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奇怪的汉语又增加了:看到最后一个很难不破防

2021-12-18 19: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小北 北京大学出版社

有人说,世界在某个节点偷偷按下了加速键,日历簌簌翻过,丝毫没有给我们留下喘息和反应的机会,转眼,一年就又快过去了。

也有人说,这两年是“被疫情偷走的两年”,许多人的生活计划被打乱,学业、工作、婚恋、与亲朋好友的相聚与离别……如果没有疫情,一切会不会都是另外一副样子?

“疫情下的时间感知”(图源网络)

年关将近,各大网站、机构又开始盘点“年度网络用语”、“年度关键词”、“年度表情包”等等。

年度盘点,是一种回望的姿态。

我们总想概括这一年的时代共性和情绪共性,并在“大时代”内锚定自己,试着为这一年的经历和精力,找到一个总结和注解。

所以在小北看来,所谓“热词”应该是私人独家限定的,承载着我们的独属回忆。

对于家长和教育行业从业者来说,“双减”是绕不过去的一个词,巨大的变动中,每个人都需要重新思考未来。

可能对于一些人来说,今年最大的改变是“抠门”和“消费降级”。随着越来越多的不稳定性,之前“吃土”和“豪横”的风气过去,人们渴望抓住越来越多的安全感。

你今年丧心病狂地攒钱了吗?

今年表示震惊的热词当属“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其实像2013年风靡的“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2017年的流行语“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还有这种操作?”还有去年的“我裂开了”都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但今年独特的地方在于搭配了新晋“表情包皇帝”李安安叔的生动演绎,他委屈中带着无可奈何的神态,让每个被生活碾压的社畜们找到了共鸣。

这一张也很好用!

其实回望历年的热词很有意思,有一些词昙花一现,有自己的“限定赏味期限”:

2013年特别流行生造成语,比如“不明觉厉、十动然拒”,现在如果谁还这么说的话,相当于把“村通网”写在了额头上。

2014、2015年,不知怎么回事,大家突然开始喜欢琼瑶式“抓马风”:

什么“我只想做个安静的美男子”“画面太美我不敢看”“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偏要以才华”,大概是深受影视娱乐的“荼毒”。

但也有不少“梗”固定下来,较长期地存在于我们的话语体系和日常生活中。比如“真香”“打工人”“被贫困限制了想象力”“杠精”……已经成为互联网交流中的表达硬通货。

无论如何,年度热词都是时代存照,所以小北也不能免俗,一起来聊聊我们2021年常挂在嘴边的流行词吧!

01

多愁善感的年轻人:谁又“破防了”?

2021年b站年度弹幕热词出炉,“破防了”荣登榜首。毕竟众生皆苦,万物皆可破防。

b站年度弹幕“破防了”

“破防”最开始本来是电子游戏的用语,指突破对方的防御,使对方失去防御能力。

现在这个词语已经远超出游戏的范围,扩散至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成为官方接纳的主流话语之一。

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当我们看到一些事或一些信息的时候受到极大的冲击,亦可指在人与人连接的那一瞬间的情感共鸣与理解,穿透了个体为自己搭建的壁垒,溃不成军。

破防可以用来表达个人震惊失语的心情。

譬如2021这一年娱乐圈的大地震让众多粉丝们恍然发现自己的“房子”全塌了;又譬如今年很多学者、科学家、名人的溘然长逝让我们猝不及防,唯叹一句“先生千古”。

破防同样也是共鸣与共情能力的表达。自2019年疫情以来时间减速又加速,恍然已经快两年,它改变了很多生命的轨迹,也影响了世界的走向。

互联网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自媒体的发达则让普通人获得了更多表达自我的机会和勇气。

因而更多的综艺、媒体将目光投向了芸芸众生,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普通人的故事。

我们在讲述故事中正面连接,在表达自我时彼此拥抱,我们能够聆听更多“世另我”的纠结与选择,我们能够感受到自我真实的存在。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是温柔而敏感的,我们都更能体会到每个人生活的矛盾与不易。

相比隔靴搔痒更加能够感同身受,这隐喻着我们更加强大的共情能力。

02

我们都是“emo”人

小北之前写过关于emo的文章,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emo其实有多种解释,有的人追溯到一种摇滚乐的风格,有的人认为这是emotional的缩写,也有人说是e个人momo地哭,但不论源起,“我emo了”旨在表达个体情绪上的丧、忧郁、伤感等。

生活中破防的瞬间太多,忧郁情绪来来去去,现代人也更加大胆地在公共空间中抒发自己的丧,在emo空间中小心翼翼地彼此试探、触碰。

网易云音乐变身“网抑云”,也成为了深夜emo的重灾区。

但谁会从不emo呢?我们都是普通人,不是超人。

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快乐的事和难过焦虑的时刻,短暂给自己一个emo的时间,明天就是新的一天。

03

yyds:永远的神

其实看到“yyds”等网络黑话流行的时候,仿佛回到了非主流时代。

那时候我们用“GG/MM/886”表达个性,而如今,用词语的拼音首字母组成的缩略语,同样首先来自于新时代的后浪们。

yyds是“永远的神”的拼音缩写,最开始被应用于电竞圈,游戏主播会用yyds来称赞某些职业选手的操作。

相信很多人也经历过这样的疑问↑

自其出圈后其几乎可以被应用到各领域,我们现用yyds来表达对某人高度崇拜,它可以代替一切话语成为至高赞美。

一句简单的yyds下,一切皆可成神,这是最直接和强有力的赞美。

“厉害了我的哥”已经过时了

回到yyds本身,我们会好奇今天为什么会这么钟爱缩写的字符表达?

除却网络上打字方便的因素,这某种程度上彰显出年轻人们对符码的认知与利用。

这些缩写字符的应用建设在彼此均了解其确定含义的基础上,我们通过这些符号的使用可以迅速找到群体圈子,获得群体认同,并持续维持一套外人不懂的另一种意义上的黑话体系。

某种意义上,这些独特的符号彰显了了我们独特的身份,也是一种寻求自我差异化的表征。

04

这杯奶茶真是“绝绝子”啊!

今年“绝绝子”引起了人们对“汉语弱化”问题的广泛争议。

它最开始应用于一档选秀节目,用于宣传和打投,其本义是用于赞美,表达“太绝了”的意思。

其“子”的后缀应用也是最早诞生于一档综艺节目,通过xx(某人的名字)后缀加“子”表达一种语词上的活泼和说话人关系的亲密。

但随着“xx子”的演化,不论形容词、副词后面都可以加上“子”,用来表达强烈的情感倾向,起到类似感叹号的作用。

譬如当你的小姐妹换上一条新买的裙子,你可以说:好看子!绝绝子!

但随着类似词语的刷屏,当网络上什么事情都可以用“绝绝子”来形容,自然会引起一部分人们的厌恶和反感。

引发吐槽的“现代文学”

一方面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绝绝子”的含义和创造意图,对汉语叠词的随意使用会有“恶心心”的微妙感觉。

另一方面有更多人为汉语的退化担忧,当面对风景时古人写下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你却只会张口一句“绝绝子”。

如果再加一句,可能会是“永远滴神”。

这值得我们警惕和深思,但也不必完全上纲上线。

流行语有它的力量,但也有相应的生命期限,只有能经历时间积淀、引起人们广泛情感和文化共鸣的流行语词可能留下来。

譬如现在你还记得2018和2019年的流行语如“喜大普奔”和“洪荒之力”吗?

汉语发展数千年而不绝,历经无数文化语言的冲击而留存,自有它强大的包容力、收编能力和磅礴的生命力。

若是实在担心自己的语言能力退化,便去读书吧!关注小北也是个很好的途径哦!

05

在“内卷”中能够“躺平”吗?

这两个词可以被放在一起看,因为“躺平某种程度上是个体对内卷的一场抗争”。

内卷在今年已经太火了,无数的学者、教师、媒体都争先从不同角度探讨和思考内卷。其定义五花八门,每个人似乎都有对它的独特体验。

在“内卷”中还衍生出“同龄压力”“小镇做题家”这些词,无不带有望不到尽头的焦虑。

内卷是时代的症候。随着各领域阶层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我们迎来了万物皆可“卷”的现实。

根本而言,内卷是无意义的竞争消耗,它并非反对竞争和努力,只是指涉没有成长意义的机械堆砌,彼此均在这个环境中疲惫而无意义地内耗。

譬如论文为了卷字数而卷字数,当大学老师布置了下限3000没有上限的论文,你发现你的小伙伴为了绩点卷到了12000,你就卷到15000,但实际上你可能没有学到什么。

当然我们同时需要警惕把一切都惯于“卷”的名号,如此这个词就失去了原本的指涉意义而变味。

而与此相应,不少人挂在嘴边的“躺平”意指一种“不作为”、“不奋斗”的佛系态度。

有的人在剧烈的人生变动中产生沉痛的感悟,开始思考“到底人生要追求什么?要怎么样度过?”

比如最近豆瓣“上班这件事”小组中,有组员发布了名为“中年被裁失业 我悟了”的帖子,告诉大家自己的心得:健康快乐最重要,内卷害死所有人。

她还配了一张自己拍摄的、颇有智慧和启发性意义的图片,大家纷纷开悟▼

图片版权见水印

但大多数时候,很多人“躺平”只是一些迷茫的短暂歇息,是面对高速内卷的竞争中一种自嘲。躺平之后,奋斗还要继续,生活也还要继续。

我们通常一边努力完成分内之事,一边呐喊着躺平,“躺平”的口号我们给了自己喘息的空间与无意义时光以正当性。

过去的话语号召着我们学会努力,但今天恰恰相反,我们需要学会休闲,也不必为短暂的懒惰充满负罪感。

若是累了,便休息一下吧,生活会继续的。

-End-

原标题:《奇怪的汉语又增加了!看到最后一个很难不破防》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