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选对学“高频词和自拼”的顺序,我花4个月帮6岁听力娃上道英文认读

2021-12-31 12: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这篇总结本打算在女儿豆苗上小学前完成的,结果没想到由于疫情,我在娘家待到8月底才回成都。然后马不停蹄地办理入学手续、开新生家长会、搬新家、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又赶上9月我的课程非常密集…

等到一切都理顺了,也迎来了金秋十一。趁着国庆假期才好不容易腾出来手来总结一下这半年我们的英文学习。

其实从去年的12月到今年的8月,我们只干了两件事:

其一仍然为听力输入

其二为英文认读

本文由花友 @Flywind1220 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

先说前者。

6岁-6岁半, 女儿听了虚构+非虚构

共100本英文中章书

今年3月初过6岁生日前,我们尝试了第一本中章—— Ramona 系列。由此打开了中章裸听之门。

短短6个月间,我们已经裸听过近100本中章书籍了。

其中不仅包括 Roald Dahl, William David、Beverly Cleary 几位作家的虚构类中章书代表,最近又疯狂地迷上了 Enid blyton 这位英国宝藏女作家。

Enid Blyton(伊妮德·布莱顿)这位大神堪称20世纪三十年代的JK罗琳,一辈子留下600多本书,出版量超过6亿,布莱尔和JK罗琳都是她的忠实读者,她对罗琳的影响也直接导致了《哈利波特》的诞生。

还引入了 I Survived, Who Was 等这样的非虚构类书籍。

Who Was系列中,Marco Polo 这本书的内页��

同时我也刻意安利给她一些科普儿童节目,例如 Wow in English, Brain on。总之,听力输入部分我们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而关于后者——英文认读的学习,我们也在摸索中前进。

我家女儿豆苗是个典型的听力学习者。虽然在启蒙初期,她也喜欢看着图听我亲子阅读,但她并没有像视觉学习者一样,能很快的从图片过渡到文字解码,而是在启蒙了近一年之后,完全脱离了图片,完全靠耳朵听(无力感满满)。

现在每晚的亲子阅读场景是:我读着书,她在一边上蹿下跳,一会跳跳床一会爬爬吊杆,我中途停下来抽查,她还能知道我在讲什么。如果遇到她感兴趣的话题,直接无缝对接。我真是…画面太美,请大家自行脑补…

不仅英文如此,中文阅读也是这样,遇到科普书籍,她会跑过来研究一下图片然后讨论一下,之后继续用耳朵听。

对于这样的孩子,大家可以想象引导她认读有多困难了吧!老母亲在认读这条路上尝试过各种方法,最后都以严重伤害亲子关系而作罢。

一说起认读,孩子和妈妈都两眼泪汪汪的。无数次的,我问天问地问自己,怎么老天赐予我这个视觉学习者一个听力娃呢?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吗?

不过,抱怨归抱怨,该做的还是要做。考虑到她9月就要上小学了,中文识字也暂时突击不起来了(实际是老母亲太绝望了,准备交给学校),而借英文听力进入中章这个契机,试着搞搞认读吧。

还剩四个月上小学

借听力进入中章的契机,试着搞搞英文认读!

说干就干,老母亲虽说专业知识差点,但行动力还是很强的。

正式开启英文认读的时间是4月27日。

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先「高频词,后自拼」,后来的事实证明,对于听力娃来说这是非常正确的路线(至于是先开高频词还是先开自然拼读,很多花友详细分析过了,这里不赘述)。

跟着这套“词卡”, 每天15分钟, 花2个月轻松拿下高频词

高频词的学习材料网上有很多,我们选用的是高频词金字塔词卡。

这套词卡最大的好处有三个:

首先是字大护眼;

此外每一个高频词还配有一个自拼的单词:从最开始的cvc到后期的cvce甚至双拼,可以顺带着把自拼规则渗透着讲了,后面集中学习的时候会容易一些;

最后还有一个高频词和自拼单词组成的例句给孩子朗读:后面的例句会越来越长,同时还会涉及到前面学过的高频词或自拼单词以强化记忆。

这套高频词词卡一共分为5个阶段,从幼儿园中班一直到小学三年级,每个年级有40-50个单词,把任务细化到每一天,我们也就学习6-8个单词。

这个速度应该算很慢很慢了,因为当时还要兼顾其他科目的学习,再加上孩子本身就对字符不敏感,所以我们宁愿以慢打快。

就这样,每天我们只花10-15分钟学习,包括对前面所学高频词的复习。两个月下来到6月末,我们基本学完了220个高频词(三年级的单词还有20多个没学)。

为巩固所学成果,我们又用了一套 RAZ Sight Words 来朗读,完全没有问题。当然这套材料也比之前用的金字塔词卡简单很多。到此(7月初),我们的高频词学习告一段落了。

整个过程虽然磕磕绊绊、断断续续(中间曾因为孩子感冒中断了一周),但比起4岁半初次学习已经好很多了。再次证明,有时候年龄到了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

与此同时,我们的幼儿园生涯也结束了。

每天1.5小时, 10天学完自拼,

解码书虽读得磕绊, 一个月下来英文认读正式上道了

时间到了7月初,我们回到娘家过暑假。原计划暑假带她去上海迪士尼玩,但由于6月中下旬我没有课,就把旅行提前了。

而7月的前两周我还没有放假,就想着趁这个时间把去年没学会的游泳学会、同时再给她报个暑期自拼班,系统地由老师带着学一学自拼。后来事实证明,无论是提前出行,还是找机构学自拼,都是非常明智的决定。

我给豆苗选的自拼学习机构还是2年前退掉的线下老东家,原本是打算和其他两个同龄小朋友一起找私人工作室小班教学的。无奈大家时间凑不到一起,且费用较10人班贵的多,所以只能自己找机构学。

学习的内容大概对应的是《牛津树自然拼读》教材的第3册。

主要为cvce和双拼。学时为10个,每个学时1.5小时,中途会有10分钟的休息。

机构用的是自己的教学资料,每天会有学习内容和课堂反馈发在群里,以供家长掌握教学进度。这部分内容其实在之前的高频词学习中我已经给豆苗渗透过了,所以她学起来觉得很轻松。

同时,我又选择了一套解码书 Early-reading Decodable Books 作为朗读材料搭配使用,以复习当天所学词根。

10天的自拼学习很快就结束了,decodable books 的前20本我们也读完了,老母亲也放假了。接下来就是我们自行学习自然拼读的时间了。

说实话,牛拼教材第4册我们并没有系统认真地刷过。要知道,牛拼第1册和第2册是老母亲用点读笔+人肉每本读了10遍给娃听,再让娃自己读才结束的。第3册我们是外包给了机构(虽然我觉得性价比有点低),第4册又自己上阵搞。

不知道是机构在教学中顺带讲了一些辅音的发音规则,还是我之前带着过高频词讲过了,甚或是她在幼儿园每日的英语学习中学到过,总之,当我拿出第4册准备给她讲的时候,豆苗居然一把扒开我的手直接拼出来了。

OMG那一刻应该是这么几年英语学习中最高光的时刻了吧,哈哈哈。老母亲激动的老泪纵横,心里默念: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铁树能开花,普娃变灵光。

直接甩开第4册,从decodable books第21本开始,老母亲就词根讲词根然后让娃自己拼读,没学过的现学现卖,就这样赖赖巴巴读到了第40本。

decodable books第21本内页

从第41本开始,词根逐渐难了起来,豆苗的畏难情绪上来了。本来说好的一天拼读3本实际只能完成1本,而且两人的情绪还不好,老是互相发火。

decodable books第41本内页

经过和孩子的沟通,我们达成协议,每天只拼读一本解码书,但外加一本《牛津树》5,内容由豆苗自选。

近一个月后的8月中旬,decodable books全部读完了。

我又把哈考特G1阶段的解码书打印出来让她拼读,依然是在磕磕绊绊中度过的。中间有一阵子我都有点怀疑是不是还是应该去报个班学习啊?为什么读得还是这么艰难呢?

但真正读完后,我随机选了两本牛6牛7给她朗读,孩子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虽然比不上一年读到初章的牛娃,但豆苗从之前的每一个词都要拼,进步到偶尔一两个词才拼了。流利度虽然算不上特别高,但至少能听得下去、听得懂了(之前真的听不懂她读的是什么,因为拼的太多,断的太多了)

之后要做的就是找多套分级书给她保温,用以提高自拼熟悉度和朗读流利度了。至此,我们的英文认读算是正式上道了。

花费半年, 带听力型娃上道英文认读

体会最深的7件事

通过这半年来在豆苗身上的英文认读实践,我有一些体会分享给大家。当然,这些感想都是基于自家靠耳朵学习的孩子的,对于家有同款娃的花友们具有一定的可参考性,但具体操作还应因人而异。

1. 听力型娃过渡英文认读,高频词的学习应该先于自然拼读

如果是视觉娃,先学哪个都不要紧,甚至有可能已在亲子阅读中认识了很多单词了。这样的孩子学不学高频词都无所谓。

但对于认读不敏感的孩子,一定先学习高频词。因为一部分高频词是无法用自拼规则去对应的,如果先学自拼,孩子会不自觉地拼读见到的每一个词。这样一来,朗读的连贯性会大大降低,孩子的自信心也随之磨灭了。

在我看来这是得不偿失。因此,先学高频词,再学自拼,对建立孩子的认读自信是很有帮助的。尤其是在学完高频词之后,给她一本牛1牛2都能读出来,这比父母在旁边费劲地吹彩虹屁好使得多。

2. 自然拼读的学习,一定要在听力词汇积累到3000词以上再开启

之前看盖老师的书,对于她提出的“3000听力词汇后再学自拼”体会并不深刻。等到了我们开始学习自拼规则时,才真正领悟到了这句话的力量。

迄今为止,大家应该都知道自拼并不是万能的。它只能解决70%—75%的单词发音,同时它也不能解决单词的重读问题。如果在单词拼读时,脑海里并没有它的发音。那么就算你能正确拼读出来,也不能保证读的是准确的,尤其是在需要辨别重读音的情况下。

而要想读正确,就需要运用之前积累的听力词汇,去进行语音修正。这就是语言学学习的底层逻辑“听-说-读-写”的精妙之处。

豆苗在拼读过程中也经常会遇到这种重读音分不清楚的情况,有时在长难单词的切分上也会遇到困难,每当这时,我就鼓励她用听力词汇结合图片进行语音修正,往往比我直接告诉她更印象深刻。

3. 学完自拼, 一定要用解码书巩固

上文提到我们的英文认读终于“上道”了。请注意,“上道”并不等同于“掌握”和“熟练”。学完自拼规则只是万里长征的一小步,会用、能用、能熟练运用这中间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打个比方,段誉初期虽然学会了六脉神剑,但老是掌握不好使用技巧,经常在关键时刻掉链子。而后经过了多次磨练才掌握其精髓、发挥出巨大的威力。

自拼规则也是一样,学完了一定要坚持练习。用两三套解码书去巩固,就算每天只读1-2本,长期坚持下来也是有效果的。

另外,在拼读初期,孩子读的肯定不太流利。不要打击她,多鼓励,读下来就是胜利,暂时不对流畅性提要求。

等到2套解码书读下来,你再给她一本稍微难一点的分级,她会读得比解码书好很多。因为分级书(尤其是《牛津树》)里不仅是符合自拼规则的单词,更多的是高频词。这时,她就会综合运用整体认读与拼读规则去朗读出来,流畅性自然会好很多。自然也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豆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简要的讲完牛拼第4和第5册后,就开始朗读early-reading decodable books和哈考特自拼资料了,整个过程很痛苦。孩子读得很慢,流畅度也很低。连姥姥有时候都在旁边悄悄的说,这个孩子说英语倒是挺溜的,认读咋这么难啊…

好在我们坚持了下来,等到她把这两套自拼材料读完,我给她一本牛6,她都能读下来且流畅度比较高。当时孩子特别自豪,觉得自己很棒。这种由于自身努力带来的喜悦感应该是身为父母的我们最希望看到得吧~

4.学完自拼规则后,朗读过程中, 还应学习音节的划分、前缀后缀的辨认和读音

无论你使用的哪一套自拼教材,就算是大名鼎鼎的牛拼或是HOP,教材中都没有专门的章节教授音节的划分和前后缀的辨认与读音。这一切都需要在朗读解码书或分级读物中操练起来,尤其是-ed、-ing、con-、un-、-ion、-ly在一开始肯定会给孩子朗读造成不小的困扰。

所以,在朗读时,父母一定要做好辅导工作。遇到这些词就把前后缀遮住,然后让孩子拼主词,拼完之后再把前后缀加上去,最后总结发音规律。熟能生巧,多练习几次孩子自然就明白了。

而长难词的音节划分也是影响孩子拼读兴趣的一个拦路虎,父母要做的就是不厌其烦地给孩子展示,如何把一个长词按照一定规律拆解出来,例如constitution(con-sti-tu-tion)又如irrigation(i-ri-ga-tion)。

到目前为止,我们才读了2个月不到的解码书,有些长词的划分豆苗还是做得不好,常常会把辅音划到前面音节的元音后面。这很正常,只能教会她看到辅音要下意识的让它成为音节的开头。这个过程应该还很漫长,急不得,只能通过多次练习来熟悉一般的划分规则。

同时,再次要提到听力词汇的重要性。如果孩子把音节划分出来了,但读的不太对,她会根据大脑中的听力词汇自动进行语音修正,等到下一次再遇到这个词,自然也就会正确拼读了。

5. 刚开始拼读时,不要过于强调朗读的流畅性

本来刚学会一个知识点予以运用就比较难了,还要要求孩子读的流利,这对孩子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自拼本来就是解决从听力到认读的问题,因此在前期不要对孩子的朗读连贯性做过多的要求。

刚开始,孩子的注意力都在拼读上,能正确拼读出一个词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小小的进步。如果在旁边balabala的说你读的不流利,难保孩子不会厌烦。

父母要做的就是搬个小板凳,在他们拼不出来的时候适当提醒,展示给他们看拼读的步骤与技巧。然后心里默念一百遍“亲生的亲生的”听她读,并适时的送上彩虹屁。这就够了,哈哈哈~

6. 鸡娃先鸡己,重视平时点滴的积累与渗透

现在“双减”政策落地了,很多机构或关闭或转型。以前那种“家长不管,直接送培训班”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如果要想继续鸡娃,考验的无非是各位老母亲和老父亲了。其实在自己教自拼之前,我个人是不反对报班学习的。毕竟有些工作交给专业人士来做更好,比如孩子在学校上课与在家自学的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但现在回过头去看,机构只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顶多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共同学习的氛围。我不否认这种氛围确实是小龄孩子学习所需要的,但仅仅如此也肯定达不到自己的学习预期。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孩子学了3、4年英语还是只会那几个单词的原因。其实更多的努力是在平时不经意间点滴渗透进去的。

以豆苗为例,牛拼4的内容我并没有系统教过她。但她能自己拿起书认读出来,问她原因,她说你在高频词卡里都教过我,或是英语课上Ryan有讲过。这就是蝴蝶效应,你永远不会知道当下的某个举动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学习新知识就是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与蝴蝶效应的本质是相同的。

但有时候我们在给孩子输入时,会怀疑是不是无用功,总想着我给你讲了你立马就要反馈出来。其实不然,这些看似没有用的东西、看似浪费时间的讲解其实都慢慢浸润进她的心。

自拼是如此,那么亲子阅读更是如此。尤其到了中阶,每一篇讲解讨论的时间越来越多。一篇raz s常常要花两个晚上才能讲完,但孩子是有收获和变化的。

这种变化是缓慢的、逐级上升的、稳固的,再也不会像之前感受到的那么虚。而这种讲解与输入又是基于父母的知识体系的,无怪乎别人常说“父母就是孩子的天花板”。

作为新时期的父母,我们要做的不是成为孩子的天花板,而是成为他们的伙伴一起学习、共同进步。让孩子保有一颗对知识的好奇心、探索欲比什么都重要。

7. 最后一点,坚持坚持再坚持

一旦学了自拼规则,一定要坚持练习。不管每天读几本,都应该让孩子熟悉自拼规则。说到底它就是一门技术,长期不用肯定荒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不知不觉零零碎碎写了这么多,最后以去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法 国科学家埃玛纽埃尔·沙尔庞捷的获奖感言与各位花友共勉:“ 好奇心、求知欲和理解力一直是我生命里强大的驱动力。 ”

原标题:《选对学“高频词和自拼"的顺序, 我花4个月, 帮6岁听力娃上道英文认读!》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