宋战争,表面上金朝勉强成为胜利者,实则两败俱伤。蒙古旋即兴兵攻金,而乣军又背叛金朝,于是金朝只能弃地南逃,迁都开封,退守黄河以南,却又与宋、西夏、蒙古三方同时交兵。金朝最后于天兴三年(公元1234年),被宋蒙联军灭亡。

本文选摘自《简说辽宋夏金》作者王曾瑜

华章同人书系推荐

原标题:《辽、宋、夏、金政治概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