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朵花的软实力①|上海市花白玉兰的诞生始末与象征意义

王慧敏
2021-12-29 11:11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作为大自然最美丽的馈赠,古往今来,花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爱花,不仅仅是因为她的美丽,更因为其背后蕴藏着坚韧的自然之力与深厚的文化之力,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情感寄托与魅力纽带。

一朵花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历史上,一朵中国月季曾让19世纪初的英法战争停火,一支郁金香曾引发17世纪荷兰的金融危机;疫情期间,为安抚和温暖人心,莫斯科街头开业的商店仅保留了书店和花店,纽约街头清冷的垃圾桶一夜之间装满了鲜花,为笼罩在疫情阴霾下的纽约市民以温暖,疫情缓解后,纽约人自发举办“鲜花节”庆祝城市的复苏,上海用一台“玉兰花开”的沪剧,致敬抗疫一线的英雄。

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掀起了评选市花的热潮。根据《中国城市市花市树》一文数据,在中国约有200座城市选出了自己的市花。1986年,白玉兰力压群芳,在民意中脱颖而出,成为继1929年民众选出棉花为市花之后的又一市花,并沿用至今。

市花是一座城市的符号。作为沪上春天最早开花的花树,白玉兰“象征朝气蓬勃,热情奔放”,亦有创新、积极之寓意。今年,《关于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意见》(下称《意见》)出台,其中提到,“城市精神品格是软实力的内核所在”。“一花胜千言”, 市花白玉兰作为深受市民认同和喜爱的城市精神“代言人”,是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小而美”助推器。

2017年,民革上海市委开始研究花文化,并成立了课题组,经过5年的研究积累,课题组发现小花朵拥有大功能,全面挖掘花的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对推动新时代上海城市的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都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意见》出台后,课题组继续深化研究,希望借助市民与市花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小而美”“小而暖”的具象化载体,推动上海城市软实力真正落地落实,形成“人人都是软实力”的新局面,破解软实力“软而不实”的难题。

当花成为城市的符号

以花作为国家和民族标识,凝聚人心,形成共同的价值认同,倡导共同的行为准则,潜移默化地提升软实力,在国内外有许多经典案例,如美国的月季、日本的樱花、荷兰的郁金香、新加坡的兰花等。普遍的做法是按本国人民的选择意愿,法定或约定象征本国的国花,以表扬国家之荣誉,显示民族之精神,树立国家之形象。以美国国花为例,1918年有专家在美国科学杂志撰文提出了美国国花应具备九大条件,明确国花要“具有爱国主义象征意义”、要“体现美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和地位”;经过长达百年的酝酿、讨论和评选,1986年11月21日,美国总统里根在白宫的月季园内签署了将月季确定为美国国花的公告,公告指出“长期以来,月季在美国人民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让我们继续珍惜它们,尊重它们所代表的爱和奉献”。白宫月季园是美国历届总统发表重要政策的“御用场所”,由于国花的加持,白宫月季园被美国人认为“始终是美国力量的象征”。

除了国花之外,城市也评选市花。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万象更新,新生事物层出不穷,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花卉逐渐走进老百姓生活,发达国家的国花、洲花、市花也在对外开放中走入学者的视野,以1981年《植物杂志》编辑部开展专题讨论为起始,市花的议题至今已历经40年。1982年,著名花卉专家、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陈俊愉教授发表了《我国的省花和市花问题》的文章,描绘了一幅 “中华四季芳菲、鲜花竞放”的美丽图景,得到了各地园林部门的热烈响应,引发了新中国城市市花评选的热潮,成为改革开放后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一个缩影。目前中国约有200座城市选出了自己的市花,如天津、郑州等市的月季,南京、武汉等市的梅花,北京、太原等市的菊花,洛阳、菏泽等市的牡丹,济南、澳门等市的荷花,台北、长沙等市的杜鹃花,昆明、重庆等市的山茶花,桂林、杭州等市的桂花,等等,这些当选的市花中,绝大部分都是具有当地特色和美学价值的中国传统名花,并且为所在城市的市民广泛认同和推崇。

市花是市民的选择,体现市民的意愿,作为城市符号,拥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性基础。以上海为例,在上海历史上先后有两次市花评选。第一次评选市花是在1929年,当时上海是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最具纺织特色的棉花,高票被选为上海市花。第二次评选是1983年,正值上海对外开放,象征创新精神的白玉兰力压群芳,当选上海市花。尽管这两次评选中被推荐为候选市花的名单有较大差异,1929年为天竺、月季、牡丹、桂花、棉花、莲花等,1983年为月季、桃花、海棠、石榴、杜鹃和白玉兰等,仅月季是唯一的“同类项”,但共同之处是市民投票获得第一名的候选花均正式当选为上海市花。

以花识城,从“棉花之城”的务实到“玉兰之城”的创新,显现了不同时代上海市民崇尚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1929年4月29日棉花当选上海市花后,《申报》《新闻报》等沪上各大报纸纷纷刊文,认为“棉之花虽不能算美观,而棉在植物中却是最切实用的,不但为人生所必须,并且占着中国实业上的重要位置,上海四乡,产棉又很多,以棉为市花,正所以表示崇实黜华,挽回浮靡之习,正是十分佳妙。”“本市正在改良植棉事业,扩大纺织经营,用为市花,以示提倡,俾冀农工商业,日趋发展,达到解除经济压迫之目的,希望无穷焉。”体现了上海各界和上海市民关心国计民生的务实精神。

1929年4月8日《新闻报》刊登的市花选票  中国近代报纸全文数据库 资料图

棉花当选上海市花后,1929年4月29日《时报》刊发的文章   中国近代报纸全文数据库 资料图

市花白玉兰作为改革开放的时代产物,从一开始就蕴涵着与生俱来的创新基因。1986年9月2日在上海市园林管理局向上海市人民政府提交的《关于推荐本市市花的报告》中,论证了白玉兰为市花的4个理由,其中之一是“白玉兰是本市春天开花最早的一种花树,先开花、后发叶,它带来春天的气息,象征朝气蓬勃,热情奔放”。时任上海市园林管理局局长、园林专家吴振千曾撰文概括了市花白玉兰代表的精神品格:“白玉兰冒寒迎春,开花特别早,代表敢于冒风险,勇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白玉兰的花朵生于枝顶,开花时朵朵向上,代表广大人民意气风发、奋发向上的时代风貌,不怕困难、永远进取的积极精神;白玉兰花色洁白,高雅、纯洁,是清廉的象征,代表了反腐倡廉的洁身自好精神”。白玉兰当选上海市花35年来,其承载上海城市精神品格的特质被广泛认同,并在上海城市风貌建设、文化艺术评奖、对外友好交往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是城市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公共文化资源。

据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有关文化软实力的调研显示,在全球150个世界城市文化符号中,“樱花”与“百老汇”并列第44位,入选50强最具象征意义和最具推广价值的文化符号。市花作为世界级城市符号,以城市为画布,向世人展示出一幅“见人、见物、见事”的生动立体画卷,上海市花白玉兰在城市中就书写了这样的一部可阅读、可体验、可触摸的上海软实力“丛书”。

白玉兰作为城市最高荣誉,上海设立了由上海市长亲自颁奖的“白玉兰荣誉奖”和“白玉兰纪念奖”,表彰在上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做出积极贡献的外国专家和友人;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和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也享誉文化艺术界,表彰德艺双馨的优秀艺术家,另外上海的医疗卫生、体育、教育、科技等各行各业都有以“白玉兰”命名的荣誉奖项;上海设立了代表城市建设中最高质量的建筑工程“白玉兰奖”,体现上海最优品质。

白玉兰作为城市最佳形象,大到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旗忠网球场等标志性建筑,小到道路标识、窨井盖、外事接待的餐具和杯垫,都采用了市花白玉兰的设计元素,白玉兰成为上海一个名副其实的城市美学徽章;在上海高规格大型节事活动中,白玉兰形象标识成为“标配”,活跃在世博会、进博会等国际盛会,2019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上海城市形象宣传片也以《玉兰之城》为名对外讲述上海故事,国庆70周年的天安门广场亮相的上海彩车,也以白玉兰为造型,车上身着白玉兰旗袍的“七仙子”成为一道靓丽风景。

当市花邂逅软实力

大力弘扬上海城市精神品格,对软实力具有引领性、决定性、基础性作用,是事关“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概括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和“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为弘扬上海城市精神品格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方向,如何让其真正深入人心,转化为上海城市的强大精神动力,实现从顶层设计到落地落实的破题,具体有三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和深化研究。一是具象化。城市精神品格的特殊性在于其是无形的力量,看不见摸不着,面向社会大众,如何将其具象化,形成具有鲜明上海特质,可感知可体验的集体记忆?二是价值认同。城市精神品格涉及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精神力量等主观认同,是一个久久为攻的长期过程,在全球化、信息化、主体诉求多元化的新时代,以何种“最大公约数”的打开方式,最终形成价值认同的“最大同心圆”,至关重要。三是对外传播。面向国际大众,如何用好各类新媒介,以更具说服力的话语体系,去打动人,感染人,形成无声胜有声的“李子柒”式对外传播创新,即“虽然没有一句讲中国好,但看了都说中国好”,是提升对外讲好上海城市故事水平的必修课。

市花白玉兰是具有高认同度的上海城市精神符号。1983年,经协商提名、市民投票、专家论证,1986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决定白玉兰为上海市市花;1990年经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上海市市标,由三个图案组成,市花白玉兰便是其中之一。从市花到市标,在法定层面确定了白玉兰上海城市符号的地位,白玉兰具有“先花后叶”“朵朵向上”“洁白美丽”的自然特征,深受市民喜爱,从当选市花起始,就被赋予了“敢为人先”“开路先锋”“奋发向上”的城市创新精神,作为上海市民35年的“老朋友”,其拥有的“大众认同”是当下弘扬城市精神,全面提升软实力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

市花白玉兰是具有自然景观效应的高标识度上海城市符号。在上海众多的城市符号中,市花白玉兰具有较高的辨识度,兼具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的双重特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据民革上海市委的一项调研,爱花的上海市民高达86.4%,花不仅浸透到上海市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深深地走进市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育花、护花、赏花、食花、拍花、咏花、画花、插花成为人们陶冶情操,提高文明素养的文化自觉。以花为媒,营造“人人参与软实力建设”的浓厚氛围,形成“人人都是软实力”的生动局面,让城市精神融入市民日常生活,市花白玉兰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成为推动软实力落地落实的高颜值载体和日常吸引物。

白玉兰是具有人格化魅力的国际化文化符号。花卉是自然语言、美丽语言、国际语言、大众语言,人格化的花语体系是国内外共同的文化,可以成为塑造城市品牌形象、讲好精彩城市故事、构筑对外交流平台的友好使者与靓丽名片。在“增强全球叙事能力”的要求下,以市花白玉兰为载体,探索更富创意的“花语打开方式”,有助于为构建IP SHANGHAI的全球新形象、扩大朋友圈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选择方案。

[作者王慧敏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博士生导师。本文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专项课题“以市花白玉兰具象化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研究”(批准号:2021XSL004)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吴英燕
    图片编辑:乐浴峰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