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以绿水青山为底,海南定安探索全域旅游新模式

2021-12-21 11:15
资讯 >
字号

定安县地处海南省东北部内陆,南渡江中游南畔,东与文昌市接壤,东南和南同琼海市相连,西南和西与屯昌县毗邻,西北与澄迈县交界,北与海口市仅一江之隔,气候温和,阳光充足,秀丽美景承载了厚重的古贤佳话。定安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态众多,母瑞山记载了红色经典,文笔峰刻画了天人自然,南丽湖流淌着梦里水乡,定安古城传承着先贤的华章,海南热带飞禽世界翱翔着自由的翅膀,“百里百村”文明生态村生长出幸福小康生活的枝芽……

定安景区鸟瞰图

近年来,定安县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目标,持续推动定安旅游业的发展,秉承“以红带绿,以绿托红”,“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全域旅游“定安模式”。积极优化升级原有旅游资源,拓展乡村旅游资源,颇具成效,据统计,2021年前三季度,定安共接待游客123.48万人次,同比增长109.86%;实现旅游收入7.47亿元,同比增长95.27%。

[母瑞山]追忆红色经典

母瑞山位于定安县南端,其脉源于五指山,群山延绵,绿意舒展,古树参天,流水潺潺。行走在母瑞山的山中小径,一路可见野花绿果,清风徐徐,绿叶婆娑,岁月显得恬静而缓缓。可也就在这么一座山上,92年前却是另外一副轰轰烈烈的场面,它是年轻战士舍生忘死,用热血耕耘的革命圣地,它两次保存了革命的“火种”,见证了琼崖革命的发展、壮大直至最后的胜利,琼崖革命的红旗在战火的洗礼中二十三年屹立不倒。母瑞山也因此被人们称之为“琼崖革命的摇篮”。1996年,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于定安县国营中瑞农场场部西南落成,原址为琼崖红军操场司令台遗址,总建筑面积5394.6平方米。被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纪念园中央耸立着母瑞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人——王文明主席、冯白驹将军的两尊身穿红军服、佩带手枪的铜像,目视着这斑斓而祥和的世界;青龙潭碧水悠悠,呢喃着红军战士就义时的慷慨;陈列馆中摆满了那些英雄史诗的见证,还有一个老红军苍老的声音细数着那些艰苦奋斗的过往……

母瑞山已成为红色旅游胜地      定安县委宣传部 供图

1928年底,琼崖革命转入低潮。各地中共党政组织、武装队伍和群众团体,有的被打散,有的上了山,有的转入地下进行隐蔽活动。后来,有600余人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向母瑞山转移。山上粮食紧缺,战士们就开荒垦地,开辟农场,自给自足。先后又在山上还建立琼崖红军军事政治学校和民众训练班,加强骨干培养工作;因陋就简办起了军械厂、红军医院、印刷所、粮食加工组、缝纫组、商店等,也因此第一次保存了革命的武装力量。

1932年,广东军阀陈济棠派出3000多人赴琼,向琼崖革命根据地和红军进行第二次“围剿”。在敌人的严密封锁和重重包围下,中共琼崖特委书记冯白驹、琼崖苏维埃政府主席符明经、秘书长王业熹等带领琼崖党政机关干部和红军指战员100多人,在母瑞山密林深处,坚持艰苦卓绝的斗争。100多人的队伍最后仅剩26人,但同志们的革命斗志却毫无减退。经过8个多月艰苦卓绝的奋战,冯白驹最终成功带领25名干部战士突围转移。也就是因为革命先驱的不畏困难,自立自强的精神,使得革命的“火种”在一次次的危机当中保存了下来。

时间流逝,岁月有痕。如今的母瑞山静好宁谧,但那些为民族事业殚精竭虑一生的精神的却深种在了这里,回荡在这山林之间,高亢而激昂。

[文笔峰]感受天人自然

从定安县城往南驱车约莫17公里,便可来到定安的文笔峰盘古文化旅游区。文笔峰,于平原之地脱颖,文笔峰上,自然环境清幽恬静,古建筑群林立,建筑各异,古意盎然,置身其中,犹如穿越时空,不知今夕几何?明朝诗人王赞襄曾有诗赞云:“一峰屹立万山低,造化生成笔一枝。锐颖常沾雨露泽,光芒直射斗牛墟”。若遇上清晨迷雾,峰下遥遥可见,琼台楼阁出没于云烟,如同天上宫阙突落凡间。

穿大罗圣境牌坊,由玉蟾宫拱门而入,见石板上雕龙鲜活欲跃置于阶梯正间,“南宗宗坛”四字镌刻于云龙影壁之上,足见肃穆大气。拾阶而上,山腰上,药王、财神两殿分列左右,香火萦绕,热闹非凡。提歩往上,一派苏州园林景象现于眼前,有奇状怪石分布林立,钟鼓二楼镶嵌山间,小桥流水精致典雅,断崖瀑布灵动生烟。听峰上经卷声朗朗,令人踏步登极主殿。主殿名曰“玉蟾阁”,形似八角塔楼,三层阁顶塔尖金光闪耀,朱红色的槅扇门锁住了几分古典的韵味,日月青山悬挂于后,阴阳八卦落盘于前。

文笔峰玉蟾阁在天空的映衬下美轮美奂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文笔峰的盛名不仅仅因为是它的风雅精致,古色生香,还有因它而得的美丽传说。有的说,文笔峰是盘古的一节鼻骨所幻化,也有的说,是因为白玉蟾在文笔峰得梦而成名,当然,传说浓缩着人们对文笔峰的喜爱和对神明的敬畏,但也是因为传说,为秀丽的文笔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薄纱。

[南丽湖]畅游梦里水乡

南丽湖位于定安县城南30公里,是海南琼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也是理想的避暑胜地。据说,这里原是一片崇山峻岭,1958年,定安人民在这里修起南扶水库,于是低谷积水成湖,原来的高山峻岭成了湖中小岛。湖岸绵延一百三十八公里,湖水环抱大小岛屿十六座,半岛七十余个,湖中有岛,岛中有湖。蓝天白云下,绿意盎然,泛舟湖中,如同置身天空之境,悠然畅怀。南丽湖湖水清澈,倒映着日月星辰,复刻着朝霞黄昏,偶尔的清风掠过,晕开了长空,圈点了零落的波心,若阳光灿烂,可在湖面上观赏到天洒金光,璀璨耀眼。

南丽湖成为避暑观光胜地

2016年8月通过国家林业局验收,南丽湖正式被授予“国家湿地公园”。据南丽湖湿地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建成后的湿地公园总面积30.63平方公里,湿地率43.35%,绿化面积达95%,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此外,该区域生态系统保存完好,湿地生物物种多样性丰富,有许多珍稀、濒危物种分布其中。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5种,海南省重点保护陆生脊椎动物14种;野生保护植物有国家II级的白木香、见血封喉,海南省重点保护的竹节树等。

[美丽乡村]流连田园风光

近年来,定安县结合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立足实际、继承发展,在百里百村品牌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了南部片区旅游资源和要素,提出新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思路。从原来“乡村旅游区”向“特色乡村旅游文化全域旅游带”拓展;从原来的单点建设,转为主题片区化、全域联动化整体打造;从乡村旅游单一产品,向乡村度假、体育运动、休闲农业、研学体验和红色教育等多个旅游关联产业的培育延伸。新的百里百村发展规划提出构建“一条旅游公路,八大旅游区,18个特色村”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大山村打造“全国山石文化第一村”

定安县龙门镇大山村就是定安打造美丽乡村旅游的一个典型。沿着214国道一路驱车往南,大约30分钟便可来到大山村。村里以山为主题将大山村打造成“全国山石文化第一村”,苍翠蔽日,空气清新,整洁宽阔的水泥乡道纵横交错,如同河流的分支流入了寻常人家。各具姿态的中国百山图,各有风格的古体咏山诗,各呈韵味的书法名家笔法,独具一格的姓氏村路,独有匠心的种植规划,独一无二的红色纪念。大山村把中国的风雅融进美丽乡村建设,把旅游的动脉引进了千家万户。据定安县龙门镇组织委员马尚文介绍,大山村因地制宜,在村里还建有“大山十景”(大山之眼、三治融合、榕树大观、榕树咖啡、游客中心、十姓公园、红星广场、七彩乐园、生态之福、农家采摘),积极完善美丽乡村旅游配套建设。

芳草田园洋溢芬芳

除此之外,定安县在乡村旅游建设发展中,还积极开发新的乡村旅游点,让乡村旅游资源变得更加丰富。距文笔峰盘古文化旅游区不远的地方,有一处芬芳之所,让色彩调和视野,用清香润养鼻息,这里就是位于定安县丁湖路文头岭村的香草田园。香草田园以芬芳浪漫为主调,打造了一个2600亩集旅游、研学、农业生产、生态为一体的芳草世界,巴伐利亚海岛风格的建筑,诗情画意的浪漫步道,伴着花草的清香,迎着和煦的阳光,让人仿佛沉浸于中世纪的西欧小镇。木栈道,小池塘,憨态可掬的羊驼流连于花草之间,鸟语阵阵,一切都好似截取了一段美丽的童话场景,融合进了现实中的小清新。除了美景和芳草,闲适时光,也可以坐在庭院里品尝一壶独具特色香草茶,几块花制点心。夜晚,你还可以躺在帐篷里,聆听虫鸣,细数星光。

[文化和美食]领略时代传承

定安是个文化古城,遗迹甚多,定安故城历经几百年的风雨,现存西门、北门两处城门,西门高2.4米,宽2.95米,进深9米,城门上方有“西门”石匾额,旧城楼尚存。北门高3米、宽2.8米 进深 25.3米,城门用玄武岩大石条构筑而成,拱形顶,形同一隧道。城墙仅存西北、西南二段,不足1000米,城砖由和着糯米汁、砂糖的石灰粘合而成,保持着历史沧桑,诉说着往日商贾熙攘穿行、货船舶渡往来的繁华。

但若讲到保存完好,结构完整的要数定安县衙了。县衙是古代官吏办公的场所,是古代城市万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海南目前唯一保留完整的县衙建筑。定安衙署沿中轴线有大门三间、仪门五门司、戒石坊、正堂五间、二堂五间、三堂五间、内宅五间等建筑 另有鉴坊、亭阁、 轩仓、吏舍、祠馆、禁狱等围绕中轴线分布工堂结构为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结合,木构架雕刻图案内容丰富,有平安、吉祥寓意。

定安县衙是海南目前唯一保留完整的县衙建筑

如今的定安县衙,除了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还在其周边打造了一个城中公园,定安县衙也如同穿越历史长河,融入了现代的居民生活,见证了岁月发展的变迁。

定安县历史悠久,地灵人杰,这里拢聚青山大河,也孕育了辈出人才。定安享有“一里三进士”,“父子进士”,“公孙举人”的美誉。明代南京礼部尚书王弘海的“奏考回琼”,为琼州士子科考作出了重大贡献。明清两朝,定安县进士及第的就有12人,举人93人。清代张岳崧更是殿试被钦点一甲第二名(探花),为海南历代科考名次之冠。

定安被誉为海南琼剧之乡

定安出才子,当然也是个文化输出地,是琼剧的发源地,素有“无定安不成剧团”的民间流传,被誉为海南的“琼剧之乡”。在定安县新竹镇西面5公里处的卜效村更是因为琼剧而享誉全省。这个村琼剧演出历史悠久,名伶辈出,基础雄厚,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懂唱琼剧。琼剧在定安人民的精神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中,平时喜欢唱几句流行琼剧,自娱自乐,鼓舞信心。2011年11月,定安县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琼剧)艺术之乡”的称号。

定安也是个美食层出不穷的地方,定安鸭饭起源于明代,用鸭汤烹煮大米,佐之蒜蓉、食盐,香味十足;仙沟腌粉,口味多变,卤汁鲜甜怡口,花生米入口香脆,白萝卜丝酸脆爽口;定安粽子风味饱满,入口清香满足,是海南三大粽之一;菜包饭吃法独特,把肉、菜、饭混在一起,用生菜叶包着用手捧着吃,品尝饭菜的原汁原味;仙沟贩售的牛肉为当日宰杀,从宰杀到售卖中间不过半个小时,牛肉挂在挂钩上贩卖,时不时还抽动着,新鲜味儿正,口感丰富,被食客称之为“会跳舞的牛肉。”

近年来,定安县持续推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如何做好定安的旅游建设,持续刷亮定安的旅游品牌?定安县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副局长张鹏达认为,定安县深入践行‘行行搞旅游、处处有旅游’发展理念,推动重点旅游景区(点)提质升级,强化旅游资源“点”的打造,突出区域化旅游建设,从北部“+文化”、中部“体育+”“健康+”、南部“红色+”的特点进行发掘,强化旅游业态,势必将定安的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撰文/摄影:林平

    责任编辑:任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