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轻薄化,让铜箔变“金”箔

2021-12-28 16: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作者/星空下的烤包子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炒肝

最近,锂电铜箔这个细分赛道,有两个字更外引人关注,那就是扩产。

笔者大致统计了一下,今年已经先后有10位玩家宣布了铜箔扩产计划,总投资额超过550亿元。

无利不起早,为什么大家都用真金白银支持这个行业的发展呢?还得看供需关系。在动力和储能电池需求拉动下,今年的锂电铜箔一直供不应求,11月底价格突破了120元/公斤,较年初增长了近25%。

而在扩产的浪潮中,比较亮眼的是嘉元科技(688388),与宁德时代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建立10万吨高性能电解铜箔项目。因为公司的这次公告,竟获超200家机构调研。

图片:嘉元科技公告

一、轻薄化,是铜箔的未来趋势

先简单科普下锂电铜箔。顾名思义,就是电池级的铜箔,主要充当锂电池负极集流体(汇集电流的结构)的材料,虽然重要性不及正负极材料,但是对锂电池的性能也有较大的影响。从质量上看,铜箔占锂电池总重量比例约为13%。从成本上看,铜箔占NCM811电芯总成本约9%。

图片:锂电铜箔

打开铜箔的产业链就可以发现,整条产业链还是比较短的。上游主要是铜、硫酸等在内的金属及化工原材料,属于大宗商品性质,中游就是锂电铜箔,下游就是锂离子动力电池。锂电铜箔的原材料占比将近80%。

图片:锂电铜箔产业链

有了这种行业特性,中游的玩家们索性就采用原材料铜价格+加工费的模式定价。说白了,就是收一道过路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冲一定的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而加工费,又主要取决于上下游的供需关系。

如果从技术的角度说,什么能代表铜箔的未来,轻薄二字,对于行业的玩家来说,必须脱口而出。

为什么呢?因为铜箔如果越薄,重量就会越轻,电池整体的能量密度越高。举个栗子,8微米铜箔动力电池主流能量密度为228.8Wh/Kg,如采用6微米和4.5微米铜箔,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5%和9%。同时,铜箔的用量越少,成本的下降也是必然趋势。

图片:国内锂电铜箔主要类型占比情况(%)

所以,从能量密度和成本两方面看,锂电铜箔变薄都是必然。那现在产业中的玩家都做得如何呢?国内的电池厂商,宁德时代(300750)正从6微米向4.5微米过渡,其他电池厂从8微米向6微米过渡。而海外的进度会更慢一些,现在还停留在8微米的铜箔。

在锂电铜箔这条赛道上,宁老大,已远远的把国外的小伙伴甩在了身后。

二、供需失衡何时休?

在看供需之间,我们先来说一下行业的竞争格局。总的来说,笔者认为目前还未出现真正的霸主,玩家较为分散。中国的CR5(行业排名前五)的集中度刚过50%。

别觉得50%很高,稍微横向对比一下就可以知道,三元正极CR5是76%,负极的CR5是78%,比锂电铜箔高出了近20%。至于集中度为什么不高,很简单。锂电铜箔属于重资产行业,每一万吨的产能,大致需要6-7亿元的投资金额,而且客户的认证周期比较长,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头部玩家的持续扩产和抢占市场。而且上面也说到了,铜箔的产业链比较短,玩家想要通过纵向延伸产业链,实现降本,有一定困难。

图片:中国2020年锂电铜箔产量分布

需求端看,下游锂电池的高增速已经不想再赘述,已经成为行业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事实。简单地给出一组预测,未来五年,在新能源汽车的带动下,2020~2025年我国锂电铜箔的市场规模保持超过30%的年均增速,并于2025年达到约50万吨市场规模,呈现一个高增长的态势。

从供给端呢?两极分化比较严重,龙头玩家凭借着资金、技术和客户上的积累,开始积极扩张产能,从目前各公司的公告和铜箔建设周期来看,明年下半年或许是产能集中释放的高峰期。2022年的全球产能将达到47万吨。

图片:全球锂电铜箔出货量预测

从这个供需关系上看,2022年下半年或许是供需关系的拐点,跷跷板的开始向供给过剩倾斜。2023年供给过剩将成为常态。毕竟,任何行业的周期就是起起伏伏,只是波浪大一些还是小一些而已。

三、跳出锂电铜箔,还有什么机会

其实吧,今年市场的两大主线是新能源和大宗商品,锂电铜箔两样全都占了。但是临近2022年,从股市上看,锂电板块已经开始有了回调的趋势(笔者认为其实倒没什么利空,只是今年确实涨太高了)。那铜箔还有什么别的赛道吗?

或许,电子电路铜箔是另一个希望。

由于篇幅有限,就不展开了,只说一下笔者看好它的三大原因:

1.受5G、物联网等新兴领域需求拉动,拉动PCB板的需求,继而拉动上游铜箔的需求;

2.高性能电子电路铜箔目前还是由国外玩家(日本)主导,国内玩家国产替代的想象力较大;

3.高端电子电路铜箔比锂电铜箔利润率高,国内行业集中度很低,还没有头部玩家能跑出来。

想听电子电路铜箔的小伙伴请评论区留言,改日烤包子童鞋给单独分析一波。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