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1岁男童被烧成重伤!这些取暖神器可能是“定时炸弹”……

2021-12-27 19: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今日福利推荐

左右滑动查看

(科普年末福利大礼包,动动手指就有机会获得)

科普君年末回馈大礼包

和满意度问卷调查

活动正在进行中

参与答题即有机会抽取

天文望远镜、Kindle、3D立体打印笔等礼品

点这里了解更多详情~

冷冷冷冷冷!

这几天,广东温度猛降

许多人都翻出了各种取暖神器

暖水袋、取暖器、电热毯......

然而

这些我们熟悉的取暖设施

一旦应用不当

安全隐患很大!

近日,西安就有一名1岁大的男婴

在插着电热毯的被窝里尿床

腰背部、腿部不幸被烧伤

冬季,取暖神器必不可少

但稍不注意

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一起来了解

取暖设施都有哪些“安全隐患”?

电热毯

就目前市面上的电热毯产品,一般存在以下三个风险:

火灾隐患

电热毯的加热原理是靠通电后发电元件发热,令毯体发热,以获取暖效果。当加热过度时,就可能导致着火。而且电热毯使用过程中人体处于睡眠状态,难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导致造成的伤害可能会更大。

低温烫伤隐患

根据广东省产品伤害监测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有多起因电热毯导致烧烫伤的案例,近期更有因使用电热毯导致三度烧伤的案例。

由于电热毯的使用人群多为老年人或婴幼儿,老年人由于对热刺激反应敏感性低,而婴幼儿表达能力欠缺,两种人群都容易在长时间使用电热毯后,由于无法及时发现温度过高,而受到烧烫伤伤害。

✎ 科普知多D

什么是低温烫伤?

人体长时间接触高于45℃的低热物体会引起慢性烫伤,也就是低温烫伤。夜间深度睡眠时,人的皮肤感觉较为迟钝,很难意识到灼热感,最终会加重烫伤程度。

一般情况下,皮肤与低温热源短时间接触,仅造成真皮浅层的水泡型烫伤。但如果低温热源持续作用,就会逐渐发展为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烫伤甚至坏死。

触电隐患

由于电热毯内部的发电元件是一个整体,里面全是线路,因此电热毯在使用或收放时不能折叠,因为折叠后可能会把里面的电线弄断,使用时会造成漏电事故。

同时,也要特别注意使用时有没有出现受损,特别是绝缘处破损或者是电路老化的情况。

小太阳

小太阳因为加热速度快,短时间内可达到高温,并且价格也不贵,很多家庭都会在冬天使用。

但小太阳的威力有多猛呢?消防队员曾做过一组实验:将一块生肉放在小太阳的中央铁板处,仅30秒,肉竟然已经半熟。

而小太阳发出刺眼的光,长时间直射会对眼睛造成伤害。

大家在使用的时候,千万注意保持距离,同时不要长期直视。

热水袋

使用电热水袋时,注意不要买到电极式热水袋!电热丝或电热管式热水袋才是符合国标的产品。前者的爆炸风险较高,已经被国家禁止售卖,然而市面上仍然存在一些无良商家在偷偷售卖。

大家购买之前,记得摸一下充电口来分辨,摸到的形状应该是网状丝线结构或者U型管状结构,而电极式热水袋一般都能摸到两颗金属电极。

此外,普通热水袋要控制好温度,不要用刚烧开的水灌,水温以40~45℃为宜;水不能装太满,灌2/3的水即可,先排尽空气,再拧紧盖子;最好在外面加上棉套,或裹一层毛巾;给孩子焐被子时,最好放在脚旁10厘米处,时间不要太长,以防出现低温烫伤。

暖宝宝

暖宝宝相对比较“温和”,一撕一帖就能提供长达6-8小时的温暖呵护。但是暖宝宝贴不能直接贴在皮肤上,其发热的最高温度可以达到60℃以上,如果直接贴在皮肤上,皮肤在五分钟内就会被“低温烫伤”。正确做法是贴在衣服上,最好是贴在最外层衣服上,同时经常换部位贴,也不要在睡觉时使用暖宝宝。一旦出现低温烫伤的情况,需要及时处理,或到医院进行专业的治疗。

这些“不要”千万要记牢

不要离人不离电

很多人外出时未仔细检查,导致取暖器一直处于通电状态。由于温度持续上升,容易引燃沙发或者其他物品,并且引燃后取暖器容易爆炸。

不要用取暖电器烘烤衣物或近距离取暖

冬天人们习惯性近距离烤火取暖,甚至将衣物覆盖在取暖器上烘烤。这样的做法容易引发火灾。

不要与取暖器“亲密接触”

不管是暖宝宝、热水袋,还是USB接口取暖器,与取暖设备直接接触或接触过久都容易导致皮肤烫伤。

今日推荐视频

智齿没用,为什么我们还会长?

智齿的专业名字叫做#“第三磨牙”

是一生中最后生长出来的牙齿

但对一些人而言

智齿的存在是痛苦的

甚至会引起许多的口腔疾病

既然智齿没用

为什么我们还会长呢?

热门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编辑:李黛

审阅:张龄丹、Vicky

来源:广东卫生信息、广州日报、上海新闻广播、陕西都市快报、@中国新闻网、中国消防、新浪微博、粤卫平台、全民较真-腾讯新闻

原标题:《1岁男童被烧成重伤!这些取暖神器可能是“定时炸弹”……》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