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尤同义:乡亲们富,才是真的富

2021-12-16 23: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山西日报新媒体记者张馨报道 马铃薯,是大家伙的;荣誉,是国家级的。冬天一身土,夏天一身泥。十余年间,尤同义带着乡亲们种植山药蛋,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变成了为村民打开致富门的“带富能手”。

今年2月,娄烦县传来了好消息:天池店乡南岔村出了一个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消息很快传遍山野村落,获此殊荣的就是娄烦县润和美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尤同义。

回乡创业 打造“种养结合”新模式

高中毕业后,尤同义本被分配到邯郸一家矿务局工作。但他不满足按部就班的工作,毅然选择返回家乡种植桃树,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土地上。

南岔村土壤肥沃、日照时间长,非常适合桃树生长。深知“好种出好苗,好树结好桃”的尤同义,为了保证桃树的品种优良,专程赶到山西农大的试验基地,找到专门管苗圃的专家教授,选择了“大久宝”“岗山白”等品质优良的实生苗,在中伏天完成了嫁接接穗。

从选苗到栽培,尤同义像照顾小孩子一样精心浇灌着桃树苗。直到第三年,第一次试种的1.5亩40多棵桃树全部长出了又大又甜的桃子。那年光挑着担子在邻村就卖了3000多元。

从一亩到6亩再到70亩,把自家的地和邻家的地连片;从桃树、梨树、苹果树、再到核桃树;从调换到承包……尤同义的种植业逐渐地发展壮大起来,带动了邻村的农民都栽上了桃树,尝到了改变种植观念带来的甜头。

一心想带领群众致富的尤同义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走上了“种植业+养殖业”的新路子。1996年,在娄烦县畜牧中心扶持下,他开始尝试养殖。经过到河南、山东、内蒙古等地实地考察,最终选择了以牛羊为主的养殖方向,并带动村民、辐射全乡共同养殖。

多年来,尤同义不断引进优良品种,学习先进种草,提供为农户配备专业技术员、加工饲料、统一防疫、统一回收并销售的一站式帮扶,让养殖户全无后顾之忧。如今,南岔村的牛羊在七里八乡、近郊邻县闻名,让养殖户的钱袋子一天天鼓起来。

共同富裕 让村民搭上山药蛋“顺风车”

11月23日,从娄烦县农业农村局传来好消息,交易额1200多万元的两万吨“娄烦山药蛋”出口东南亚,娄烦县农产品出口实现创汇“零”的突破。而在这两万吨“娄烦山药蛋”里,就有尤同义的功劳。

▲尤同义的科普惠农中心服务站

为了带动更多的村里人脱贫致富,尤同义于2009年创办了娄烦县润和美种植专业合作社,2010年他又创立了娄烦县同福创养协会。

娄烦生态环境优越,自然条件独特,土壤有机质含量极高,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马铃薯的生长。所生产的马铃薯绵而沙、口感好、品质好,营养价值高,有“地下苹果”的美誉。

2011年,娄烦县被确定为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基地县,马铃薯产业得到了资金扶持。同年9月,娄烦县制定了《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将马铃薯产业作为“一县一业”主攻方向。敢想敢干的尤同义凭着一股子拼劲韧劲瞅准时机领着村民们搭上了发展种植马铃薯的“顺风车”。

在尤同义艰苦奋斗、干业创业精神和拼劲的感染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同他一起搭上了发展马铃薯种植产业的“顺风车”。合作社采取“反租倒包”的方式,对原属于40户村民的部分耕地开展农事管理活动,同时,就地解决核心基地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安置。

在整个种植过程中,尤同义还为贫困户制订种植方案,签订种植合同,组织种植户集中培训,并为种植户提供资料,提供优质马铃薯原种,形成精准扶贫的有效连接。

▲村民张守宽正在打包自家丰收的山药蛋

“合作社从选种、培训技术到销售,都不用我们操心,人家的种子和技术就是比咱自己的好。”张守宽是南岔村的村民,也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加入合作社后,每年单靠山药蛋就有七八千的收入,这比之前自己在家种地收入翻了一番。“有地种、有钱赚、有希望、脱贫了,日子就更有奔头了!”张守宽说。

如今,尤同义已带动全乡14个行政村320多个农户种植马铃薯近163公顷。在他的引领和带动下,“娄烦山药蛋”2018年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保护,同年获得全国绿色农业十佳蔬菜地标品牌,2019年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太原市区域公共品牌。

多元发展 打造“稳定增收”新亮点

从晋薯16号到青薯9号,尤同义种植的山药蛋品质远近闻名,亩产高达3000公斤。2016年,尤同义扩大了种植规模,一下子承包了800多亩,全部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种植。

山药蛋的产量越来越大,如何更好地储存成了问题。于是,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利用热空气轻冷空气重的原理,尤同义连同建成了2760多立方米的恒温窖。

▲村民在恒温窖中打包山药蛋

“这个窖大约能存储180万斤左右的山药蛋,不用电,也不用空调,利用自然能源就可以恒温储存。”尤同义向记者介绍,恒温窖冬天保持在4℃,夏天保持在8℃左右,湿度和温度都很适合山药蛋的存储。

这项创新技术荣获2018年太原市“五小”竞赛优秀成果一等奖,并很快在我国北方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推广运用。

走进尤同义的恒温窖中,几位村民正在打包今年丰收的马铃薯。据了解,这批被打包的马铃薯已经被预定好,正准备销往河南。

▲南岔村成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村级服务点

不单单是线下销售,娄烦山药蛋早已经成了”网红“,通过京东农场、七品有机网、晋阳馆、守护大地和自己的网上平台,跨越华北,走向广东、上海、山东、河北、安徽等地市场,每年可以销售近30万公斤。“娄烦山药蛋”的名声不仅在全国真正响亮起来,今年还要销往越南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十几年来,尤同义凭着自己吃苦耐劳的干劲儿一步一个脚印地耕耘着。从2010年承包全村360亩耕地开始规模种植,到2021年合计种植马铃薯1260亩。他的合作社带领1310户农民,种植富硒马铃薯1.8万亩,户均收入达4800元以上。

“一个人富不算富,只有乡亲们共同富裕才算真正的富。尤同义说“下一步我打算把所有参与合作社基地种植的老百姓手里的土地都打造成绿色马铃薯种植基地,让‘娄烦山药蛋’成为乡亲们脱贫后实现稳定增收的‘金蛋蛋’。只要我还干得动,就永远为乡亲们做事。”

如今,走进南岔村,新修的水泥路宛若一条长龙铺展在田间地头,这个曾经智能依靠人力畜力春种秋收的落后村庄,已经摇身一变,走进了现代化的世界。

拍摄:李伯鹏

原标题:《“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尤同义:乡亲们富,才是真的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