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满分老阴阳人!西方媒体报道中国新闻时的标题,这句话神同步……

2022-01-03 12: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瞭望智库”(ID:zhczyj)、“新华视点”(ID:XHSXHSD)、“观察者网”(ID:guanchacn)、“中国新闻社”(ID:CNS1952)、“国家发展改革委”(ID:gjfgwxwb)、“国家乡村振兴局”(ID:gjxczxj)、“海外网”(ID:rmrb_hww)、“人民日报评论”(ID:rmrbpl)、微博@共青团中央

12月23日中午

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发文

罗列了外媒抹黑中国的套路:

如何在报道中让中国的好事变坏?

标题加上“代价是什么”就好了!

“中国经济增长

但代价是什么呢”

“中国进行绿色转型

但代价是什么呢”

“中国修建大兴机场

但代价是什么呢”

近年来

西方媒体在各大平台上

兴起了一种“代价体”文学

在他们看来

西方“民主国家”近年来

经济停滞、社会动荡等问题频发

在抗击新冠疫情等方面更错漏百出

与之相对应的是

中国不但在抗疫方面

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还成功完成了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有效减少碳排放

并实现经济稳步增长

如果中方没有付出足够的“代价”

西方“民主国家”的“制度优势”

又该从何讲起呢

然而

西方媒体口中的“代价”

真的存在吗?

中国经济增长的“代价”

时隔两年让美国“买单”

2019年4月

据法国24电视台报道

“随着大规模刺激计划生效

中国经济正在企稳

但专家警告称

‘这可能会带来

意想不到的后果’”

当我们时隔两年

再来解读这则报道

会发现其“幸灾乐祸”背后

是被真实的中国经济数据

踩在脚下的傲慢与无知

法国24电视台官网报道

国家统计局10月18日发布数据

据初步核算

2021年前三季度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823131亿元

同比增长9.8%

两年平均增长5.2%

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长4.9%

两年平均增长4.9%

这一份优秀的经济答卷

是十四亿中国人

共同奋斗的结果

着实来之不易

确实也有人为此

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但却不是中国本身

而是太平洋彼岸的“山姆大叔”

2018年3月22日,在美国华盛顿白宫,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

自2018年

美方发动贸易战以来

中美贸易先后经历了由暖转冷

再从冰点飙热的反弹

面对美方扬起的“关税大棒”

中国同时化危机为动力

积极开拓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往来

第四届进口博览会圆满举办

来自127个国家和地区的

近3000家参展商亮相企业展

累计意向成交额

高达707.2亿美元

RCEP落地生效

让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往来

走上便捷、高效、互利的快车道

据统计数据显示

2021年前10个月

中国贸易进出口总值

达4.89万亿美元

相比2019年增长30.7%

顺差5100亿美元

全年顺差势必突破6000亿美元

超过2015年创新高

全年进出口总值估计5.8万亿美元

大幅超过“十四五”规划的

2025年5.1万亿美元目标

资料图

而反观美国

不仅没有实现贸易战的目标

还在自己搭建的的关税壁垒上

撞得头破血流

按美国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的分析

美国进口商承担了90%的额外关税

而美国出口商还得承担

中国加征的报复性关税

而在新冠疫情冲击之下

美国由于供应链断裂

从中国进口大规模工业制成品

同时要为这些商品支付高额关税

这就是美国人民替政府

缴纳的“高额学费”

这就是美方为中国经济发展

所支付的“高昂代价”

中国建成大兴机场

“代价”是什么?

算完“客流账”再算“经济账”

2019年7月

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成不久

即将开始运营之际

美国雅虎网发表评论文章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被寄予厚望

——但代价是什么》

文章中提到

“中国政府投资基础设施

以满足预期增长需求

但是否会蚕食现有的基础设施”

并用毫不相干的一连串论据

暗示大兴机场的建设

是重复且浪费的无用之举

乍一看这个“新颖”的观点

呼应了许多人心中的疑问

北京已经有了首都国际机场

和南苑国际机场

为何还要花800亿元建这座新机场?

一座城市规划新建机场

要么是原有机场设施过于陈旧

要么原有机场已无法满足客流量需求

北京建大兴机场的理由显然是后者

首都机场目前有3座航站楼与3条跑道

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之一

2017年首都机场

旅客吞吐量约9580万人次

2018年更是达到了1.098亿人次

起降架次达到61.4万架次

平均每天起降架次达到1682架

其旅客吞吐量居世界第二

仅次于美国亚特兰大机场

然而

其设计容量

却仅有7600万人次

运营处于严重饱和状态

南苑机场则是军民合用机场

在旅客运输方面发挥的作用很小

2017年的旅客吞吐量

只有590万人次

相当于首都机场的6%多

几乎所有重担

都落到了首都机场身上

北京南苑机场,停机坪上的中国联航飞机

能通过继续扩建

首都机场来缓解压力吗?

经过前面几次扩建

首都机场已扩大到极限状态

地面机场再怎么扩建

空域也就那么大

并不容易再开拓

首都机场T3航站楼

所以长期以来

首都机场每天约有

300个飞行架次无法安排,

每年近1000万人次的潜在需求

被“拒之门外”

由此可见

北京确实需要一座新机场

在大兴机场建设阶段

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斯蒂芬

同样带着怀疑的态度前来采访

他首先对机场建筑团队进行了采访

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北京真有必要再建一个大机场吗?”

建设人员回答

“我们进行过一项研究

保守估计的话

到2025年

北京的客流量会达到1.7亿人次”

之后斯蒂芬围着机场转了一圈

不但看到了机场有多大多美

还看到了很多创造性的应用

比如机场内当时正在建设的高铁

比如能100%收集雨水的屋顶

太阳能发电以及

清洁能源驱动的车辆

还有扬尘噪声监控系统

污水处理系统

建筑垃圾重复利用系统等新技术

在参观中

斯蒂芬连连发出赞叹

“看到这些

你真的会被这座机场的规模惊呆

也会为其建造之快而感慨”

而在大兴机场背后

还有一笔“经济账”

大兴机场建在北京南城

每年能给这里带来

超6000万的旅客运量

以及上百亿吨的货物吞吐量

围绕这座机场将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物流区、会展区

商业区、休闲娱乐区等

都可以在机场周围依次铺开

有专家估计

大兴机场能给周边带

来8.6万亿的经济效益

这一点都不夸张

大兴机场对就业的带动

也将很明显

据专业人士预测

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

按照7200万人次来计算

大概能够带动14.4万个区域性就业岗位

而从更大的区域范围看

新机场通航后

旅客只需1个小时便可通达

天津、保定、廊坊等城市

周边城市将被纳入

环首都“1小时交通圈”

这座被英国《卫报》评选为

“新世界七大奇迹”的机场

建成投运两年来

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

约4000万人次

航班起降超30万架次

货邮吞吐量超20万吨

成为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引擎

西方媒体口中

为了修建机场所付出的“代价”

不仅没有得到应验

所谓的“对原有设施蚕食“

也在“1+1>2”的协同作用下

衬托出发问者的无知

恶意的揣测在

大兴机场起降的一架架飞机

喷涌的气流中击得粉碎

中国投资环保的“代价”

是消灭了黄土高坡上的最后一片沙漠

2017年6月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在官网发布

《中国投资于环境保护

但代价是什么》一文

通过先扬后抑的方式

将环保政策捏造为

平息公众对污染不满的短时举措

并引用多名“学者”的推测

进一步“论证”中国环保的不可持续

暗指该政策最终会为经济发展所让步

最终会收效甚微并无疾而终

然而4年多过去了

被外媒视作“水中花镜中月”的环保政策

真的偃旗息鼓了吗

事实上

中国是生态文明的践行者

气候治理的行动派

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

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

中国面临着发展经济

改善民生、污染治理

生态保护等一系列艰巨任务

尽管如此

中国一直主动承担与

国情相符合的国际责任

积极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

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法规

政策、标准与行动

积极推进经济绿色转型

2020年

中国碳排放强度

比2015年下降18.8%

超额完成“十三五”约束性目标

比2005年下降48.4%

超额完成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

到2020年下降40%-45%的目标

与此同时

中国注重能源结构调整与节能提效

2020年

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

已由2005年的72.4%下降至56.8%

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5.9%

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较2005年

分别增加了3000多倍和200多倍

德国媒体发文称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那样

在可再生能源上投入如此之多”

2020年

中国宣布国家自主贡献新目标举措

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而这并非一句空言

而是落实在具体行动上

2021年7月

中国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

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

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2012年9月

中国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这些都是中国履行《巴黎协定》的具体举措

也将有力推动全球行动

中国的环保成就

也并非像西方“同行”一样

将一张张尚未实现的白纸

算在自己“减碳”的“功劳簿”上

从塞罕坝荒原变林海

到毛乌素沙漠

在陕西版图上“消失”

再到一度黄沙漫天的

腾格里沙漠南缘

如今绿洲连片

中国的环保成就

向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中国的环保

也从来不以牺牲民生为代价

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指导下

环保与致富并举的绿色转型

浙江安吉余村

从“卖矿山”到“卖风景”

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

实现了生态兴、产业兴、百姓富的

绿色发展之路

塞罕坝林场18.3万吨造林碳汇

在北京环境交易所挂牌出售

全部475吨碳汇实现交易

可获益1亿元以上

在西方媒体看来

经济与环保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却在中国找到了“最优解”

屡试不爽的“环保代价论”

也在中国环保数据与成果前“哑火”“失色”

此时此刻

高喊“中国必将付出代价”的西方媒体

早已自顾不暇

无论是日增过万例的新冠数据

还是货币大“放水”也救不了的经济停摆

再或是失业、移民等问题带来的社会撕裂

我们或许要反问一句

这难道就是西方民众

代替无良媒体与政府所经历的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吗?

编 辑丨任锦晟、陈虞文

校 对丨贾崇钰、吴易唯

校 审丨肖 健

值班编委丨连李生

点亮“在看”,“代价”都去哪了?:,。视频小程序赞,轻点两下取消赞在看,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原标题:《满分老阴阳人!西方媒体报道中国新闻时的标题,这句话神同步……》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