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30年了,为什么还要了解苏联?

2021-12-24 16: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曾经有一个世界强国,它与美国争霸了近半个世纪。

上个世纪,各国的电视报纸没有一天不提到这个国家。

这个国家就是苏联,但它的历史永远停留在了1991年12月25日那一天。

苏联,全称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员国有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领土足足占了世界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

解体之前,它是“强大”的象征。

在冷战的局势下,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全世界争抢科技人才,但却发现自己总是无法与苏联拉开距离。

在被西方封锁的情况下,苏联人自行研制出了核武器,一跃成为核大国,让美国惧怕三分。

他们“上天”

在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率先开辟宇宙新时代,之后紧接着把人类送上太空,走出了人类迈向宇宙的第一步。

 

第一颗人造卫星

他们还“入地”

为了研究地质,花费20多年朝着地心挖了12262米深,这个地球上最深的洞,被人称作“地狱的入口”。

 

“地狱的入口”

他们将公民的医疗权写入宪法,承诺全体公民从摇篮到坟墓,都不需要为了看病掏一分钱

在成立之初,苏联刚刚经历革命和一战,人均寿命和医疗条件退回到了几百年前的水平。但在建立免费医疗系统之后,人均寿命在短短二三十年里就恢复到了西欧同等水平。

 

学生接种疫苗

普通人还可以享受免费的教育。不管是义务教育,还是超出义务教育之外的高等教育,全都是免费

不仅免费,教育的质量也十分过硬。俄罗斯现在能成为数学强国,也是当年苏联打下的底子。

苏联还是个体育大国。他们只参加过9届奥运会(美国参加了27次,中国参加10次),赢得的奖牌数有6次是世界第一,3次是世界第二,累积的奖牌数和金牌数至今仍是世界第二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开幕式

除了这些硬实力之外,苏联还具备意识形态层面的感染力与号召力,足以让十多个成员国步调一致地向中央看齐,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支撑着苏联与西方世界抗衡。

 

但就是这么一个强国,在1991年12月25日悄然解体了。

当时驻苏联的美国大使小杰克·F.马特洛克也对解体感到意外,他在80年代末的某次采访中,曾经预言苏联会发生剧变,但认为那要等到自己的孙子辈才能实现

但说完后不过5年,苏联发生的剧变令所有人措手不及。

苏联的实力令人忌惮,为何会在短短70年间寿终正寝?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大使马特洛克写了一部近1000页的巨著《苏联解体亲历记》,揭示一个超级大国如何因内忧外患步入末路

 

《苏联解体亲历记》实拍

苏联的解体是在短短二十多分钟里完成的。

1991年12月25日那天傍晚,戈尔巴乔夫以苏联领导人的身份,发表了最后一次电视讲话。

 

在讲话过程中,苏联国旗也缓缓从克里姆林宫降下,俄罗斯的白蓝红三色旗取而代之。但在升俄罗斯国旗时,卫兵出了点差错,没能一口气升到顶,只得重新再升。

伴随着这种漫不经心的乌龙,苏联在一夜之间成为历史。

解体是一瞬间的,但苏联的衰败过程漫长且痛苦。

80年代,有名记者形容苏联就像一只垂死的章鱼,虽然还在蹦跳折腾,但却意识不到自己的触手正在一个接一个地被煮熟。因为当时苏联已经出现衰退的明显迹象。

在国内,中央与地方严重脱节。

马特洛克深入苏联腹地,几乎游遍了所有加盟共和国。他看到根本不适宜种植棉花的地方铺满了棉花,但棉花总是湿漉漉的,根本晒不干。

虚报棉花产量的情况也不少见,80年代初乌兹别克斯坦发生过一起最大的棉花贪腐案,涉及2万人,涉案金额达数亿卢布。

 

光是从棉花这种经济作物来看,地方官僚的做派已经一目了然:对莫斯科惟命是从,又在唯唯诺诺的表面下大肆敛财。

而在国际上,与西方争夺话语权的斗争也从未停止。

苏联在存在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与美国所代表的西方世界“冷战”。而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民众越来越向往民主与自由,原本只敢在家里厨房说的话,开始出现在街边闲聊,甚至报纸电视上。普通人也日益倾向于相信与官方通报情况恰恰相反的信息。

就这样,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之下,一个超级大国被逐渐消磨殆尽,步入黄昏,留下与今日世界密切相关的众多谜团与遗产。

如今,苏联解体已经30年。30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恰当地拉开一段距离,让我们得以好好审视这个帝国的始末。

马特洛克的杰作《苏联解体亲历记》,就是了解这段历史的不二之选。

 

《苏联解体亲历记》实拍

马特洛克在1987年至1991年担任驻苏大使,参加了苏联解体前20年几乎每一场美苏首脑会议。卸任后,他重返学术界,将近半生的时间都倾注在了苏联研究。

1987年至1991年,正是美苏关系最为关键的5年,在这期间发生的每一件大事:削减军备、德国统一、和平结束冷战等等,都有马特洛克的参与。

 

里根与戈尔巴乔夫在冰岛会晤,最右为马特洛克

这样特殊的个人经历,使得《苏联解体亲历记》成为一本难得的巨著。

相比一般的历史著作而言,马特洛克记录了许多只有他才能看到的细节与轶事。

你可以读到戈尔巴乔夫在公共场合悄悄把马特洛克拉到一旁,还可以看到叶利钦等反对派与戈尔巴乔夫对峙时的神态与小动作。

 

马特洛克与戈尔巴乔夫

而相比一般亲历者的回忆录,这本书又具有历史研究的深度与严谨,堪称回忆录与历史研究融合的杰作

为此,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马歇尔·舒尔曼盛赞:“对于任何以开放心态面对这一问题的人而言,《苏联解体亲历记》都是一本必读书。马特洛克亲身见证了这一过程,这是我们的幸运。他与书中的主要人物都有着紧密联系,并以他的洞见、优雅与平和细致记录了这一过程。”

 

《苏联解体亲历记》实拍

在历史上,几乎所有帝国都是在战争或革命中崩溃的,免不了兵荒马乱。但只有苏联,是在枪炮静默之下消失的。

但苏联的影响并未就此终结,如今东西方愈加深刻的对立,也与当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因此,了解苏联,不仅仅是理解一个不复存在的国度,更意味着理解我们今日所处的世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