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N宇宙•源启 | 永恒的未来

2021-12-24 13: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张嘉航 中国核工业 收录于话题 #N宇宙 21个

参赛感言

这次科幻征文大赛,使几年来在我心中始终萦绕不去的科幻故事有了面世的机会。我始终认为,艰苦奋斗的故事是最打动人的,它能唤起久经磨难的人们的历史记忆和现实经历,能激发出人们远在理性形成之前的最残酷又最伟大的求生意志,同时也能提醒人们今日平庸安宁生活的珍惜可贵。《永恒的未来》立足末日世界,核能作为这颗星球上万物生长最根本的能量,不意外地成为了人类文明赓续的最后机会。由于篇幅限制,背景交代不清,尾声收笔潦草,希望有机会能对它再充实、再创造。

——张嘉航

三等奖作品

永恒的未来

“必须尽快找到新燃料。刚刚各部门长会议上透露,我们已经只剩不到3年了”。这次领队的燕龙A42堆第九搜集车队长坐在载重卡车上,一边检查着呼吸器,一边冲着刚从热气腾腾的“水池”出来的张哲和第九队的其他二十几个搜集员说。

张哲心事重重,没有抬头,紧急挥挥手就穿着防护服迈上车,穿戴动力系统的液压柱因陈旧而同时发出金属摩擦和反复泄压的独特声音,像是气闸舱门被调皮的孩子反复地开闭。

雪从棕黄色的天空上飘落,富含NO2反应生成物的酸雪。天空看起来非常低,当然这是和往前推几十代人的那个时代相比,对于张哲来说,这就是他的天空、他的全部,他要和其他人一起改变的命运。

地面上全是雪和黄土混合成的冰面,由于无情岁月和载重车辆的反复碾压,曾经能够证明人类痕迹的种种道路标识已经完全消失。留下的一行行只有今天的斜方宽纹的车辙。在这里,只要没有日复一日的维护和更换,任何金属制品只消在地面上暴露几年就会腐化得如同海绵。

张哲听说在剧变以前,人类曾经尝试殖民火星,用火星车的金属车轮留下了包含着人类信息的痕迹,还把地球的位置通过旅行者号带入外太空。多天真的想法!就像一个孩子用蜡笔在他够得到的小小范围里乱涂乱画,像是在昭示自己对世界的深刻独到认识和思考。孩子这样做只是想要吸引大人的注意,可大人们只会因这些糟糕的涂鸦而不快。

探索太空的种种尝试对那时的人类来说只是一个奔头,一种 "GOOD HOPE",从来都不是为可能的灾难未雨绸缪。各国政府热衷于科技竞赛,目标总归还是为未来的发展争取机会,可大型企业则仅仅是在不断地用一个又一个新大陆吸引融资。对他们来说,环游世界并不重要,得到西班牙国王和金融家们的资助才重要。毕竟有谁真的想抛弃蓝星的碧海蓝天,千里迢迢到缺乏氧气的火星上种地呢。张哲想,要是那时的人们动作再快一点就好了。有水、有大气、有甲烷,火星的生活也许比这里更好。

还是车里暖和。他摘下了面罩,连带着气滤盒一并放进了手边的自动清理器。张哲有着与燕龙A42普遍的营养水平和运载车车型设计不符的高大壮实的身材,因此即使是摘下面罩的动作也需要小心翼翼。

面罩后面露出一张四十岁北方人的脸。他的短发全被汗和呼出的蒸汽浸湿,像是霜打的草搭在不太饱满的额头前。一双深棕色眼睛倒映着雪面的反光格外明亮,淡淡的眉间纹下是笔挺的鼻梁,皮肤疏于保养(由于油脂供给不足,在燕龙A42每人每三个月只配发一块大肥皂)。张哲开车之前会把着方向盘静坐一会儿。混乱的电磁环境下手臂显示器的金属边框磨得发亮,不过屏幕却比边框暗淡得多,时间、卫星定位地图、动力系统电量、滤芯有效时间,然后就没有其他的显示了,也没有显示的必要。他们的任务很简单,找到其他的核反应堆,接替没有燃料可供更换的燕龙A42反应堆。

A42以供热为主、供电为辅,属于劳动密集型居民点常用的型号。类似的反应堆在远东地区还有上百座,这些都是在灾难的征兆出现后陆续开建的。面对难以预测的未来和晦暗不明的太阳,只需有充足燃料就能可靠地发电、发热的设备总归是好的,能量密度尤其高的核燃料就更好了。曾经的俄罗斯、美国有大量的武器级浓缩铀和几千枚可以制成燃料棒的核弹,自然在此方面大大有利。尽管混乱的电离层暴基本断绝了远距离无线电通信的任何可能,但以他们的人口密度,想必可以享受到上百年的温暖、光照和用电自由。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那么幸运。作为曾经的拥核国家和核电大国,曾经的中国在灾难真正来临前已经尽力为国民争取了最大的机会,但奈何以反应堆为核心的居民点的最大承载量太有限。人口包袱一度曾成为发展的红利,而如今又成了累赘。最终,还是选择了能管尽管,但换言之,每个居民点配给的能源都很有限。而且,也并非每个点运行得都像A42一样顺利。有些地方,因为疾病、火灾、动乱、食物及其他配给中断等原因,或人口骤减,或四散而逃。总之,那些堆变成了地面上一个巨大的水泥遗迹,好像一个巨人的坟墓,地面下埋藏着一个小小的、失落的后灾难文明。这就是张哲所在的这个行业主要的工作目标。

他们要为自己的燕龙反应堆和居民点找到可资利用的资源。周边的城市废墟搜刮的已经山穷水尽,最大的机会就在这种废弃的居民点中,也许有燃料,也许有食物,也许只有无数空空如也的货架。。。无论如何,总比空手回去要好。

为了鼓励这些探险者们向更远的地方冒险,A42居民点的规矩是:个人拿一半。只要是从外面带回来的东西,有一半收入归集体,其他的一半个人支配,而这可以自由支配的资源就是居民点自然经济中会经受到的最大的冲击波。因为做水培种植工人或是肉类种植工人,要么是在水培皿里来回扦插,要么是在培养皿间分离不断克隆的动物细胞组织,虽然安全无虞但基本没有个人收入。每个居民点最初都通过几十年前铺设的高速真空管道与部分附近的居民点相连,相互以以物易物的形式交换特产,但由于种种天灾和金属寿命,这些管道终究是难以为继了,从此人员的交流和相对繁荣的市场就彻底断绝了。

A42是幸运的,因为主要是从事肉蔬农业生产,肚子是不亏空的,可又是不幸的,因为没有任何可以消费的旁的商品。因此居民点自然而然地奉行配给制,因为没有商品所以没有了货币,所以人们对任何其他的东西都十分渴望。电子元件是尤其稀缺的资源,每一块主板甚至一颗精致的电容,都能够在巧手下变成小小的电子阅读器、音乐播放器等等难能可贵的娱乐设备。为了得到这些东西,他们愿意拿出很多重要的宝贝来和搜集车队的队员们交换。

这次张哲决定做一票大的。他早已厌倦了日复一日的求生,不知道生命的意义何在。他始终认为,要不就惊天动地,要不就什么都不做。其实他也不太确定传闻是否是真的:之前失踪的一些搜集员并非出了事故,而是去了最富裕的核心站再也不回来了。那里继承了灾难前集政府之力留下来的最大的一份遗产,甚至有传言那里有一座可能是世界上唯一成功运行起来的聚变反应堆————那就代表了可以基本视为无限度的能源,无限度的能源带来无限的光和热、蔬菜和人造肉,这一定就是地上天国的样子。他不认为那里是可以迁居的新家,梁园虽好不是久居之地,但只要带回聚变堆不再需要的铀燃料,家乡A42的日子就能过下去。这就是他寻求的意义——拯救A42的十几万乡亲,让大家活下去。

张哲拍了拍放在副驾驶席上空荡荡的铁皮箱,很快身后的货仓传来了骚动。小窗上露出了人影:他们是张哲悄悄招募来的业余探险家,分别是女医生、张哲的妻子于琳,维修工富业和厨师王谷全。张哲并没有看向他们,因为头盔上是有摄像头的,这是为了避免搜集员在吃着免费配给的食物的同时偷藏搜到的物资。找到他们几个,一是此次路途遥远,艰难险阻多,有会治病的、会做饭的、会修车的人陪伴,安全系数必定是倍增;二来也是借助他们来有效“避税”,把出现在他摄像头里的东西交出二分之一后,剩下的大头他们四个最后再悄悄分掉。

沿着仅剩些残骸的真空管道走了好久——有传言最早失踪的那批人走的就是这条路。足足四天过去了,天再次黑得彻彻底底。张哲在电子日志上留言报备了路线后,绕过车体走到车厢后边。于琳他们在摄像头的盲区里藏得好好的。

张哲背对着同伴们坐下,他们开始聊天了。一路上还算不太无聊——他们常年在地下生活,地面苍茫的景色足以使人在四天后仍然感到新奇和震撼。特别是厨师带了很多吃的,其中也颇有些平时根本没见过的精致菜色。总之,平稳的行程让人放心了下来。

第五天,四个乘客正在安闲的打着带来的非常珍贵的扑克——没有一张是手写凑缺牌的。突然,于琳拿着牌的手僵了下来,眼睛空洞的失焦,眼神里充满了难以置信。正当其他人伸手在她眼前比划想让她从愣神中醒过来的时候,“嘶——”

连最胖的王厨师都从卡车车厢平整的金属地面颠了起来,踉跄地、连滚带爬地跌到了车厢最顶头,狠狠地磕到了头。只能用人仰马翻来形容车厢在一个侧滑加急刹车后进入的混乱局面。富工程师捂着磕到的膝盖骂了起来,恨不得把张哲的全家都骂个底朝天。于琳爬了起来,像是有什么要急于求证似的匆匆爬起,扒着车厢与车头连接的小窗户,一边猛敲玻璃一边看向趴在方向盘上的丈夫。

张哲慢慢回过神来,缓缓回头,从于琳脸上看到淤青和与他一样的震惊。他打开车门,径直地向车尾门走去。吱吱嘎嘎——他打开门,也不顾其他乘客为避免出现在摄像头里而急忙躲闪,走进车厢直奔于琳——“你也看到了?听到了?”于琳点点头。“你们俩在搞什么鬼!你他妈怎么开的车!”富业气急败坏地扶着膝盖站起来,挥手给了张哲面颊一拳。张哲没有还手,似乎灵魂已经离开了躯体,没有了痛感。厨师和医生赶忙拉开了修理工,“到底出了什么事?”

张哲把他刚才经历的一切讲了。

工程师和厨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不是亲眼所见,但看张哲说的有鼻子有眼,于琳也完全认同的样子,又不似完全编造撒谎,但还是半信半疑。

“既然你说有一个悬浮的液态金属球体和你说话,你为什么不能完全复述一遍?”胖子问。

“它并不是用'说'和我交流的。那甚至不像是心里默想的话,根本不是以中文的文字承载的信息。如果一定说它的声音像什么,我只能说更像是脑海中出现的图案,寂静夜里的嗡嗡声。像是不需要理解就可以直观感受到的东西。”

“他说要求的地方是哪里?”

“不知道,但他一直在指引我,方向就是沿着管道残骸没错。”

“那儿到底有什么?有核燃料,有聚变反应堆吗?”

"他说那儿有所有人想要的一切。"

“那凭什么不和我说,只对你们神仙眷侣说悄悄话,这不是欺负人吗!”

于琳终于开口,“我们一定要去。”

“我陪你去”。

“凭什么听你们的!谁知道这是什么阴谋,没听说过北海女妖吗!万一是圈套呢?我可知道,有那种居民点变成了猪笼草,专门骗人过去当奴隶,这个鬼东西百分百就是骗傻小子的!怪不得我听不到,高智力把它的广播主动屏蔽了。是不是,富工?”

“我同意去。”富业答到。

局势明了了。

张哲踩下刹车,心里知道已经到地方了。又是三天多的连续驾驶,纵使有智能驾驶辅助,困了就可以躺下休息不管,张哲也仍然觉得有点吃不消。之前最多也就在外面三天,千八百公里半径内的废弃城市已经足够装满小小的卡车了。

众人下车。面前是一口口开盖的巨大水泥铸深井,可能是曾经的某种武器发射用的管道。头顶上是几十条运输管道留下的的废铜烂铁。这些管道都从这片深井出发向四周放射,可见此处曾经应该是重要的运转中心,甚至就是传闻中的核心站也说不定。

看到这种盛景,即使是不情愿过来的修理工也不禁有些期待。但于琳看到远处一辆辆废弃的卡车,不禁抖了一下。

张哲带头下井。微弱的红灯将爬梯照了个大概,只能试探着往下踩。

嗵——脚稳稳落在金属板做成的地面上。到底了。周围漆黑一片,不知道该往哪儿走。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明亮的灯光一节节的依次在众人身前亮起,露出刻意做得风格简洁的白色金属隧道。“走吧。”

走过一百多米,洞口豁然出现了一个巨大(可能形容得还远远不够)的地下空间——仿佛有一座真正的、那种以前人们还在地上生活时的城市那么大,可以轻松放下至少一百座燕龙A42,而且还是在反应堆附带配套的开放式散热水池的情况下。地下空间里灯火通明。这座地下城市的中心是一座巨大的工业设施,黑黢黢的铁色,形状像一只大腹窄口花瓶,看起来像一种熔炉或是独特的核反应装置。装置的上面有着无数条曲折的金属管道,通向周边的各个配套建筑。在周围,是一条条呈现放射状的大型传送带,就像他们在A42唯一的放映厅放的老电影里机场航站楼里的那种,只不过更大更长。更远处则是大量的真正的楼房,不像A42居民区的那些地下巢穴,这些是真正住人的地方。更远处还有一些似乎可以直通地面的大型升降机,有些升降机上还堆放着货物。当然还有那些发射武器的垂直管子,它们被加上风扇和大型过滤装置,风扇还在缓缓转动,让地下的空气闻起来没有糟糕的味道。

四人从一开始的震撼中清醒过来,意识到,这里没有人。

一切好像突然按下了停止键。

一个人都没有。

他们乘坐工业电梯下到地面。于琳颤抖着指向那个巨型铁花瓶,“他就在里面!”然后拉着张哲跑向传送带。传送带立马嗡嗡地颤动起来,他们刚一站上就开始启动,以略快于跑步的速度向着花瓶的方向运转。胖子和维修工马上快步跟上,像是突然踩上运转的跑步机,双双摔了个四仰八叉。这时候,张哲也感受到了它的存在,太阳穴跳的厉害。情侣的手不禁握紧了。

轰隆,花瓶底开了一扇闸门,一股陈旧的灰尘气味扑鼻而来。

众人离开了传送带。步行十几步,进入了花瓶里面。

里面果然是一个反应堆控制室的模样,但又远远比裂变堆复杂得多。桌面上有一个黑白屏幕的电子记录本,早已没有电了,但是水墨屏的特性使它留下了以下信息:

【Klkamak——球形真空超导磁约束核聚变反应炉】

【第二代托斯卡纳构型“科尔卡马克”】

【第16次测试】

【测试目标:4倍大气压,2亿度高温,500秒放电】

【总指挥:富岂林】

【128座裂变反应堆的电能已联通】

【点火已预备】

【点火】

“很好,至少我们知道类星体是行不通的。”富业笑了。他一把拽住于琳,从工装口袋中掏出了一把射钉枪,用枪比划着于琳的头。

“为什么是你们不是我!我明明是在这里出生的!这是我爷爷的创造,是他穷尽一生创造的奇迹,可是为什么他不呼唤我!为什么这东西不属于我!”他对着张哲,和张哲身后控制室玻璃另一边的反应堆喊道。

“张哲,你进去!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不然我就打死她!”

于琳冲着张哲点了点头,流着泪。她并不太在意旁边的射钉枪。脑海里,是她的最爱的父亲在说话:“没事的,让他进来吧”。老来得女的载重车驾驶员,失踪的至亲,只陪伴了短短童年的老爸,三天后再次出现。但这次,他像一直住在她的脑海里一样,那么近,那么清晰,她甚至感觉到额头被父亲亲吻。

“你别冲动,我去。”

张哲用力拧起底部注料口的螺栓阀门,在液压助力下打开了一道缝隙。他用手撑着趴了进去,看到了反应堆里面的样子。地方不大,装不下几辆卡车。没有上亿度高温的等离子束,没有想象中被辐射万箭穿心、瞬间融化。

是一颗悬浮的球。

就是它,他曾经如同此刻这般看到过、感受到过它。

它像失重的水银悬浮在反应堆正中央的空中。大概小汽车大小,颜色比水银略深。表面像是有东西在环绕着它运动,激起的涟漪展现着流体的神秘和美丽。如果要类比的话,就像无数电子在环绕着原子核转动,电子云局部的动与整体的静就一如这颗球表面的样子。

就是它,呼唤他,引导他,允诺给他答案。

“你就真的能告诉我吗,世界的尽头,人类的未来,我的价值和意义……”

他伸出手,去触碰这个转动的液滴。

炽热。

他感觉,自己像是一块冰,在阳光下迅速的融化。

他清楚的感觉到自己身体的每一部分,每一寸,每一个细胞。好像意识平均地融合在自己的血肉之中。

如果其他三人在场,会发现他的身体分散开并化成一团星星点点的光雾。真是耸人听闻的说法。

光雾上升,流入了金属球中。

他消失了,但他还在。

他已经在转动的电子云之中,成了液滴的一部分。

他明白了事情的由来,就好像他亲眼见证并一直记得一样。

科尔卡马克二号第16次实验部分成功了。但出现了意外的事。

点火后的第120秒,如同电子一样各行其是却又整体和谐统一运转的高能等离子束突然失稳。聚变发射的剧烈的电离辐射爆摆脱了超导约束,击穿了壳体的粒子间缝隙,并瞬间膨胀到周围十几公里的范围,把一切生命的意识量子化了。

等离子体进入了一个奇异的状态——融入了几十万人的意识,并最终产生了一个意识。这个意识,既是一,也是几十万,更可以是无穷。它不是张哲,但也是张哲。做完这一切后,它冷却,坍塌成了这滴金属色泽的凝聚态等离子,一种新的凌驾于一切生命的最高意识形态。它正在释放能量,能源是它自己的意识,也就是几十万人的意识。

张哲“看”到了富业的爷爷,科尔卡马克的首席科学家。以及其他被瞬间吞没的几十万人。他也是他们。他们有着人类从未掌握、前所未有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就是人类的未来——所有人,成为一。不再需要任何的沟通,没有欺骗和背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再需要能源,太阳、土地、蛋白质和脂质,都不需要了。意识本身就是能源,就是最终极的核反应燃料。

还有于琳的父亲,一个年老的司机前辈。还有许多失踪的前辈。他们是得到召唤后前后赶来的,而且是心甘情愿这样做的。不用再辛苦了,不用再从外部世界中汲取能量了,可以和无数同伴共同成为永久的存在。

张哲看到了外面疑惑的胖子,愤怒的维修工,和对着他远远地微笑的于琳。他出现在了于琳的意识海洋中,像她慈祥的父亲一样。于琳知道她是对的,父亲就在这里等她。

维修工爬进了反应炉。他找不到张哲,看着近在眼前但又远在天边的液滴,他清楚一定有什么原因使他无法得到液滴的指引,更不能占有它,控制它,并借此控制这个破碎的渴望生存所需能源的世界。他丢开其他两人,扑向液滴,并瞬间烧成了一团耀眼的火焰。真正的等离子体。

液滴在闪爆之后,就只会吸纳愿意奉献自己的人。任何抱着私心接近液滴的人,只会化成灰烬。

胖子见状掉头跑掉了。

于琳缓缓走向液滴,见到了父亲和张哲,并如愿地成为了他们。他们永远不会分离了。相爱的人得以永远在一起,为对方燃烧自己的一切。

奉献就是生命的意义,归一就是人类的未来。张哲确实得到了答案。

作者 | 张嘉航

编辑 | 刘乔

原标题:《N宇宙•源启 | 永恒的未来》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