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观察 | “退居苏州”?

2022-01-08 08: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蒋瞰

到今年3月,旅行博主风同学迁居苏州就整整4年了。在这之前的20年,他一直居住在北京,离三里屯很近,接近宇宙中心的繁华。

2017年冬天,北京雾霾严重,风同学来苏杭出差旅游,偶入朋友家小区,那时腊梅盛开,他突然就想买个房子住下来。朋友说,外地人买房得先交满一年的社保。他就真交了,一年一过,便搬了过来——那个小区,每年冬天都能闻到腊梅香。

他其实早就想"逃离"北京了,那几年雾霾重是一个原因,也出于“人到中年的隐退心理”,他觉得那些繁华已经不属于自己了。

和盲目选城市不同,有着过去二十多年在国内外大小城市深度旅行的经历,风同学的决定带有思考和比较。同样是江南,同样有很多朋友,他还是觉得杭州“这个城市野心有点大,不够‘静’”,苏州则“比较佛系,离上海也更近”。

一个北方人,来到苏南定居,不适应肯定是有的,因为“旅游和定居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尤其是气候和饮食。

苏州潮湿,梅雨季长,整个城市都没有用暖气的习惯。食物偏甜,旅行时尝鲜可以,是生动的素材,但要作为一日三餐果腹之用,一时半会儿就难适应。但都还好,苏州给风同学的抚慰多过于不适。“现在最大的收获就是,在苏州,每当我心烦意乱的时候,去园林走走,在老城的小巷子里逛逛,心情放松很多。在北京心情不好的时候,觉得无处可去。”

他把苏州作为“退居”之选,让人想到苏州同里古镇的退思园。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的退思园,是清朝官员任兰生被罢官返回故里后建造。“退思”引自《左传》中“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退”,不是“躺平”,而是在远离官场和繁华的地方重新思考人生,过不一样的生活。

比起国内多数面貌模糊的芸芸众城,苏州的标签格外显著。就算没去过苏州,也能说得出苏州园林、苏绣评弹等关键词。这个拥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被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赞誉为“东方威尼斯”。

古运河、巷道、石桥、古寺、亭台楼阁、苏绣、评弹……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成了后人取之不尽的素材。

也因此,每一家入驻苏州的国际奢华知名品牌酒店都成了独一无二的旅行目的地。酒店不只是客房和餐厅,还是苏州元素的巧妙呈现。它们将时尚和古典融合,一方面规避过分“古色古香”,一方面和这座城市连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作为一个不是省会的地级市,苏州拥有的国际酒店品牌数量在大陆仅次于上海。品牌的高端和国际性,解决了二三线小城市不那么国际化的痛点,也成了年轻人就业目的地。

Ricki就是因此从广州来到苏州,因为她很喜欢的一个知名酒店品牌进驻苏州金鸡湖边,她应聘担任市场传讯。每次有媒体来,她都是那个领着进行hotel tour的人。

酒店有大堂有“祥云”与“貔貅”图样的缂丝扇面,墙壁上也有提取江南山水色彩的缂丝画。Ricki每次都会为客人详细介绍苏州传统工艺缂丝。缂丝,用刀尅过的丝绸,现在能熟练使用缂丝工艺的人寥寥无几,而早在明清两朝,苏州就已经成为缂丝织造的中心地区。由于手工织造耗时大,一寸缂丝一寸金,缂丝是只有皇室贵族们才能专享的奢侈品。

而另一边,则是苏州著名画家、诗人唐伯虎的名画,用的是苏绣的手法。苏绣,缂丝,都是很能代表苏州的传统手工艺,如今登堂入室,“其实也是一种文化复兴。”Ricki觉得,很多人说,老的东西不被年轻人喜欢,其实要看怎么呈现。苏州在这方面就做得很超前。

“到了苏州,我们的工作方法都有了些不同。苏州文化太深厚,整个城市就是灵感场,没有会议和接待的下午,我会去苏州博物馆找灵感。”Ricki觉得,比起在广州,苏州酒店的工作方式更开放,因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老的东西变个法子,变成符合现代人审美的东西,也是汤汤从杭州迁居苏州的理由。他很喜欢带朋友去爆改过的网红菜场“双塔市场”,再在菜场吃顿中饭。横梁与苏式瓦片相结合,让人有种在屋檐下吃饭的市井感。

他还去看过一场“名画活用”的展览,名人旁边是菜场摊主,比如蒙娜丽莎旁边是卖蹄子的徐夫人,被画成漫画的徐夫人,手上捧着一个大蹄子。

“苏州城市规划得非常清晰,老城区,就是那些书上、纪录片里你看到过的老苏州,小桥流水园林慢生活,是讲吴侬软语的。园区则很时髦,高楼林立,直耸云端,和上海浦东差不多,有诚品书店、新光三越,可能你旁边喝咖啡的人是讲英文日文的。”

知乎上,有很多热门讨论都围绕着“去杭州定居还是去苏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和杭州总是被相提并论。而在定居杭州20年的汤汤看来,杭州这个城市有些太武断了,除了西湖周围,其他老东西都被拆了,因为修地铁,他最喜欢的梧桐茂密的曙光路变得光秃秃。反观苏州,则将“怀旧和颂新”处理得很好,才有了此前新冠阳性母女俩的苏州深度游线路——赴沧浪亭、过网师园、谒紫金庵、奔保圣寺,访吴中博物馆。

“而且,在苏州买车不限牌”,汤汤感受到了一种平等。

作为自由艺术家,苏州的艺术氛围是汤汤最向往的,贝聿铭设计的博物馆百去不厌,金鸡湖边大剧院也有质量上乘的剧目,后来又有了本色美术馆,休息天去赶个集。

“最主要的是,苏州好吃啊”,这是汤汤妻子小Y愿意跟着汤汤迁居的初衷。

最近有个帖子很红,北京和杭州中枪,因为两地都是“美食洼地”。“你感觉杭州很红火很发达,其实真没有叫得上名的好吃的,朋友来杭州,我都不知道带他们去吃什么。”小Y说,有一次去五星级酒店吃饭,上了“水八仙”这八种食材做的菜,意境很好,菜也很贵,但细究起来,“水八仙又不是杭州的,是苏州的呀!”

到了苏州后,小Y吃碗面也很开心。

面是面,浇头是浇头。细面如银丝,红汤或是白汤,清清爽爽”。小Y是杭州人,但杭州的面一直被她“厌憎”,“一股脑儿拌在一起,油腻腻的。”

上面说的“水八仙”也成了小Y的美食课题。

河泽泛滥与农人智慧造就了苏州水生植蔬的繁盛,茭白、莲藕、水芹、芡实、茨菇、荸荠、莼菜、菱组成了苏南独有的“水八仙”,吸收苏水灵气、散发泥土气息。

“风雅,不是把菜拗个造型,而是还原食物有本来的历史肌理。”小Y喜欢吃荸荠,水里煮过后当零嘴,马蹄水就是饮品,冬天就吃风干荸荠,太阳下特别解渴。

“芡实在杭州只有高档酒店才会吃,但苏州人的家常午后甜点里就有糖水鸡头米”。小Y想到《红楼梦》第三十七回,袭人叫宋妈妈给湘云送东西:“端过两个小掐丝盒子来,先揭开一个,里面装的是红菱、鸡头两样鲜果”。都是好东西。

定居苏州后,汤汤和小Y开启了苏州美食之旅。

“响油鳝糊,烫油在面前浇下去。松鼠桂鱼要看被划开的肉的大小,太大不容易浸味,太小肉不扎实。酱方,不说了,去苏州必点。”小Y在朋友圈里记录。

“吃肉本来是个粗犷的事吧?苏州人不。春天酱汁肉、夏天糟肉、秋天扣肉、冬天酱方,一年四季吃的肉都不一样。”小Y说。

安家在上海的张文轩天天跨省上班,一个偶尔的机会,他在苏州吴江的几个村子开始了“乡村振兴”。和造网红民宿不一样,他还原的是城里人走亲访友的家庭聚会感。

“我所在的吴江是苏州最大的区,和其他区都不太一样,吴头越尾,既有浙江人的闯劲儿,也有苏州人的书卷气,生活空间层次很丰富。”

张文轩举了个例子,他在北京的时候,住地下室二层,工作室在第下三层,出来就在西单逛街,街道很宽,怎么走都是城市肌理。但在苏州,“一边是超高层建筑、国际学校,反正城市配套都有。开车十多分钟又来到了乡村,一个城市链接几个乡镇,乡镇又链接村子。特别是,苏南的道路都做得很好。”张文轩说,吴江东西主干道吴江大道,南北主干道江城大道,限速都在100码,这两条快捷高速大道将人自由切换在城乡,甚至上海和苏州之间。

苏州交通方便,高铁站就有苏州、苏州北、苏州园区三个站,几乎涵盖了要去的地方,而不用再在城里再花很多时间。

园区站,则将苏州完全接轨外部世界,也是这几年园区房价高的原因。在北京从事互联网的吴瑞已经带着家人安家苏州,在分析了就业、交通、子女读书等各方面因素。他觉得,倒不是自己崇洋媚外,但园区的理念的确走在前端,现在看都不过时。苏州工业园区是苏州市政府和新加坡政府的联手之作,生活和工作的平衡设计是参考新加坡经验的,家门口就有邻里中心,几分钟就可以步行走到,衣食住行都覆盖得到。公园、花园、草坪、湖多,也成了社区营造的极好案例。

再回到开头,“退”居苏州,不是选个富庶地了却此生,而是在一种相对平衡的“慢”和“快”中,过另一种生活。

(蒋瞰,作家,媒体人,著有《山居普陀》《山居莫干》《晚上好,亲爱的陌生人》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