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煤超疯”卷土重来,6家公司涨停,板块一日飙升944亿

2021-12-17 17: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作者:杨雷 编辑:小市妹

“煤超疯”卷土重来。12月16日,煤炭板块掀起涨停潮,板块市值一日飙升944亿元。

行情显示,中煤能源(601898)、山煤国际(600546)、美锦能源(000723)、兖矿能源(600188)、兰花科创(600123)、靖远煤电(000552)6家公司涨停。

煤炭股今日反弹主要受两个因素支撑:

首先是市场对政策谨慎预期的改变。

今年以来,因为炭价涨速过快,国内电价上涨电力供不应求,下游制造业企业经营成本陡增。10月份,发改委、郑州商品交易所通过一系列措施,对煤炭市场进行降温。不到2个月时间,动力煤期货从1982元/吨跌至662元/吨,跌幅达63%;同期,焦煤期货从3878.5元/吨跌至1783元/吨,跌幅达51.77%。

12月3日,在全国煤交会上,发改委明确2022年动力煤长协基准价提升至700元/吨,较2017 年起的535元上调约31%。券商机构认为,此次长协基准价上调有利于改善煤炭行业盈利预期。

而今日上午,发改委再次表示,“适时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引导煤炭市场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促进煤、电价格通过市场化方式有效联动,推动上下游协调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市场对于煤价悲观预期出现扭转。

其次,考虑到冬季供暖和北京冬奥会等因素对煤炭需求量较大,煤炭的价格大概率将保持在较高位置。

从需求端看,受整体社会用电量高增长、水电出力不足等因素影响,前10月国内火电产量累计同比增长11.3%。即使9-10月有能耗双控、环保限产等因素影响,火电单月增速依然达到5.7%、5.2%。

而火电的主要原料为煤炭。今年1-8月,国内动力煤供需总缺口达1.02 亿吨,炼焦精煤供需总缺口为1710万吨。

从供给端看,今年8月-9月,全国产煤量分别为3.35亿吨、3.34亿吨,外界认为低于预期。从10月开始,在保供增产政策落地后,全国产煤量达到3.57亿吨。今年1-10月,国内产煤量累计同比增速为4%。

市场对于煤炭行业作为传统能源存在一定顾虑,即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其实,考虑到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特征,煤炭短期内仍然对能源安全有保障意义。截至2020年煤炭消费占比57%左右,占能源结构一半以上。

但行业内不少公司已经着手转型,向新能源、新材料相关领域延伸。代表性公司有四家:分别为兖矿能源、华阳股份、美锦能源、中国神华。

先看兖矿能源(600188),主营业务涵盖煤炭业务、非煤炭贸易、煤化工、电力及热力等。五成以上营收来自煤炭业务。当前,公司正在大力推进氢能源供应的进程,根据最新发布的发展战略纲要,公司力争未来5-10年,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氢气供应能力超过10万吨/年。

再看华阳股份(600348),公司九成以上营收来自煤炭。公司正在推进钠离子电池正极、负极材料项目以及飞轮储能等项目。当前,阳泉奇峰产业基地生产的全国首批600千瓦磁悬浮飞轮储能装置正式下线,用于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的再生制动能量回收领域。

接下来看美锦能源(000723),虽然99%以上营收来自焦化产品及副产品,公司却在氢能源产业链进行了广泛布局,并围绕制氢-加氢站-膜电极-电堆-整车全产业链开展业务。目前,子公司飞驰科技具备生产5000台/年新能源汽车产能,飞驰汽车研发的重卡样车已开始上路测试。

最后看中国神华(601088),作为老牌火电企业,公司从去年年末开始寻找转型。2020年12月,公司以自有资金出资 40 亿元参与设立国能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投向是风电、光伏项目等新能源项目。

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传统公司切入新能源行业,它们的估值体系将重构。进行业务转型的煤炭企业会变成“香饽饽”吗?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