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你知道战斗机是如何“隐身”的吗?带你揭开“空中幽灵”的神秘面纱

2021-12-14 19: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你知道战斗机是如何“隐身”的吗?带你揭开“空中幽灵”的神秘面纱 原创 中国军视网 中国军视网 收录于话题 #军事科技 65个内容

在前不久第17届迪拜航展上,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高调亮相了一款新型隐身战斗机,命名为“将军”。根据俄方的说法,此款战机是一款瞄准国际市场研发的外贸型第五代战斗机,单机售价预计仅为3000万美元,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美国也拿出了F-35战机全尺寸模型参展,积极向海湾国家兜售。

对此有媒体认为,美、俄两国在本届航展角力的焦点就集中在隐身战斗机上。那么隐身战斗机作为世界上最先进的联合攻击战斗机,它的多用途作战能力到底有多强呢?本期《军事科技》带您揭开这些“空中幽灵”的神秘面纱。

↓↓↓

您相信吗?隐身真的就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小实验一起去看一看。

↓↓↓

隐身战机是如何隐身的,您知道吗?

目前战机反可见光探测采取的隐身技术措施主要有改变战机外形的光反射特性,用小水平面、多项反射取代大曲面反射,效果与镜面反射相似。控制战机本身的亮度和色度,如在表面喷涂迷彩,使目标与背景色彩和亮度匹配。合理控制发动机尾焰和尾迹,控制照明和信标灯光以及运动部位闪光信号。

雷达隐身材料

应用雷达隐身材料是提高战机隐身性能的重要途径,合理的外形设计可将战机的雷达反射截面积减少75%以上,那么再使用隐身材料就可进一步提高到90%以上。雷达隐身材料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透波材料和吸波材料。

透波材料是一种对电磁波很少发生作用或不发生作用,而对其保持透明状态的非金属类复合材料。当雷达发射的电磁波碰到复合材料时,难以感应生成电磁流和建立起电磁场,所以向雷达二次辐射能量少。

吸波材料是指能够通过自身吸收作用减少目标雷达反射截面积的材料,按吸收机理不同可分为吸收型、谐振型和衰减型三大类。但其基本原理都是使入射的雷达波能量在分子水平上产生震荡,并通过该运动的耗散作用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有效地弱化某些关键部位的雷达回波强度。按应用方式不同,吸波材料可分为涂敷型吸波材料和结构型吸波材料。

红外隐身技术

所谓红外隐身技术,就是利用屏蔽、低发射率涂料、热抑制等措施,降低或改变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即降低目标的红外辐射强度与特性,从而实现目标的低可探测性。这可通过改进结构设计和应用红外物理原理衰减吸收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使红外探测设备难以探测到目标。

内置弹仓

隐身战斗机需要挂载导弹在空战中执行打击任务,这就必须要提到它独有的内置弹仓。内置弹仓是将导弹收入机腹内部,这样整架飞机的隐身效果就不会受到导弹的影响。虽然现在很多导弹也考虑到隐身化,但是当它们挂在外部挂架上的时候,难免会影响飞机的隐身效果,所以当需要确保隐身时,导弹就应该挂在内置弹仓中。

原标题:《你知道战斗机是如何“隐身”的吗?带你揭开“空中幽灵”的神秘面纱》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