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台湾修订电业法规:再次明确2025年之前全面“废核”

澎湃新闻记者 杨漾
2017-01-12 15:08
来源:澎湃新闻
能见度 >
字号

为实现“2025年非核家园”的目标,台湾当局在批评声中完成了“电业法”修正。“电业法”修正案既要非核、减煤、降低污染,又要节能、使用绿色电力,还要维持不缺电、不涨电价,曾被台媒评价为一张华而不实的“政治支票”。

1月12日,中国台湾网援引台媒消息称,台湾“立法院临时会”已于1月11日三读(指一种立法程序)通过“电业法”修正案,朝野表决通过核能发电设备应于2025年以前全部停止运转。

“电业法”修正案规定,要在2025年之前将可再生能源占比从目前的不足2%提升至20%,同时彻底关停核电厂,实现“天然气50%、燃煤30%、可再生能源20%”的能源结构,达成“非核家园”目标。

2015年,蔡英文曾表示“十年内电价不会大幅调涨”,并声称若执政要带领台湾走向“无核家园”。如今看来,台湾的供电危机正全面浮现。

1月12日,台湾“经济部能源局”官网信息显示,当天反映电力系统供电稳定性的预估尖峰备转容量率仅4.07%,亮起供电警戒橘灯。去年5月,台湾持续高温,备转容量率一度低至2.7%。根据台湾以往的经验,当备转容量率低于10%时,就可能有缺电风险,低于7.4%时,则限电几乎无法避免。1990-1996年间,台湾电力备转容量率皆在7.4%以下,总计限电次数高达43次,其中1994年更高达16次。

目前,核电是台湾的第三大电力来源,但三座在运核电厂都将在2025年前服役期满。台湾电力公司最早于1978年首次提议建设第四座核电厂,但该项目自诞生之日起便几经起伏停建风波不断,“反核”浪潮下,台湾当局于2015年作出“核四封存停工”的决定。根据台湾“经济部能源局”此前预估,核四封存再加上核一、核二、核三陆续除役,2018年台湾将面临缺电风险。

“电业法”修正案意在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比例、补足“废核”后的电力缺口,但这不仅不现实,还会无悬念地推高未来电力价格,将全台推向一个的供电不稳定的高风险、高电价时代。该政策被外媒评价为“亚洲罕见”,同时加剧了台湾工商界的不安情绪。

全面弃核后高达400多亿度用电缺口,寄希望于用新能源去填补,并不现实。风力、光伏不能稳定供电、利用率低且成本并不低,在储能技术尚未大规模突破之前难当此大任。风力发电机组年利用率只有28%—38%,当年9月至次年4月是台湾的盛风期,发电效率很高,而台湾用电高峰却是每年的6月至9月,两者“完美错过”。除发电不稳定和利用率低等缺陷之外,无论是光伏发电还是陆上风电都需要考虑地形因素,台湾地形以山地为主,约占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

天然气发电固然清洁高效,但却是一种相对昂贵的清洁能源,且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若以气代核,首先需要确保足够的基础和稳定的天然气进口,其次,发电设施也受地形影响,台湾不见得有足够、合适的场地。成本、场地,都是摆在天然气发电面前的大问题。

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京明此前表示,以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测算,未来8年台湾电价要涨四成。

台北市美国商会去年发布的白皮书指出,半导体制造业与高科技产业是台湾经济的骨干,电力中断或电压不稳,都会造成设备受损、生产停顿而蒙受巨额损失;台湾能源几乎完全仰赖进口,充足电力供应特别面临挑战。该团体认为,台当局很难既实现“非核”、减碳等目标,又做到不削弱台湾企业的竞争力。

此番电业法的修正重点,还包括绿电自由化、开放绿能发电业与售电业,将台电(指台湾电力公司)业务切割为发电、输配电及售电三大块,台电须在6至9年间完成切割。绿色能源发电可获优先调度、输配电费优惠、直接销售等鼓励。此外,为稳定电价,减缓电价波动,台当局需设立“电价稳定基金”。

但台湾环保团体普遍质疑,新版“电业法”无法让电业自由化、无法发展绿能、甚至还明订电业是非公用事业,免除其社会责任,是拙劣的“立法”。

环保人士称,此番这次“修法”前,官方原本承诺要做冲击影响评估。也就是“修法”后可能会带来什么改变,像是电价到底会涨或者不涨,但官方完全没做。虽说绿能优先,又看不到配套,让人们对于新版“电业法”打上问号。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