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遗产与社区:一周城市生活

王越洲 董一平 薛之韵 Jady Liu
2021-12-24 17:34
来源:澎湃新闻
城市漫步 >
字号

12月3日,建筑学家夏铸九教授在《风土保护——反思现代性》线上讲座中提出“保护做得好,就能感动市民,市民就会爱上这座城市”。在讲座中,夏教授分析了一系列保护实践案例,以及现代性和资本对于地方风土和文化记忆造成的堙灭。

此时此地,历史遗产、社区、城市更新也是近期热词,如何与市民、特别是在地的市民共享城市更新的福祉,如何利用空间这种媒介去连接社区与市民,并最终完成人的建构。在苏州,有一群人在探索平江历史街区保护之外的解决方案。

(本期主持:王越洲)

近期回顾 

日常的遗产与社区

位于苏州古城中心区的双塔街道是一个历史古迹与日常生活并存的社区,区域内有始建于宋代、全国唯一的罗汉院与双塔,也有改造后人气旺盛的双塔市集。与商业深度介入开发的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不同,文化内涵深厚的双塔社区还保留着难得的烟火气。

罗汉院双塔

有鉴于此,西交利物浦大学设计学院和苏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在2021年6-7月共同举办了“探寻双塔的遗产与社区”工作营,聚焦双塔街道的历史古迹、集市和社区。期间,建筑、规划、土木和工业设计等专业的师生被分为六个小组对双塔社区进行调研。工作营的成果先后在双塔街道公共空间、前不久刚落幕的苏州国际设计周城市更新主题展和“第三届FutureLab”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上展出。

2021年7月工作营成果展导览图

“穿越双塔”小组借鉴了建筑师、艺术家戈登·马塔·克拉克用“切割建筑”来剖析社会问题的理念,试图通过创造一些穿越双塔的切口,唤起人们对于社区历史的思考。经过调研,他们决定用投影的形式,在双塔影园门口的墙面上“创造”出了一扇窗,来展示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而在双塔市集出入口,他们则将捕鱼、浣衣、贩藕、嬉水等远去水乡生活回忆与繁华市集连接起来。

在双塔市集入口处的投影:水乡生活回忆

在工作营的调研中,“人形双塔”的组员们发现,生活在这个社区的居民并非人人都了解双塔。有些只是在家门口远眺过双塔塔刹;有老人计较8元的门票,只在附近散步或是健身;小孩和新住户们则对这个近在眼前的古建筑一无所知。他们通过公众参与的方式,将居民的故事、老物件与绘画一起来展现双塔社区。他们认为,历史街区需要与更多不同机构合作,与居民一起组织参与性活动,有助于营造更包容的社区氛围。

“双塔印象”绘画活动成果

“双塔城市历史景观研究”小组也意识到,遗产与社区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不仅在于加深居民对遗产本身价值的理解,还在于加深社区居民对于遗产的记忆。他们采用3D扫描、历史地图、文献研究等方式,与居民记忆相结合,再现这一城市历史景观在不同阶段的丰富性。

“织梦双塔”小组则通过对双塔以及周边历史人文相关元素的体察与收集,尝试把罗汉院双塔的心理空间属性与周边人文信息进行想象性地并置呈现,以引起参观者对社区与双塔关系的再思考,再认识。“织梦双塔”的装置就在这样的思考下逐渐成型。

双塔装置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双塔的别样观察方式;苏州码子字阵;双塔社区新老照片。通过竹蔑制作的抽象双塔的木结构框架,从装置中的镜子可以看到双塔的倒影,从而启发大家思考有别于日常的观察视角。

“双塔舞台”小组重点关注了历史遗迹之外的住宅、窗户、植物、地面等,他们认为如果一个社区遍布历史遗产,很有可能大家的关注点都在遗产本身,而周边的社区会变得黯淡无光。小组成员刘雨蘅专门研究了双塔社区内的铺地。她发现,社区内有两种铺地仅仅出现在双塔园中,其他地方则有一些对这两种铺地模仿的案例。铺地的改变有时提示着场所和空间的改变,它们的尺寸、材质和铺砌方式暗示所在空间的特点和使用者对这些地方的想象。

双塔街道内的铺地

此外,“场所感知——双塔温度 驻足邂逅”小组在双塔市集摆放了一个双塔社区模型,希望居民们能通过涂鸦的方式将自己对于社区的感知和记忆标注出来,激发他们对社区的关注和再发现。“织梦双塔”小组则将竹棍、草绳、竹篾等编制材料与收集到的故事相结合,在双塔附近的公园里编织、重组了历史与未来。

双塔市集内的双塔街道模型和涂鸦墙

在上海“FutureLab”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和苏州国际设计周城市更新主题展上,由于展览从现场移动到了室内,装置与展陈设计需要考虑到如何重现在地性很强的双塔倒影。为此策展团队又创新了一个互动装置,增加了新的部分来代替原本真实的双塔。在新的场景里,通过测绘和投影再现塔的影像,区别于现实与倒影,同时拓展了一个带有历史与尺度信息的观察视角。

苏州设计周 城市更新展览 

FutureLab 上海 展览 

遗产保护关乎叙事,如何向居住在遗产地附近的居民传递遗产背后丰富的历史信息,以及传承记录街区和遗产的关系。遗产保护也关乎社区营造,罗汉院双塔这样的日常性遗产如何才能不仅仅成为旅游创收的工具,而是能够真正成为遗产地周边居民生活幸福感的源泉。之后,西交利物浦大学也将继续与苏州文保所和双塔街道展开合作,探索历史保护街区更新与营造的良策。

(文/图:董一平,西交利物浦大学设计学院建筑系副教授)

本周主题推荐

书|劫后“天堂”

作者巫仁恕透过对苏州茶馆、菜馆、旅馆与烟馆等四种休闲行业的研究,呈现抗战时期苏州“畸形繁荣”的城市生活,扭转了过往对沦陷区遭受严重破坏、经济凋敝、工商与金融萎缩等的既定印象。书中亦能窥见“畸形繁荣”中民众的消费习惯与集体心态。

书|姑苏新续:苏州古城的保护与更新

该书从街巷、街道、建筑三部分详细回顾和总结了苏州古城保护更新的过程、方法和经验教训。

书|中国造园艺术

十二月初刚故去的建筑学家、园林学家曹汛先生多年研究结集,提纲挈领地论述了中国园林的历史脉络、艺术特征和国际地位。

影|小小得月楼

一部反映上世纪八十年代苏州如何解决游客“吃饭难”的剧情片。难得的是,该片由苏州市滑稽剧团出演,苏州话对白,在苏州实地取景,如实反映了苏州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风貌。

影|天工苏作

该片以12位代表性传承人的视角,讲述了彩、核雕、宋锦、明式家具、船点、苏绣、香山帮营造、缂丝、玉雕等9项手艺的前世今生,以及传承人与手艺之间发生的温情故事——沉睡的手艺被亲情唤醒,年轻绣娘拜师“择一事终一生”,古老“香山帮”传承人的代际碰撞。

线下活动推荐

上海·讲座|植物岛屿上的生命经验与记忆交换

详情请关注 西岸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上海·工作坊|“你是什么鸟?——‘场’的律动与身体”工作坊

“你是什么鸟”工作坊意在共同探索“场的律动”与身体的关系。
首先通过音乐/声音辅助来找寻到共同的“场的律动”,而后逐渐摆脱律动的建立对声音的依赖,找到隐性的“场的律动”。
最后,音乐/声音与参与者的身体一样,成为共同参与到“场”里的元素,进行一次关系的探讨与呈现。
时间:12月25-26日14:30-16:30(周六、周日)
地点:上海市静安区永和东路436号
详情请关注 McaM上海明当代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山西古建筹款摄影展 & 平遥乡土建筑记录成果集展览

详情请关注 UHC城乡遗产保护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2021上海设计邀请展——域·海报

详情请关注 中华艺术宫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无尽的房间——女性摄影群展

详情请关注 照镜子Miroir Project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上海)2020

详情请关注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苏州河: 陆元敏与年轻摄影师 

详情请关注 XSPACE富士影像共享空间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非遗助乡建——设计@金山农民画艺术

详情请关注 刘海粟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上海·招募|“猛虎下山”闲下来年味市集摊主召集

详情请关注 闲下来合作社微信公众号

北京·论坛|社区有个美术馆——2021“甘露园计划”社区更新与艺术实践论坛

详情请关注 山中天艺术中心微信公众号

北京·招募|食谱体验项目“在地厨房”

详情请关注 放羊姑娘微信公众号

北京·分享会|梁再冰:亲情视角下的梁思成和林徽因暨《梁思成林徽因 - 我的父亲母亲》新书沙龙

详情请关注 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

北京·展览|安东尼奥·奥巴:寓言

详情请关注 X美术馆 XMUSEUM微信公众号

广州·书展|第一届BIGGER广州艺术书展

书展开放时间:12月24日-12月26日
上半场 11:00-15:00,下半场 15:00-19:00
详情请关注 广东时代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深圳·表演|“有声调频” 现场表演

详情请关注 华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深圳·展览|大英图书馆·世界像素

详情请关注 深圳讲座展览活动微信公众号

苏州·展览|元代的江南

详情请关注 苏州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宁波·共读|我们准备了书籍、食物和2021年最后一个图书室开放日

开放时间:2021年12月25日-26日 每日11:00-17:00
开放区域:假杂志图书馆二楼图书室
详情请关注 假杂志微信公众号

南京·工作坊|咚·啪咚·咚·啪 热带鼓乐

详情请关注 四方当代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厦门·表演|光影与诗诗歌喜剧表演——以戏剧方式,沉浸式演绎北岛诗作

详情请关注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微信公众号

大理·生活节丨云游理想国跨年生活节

报名日期 :12月17日-12月30日
详情请关注 云游xSociety微信公众号
 

线上活动推荐

讲座分享|《中国纪录片导演》

12月21日,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媒名师面对面系列课程《中国纪录片导演》大讲堂第四讲现场,纪录片导演、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客座教授高宏明聚焦 纪录片拍摄这一主题,分享了来自一线的工作经验,结合许多自身创作的纪录片作品,讲述了关于纪录片视觉表达与场面调度、公平表现与中立纪实、适度表现与克制再现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讲座中,原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上海大学融媒体影像艺术科学院院长高峰作为主持,和高宏明展开精彩对话。在谈及纪录片的“重现”与“再现”这一话题时,高宏明强调要把握好对于“再现”的主观介入程度,保证在不违背纪录片创作伦理、符合事实原貌、杜绝细节臆想的前提下“再现”。高峰也以纪录片“鼻祖”《北方的纳努克》为例补充了这一观点。
《中国纪录片导演》课程为期二十周,每周一讲,由高峰串联主持,邀请二十位中国著名纪录片人担任授课老师,分享他们的创作经验。
感兴趣的读者请关注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微信公众号

线上讲座|《图像百年上海设计》新书分享:回望百年上海设计的历程

详情请关注 上美好读微信公众号

线上讲座|李梅田:考古学视野下的北魏平城时代

详情请关注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如果您想联系我们,请发邮件至dongyl@thepaper.cn)

    责任编辑:董怿翎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