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朵花的软实力②|樱花的启示:政府意志与全民共识

王盈
2021-12-30 09:51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曾几何时,春日赏樱成了新时尚,一到时节,社交媒体充斥着相关资讯。《2018全球赏花旅游趋势报告》预计,当年将有60万中国游客赴日本赏樱。更令人惊讶的是,七大人气欧美赏花线路中有三条樱花线路。不仅国际流红火,国内赏樱游更是井喷。据报道,顾村公园在“2021上海樱花节”期间迎来了100万游客,这是顾村公园举办的第十届樱花节。无锡鼋头渚、武汉大学等都是近些年国内涌现的赏樱胜地。

为何赏樱如此受欢迎?有诸多研究已经指出了作为观赏植物,樱花相较其他花卉具有各种天然优势。然而春季并不缺少桃花等类似观赏花卉,春日赏樱并非中国传统。十年前顾村公园举办第一届樱花节时,国内赏樱产业刚刚起步,但当时的客流已经超出园方预计量的十倍以上。也就是说,在赏樱产业起步之前,春日赏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群众基础。那么,这一群众基础又从何而来?显然,与樱花之国的全球推广不无关联。

在互联网还未兴起的时代,春天、樱花,不断出现在日本相关的影视剧、动漫作品中。樱花盛开与凋零的盛大影像,给予各国观众巨大的视觉冲击。不仅如此,樱花也被融入了器具、服饰、美食中,变成了日本文化的标识。在互联网兴起后,日本更是不遗余力地在各种社交网站大力宣传,比如日本国家旅游局开通了中文微博,积极传递相关资讯。而日本国家旅游局的官方LOGO就是樱花。日本外交部官网上,樱花的LOGO同样在列。对于日本而言,推广樱花,不仅仅只是为了促进日本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更是塑造日本国际形象的重要抓手。

樱花全球化背后的日本政府作为

早在1912年,日本就以东京市长尾崎行雄的名义向美国华盛顿特区赠送了3000棵樱花树,华盛顿波托马克河边最早的两棵樱花树,更是由当时的美国第一夫人海伦塔夫脱(Helen Herron Taft)和日本大使夫人共同种下。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对东京市长尾崎赠送樱花表示感谢。

实际上以尾崎行雄名义第一次向美国赠送樱花树是在1909年。当时,出于对美国国内排日情绪的担心,久居美国的高峰让吉博士曾试图以个人名义向纽约赠送一千棵樱花树,以示日美友好,但被当地政府拒绝。时任驻纽约总领事水野幸吉则建议应以日本首都东京的市长名义加以赠送。通过曾经到访日本的女作家伊丽莎·鲁哈玛·斯克德莫(Eliza Ruhamah Scidmore),日本方面向海伦塔夫脱传达了东京市长的赠送意向,在获得总统夫人“欣然接受”的回音后,驻美大使高平小五郎又与美国国务卿诺克斯进行了确认,而外交部长小村寿太郎联系东京市长尾崎行雄,建议其赠送。在外交部的斡旋下,日本邮船公司免费将一千棵樱花树运往美国。然而,这一批樱花树在检疫时,因虫害而不得不被烧毁。但是日本方面并未放弃,在樱花种植界权威人士的协助下,当时的农商务省终于研发出了害虫难以寄生的新品种。1912年3月,东京再次向华盛顿赠送樱花,这次终于顺利落户托马克河边。这些樱花树成了日美友好的象征,并延续至今。26年后,今日华盛顿的象征杰斐逊纪念堂在樱花树旁破土动工。

没有日本外交部门的积极作为,显然樱花难以在华盛顿扎根,也不会有今天受中国游客追捧的华盛顿樱花游。以赠送樱花树示友好,一开始就是为了改善日本的国际形象。这一做法延续到了二战后。比如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时,中国赠送给日本的是大熊猫,而日本赠送给中国的,是在北海道培育而成的大山樱。

二战后樱花的回归,仍旧离不开日本政府的作为。东京奥运会召开的1964年,在时任众议院议长船田中发起下,日本国会议员组成了超党派协会“日本樱花之会”。“日本樱花之会”的工作,被视为国家政策的一环,得到了国家福利彩票的资金支持,其首要任务就是在全日本种植樱花树。至今,在全日本的公园、河流/道路沿线、学校等公共设施栽种了300多万棵樱花树。此外,“日本樱花之会”还举办各种活动,以恢复樱花与日本人生活联系、精神共鸣。比如1966年起,每两年举行一次“日本樱花女王”评比,评选出的“樱花女王”则会参与全国各地举办的樱花祭、植树仪式等。而日本的“樱花女王”作为友好大使,也会前往美国、德国,参加“全美樱花祭”、“汉堡樱花祭”、访问白宫等等,定期开展友好交流活动。“日本樱花之会”至今共向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中国、韩国等63个国家赠送了樱花树,对于“友好之花”的塑造功不可没。

“樱花即日本”的全民共识

2017年签署的日英联合声明中,写入了“对日本民间提出的向英国赠送一定数量的樱花树表示欢迎”。发起这一倡议的日本民间,具体指的是准备向英国国内多个公园赠送1000棵樱花树的一般社团法人日英协会。除了社会组织,日本企业也积极参与樱花的国际推广。比如2019年4月,日本公益财团法人永旺环境财团在武汉市东北部的长江新城举行了樱花树种植活动,邀请武汉市的大学生、高中生参与。而顾村公园引进的“阳光樱”,则是由日本人高冈正明改良而成。高冈过世后,子承父业,继续向各国捐赠阳光樱,累积超过2万棵。

总之,赠送樱花以示友好,并非日本政府部门的一家所为。日本的企业、社会团体、甚至个人都积极参与其中。如果没有对于“樱花即日本”的共识,很难想象会出现这种自发的、全民性的参与。

那么,这种共识又是如何形成的?首先,樱花与日本普通民众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樱花盛开的三月底四月初,正是日本学生毕业、升学、就业,公司员工换工作进入新单位的时节,有“离别”,也有“开始”。而毕业、就业、转职等都是人生重大转变,必然刻骨铭心,对此的记忆中自然少不了作为背景的樱花。于是咏唱樱花的歌曲响彻日本的大街小巷,伴随着随处可见的樱花树,不断加深着对樱花的集体记忆与热爱,这是“樱花即日本”的共识基础。

樱花的精神回归

然而,在背景中出现的樱花,绝大多数都不是日本古籍中所咏颂的“山樱”。与生活相关的赏樱活动,也是从奈良、平安时期的贵族阶层,逐步扩展到武士阶层,在江户时期(1603-1867年)扩展到了江户城(今东京)的平民阶层,直到明治时期才扩展到日本全国。

今天,大部分日本民众所赏的樱花,叫做“染井吉野”,是杂交而成的品种,诞生于江户时期,直到1890年才被正式命名。在明治中期,为纪念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获得的胜利,在政府的推动下,日本开始在公园、河边等地大规模种植“染井吉野”。随着日本的日趋强大,“染井吉野”从东京(即原来的江户城)慢慢走向日本全境。在东京市向华盛顿赠送樱花后的1929年,日本为向欧美宣传自身,拍摄了第一部名为“樱花列岛”的影片。单看平淡无味、大片齐放才能显出美丽的“染井吉野”,与“人当为武士、花当为樱花”、不求长生只求灿烂死去的武士道精神一起,在内外共同推动下,潜移默化至普通日本民众心中。原本种类丰富的樱花,最终被凝缩成“染井吉野”,成了日本国家的象征、日本人国民身份认识的具体媒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又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种植樱花。当时日本国内也是一片战争废墟,满目疮痍。“染井吉野”只要十年就能长成,打理又简单,在被炸毁的空地上种植“染井吉野”,是最为廉价的修补方式。从二战后的经济恢复时期到高速增长时期,凡是建设、修建公园、道路、堤防、学校等公共设施,必然种植樱花树,而“染井吉野”无疑是最为经济的选择。最终,樱花覆盖了自冲绳至北海道的日本全境,成了随处可见的公共景观,而其中70%以上、关东地区90%以上都是“染井吉野”。春季到来时,日本确实是名副其实的樱花之国。

在物理空间回归的同时,樱花也完成了精神上的回归。“染井吉野”快速隐藏起了现实的战争痕迹,成了对和平的美好寄托。某种意义上也淡化了战争记忆,“治愈”了精神上的战争创伤。在对外交往中,日本仍延续了赠人樱花以示友好的传统。于是,樱花摇身一变,作为“修复”的象征回到了普通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了“治愈之花”“和平之花”“友好之花”。

樱花的启示

樱花并非日本的正式国花,却是代表日本的一张亮丽名片。樱花的成功经验,对于市花白玉兰的进一步发展极具参考意义。在樱花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日本政府的意志不可忽视。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除了给予资金支持,更是成立了专门的协会,来总领整个樱花的普及、推广工作。从政府领进门到最终演变为全民参与的整体性、系统性工程,其根源在于对樱花的全民共识。唯有全民共识,才可能全民参与。日本全民共识的形成,又是通过内外两条路径共同推动的。对外坚持以樱花为国家象征,持之不断地加以推广,以外部认可加深内部认知。对内,樱花不仅与普通民众生活相关,其内涵更是与时俱进,成为时代精神的体现,才得以真正深入人心。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现实中开满的花朵,又何来共识的形成?市花白玉兰,亟须开满上海的公共空间。

[作者王盈系上海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本文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专项课题“以市花白玉兰具象化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研究”(批准号:2021XSL004)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吴英燕
    图片编辑:金洁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