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访|《爱很美味》编剧沈洋:把自己当成观众

澎湃新闻记者 杨偲婷
2021-12-16 10:51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2018年底,导演陈正道拍板要做个女性轻喜剧,让沈洋来做编剧。沈洋大学时很爱看美剧《欲望都市》,“不光是剧好看,其中女性们的人生观、爱情观、价值观,也给我很大触动,我很喜欢那种轻松诙谐的基调。”《爱很美味》,承载了沈洋对于这一类型题材的创作想象。

剧中三个都会女郎,穿梭在城市之中,遭遇爱和背叛,追逐名利和自我实现,啼笑皆非里,你方唱罢我登场,不变的是三个女生之间的情谊。《爱很美味》目前在豆瓣评分8.4,已成近来国产剧中口碑之作。许多女观众追着这部剧,并表示,宛如观看自己和身边朋友的生活。

《爱很美味》海报

只有人物够真实,观众才会觉得扎心

沈洋承认,人物的真实,是《爱很美味》创作中第一要义。“一开始,也没有说要做多少价值观的输出,出发点只是想用比较真实的人物来做主角。这三个女生基本算是有人物原型的,都并非完美的人。”他认为,只有人物够真实,写出来的剧情,才能让观众觉得扎心真实,符合时代。“虽然在爱情线上,我承认有些狗血和‘抓马’的剧情,但那是为了戏剧效果。三个女主人公面临的生活窘境,这些我们是尽量真实的。我们想讲女性成长的不易。”

《爱很美味》总共二十集,节奏明快,叙事也轻盈,每两集一个单元和主题。“我和陈导都蛮喜欢有些美剧那种,每集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讨论的感觉。所以我们在设计的时候,每两集都会设置一个主题,让剧情围绕着主题展开。”每个单元开始时,会先有一段三位女主人公小时候的剧情,成为该剧独特风格的一部分。“因为节奏比较快,我们会跳过了很多铺垫和描述,比如三个人物小时候是怎么成为朋友的,为什么关系这么好,这些东西我们没办法花时间去描写。”所以,以点概面,以小见大,儿时段落成为补足这一缺失的方式。

《爱很美味》剧照

“小时候的部分有很多作用,比如说第一集这部分,可以大概介绍每个人的性格,特别是饮食习惯。”在沈洋看来,每个人的饮食习惯,跟爱情习惯似乎有一些相似性,“你可能喜欢吃一样东西,不喜欢吃一样东西,没什么理由,有的时候喜欢一个人,不喜欢一个人,也真的说不出来是为什么,这就是一个喜好的问题。”美食成为爱情的呼应和点缀。

剧中,除了三位女主人公,围绕她们身边的男性角色也引发广泛讨论,在他们身上,有着许多都市爱情剧里完美男主人公们所不具备的真实烟火气。“剧里几乎每个角色,都有身边朋友的原型。我们的初衷想让每个角色尽量真实,所以也不是很避讳他们的缺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谈恋爱本来也很难遇到完美的人,之所以感情有很多纠结,有时候可能是我们想找一个完美契合的人,可生活中很难遇到完美。”沈洋说,“就算一个人不完美,他总有他可爱的地方。”

“我们生活中也很难遇到,剧中那样两个人同时在追求我们,或者离婚之后,立刻就有一个人马上喜欢你。只是因为这是个轻喜剧,所以我们做了这样的设定。”沈洋笑道,“但我们就有点怕,观众会不会觉得这种事不可能发生,那我们就希望,在人物上面做得更真实。这样当戏剧设计让他们因为各种阴差阳错,闹出种种笑话和‘抓马’时,才会让观众不会觉得这个东西太假、太悬浮。”

《爱很美味》剧照

在《爱很美味》里,第7、8集算是故事前半程的一个小高潮,两集戏份,各方人马集中在一个夜店中,人物关系和情感再三交织,最后推到一个戏剧高潮。剧情编排和镜头调度如同一部完整的电影。沈洋谈到,美剧有“黄金第四集”一说。“就是通常一部剧它能不能留住观众,开头很重要,然后就是第四集要下功夫,比如一个大场面,一个大转折,让观众真的被这个剧吸引住了。这是我们观察美剧得到的一个结论。一开始《爱很美味》本来是要做十集,后来拆分为二十集。所以7、8集刚好就是原来的第四集。”

主创团队从一开始就确定了这两集要做一场大戏,前面几集铺垫的各种矛盾和线索,要在这里爆发。“所以真正在写的时候,其实写起来是很快的,但改了很多稿,收尾部分的打架,我们是早就决定的,要让这场意外作为一个高潮,将各方人物关系有一个推进,同时因为这件事导致公关活动失误,造成后面剧情里方欣的小危机。”实拍的时候,该剧的两位导演陈正道、许肇任一同来到现场调度执导,“本来我们是分AB组在拍,但夜店这一场戏太重要了,所以比较罕见的,两位导演都在现场执导。”不到一个小时的戏,沈洋表示,总共拍了八天,甚至还有些戏没来得及拍完,“因为场地实在给不了我们更多时间了。最后呈现的效果好,也是因为导演们的调度,以及真的拍得很花钱。”

《爱很美味》剧照

作为女性题材,该剧没有回避女性在生活和工作中面临的种种困境,但基调却较为轻松诙谐,充满解构色彩。沈洋表示,在一开始给《爱很美味》定调时,大家就一致认为,这部剧要风格轻松一点,不要太沉重。“太揭露、太写实地去描写社会上的一些女性的困境,可能会让观众,特别是女性观众看完之后更焦虑。”

“我总是习惯把自己当成观众来考虑,如果我上班累了一天,下班回家我会想看轻松、温暖、积极一点的东西。女性困境其实是一个背景,一个因素,但我们重点还是在说怎么积极乐观地过生活。我个人也比较喜欢喜剧风格。”

《爱很美味》剧照

对于该剧颇高的喜剧完成度,很难想象沈洋居然是第一次写喜剧,“小时候看很多美剧,情景喜剧也好,都市轻喜剧也好,感觉人物总会用一些比较调侃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一些困境。”他说道,“你可以调侃两句,但生活不能停下的,还要继续往下走的。”

一位男性编剧,将一个纯粹的女性题材写得让女性观众深有感触,本身就是一件蛮破除刻板印象的事情。沈洋解释,这可能跟个人喜好有关,从来喜欢看美剧、日剧的他,尤其偏爱情感比较细腻浓烈的东西。

“我几乎不看恐怖片,也几乎不看枪战片。可能刻板印象上觉得,男性编剧擅长写那种硬派推理,大场面枪战的东西,但我觉得,这只是个人喜好不同而已。我也没有刻意说一定要写女性题材,只是刚好几部剧都需要情感比较细腻的呈现,刚好可能从前观影时的积累,导致我目前比较适合写这方面的东西而已。”

沈洋认为,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编剧,同理心都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写剧本本来就是既要写男性角色,也要写女性角色,编剧要站在每个人的角度去思考。那同理心就很重要。”

“我可以站在女生的角度,把自己想象成面对催婚,或者职场不公正待遇里的女性,我会有怎样的反应。这些都是很容易共情的东西,也不是特别难。”沈洋认为,虽然觉得自己有蛮强的共情能力,但在这次创作过程中还是学到很多女性心理。“我之前还不是特别了解女性的一些非常细腻的心理。比如说告白,比如说第一次应该主动接吻还是被动的这些问题上,另一位编剧易帅婕给了很多作为女性的观点。”

《爱很美味》剧照

拒绝标签化

在众多都市女性题材剧集中,《爱很美味》因其足够真实而具独特性。谈到如何规避“悬浮感”,沈洋自己的经验是:“人物要尽量真实,‘悬浮’无非是人物身上的一些东西离观众太远了,人物还是要像我们身边的人。”

刚开始做编剧的时候,沈洋有被业内一些前辈提醒过,当描述一个角色时,要很快地给ta贴上一个标签,比如“白莲花”,然后再去讲故事。但沈洋对此心存疑问:“‘标签化’是我不喜欢的一种创作方式。因为人是很复杂的,用简单的一些标签去概括人物,都会让这个人物非常的‘平’。”

“我喜欢的人物是真实立体的,有优点有缺点。”沈洋认为,“人物纠结的事,应该是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纠结的东西。人不管有什么缺点,总有可爱的地方,这些可爱的地方会吸引我们,会让我们产生羁绊。”沈洋认为,要让观众跟一个角色共情,首先要让观众能相信这个角色,让观众觉得,好像自己身上也有这个角色的某些特质,然后才能带入这个角色,因为这个角色的遭遇开心或者难过。“我们很希望我们的角色能跟观众做朋友。”

作为青年编剧,在《爱很美味》之前,沈洋已经有《摩天大楼》《结爱·千岁大人的初恋》两部口碑热度都不错的作品。但沈洋其实是“半路出家”,在成为编剧之前,沈洋和剧中的“刘净”一样,是在银行的IT部门做运维工作。那时,他并不喜欢这份工作。“我确实不喜欢我原来的工作,我总觉得我能做点别的什么。”

迄今为止,沈洋的多部作品都是和陈正道合作,他们的认识也颇有些巧合。陈正道刚来北京“北漂”的时候,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沈洋,平时大家一群朋友会一起玩,热爱影视剧的沈洋会发表一些美剧或电影的看法,有时候跟陈正道的观点颇为一致。“他可能会有一个印象,觉得我好像在这方面的审美或者判断还可以。”

机会来得很突然,2016年底,陈正道有个短片要做,用沈洋的话说,陈正道当时“手头缺钱,编剧又贵,他就问我要不要试试看写剧本”。初次“触电”编剧工作后,2017年中,也是各种机缘巧合下,沈洋得到了做《结爱》编剧的机会。“那一刻我觉得,好像我等了这么多年,等到了我能做的事情。”理想变成现实,沈洋毫不犹豫地辞职,筹备剧本,奔赴泰国跟组。

“我以前看美剧的时候,总在想为什么我们国产剧不能像人家美剧那样,做得那么精致?为什么我们国产剧动不动要六七十集,节奏还特别慢?”沈洋笑道,当观众的时候,确实可以随意对影视作品发表观点,“可能人家已经做得很好了,我还是会挑剔。等真的自己开始做的时候,才知道这件事有多难。”

沈洋自述,刚开始做编剧时,最大的痛苦是:写出来的东西,以之前作为观众的欣赏水平,会觉得“这东西是垃圾”。“自己心里特别难受,只好回去重写,如此反复,慢慢打磨。我总是以一个观众的心态去看自己写的东西,如果我自己这关过不了,我根本不好意思把这个东西交出去。”沈洋说道,“按我以前看美剧的标准,我还没有任何作品,是我100%满意的。只是说达到了我心里的一个能交得出手的线。”

《爱很美味》剧照

以前跟朋友们一起看美剧,哪怕已经是非常厉害的剧,沈洋也总能挑出毛病来,这种时候,陈正道就很不服气,会跟他说:你知道这个东西写起来有多难吗?你知道人家这场戏的目的是什么吗?两个人甚至会因此吵起来。等到沈洋开始自己写剧本了,特别是写不出来、或者写得不满意时,陈正道就会用以前的事开沈洋玩笑,说:“看看当年你得意的样子,再看看你现在。”沈洋感叹:“现在看每部作品,我都是先找人家的优点,再看我能不能学习,整个态度都变了。”

如今,沈洋已经慢慢摸索到了一些,对自己作品的标准:那就是观众反馈。“通常我自己打80分的东西,观众反馈也都比较正向;然后我自己觉得没写好的东西,弹幕上能看到观众在挑毛病了。”另外,陈正道也会对他直言:“你自己都觉得写得不好看的东西,你不要给我。”

还有一句话,是在创作中,陈正道常问沈洋的:今天你写的东西,你作为观众会满意吗?

沈洋说道:我永远把自己当成观众。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