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废纸女王”的勇敢者游戏

2021-12-17 12: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张茵和叶问,都是广东人。

从内地转战香港,然后前往美国。张茵的创业轨迹和电影里的叶问有几分相似。一个能打,一个敢打。

-01-

两种声音

面对张茵和玖龙纸业的到来,美国奥尔德敦小镇上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

2019年8月,玖龙纸业董事长张茵来到奥尔德敦一家已经属于自己的造纸厂。在张茵注资前,这座造纸厂已经拥有130年的历史。但从80年代起,美国造纸业竞争变得日趋激烈,想要长期稳定经营并不容易,这里每隔十来年就会易主一次。

偶尔,还会来点儿雪上加霜。

1998年,美国国会通过《政府文书消除法案》确定把无纸化办公作为未来趋势。单打独斗的中小型造纸厂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本地市场份额牢牢掌握在具有全产业链布局的龙头企业手中。奥尔德敦小镇的这家造纸厂也不例外,它曾经是小镇GDP的主要贡献者,如今却摇摇欲坠。

到了2015年,已经没有投资者和企业家愿意来这里“抄底”。设备老旧、缺乏竞争力的这家造纸厂被迫宣布永久关闭。对于拥有7500人的小镇来说,这是个坏消息。因为小镇没有办法为失业者们提供数量相当的工作机会。荒废的三年时间里,造纸厂甚至沦为过毒贩们的冰毒实验室。

在接到首次投资接洽时,奥尔德敦市议会的议长马罕(David Mahan)激动到不敢相信。

“别跟我开玩笑,你真是玖龙纸业吗?” 

张茵的首笔投资金额为4500万美元,锅炉重新运作的造纸厂第一阶段为小镇提供了130个岗位,参与竞聘的人数高达1200个。数百名承包商开始频繁出现在厂区附近,复工预期为住宅地产开发商带来了市场,就连一家披萨店也闻讯开在了附近。

这是小镇的第一种声音,他们视张茵的到来为一种希望。

相比之下另一种声音要刺耳许多。对于玖龙纸业的到来,77岁的小镇居民Katie Bosse称之为“这个国家正在被亚洲重新殖民。”持类似观点的小镇居民不在少数。65岁的杜安·卢格顿(Duane Lugdon)曾在张茵收购的造纸厂当过22年工会代表,在玖龙纸业到来后,这家造纸厂成为几十年来首个没有工会进入的企业。

接受纽约时报中文网的采访时,卢格顿称,一想到本地木浆会被源源不断的运向国外,就会感到不快。但他并不否认,这家中国企业带来了一个奇迹:让造纸厂起死回生。地产开发商德里克金(Derek King)的住宅房产项目会受益于造纸厂的复活,他却依然忧心忡忡,生怕“自己人”遭到不公平对待。 

这是小镇的第二种声音,他们认为玖龙纸业只是盯上了美国的纸浆资源,却并不关心这座小镇的前途。为了消除隔阂,玖龙纸业频繁为当地的社区活动提供赞助。张茵本人还承诺,要让这家工厂经营100年。

与这两种声音一样存在分歧的,是中国造纸行业的前途。

-02-

一个目标

中国造纸行业的前途,在海外。

表面上看,在李佳琦和薇娅等带货博主疯狂输出时,快递纸盒成为了隐形的赢家。造纸行业的产业链很短,只需要把上游的木浆、废纸等原材料进行整合,再根据下游的客户属性和纸张用途,进行分门别类的生产即可。作为亚洲最大的箱板原纸生厂商,玖龙纸业的客户遍布电子产品、电器、食品饮料、物流、烟酒等行业,其景气程度将受益于电商的高速发展与进出口贸易。

然而政策面的转向,打破了国内产业链上的供求关系平衡。 

随着国人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中国的环保法开始对商业领域加大管控。作为纸箱主要原材料之一的进口废纸,开始受到限制。起初,纸业巨头可以凭借产业链上下游集中程度的差异,把纸张成本转嫁到客户端。叫苦不迭的,顶多是那些小规模纸厂。

之后的发展出乎意料,造纸的商业模式开始受到挑战。

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同年12月环保部下发《进口废纸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和《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管理规定》。期间,我国外废审批额度从2015年的4922.6万吨,下滑到2019年的1029.3万吨。

接连而至的,是进口废纸的准入配额出现断崖式下跌。

2019年12月23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2020年第一批废纸进口许可,总共核准了278.35万吨废纸进口量,比2019年头批许可量下滑45%。未来,限制进口废纸的力度很有可能继续加大。对于张茵来说,这是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面对逐渐收紧的政策,国内造纸企业主要朝三大国际市场进行投资并购寻求破局:以越南为代表的东南亚市场;以芬兰为代表的北欧市场;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市场。

三大国际市场皆具备林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上进口废纸管制造成的原材料缺口。但是到企业投资层面,落子三大市场的意义各有不同。

东南亚市场林业资源丰富但缺乏先进生产装备,更适合定位为原材料生产基地;北欧纸业存量市场已经饱和,但有着丰富的对外输出经验,全产业链条相对完善;北美市场最为发达,是世界造纸龙头的卧虎藏龙之地。 

如果单纯为了优化成本空间提高产能,投资东南亚和北欧市场是个不错的选择。事实上,玖龙纸业也确实在越南成立了子公司。不过,企业想要进一步发展壮大,乃至成为国际纸业巨头,就必须去北美市场闯一闯。

以2018年全球纸业公司公开财报中的销售额为参考,全球纸业20强名单中,美国公司占据着将近一半的席位。美国国际纸业、金佰利公司、宝洁公司、WestRock公司分别位列榜单前四。这些美国纸业龙头市场集中化程度较高,以箱板瓦楞为例,美国国际纸业箱板瓦楞产量占全美的75%,而我国前三家箱板瓦楞纸相关龙头产量占比仅为34%。

可见,玖龙纸业在中国市场的集中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果可以借鉴北美市场的成熟经验,就可以尽快形成自己的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从而在产业链中获得更加强势的话语权。面对政策弹性带来的不确定性,以攻为守是必要的冒险。正如她自己所说,“企业家要有冒险精神和承担风险能力。”

张茵投资美国造纸厂,正是为了更长远的考量。

美国森林面积2.98亿公顷,约占全国33%,居世界第4位。选择在美国投资建厂,意味着可以用更低的纤维成本获取上游原材料。借助投资美国造纸厂的契机,玖龙纸业还可以获得人才储备和先进的技术装备,进军北美市场的同时用这些前沿经验反哺国内市场。

既然选择了一条冒险家之路,总不免要踏浪而行。

-03-

时代变迁

造纸行业“赚快钱”的时候过去了。

二十年前,中国造纸业还是一片蓝海。1985年,27岁的张茵放弃了体面的财会工作,以3万元起步资金前往香港开始涉足造纸业。彼时,中国现代造纸工业刚刚起步,因为缺乏速生林等战略资源,造纸原材料必须通过进口国外废纸和木浆来获取。在进口废纸中,以原木为主要原料的美国废纸木纤维含量较高,品质最好。

意识到这个巨大商机后,张茵开始往返于美国和香港,全力从事废纸回收生意。

初出茅庐时,香港的废纸回收业务被牢牢控制在黑社会“三合会”手中。为了牟利,三合会大幅提高了纸浆的水分比例,废纸收购厂迫于无奈,只好购入这些被过度稀释的纸浆。长此以往,企业利润受损不说,纸业品质更会限制行业健康成长。

张茵偏偏不信邪,明明是个内地过来的“外来者”,却屡屡拒收三合会的纸浆。这一举动激怒了对方,张茵的工厂遭到过打砸,她本人还遇到了骚扰和威胁。直到香港警方介入,张茵的处境才有所好转。后来接受采访时,她坦言,“我那时候也不知道什么叫怕,所以只是有时候上下班的路线改变一下,今天坐地铁明天坐车,还挺有意思的。”

随着事业步入正轨,张茵开始构建自己的产业链闭环,在辽宁营口与合作伙伴合资建厂,在美国建立废纸打包和运输工厂,直至在东莞拥有自己的独自造纸厂——东莞中南纸业,这正是玖龙纸业的前身。

在2007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中,张茵以24亿美元的净资产击败黄光裕成为中国内地首富。2009年和2010年,张茵连续两年蝉联胡润女富豪榜首。张茵令人瞠目结舌的财富积累速度,与造纸行业的景气程度息息相关。从1985年到2010年,中国造纸行业的市场规模从153亿人民币跃升至10202亿人民币。

随着行业规模到达阶段性瓶颈,“好日子”到头了。

2010年之后国内造纸行业市场增速放缓,要思考的问题变得多了起来。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增量市场、跨国布局、国际竞争…造纸行业不再是一个赚快钱的行业,企业操盘者必须学会处理极其复杂的国际形势,甚至要远赴大洋彼岸,重新开始一段创业之旅。不过对心智成熟的企业家来说,跌宕起伏本就是一种常态。在全球一体化趋势下谋发展,“走出去”是早晚的事。

张茵自己说过,“一个企业家的价值,不是体现在赚了多少钱,更重要的是把该行业一代代传承下去。”

现在,是她兑现诺言的时候了。

-04-

相向而行

张茵的美国造纸厂是一支橄榄枝。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中国企业去美国投资建厂存在不少阻力。两组数据足以说明问题:据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透露,2019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国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为19.6亿美元,同比下降约20%。美国智库研究也披露过一组数据: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中国对美投资大幅下降约九成。

抛开地缘政治干扰,北美市场却是很多行业绕不过去的地方。毕竟,除了中美两国之外,很难再找到规模相当的备选市场。与此同时,中美两国在全球产业链上的定位也不再是“制造国”与“消费国”单纯的二元分工。中国还在开足马力生产商品,但整体消费水平在迅速增长。美国作为头号消费大国,不断吸纳着世界范围内的优质商品。无形之中,给其本土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竞争压力。

一来二去,中美企业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微妙。他们相互竞争,却又相互依存。随着中美关系缓和,美国企业走进来,中国企业走出去,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旋律。就像张茵前脚在美国拥有了新的造纸厂,特斯拉后脚在上海拥有了一座超级工厂。

在奥巴马夫妇投资的纪录片《美国工厂》里,能看到这种新趋势正在发挥作用。该影片汇总了中国公司福耀集团在俄亥俄州投资建厂,培训并雇佣美国工人,为当地经济做出贡献的真实影像资料。对于福耀集团的这座工厂,美国俄亥俄州州长迈克·德万恩(Mike DeWine)还向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董事长曹德旺颁发表彰信,肯定了福耀集团对当地经济做出的积极贡献。 

随着曹德旺的美国工厂实现盈利,近期福耀玻璃还宣布将对俄亥俄州代顿工厂追加投资4600万美元,用于生产线扩张加大产能,这笔投资会为当地再增加100个新的就业岗位。

相似的案例还有台湾塑胶企业巨头——台塑。台塑公司自2016年起就开始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建立基地,投入超150亿美元。2019年起,台塑公司开始扩张美国工厂的规模和产能,计划以94亿美元在路易斯安娜州建立石化园区,该计划预计在2020年春季开始执行,州政府还为台塑提供了五年的免地价税优惠政策。

当然,要面对的问题也有很多。中国企业想在美国立足,除了应对市场竞争外还要正确处理文化差异。

为了提高美国工厂的效率,福耀集团曾组织中层管理人员前往中国工厂学习管理经验,但是这些经验到了美国工厂却统统不适用,甚至遭到工人们的消极对待。在是否允许工会进入问题上,一些“刺头”员工开始和福耀明争暗斗。对过去好日子的向往,与加入福耀玻璃后的巨大落差,成为一些美国员工最大的困扰。

双方在思想塑造、社交和管理方式上各有不同,以至于在实际工作中产生了很多对立之处,一系列“美国人的烦恼”困扰着中方的企业管理者。这些问题不仅是福耀的,也会是所有赴美投资的中国企业所必须面对的。好在福耀已经通过美国商业框架提供的合理途径解决了不少问题,从充满争议走向全面盈利。这种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会对其他赴美投资的企业家产生积极作用。

在合作共赢面前,中国人和美国人都要学着理解彼此。

就像电影《少年派奇幻漂流》里那个充满隐喻的故事,一人一虎相遇在充满未知的大海,视彼此为最大的威胁。在不可调和的物种差异面前,他们的前半程选择互相戒备各取所需。当资源逐渐耗尽,二者无法保持现有平衡,不得不走上互利共生的道路,并且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建立起真挚的合作友谊。

相信中国企业在美国会得到一个《少年派奇幻漂流》式的结局,因为这不是单方面的索取,而是人心所向的彼此成就。

至于必经之路上的阵痛和额外奖励,那只属于的勇敢者。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