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12月译著联合书单|全球海盗史:从维京人到索马里海盗

译著联合书单
2021-12-26 11:16
翻书党 >
字号

《反战之战:律师、政客与知识分子如何重塑世界》

[美]乌娜·A.海瑟薇、斯科特·J.夏皮罗著,朱世龙译,索·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28年盛夏的一个炎热下午,全世界的国家领导人为了消除战争而齐聚巴黎。当天签署的《非战公约》几乎被世界上所有国家批准。于是,历史上第一次,战争在全世界成为非法行为。但承诺转瞬即逝。

《反战之战》将《非战公约》置于自17世纪至今的漫长历史中,分析阐述了诸多律师、政治家和知识分子的思想,为我们解答了很多重要的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反法同盟在处置拿破仑一世的问题上为何犹豫不决,到底面临怎样的法律困境?二战后为纳粹高级官员定罪为何困难重重,法理和情理究竟有何矛盾?人类如何从战争合理的认知阶段走到今天达成反战共识?置身于各国联系更为紧密的时代,我们应如何应对国际社会上的强权者和不合作者,法律会为我们提供怎样的保护?除了法律,我们还能求助于哪些手段?

《汉斯·蒂特迈尔:构建德国和欧洲经济秩序的一生》

[德]约阿辛姆·阿尔格米森著,胡琨、周旺旺、钟佳睿、李梦璐译,思想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汉斯·蒂特迈尔是德国著名经济学家和经济界及政界的重要人物,曾任职于联邦经济部,历任副处长、分管司司长、经济政策司司长,联邦财政部常务副部长,德国联邦银行副行长、行长。在德国经济政策20世纪70年代的转向、80年代的结构性改革、两德货币联盟和欧元区建立等过程中,他都是关键人物。社会市场经济能在德国落地生根,成为一种信念,蒂特迈尔功不可没。了解蒂特迈尔的一生,对于理解1962年以后德国的经济发展、德国经济政策以及德国和欧洲经济的发展历程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歌德席勒文学书简》

[德]歌德、[德]席勒著,张荣昌、张玉书译,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

1823年春,歌德重病了一场,康复后深感必须立马着手整理和发表他与席勒的通信,因为“这本书的问世,将让有识之士领略一种在这个世界上很难再出现的关系”,“这将是对德国人,我甚至可以说是对人类的馈赠”。歌德晚年立志整理出版的,便是这本《歌德席勒文学书简》。

《恐慌帝国:传染病与统治焦虑》

[英]白锦文编,何文忠、蔡思慧、郑文慧译,浙江大学出版社

本书从比较视角和历史维度研究作为一种帝国现象的恐慌,特别是传染病,如霍乱、鼠疫、流感,以及20世纪末新出现的传染病等引发的恐慌。通过对19世纪初的东亚到21世纪的美国等一系列案例研究,探索了西方政府机构、政策制定者、规划者和其他权威机构为理解、应对和消除由传染病和其他危机引发的恐慌所做的尝试,还研究了从电报到医疗技术和公共卫生等多种技术对传播和约束“恐慌”信息所起的作用,考察了帝国复杂关系网络和恐慌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疾病威胁会产生特定焦虑和集体恐慌的结论。

《梦瘾》

[美]山姆·昆诺斯著,邵庆华、林佳宏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在美国,死于药物过量的人多过死于车祸的人。医生开的处方,怎么会跟海洛因和死人扯上关系呢?接受了最好的戒毒治疗怎么还戒不掉呢?止痛药依赖怎么会让海洛因趁机进入主流社会?《梦瘾》从俄勒冈州波特兰的瘾君子讲到阿巴拉契亚的药厂,再讲到墨西哥小镇的海洛因贩子的故事,描述了一种“灾难性的协同效应”,即过量使用阿片类止痛药会导致上瘾,其中许多人会转而使用更便宜且无处不在的海洛因。

本书作者山姆·昆诺斯曾是《洛杉矶时报》墨西哥缉毒战报道组的记者,他从“蓝领之城”朴茨茅斯追踪到墨西哥小镇,采访了年轻毒贩、制药业人士、缉毒署特工、痛失子女的父母以及沉迷药物的中产阶级年轻人,以令人心碎的故事揭示了止痛药及毒品对于当代美国社会及其核心价值观的腐蚀。

《列维纳斯传》

[法]所罗门·马尔卡著,公维敏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我思

这部独一无二的传记,由踪迹和面孔构成,为我们描绘出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伊曼纽尔·列维纳斯的生平与思想。作者从他童年时代的立陶宛小城考纳斯,到战前的巴黎,再到纳粹集中营;从达沃斯到鲁汶,从梵蒂冈到特拉维夫;从东方以色列师范学校的走廊,到索邦大学的阶梯教室;从他寂寂无名独自工作,到被全世界所熟知,追溯了哲学家的一生。

交织在列维纳斯人生踪迹之上的重要面孔,都在本书中参与了他的人格写照:挚友莫里斯·布朗肖、让·瓦尔,导师舒沙尼先生;对他有重要影响的人,胡塞尔、海德格尔、罗森茨维格;还有对话者,保罗·利科、雅克·德里达,以及教宗保罗二世等。因此,这本传记也是对20世纪的独特一瞥。

《全球海盗史:从维京人到索马里海盗》

[英]彼得·莱尔著,于百九译,广东人民出版社

海盗为什么会出现?又为什么屡禁不止?三大海盗集团——大西洋沿岸、地中海和中国东海沿岸的海盗有什么相似和不同?

海盗有两种,一种是横行四海的海上强盗,一种是持照经营、“奉旨”抢劫的私掠团伙,但在纷繁复杂的海上航道,海盗的两种身份是可以随意切换的,在合法与非法之间,开辟出一片灰色地带。曾经强大的海洋帝国在这片灰色地带,利用海盗这一绝佳的刺客、间谍和随时可以丢弃的棋子,以极低的成本攫取着巨大的利益。

本书抛开对海盗的浪漫化想象,从中世纪的维京人一直讲到现代的索马里海盗,深入地探讨了海盗的劫掠动机和发展过程——在历史上,海盗不仅是烧杀抢掠的私人团伙,还是各个时代海洋帝国之间相互博弈、对抗的工具和棋子。海盗屡禁不绝的背后,是区域性地缘政治的巨大影响。

《论科学和文艺[笺注本]》

[法]卢梭著,刘小枫、冬一、龙卓婷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分社

《论科学和文艺》是卢梭应征法国第戎研究院1749年征文而写的论文,也是卢梭的成名作,出版后在欧洲思想界引起激烈论争,在随后的两年多里,卢梭写下七篇回应文章,篇幅加起来是《论科学和文艺》的近三倍。可以说,卢梭自《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以后的所有政治作品,都是对《论科学和文艺》引发的持续论争的回应。笺注本以法文考订版为底本,译全卢梭七篇回应文,并附有重要研究论文五篇。除采纳法文笺注版和英译本的注释外,中译本还为自然段落加了序号,便于查找和引用。

《义和团运动的起源》

[美]周锡瑞著,张俊义、王栋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长期以来,有关义和团运动起源的问题一直扑朔迷离,众说纷纭。美国学者周锡瑞在本书中以详尽的史料、独特的视角和崭新的方法将这一问题的研究推到了新的高度。作者对19世纪山东的社会、经济结构做了区域性分析,对中西文化的冲突进行了深入的历史溯源,尤其是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对鲁西北地区的民间文化,如社戏、话本、民谣、尚武精神等都做了细致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作者进行了宏观历史概括,认为鲁西北的社会结构、中西文化冲突和独特的社会文化心理间的“互动”,最终导致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全民基本收入:实现自由社会与健全经济的方案》

[比利时]菲利普·范·帕里斯、雅尼克·范德波特著,成福蕊译,大学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民基本收入”这个名字或许陌生,但请你畅想,如果你可以每月固定获得一笔由政府发放的钱,它不会因为你不去工作或工资变高而取消,不会因为你单身或结婚而取消,不会因为你是女人或你是男人而有所不同……未来是不是突然充满希望。

《全民基本收入》是“基本收入理论之父”帕里斯关于基本收入的著作,以平实的语言为读者科普了“全民基本收入”这个概念,更有对这一思想的发展史的详细追述,并对历史上存在过的救济和福利政策源流进行介绍,也有对各方批评的全面回应。

《中国建筑(全二册)》

[德]恩斯特·伯施曼著,夜鸣、杜卫华译,中国画报出版社

本书是伯施曼1906—1909年中国建筑考察的成果之一,初版于1925年,共收录700余幅照片,13余万字。原书分两卷,共20章,从城墙、大门、殿堂、屋顶装饰等建筑结构本身出发,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探讨中国建筑艺术的本质特征。本书是中国古代建筑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对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的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洲的黄昏》

[保加利亚]伊万·克拉斯特耶夫著,马百亮译,东方出版中心

在这部挑战成见的作品中,克拉斯特耶夫讨论了欧盟的未来——以及或许它不再存续下去的未来。在难民危机、右翼保守思潮崛起、英国的脱欧等现实因素的影响下,欧洲一体化的理想遭到强烈质疑。作者以东欧人特有的现实境遇和历史视角,分析欧盟正遭遇的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位当代思想家带领读者思考,如果欧盟开启了解体进程,欧洲大陆将迎来何种晦暗不明的政治、经济和地缘政治未来……

《伊朗:被低估的文明与未完成的变革》

[英]迈克尔·阿克斯沃西著,赵乙深译,浙江人民出版社

为什么伊朗看起来一直与西方世界格格不入?为什么伊朗政府公然表示不愿适应西方意识形态?哪些因素诱发了1979年的伊斯兰革命?伊朗的核计划真是为了拥有核武器吗?哈梅内伊是否是独裁者?究竟是谁在掌管这个国家?本书一改通常从西方和外交视角落笔的历史写法,立足伊朗本国文明发展历程,着眼伊朗国内文化、经济、政治、人民的真实面貌,为世人迅速了解当代伊朗何以如此、何以至此、将何去何从,提供了新的、更丰满的解答。

《欧洲医疗五百年:1500年以来的欧洲医疗社会史》

[英]基尔·沃丁顿著,李尚仁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疾病无所不在,这是近代以来的思想中常见的主题。随着人们越发关注医疗,医疗社会史也逐渐成为史学研究的新潮流。但医疗的发展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所谓的医疗社会史也并不是某几个英雄人物或某几项技术革新的光荣记录。这五百年来,欧洲医疗深受权力关系的微妙变化以及商业考虑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曲折多变的态势。

《东方逻辑趣谈》

[日]末木刚博著,孙中原译,商务印书馆|文津公司

在世界文化史上,曾经产生了三种系统的逻辑学说。这就是古代中国、印度和希腊的逻辑学。中、印、希三大逻辑传统,源远流长,影响至深,它们几乎同步肇始于公元前六、五世纪,继而在数世纪中兴旺发达。进入近代以后,随着东西方逻辑和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展开,对中、印、希三种逻辑学说及其在文化史上的地位、价值和意义的比较研究,就成为学者所关注和深入思索的一个课题。本书即在此基础上对东方逻辑进行了探索,主要包括印度佛教因明逻辑、中国佛教逻辑、中国传统概念逻辑。

《身体·宇宙:身体在西方现当代诗歌中的形象》

[法]米歇尔·高罗著,朱江月译,译林出版社

身体是现代性最重要的表现对象之一。不论在大众文化中还是在先锋文化中,对身体的崇拜早已成为共识。法国教授、诗人米歇尔·高罗从现代身体诗学的内部区分了两种相互竞争的趋势:一种将身体与精神对立,一种则把身体视为精神与世界的中介。作者通过剖析建立身体·宇宙形象的典范作品,以及自己的写作实践,结合现象学“肉身”概念,提取出一种“肉身化诗学”的特质与艺术倾向,阐明身体在当代诗学与哲学中的中心地位,从而将身体与灵魂、自我与世界、文字与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为我们进入现代诗歌的深邃之处指出了一条明路。

《利基策略——建筑与场地间的生成性关系》

[爱尔兰]卡洛琳·奥唐娜著,罗乐、马阅译,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知了

从16世纪弗朗西斯科·德·马奇的反规则城市设计,到20世纪勒·柯布西耶近乎根除环境的瓦赞规划,再到更近时期的文脉主义运动,作者通过一系列建筑案例研究考察了建筑与场地之间的关系,将它们在不同历史时刻中,富有成效地交织在一起,来探究场地如何能为今天的建筑创造出一种生成性的语言。

本书是一本关于前沿建筑理论的著作,激活了建筑学中经典的形式语言以及错综复杂的理论与历史,融合了与之相关的微小、富于变化的文脉和自然语境,提供了一个研究西方建筑学的崭新视角。

《琢玉成器:考古艺术史中的玉文化》

苏芳淑著,褚馨、代丽鹃、许晓东译,上海书画出版社

本书是苏芳淑(Jenny F. So)教授首部中文译作。全书自新石器时代以降,就中国历代出土与传世的玉器中的十个学术性问题进行深度探讨,涉及牛河梁、红山、良渚、三星堆等多个文化聚落,带我们了解古人采玉、治玉、用玉的具体方式,以及玉器在不同时代礼制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玉器的装饰与其他器物门类的关系,也借玉器延伸出华夏文明与周边文化交流的文化细节。

《海豚:手稿对照本,1972—1973》

[美]罗伯特·洛威尔著,萨斯基娅·汉密尔顿编,程佳译,广西人民出版社|大雅

本书是自白派诗歌创始人罗伯特·洛威尔献给爱人卡洛琳的一部十四行诗集,普利策诗歌奖获奖作品。诗集共包括三十余首诗歌(其中组诗十余首),辑录了极为珍稀的三个不同版本——1972年手打原稿、1973年手稿修改稿和正式出版稿,几个版本真切呈现了《海豚》的不同“活本”,清晰展现了这些精湛诗歌的诞生过程——一个经不断打磨、淬炼而升华的过程。这是一部具有自传性色彩的爱情诗集,讲述“一个男人,两个女人”——洛威尔与前妻哈德威克、现任卡洛琳“小说桥段”一般的感情故事,是一部关于偏离、怀疑与动摇的书,一部生命之书、争议之书,也是一部经受精神洗礼,实现自我治愈、自我蜕变的艺术精品,它由无限的愧疚、狂热以及无法摆脱的精神躁狂症的精神孤旅,层层递进、交响,精确地凝练在无固定韵式的十四行变体里,达到了洛威尔诗歌创作的又一个巅峰。

《以书会友:十八世纪的书籍社交》

[英]阿比盖尔·威廉姆斯著,何芊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在十八世纪的英国,由于印刷业的蓬勃发展,书籍成为自我提升、家庭娱乐和邻里社交的重要工具。本书聚焦十八世纪英国中产阶层的阅读生活,关注他们如何获取并阅读书籍,阅读如何影响他们的生活,以及大众阅读偏好与书籍出版甚至文学体裁发展间的互动。作者用文学性的笔触,重现了十八世纪的阅读场景,进而使我们窥见当时的社会心态与文化风尚。

《成败落基山:地理如何塑造美国的世界角色》

[美]罗伯特·D.卡普兰著,贾丁译,三辉图书|南京大学出版社

“成败落基山”——卡普兰在儿时的家庭旅行中邂逅了这句话,它既概括了美国的地理环境,也是西进运动的写照。卡普兰将之引为人生箴言,激励自己不断前行。在游历过全球近70个国家后,2015年春天,卡普兰带着对父亲的回忆、对祖国的感怀,开启了人生中最后一趟美国自驾之旅。从东海岸到西海岸,从长岛海峡到西部荒野,这一次,不是作为记者或旅行者,而是作为一名分析师,他细致地分析了地理因素(纬度、水文、陆地与海洋的分布、土地特性等)对美国命运、国家性格和国力所造成的影响,并省思当下的美国将如何自处与面对未来的挑战。无论是对于理解美国的历史,还是理解美国的外交政策与美国知识分子的想法,本书都具有参考意义。

    责任编辑:方晓燕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