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二年级儿子数学常考第一:学前六年,娃从易到难读过的数学书

2021-12-20 11:2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柳梦纤纤 小花生网

刚过去的周末,娃勇敢地接受了一次电视台的路人随机小采访,说自己的最爱是数学,以后的理想,是当个数学家。

这个神奇的娃,平时有点时间,真的不是在玩,就是在研究他的数学题。比如上周,总缠着要我给他出点鸡兔同笼的题目做做...如此事例,不胜枚举。

本文由花友 @柳梦纤纤 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

回头说,我们坐标南京, 家有二年级哥哥和一岁多的妹妹,夫妻俩都算吃公粮吧,但是娃爸算个领导,比较忙,我班余时间比较多,所以养娃育娃的重任基本是我在扛的。

老大课内数学我就没有操过心,没管过预习和复习,成绩只要逢大考,基本是班上第一第二,平时成绩也不错,拿过班级数学免考卡。

兴趣班除了学校的社团,只有一个奥数,师从南京比较有名的奥数老师一年有余,目前在学习三年级的奥数。

一年级的时候,拿过两次希望数学全国二等奖。不算特别优秀,但回想这七年,在数学方面,无论是他的内生动力,还是我的外力推动,能获得现在的成果,我很为他骄傲,也很知足。

遗传并不重要,但是父母创造的环境很重要

教育娃,我坚持这五个原则

我和娃爸都是硕研,我是理科生,他是文科生,所以我觉得理性思维,可能我占的优势会多一些。

我是从小就很喜欢数学,从小到大数学成绩还是比较拿的出手的,也拿过一些数学竞赛方面的奖项。

最难忘的事是,在南京市最好的高中,曾经师从我妈妈的数学老师(教我的时候已经是德高望重的特级教师了)学过一学期的课。

也正因为对数学的热爱,参加过两次省考,行测分数都极高。娃爸也喜欢数学,不过就是颗“无花果”,只有爱好没有履历。

虽然这样,我也不觉得娃的今天,能有我们多少遗传因子在起作用。

后天的教育很重要

因为我从来不相信,一对高知夫妻的孩子学习就一定会特别好;但我始终相信,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很重要。

所以在教育方面,我可能算是一个佛系妈妈吧,上学之后,没给孩子买过课外习题册,也不给孩子太多压力,不过有几个原则,是我所一直坚持的:

一是对于课内学习,你可以做错,但不能重复错,没有谁绝对不会犯错,但知错能改才是最重要的。

二是一定要坚持阅读,语文是所有学习的基础,阅读将使你终身受益。

三是情商永远比智商重要,你可以不考一百分,但是必须要尊敬师长,要和同学们好好相处。

四是健康快乐最重要,拥有强健的体魄和愉悦的心理远比学习成绩重要得多。

五是我是你永远的朋友,在娃面前,我是朋友而非家长,凡事商量,有理者胜。

兴趣才是最重要的内生动力

找到娃的兴趣点,再引导助力

说起娃走上数学之路,其实是一种必然。

因势利导才能发挥事物最大的功用。所以在娃稚龄的时候,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发现娃的兴趣点。

这孩子,从小看见路边的垃圾桶,就会重复发声,感觉,就像在做统计...再大一点,看中英文动画片,也喜欢看认知类的,很快就掌握了颜色,数字的英文读法。

有那么恍惚的一瞬间,娃自己已经学会了从一数到十,甚至是一百,甚至更多。

这是娃中班时候部分同学的画作,大家可以猜猜哪幅是我娃的杰作?

对,那张满是数字的就是娃的“大作”,不画画,只知道计算数学,这也是没谁了...

从此,家里多了个爱数学的宝宝,既然兴趣点找到了,那么接下来,就是助力发挥作用的时候啦!

学前数学启蒙

我们循序渐进地看了这些书...

1-2岁,用纸板书和洞洞书讲最基础的数学知识

我们家一开始引入的,是比较适合初看书的小娃的认知类纸板书、洞洞书。

从最基础和浅显的数学知识开始讲起,开启数学的亲子阅读之旅。

2-3岁,玩贴纸和迷宫,在游戏中学数学

接下来是一些比较寓教于乐,好玩的数学贴纸书,一边贴纸一边学习,略大点的小朋友会很喜欢的。

有的贴纸书是分阶的,可以按照年龄买。

迷宫书也是永恒的主题,我家娃就特别痴迷于迷宫,经常带本迷宫书出门画路线,乐此不疲。

3-5岁,用数学绘本和练习册了解有趣的数学知识

这时候的重点是数学绘本,可能是和数学,你完全体会不到关系的绘本,但就是在讲故事的时候,潜移默化了很多有趣的数学知识。

娃最爱是一百层的房子系列、《麦夫和99个宝宝》和《数学爷爷的数字乐园》,每本书都翻看了无数次。

这时候我还给娃引入了一些比较经典的数学练习册和游戏绘本。

比如日本的数学游戏绘本系列,数学启蒙系列,小红花阶梯数学,大名鼎鼎的逻辑狗,多湖辉的诸多练习册,公文式系列等,既有趣又适合消磨时间。

与此同时我还给娃买了一些数学的小玩具。

比如宜家的计算器,小狗天平等等,强推小狗天平,科学严谨又好玩。

还值得一提的是,我给娃买了一个乘法口诀表的电动玩具,娃自己天天磨天天磨,三岁多,就背会了乘法口诀表,当然只是死记,理解在于后话。

5-6岁,增加绘本和练习册难度,开始学习奥数,训练逻辑思维

学前会单独拎出来说,因为涉及幼小衔接,所以绘本和练习册都加了点难度。

以下的绘本难度 趣味数学 < 数学绘本 < 学帮帮忙 < 汉声数学,可以一套一套来看。汉声数学可以一直看到初中。

这时候的练习册,嗯,真的有点难,尤其是对于学前还没有认字的孩子来说,可以辅助读题,训练逻辑思维,还是挺有趣的。

这时候第一次引入了奥数的练习册,也是唯一一次,怀上老二的时候,我自己每两天一讲,给娃系统地上了一段时间的奥数。

娃那时候才五岁,但很多浅显的内容他的接受度还不错,也有很难理解绕不过弯的部分,现在想来略有点早,也难为他了。

不过也许那时候在他心里埋下了奥数的小小火种也说不定呀。

目前娃阅读的书籍和杂志倒不是数学为主了,现在喜欢看科普类读物和校园读物。

今年订了《环球少年地理》、《博物》和《好奇号》,把兴趣更多地放在了科普、人文等领域方面。

这也是我的本意,在低年级多涉猎多领域的知识,充分拓宽眼界。

对于兴趣班和奥数,我们是这样看的...

娃从小学习的兴趣班种类不算特别多,和数学有关的应该是蒙氏数学班,这是早教机构的招牌之一,个人觉得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因为借助教具,生动而形象地向孩子展示了数的构成、图的形状,课程设置合理又系统,不枯燥不乏味,让娃对数学加深了理解。

目前我们是上的奥数机构,跟着老师走,每节课有不同的主题,一般应用题为主。

老师有几个理念很不错:

一是用适合孩子年龄的办法解题,一定要理解,一定要画图!

二是勤能补拙,不停回头看,查漏补缺,既学新知识,也不能丢了老知识。

让娃跟着他,我很放心。

所以找到好老师,也很重要哦!悄悄说一句,家长也省心很多呢!

娃学到现在,极少有畏难情绪,最近三年级某些主题有点难,娃有点点害怕。

我们是鼓励为主,告诉他跟着老师学就不要怕,因为其他孩子没学之前也一样不会呀,而且回头来看,之前觉得难的题目不也变得容易了吗?

总之,喊这个娃学奥数,比喊他踢球,容易多了...

学数学到现在,我们家长的心态也放平了许多,比赛参加就是玩玩。

我们家已经准备了一线初中学区房,并不需要孩子利用奥数去获取外国语学校或是民办学校的敲门砖,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哈。

数学对于我娃来说,是朋友,是伙伴,因为爱上了数学,娃的说话有条有理,虽然拥有着一副理工男的直肠子,但是逻辑没啥问题。

另外娃还和他爸苦心钻研,掌握了七阶魔方的拼法,魔方,也是他的一个小爱好呢!

总之,我们学习奥数的理由永远只有一个,娃自己喜欢。

我和他说了,哪天不喜欢了,也可以不学,但我更希望他把这份爱好保持下去。

在娃学习奥数的过程中,这四点心得想分享给大家

奥数风在零几年曾经盛行过一时,全民学奥数成为风潮。

但目前,不算小众却也热度不在,不知道双减后的命运会何去何从。

我觉得要想走奥数这条路:

第一,孩子自己的意愿很重要,兴趣永远是第一位的。

第二,家长的心态很重要,放平心态,这只是一门兴趣班,而不是学习的全部。

第三,要持之以恒,临时抱佛脚和投机取巧的心理不可取。

最后,要多给孩子赞扬和鼓励,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

以上,就说这么多啦,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交流讨论呀!

原标题:《二年级儿子数学常考第一!学前六年, 娃从易到难读过的数学书…》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