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在中国传统色面前,莫兰迪色早已“黯然失色”

2021-12-23 07: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羊园 了不起的匠人

《延禧攻略》中被刷屏的“莫兰迪色”

曾一度是热议话题

但是莫兰迪本人比清朝晚两百年才出生

而《延禧攻略》中的配色

其实是最正统不过的中国传统色

从天地万物中衍生而来

从自然造化中演变而来

只要中式审美还在传承

中国传统色的文脉就还在跳动

让我们从故宫开始

打开中国传统色的大片

以故宫的这一扇门

打开中国色的气派

故宫色彩

往右滑动查看更多「故宫」

在大部分人的眼中,故宫是红色的,或者是黄色的。到了清代中后期,中国的染色工艺已经十分成熟。

而什么样的中国色才能尽显奢华的皇家气派,又不失内敛的传统底色呢?故宫给了最好的答案。

#明黄

帝王御用之色,独尊不可逾越

#翠兰

取翠鸟之羽,摄人心魄的蓝

#漆黑

深邃至极之色,静穆却又暗藏汹涌

#珊瑚

红中泛橙,似残阳渐黄昏

#藕荷

浅紫透粉,似过雨荷花沁人香

#天青

雨过天青云破处,瓷器釉色之美,其色幽淡隽永

青是瓷:传说一天宋徽宗做了个梦,梦到一种被水洗过,雨过天晴的颜色,题为“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醒来后即命工匠烧造天青色的瓷器。

只有汝瓷,介于蓝绿之间,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冷暖适中,内敛,不张扬,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李可明汝瓷)

古时匠人的配色智慧

是与大众的情感共鸣

敦煌色彩

盛唐第45窟的这个雕塑,在敦煌整个十个朝代脉络当中,具有非常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从龛内壁画与七尊像的整体来看,尊像彩绘与壁画中的人物神态、衣饰、纹样等之间的关系紧密。

敦煌莫高窟中唐112窟,著名的反弹琵琶壁画就绘于此窟南壁。这个洞窟用了闪光发亮的银白色颜料,是很纯的天然片状白云母粉,细碎的鳞片在画面上显色效果极佳。

敦煌莫高窟

敦煌壁画的颜色,多取材于天然矿物、植物。朱砂之华美,赭石之厚重,石青之清雅,藤黄之明艳……那些看似简单、随意的几种颜色,敷于精致繁复的壁画之上,因深浅、明暗、疏密的细微差别,即生出万千变化。

敦煌莫高窟 人物工笔画,潘絜茲

潘絜茲,曾多次担任敦煌石窟等古代壁画的研究和临摹工作。40年代他对敦煌石窟壁画的研究和临摹,得敦煌人物的神韵,“能兼得唐之凝重、宋之工丽”,颇有一代名家风范。

来自于天地万物

“以色达意”

《中国传统色》

中国传统的色彩来自于天地万物,也来自于我们古老文明的想象力,以“观念”为主旨,注重色彩的意象,追求“随类赋彩”、“以色达意”的色彩观念。

赤的同义词是朱,不过比朱色浅,周代用赤色颜料染色时,染三遍得到赤色,第四遍才变成朱色,所以朱比赤尊贵。

在感知春耕、夏耨、秋收、冬藏的季节流变中,洞察时间背后的色彩脉动与古人生活的智慧。

每一个节气也化成那些诗意的名字。

《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

有人整理色谱,但当代词用得比较多,不够雅致。什么时候我们的后代能耳濡目染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就活下来了。

所以我开始深入做中国传统色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中国传统色》作者 郭浩

《延禧攻略》中被误读为莫兰迪色的中国传统色

在西方,他们的色彩文化更偏向于物理特性与科学理论,七色光谱的产生,牛顿通过棱镜折射,把白色的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

从此之后,物理学家们纷纷开始探究色彩的科学性,也就得出了明度、纯度、色相这三个色彩属性和每一种颜色的编号。

《中国传统色》色卡系列

当一切开始飞速发展时,颜色美学或许会随之改变,西方以编号记录色彩,你可能会追求世界的潮流,像西方看齐;当然还有一种就是回归传统,以人文温度寻找自己的传统色。

审美是一个话题,也是一种话语权。

运营 | 匠匠

排版、撰文 | 羊园

编辑 | jojo

文中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侵删

* 如需转载请联系匠匠并注明媒体来源

原标题:《在中国传统色面前,莫兰迪色早已“黯然失色”》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