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最会用线的女艺术家抵沪、理查德·罗杰斯去世、故宫文物变身5.3米高裸眼3D

2021-12-22 08: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点击关注→ 艺术栗子

01

理查德·罗杰斯(1933-2021)

12月18日,英国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在伦敦去世,享年88岁。作为英国当代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罗杰斯2007年获普利兹克建筑奖,他与意大利建筑师伦佐·皮亚诺、英国建筑师诺曼·福斯特并称为“高技派”建筑的领军人物。

罗杰斯住宅

马德里巴拉哈斯机场

“高技派”是20世纪最后一个重要建筑流派,形成于在20世纪中叶,出于建造超高层大楼的需求,开始采用钢结构替代混凝土,并大面采用玻璃,伴随着新材料的加入,逐渐形成一种成熟的建筑设计语言,因其技术含量高而被称为“高技派”。其突出当代工业技术成就,并崇尚“机械美”,罗杰斯参与设计的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就是其中的一个典范。

大英博物馆世界艺术典藏和展览中心

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

1977年2月2日落成的蓬皮杜,由罗杰斯与伦佐·皮亚诺共同组建的建筑事务所于1971年中标。开放之初不仅没有获得掌声,据说因为罗杰斯在蓬皮杜的广场说这是他的设计,被一位女士用雨伞攻击。多年后,这座室内暴露梁板、网架等结构构件以及风管、线缆等各种设备和管道的建筑,已经成为全球争相学习的样本,也成为巴黎重要的当代文化地标。

伦敦千禧穹顶

劳埃德大厦

蓬皮杜之后,罗杰斯与皮亚诺分开,回到伦敦继续自己建筑实践的罗杰斯延续“高技派”风格,先后设计建造了多种不同用途的建筑。在1986年完工的劳埃德大厦中,他将“高技派”的工业浪漫发挥到极致。2011年,该大厦被列为英国一级保护建筑,是这份名单里最年轻的入选作品。

02

盐田千春用线重组生命记忆

作为年底最期待的展览之一,12月19日,盐田千春迄今为止最大规模个展“颤动的灵魂”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幕。作为“比草间弥生还要偏执的编织者”,盐田千春用黑、红、白三种颜色的线从内部“包裹”了美术馆,没有人会比她更热衷也更擅于用线,也没有人比她更会用线讲述生命与死亡的纠缠。

《沉默中》 烧焦的钢琴和椅子、黑线 2002/2021

《我们将去往何方》 白色羊毛、金属线、绳 2017/2021

作为东京首展之后的重要巡展,现年49岁的盐田千春特地来到上海,带来约80件装置、雕塑、影像、摄影、绘画、舞台设计图稿等,创作时间跨1990年代至今,全面回顾了艺术家过往25年的创作生涯。她从12岁开始,就想成为艺术家,最早是画画,之后慢慢发展到行为和装置艺术,现在大多用线来创作。

《未知的旅程》 金属框架、红色线 2016/2021

东京森美术馆个展上,艺术家在调整作品。

展览以巨型装置作品《未知的旅程》为开端,铁丝编成的小船穿梭在展厅中,艺术家认为“红线是血液的颜色”,意味着羁绊和联系。仅这一件作品,就用了2000多个红色线团,每个线团长133米,相当于266公里。从地板到天花板,从到墙面到转角,当线将展厅包裹住之时,身处在其中弱小的人的躯体,已经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外在化的身体》

《外在化的身体》创作于艺术家得知癌症复发时对生命的思考。她以自己的手臂、小腿、脚掌等身体部位作为翻模的模型,并用红色的皮革象征血液和内脏,阐发着对生命议题的理解。

《串联微小回忆》 综合材料 2019/2021

线是一种独特的载体,如果说红色的线代表着生命的延续,那么黑色的线更像死亡和毁灭的隐喻,这些线就像一条条纽带,更是记忆的连接。盐田千春的作品灵感通常来自于个人经历或情感,再将其演变为关乎人生问题的探讨,例如生、死和人际关系。除了标志性的线,盐田千春也善于使用旧的现成品。

《内与外》

大型装置作品《内与外》与1989年柏林墙倒塌有着一定的关联。东德掀起一阵房屋改造的热潮,居住在德国的盐田千春便时常前往东柏林,寻找被拆卸下的废弃门窗打造这样的装置,使之重叠汇聚成一道弧形的墙,一道分割了时间与空间的墙。

《聚集—追寻归宿》 行李箱、马达、红色线 2014/2021

《在手中》 2017

盐田千春用她的作品探索着“不存在中的存在”,在她的雕塑、表演视频、照片和绘画作品中也同样流露着那些无法用言语表达情感的瞬间。(摄影:Shaunley © 德国波恩VG Bild-Kunst图片和盐田千春)

03

X美术馆再度推出两个重磅展览

继3月“克里斯蒂娜·夸尔斯:月光下起舞”以及“无尽的服装:研究站”双展模式取得良好反响后,12月18日,“安东尼奥·奥巴:寓言”和“无尽的服装Ⅱ”在X美术馆同时开幕。

安东尼奥·奥巴的作品研究了巴西文化建构中所产生的影响和存在的矛盾,并由此引发对民族身份的抵抗和反思。他将巴西文化中的象征符号作为种族和政治身份的影射,通过雕塑、绘画、装置和表演等媒介反思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和宗教主题。

作为艺术家在亚洲的首次个展,“寓言”中的每件作品都喻示着一种关乎道德的诉说和思考,历史则成为了一种寓言式的现实。展览现场的每一件作品都记录了种族偏见、宗教信仰和家庭记忆,艺术家以照片为摹本,以历史为线索,重新在画布上搭建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绘画剧场,以自己的脉络回顾历史,并对当下提出反思。

“无尽的服装”是一个持续进行中的,关于亚洲时尚生产的研究型展览项目,本次展览为该项目的第二篇章,涵盖摄影、影像、服装、时尚物品以及装置等多种媒介。该展览是策展人与来自全球各地的艺术家、设计师、摄影师和作家等多样身份的创作者之间数年研究与合作的成果。

第二篇章包括5个新的委任项目,深入探讨“亚洲”时尚生产的异质性内涵。展览聚焦于商品的生产、流通和交易的时刻:从古老的泰国靛蓝染色技术到纽约坚尼街的山寨手提包商贩。展览中的艺术家将我们从葡萄牙的家庭服装店带到开曼群岛的茅草编织工坊,这些具有象征性意义的时尚商品和生产场所往往携带着关乎于移民、文化、社群和亲眷关系的历史。

展览的核心是对“中国性”以及“亚洲性”的探究,不论对于本土还是海外从业者而言,此种“中国性”和“亚洲性”在他们的作品中都表现为一种美学符号。艺术家通过物品和图像,对亚洲时尚生产和亚洲时尚性在欧洲、英国和美国社会中所处于的——既迷恋又贬低的矛盾地位提出质疑。这些主题也构成了最新一期时尚评论杂志《Viscose》的基础,该杂志由X美术馆和挪威奥斯陆的国际研究图书馆共同出版。

04

“艺术发现”看见更多青年一代

作为跨年展览,12月9日至明年1月3日,“艺术发现——青年艺术推荐展”在利星行文化艺术中心举办。展览汇聚30余位青年艺术家作品,涵盖油画、水墨、影像、雕塑、装置等媒介,既然炙手可热的艺术家,也有刚从学校毕业崭露头角的新星,他们集体展示了这一代青年艺术家的创作与思考。

青年是未来,这也是近些年持续不断出现青年艺术家展览的原因。青年有着一个时代最为鲜活的创作动力,从他们多元化的关注点中,可以留存一个时代的印记。此次参展的艺术家中,很多是从事架上绘画的。在新媒体艺术越来越多的当下,绘画的回归成为另一种走向,将情绪、感知、技术融于方寸之间,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表达,恰是绘画的独特魅力。

在上千平方米的展厅内,作品根据创作主题划分为一个个独立的“展厅”,呈现了一个和谐却又各有特色的面貌。漫步在展厅内,游走在具象与抽象之间,刚看到一组当代水墨作品,扭头便看见一个木刻的小猪佩奇胸像,这样的奇幻场景正是看青年艺术家作品时的一大乐趣。

05

青年艺术100,打造“流动舞台”

12月19日至12月31日,2021青年艺术100年度展“流动舞台”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亮相,100位当代优秀青年艺术家的近400件艺术作品集中亮相。现场用数块黑色幕布搭建出一个个圆形舞台,幕布开合之间方法进入一个在自动上演的剧场,作品就在迷宫中慢慢“走”了出来。

今年是青年100的第11个年头,形式和内容都更加突显多元化、年轻化、丰富性和国际化。由年轻策展人与组委会共同呈现了4个展览板块:在当下舞台上生成“新的亲密”,由漠娜和宗秀联合策展;前往幻想中花园式的“城市乐土”,由王莲仪策展;在“十五夜”抬眼凝望星空和永恒,由由李静怡和沙靖海联合策展;面对“自画像”对镜耳语倾听自身与外界的交谈。

与首届青年100以绘画作品为主的展览不同,艺术家的创作也随着时代发生改变,今年的新媒体艺术作品尤其多,很多作品也与计算机算法、人工智能发生关联。青年或许是时代变化最佳的记录者,他们的作品恰是一个时代的记忆,而这也是11年来一个艺术项目有趣的地方。

同时,今年设立四大奖项:建信信托艺术大奖、凤凰艺术新星奖、莱俪青年艺术奖、拉古纳艺术奖,以此发现未来之星并鼓励艺术家创作。

06

缓慢的归乡,故乡还是他乡?

12月18日,由策展人孙文杰策划的展览“缓慢的归乡”在香格纳北京开展,呈现来自年轻艺术家胡伟和项恺阳的一系列作品。除了策展人和艺术家,展览中还有一条隐性的线索代表了另外一个“参与者”——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彼得·汉德克。

《缓慢的归乡》是彼得·汉德克一本著作的中文译名,作家以行记的形式描绘了路上的风景以及由风景展开的思考,其中也包括大量对于艺术的理解。在看到两位艺术家的作品时,策展人将艺术家与作家笔下的文字联系到了一起。追寻或放逐,“归乡”本身就是一个寻找的过程,无论是找到自己的故乡,还是寻找寄托自我的他乡,对于创作来讲,围绕着审美与诗学的议题,触及到了语言、语义与图像的关系。

为了此次展览,香格纳北京更改了展览路线,在空间后面搭建了一个4米长的“隧道”,进入展厅第一个看到的就是胡伟作品。在胡伟的影像和声音装置中,缺失的图像、蹩脚的语言和语义转化成了一种韵律和微妙情感,通过对主人公主角“潜入大海者”的记录,探求进化史与传说之间的种种关联,同时对于地缘政治的思考。

用一面展墙区隔开的项恺阳的“词语”绘画,则是“物体-图像-文字”观点的典型代表。艺术家在一块画布上一遍遍书写文字,他们既不是书法,也不是绘画,而是在“一千遍”的复刻中蕴藏的艺术家的情绪。他对重复的叠词的使用不仅会加强作品内在的和谐,并且可以发掘出词本身以外的精神特点,展现一种传统文字和图像审美关系之外的新鲜互动。

07

“后像之痕”中的记忆和体验

自宣布代理艺术家袁可如后,12月18日,SPURS Gallery为其举办个展“后像之痕”,在Gallery I & II双层空间展出艺术家创作的两组全新的影像装置作品。

两组影像作品与疾病创伤相关,延续了袁可如一贯以来叙述性电影化的影像创作方式,持续探讨与关注不同历史切片中的个体困境。艺术家将“后像”这个词延伸为心理学层面上创伤感知的残留,描绘了一种即使在疾病治疗之后,创伤在病患生活中依然如影随形、存在一种幽灵幻感,并对其本人、其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产生持续的影响。

展览一层空间以影像作品《雾中来的人2037》为中心,抽取了影片中疫症心理诊所的场景与图像置于展厅中;二楼的《永恒与片刻》则是袁可如从自己家族的乙肝病史出发的系列研究第一阶段的呈现。展览通过真实和虚构的两种传染病史的景观呈现与现实进行对话,“后像之痕”试图开拓人们对日益复杂的现实的感知,在疫情时代远望其他时空中的集体记忆和创伤体验。

08

浙江文物里的士林风雅

12月18日,跨年大展“宋韵——士大夫的精神世界”在南京博物院开幕,展出来自38家考古文博机构收藏的约300宋代文物精品,用大量浙江宋代文人士大夫墓葬出土文物,讲述宋代士大夫的治世行道和文化生活,展现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南宋 朱熹与某侍郎书札卷 南京博物院藏 (局部)

南宋 金鱼袋“饰鱼”

兰溪市灵洞乡费垄口村南宋墓出土 兰溪市博物馆藏

展览开篇以“教养多士”“雕印兴学”“学优登仕”讲述士大夫养成记:宋代发达的官学、私学等教育机构培育了大量儒士群体,奠定了“以文治国”的基础;雕版印刷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思想的传播,这既为庶民学子通过读书晋升士大夫阶层提供了基础条件,也让儒生士子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文官队伍成为士大夫。

南宋 透雕童子玉佩

余姚市史嵩之墓出土 余姚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藏

南宋 勾连云纹玉饰

富阳南宋梁端礼墓出土 杭州市富阳区博物馆藏

宋代崇尚文治,是士大夫的黄金时代。宋代的士大夫身兼政治主体和文化主体双重身份,既是官员,又是学者。展览分上下篇,上篇以“文治天下”讲述宋代士大夫的治世行道,下篇以“士林风雅”展现宋代士大夫的文化生活。

09

故宫文物变身5.3米高裸眼3D

如何让文物不出故宫,观众还能与文物亲密接触?如今就有一个解决方案。12月18日起,由故宫和腾讯联合主办的“‘纹’以载道——故宫腾讯沉浸式数字体验展”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免费开放。

这是一个基于数字技术而实现的展览,在故宫文物数字化的基础上,结合裸眼3D技术,最终实现了全场最让人震惊的作品——5.3米高的裸眼3D、22倍高清放大文物。这是数字故宫珍贵成果的呈现,可以体验到实物展也无法感受到的细节。

展览以故宫的器物和建筑纹样为线索,以沉浸式与互动式观展体验为核心,让故宫的文物、建筑“走出”宫门。不仅让观众更为清晰地看到形状、色彩、材质、工艺,同时带来特殊的观展乐趣。

10

上海5万元征集城市LOGO

近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公开征集上海市LOGO。本次征集活动以宣传展示上海城市精神品格为主旨,以征集传播城市形象公益宣传品为手段,以“人人展示软实力”为目标,促进上海城市精神品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征集内容包括上海城市形象标识(LOGO)、平面广告、宣传语。其中,城市形象标识类最佳作品奖金5万元,要求以“上海元素”为核心,提炼体现独特内涵的上海城市形象视觉符号,作品能够展现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和“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

11

三星堆与金沙将联手申遗

12月18日,三星堆遗址与金沙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推进会在四川德阳广汉举行。会上,三星堆遗址管理委员会与金沙遗址博物馆签署了联合申遗合作协议,双方将就遗产申报与研究、陈列展览、宣传推广等方面全面展开合作,共同推进古蜀文明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001年,三星堆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式启动;2006年12月,三星堆遗址与金沙遗址共同作为“古蜀文明遗址”项目,入列《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2年9月,“古蜀文明遗址”再次入列该名单;在2019年四川省《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实施方案》中,特别强调将加快推进古蜀文明遗址(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12

世界上第一条短信拍卖价超143万

英国《每日镜报》16日报道,世界上第一条短信“MERRY CHRISTMAS”(圣诞快乐)将以17万英镑(约143.8万人民币)的价格被拍卖。1992年12月,这条短信由工程师帕普沃思从计算机上发送给了公司董事贾维斯,帕普沃思当时刚协助沃达丰公司开发了短信服务。沃达丰高管Ametsreiter称,拍卖的收益将用于慈善事业。竞拍成功后,买家将收到一个数字文件,包括短信的内容、发送人和收件人信息,并拥有该文件的独家专有权。

文字|艺术栗子

图片|艺术栗子

合作机构与网络(侵删)

联系我们

商务微信|artchestnut001

商务邮箱|artchestnut@126.com

《艺术栗子》媒体矩阵

人民日报 澎湃 今日头条 网易

腾讯 百度新闻 艺术头条 微博 搜狐

抖音 小红书 bilibili 视频号

关注公众号

原标题:《原地看展,可以有这些打开方式!最会用线的女艺术家抵沪、理查德·罗杰斯去世、故宫文物变身5.3米高裸眼3D | 晚安栗子》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