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信兰成的中国篮球功过:掌门14年没违背良心,我只是保守

“谢天谢地谢亚龙,信神信鬼信兰成”,这是中国体育迷们都熟悉的一句对联。
大约有十年时间,网友们把对中国篮球的怒气,全都撒到了时任国家体育总局篮管中心主任信兰成的头上。
北京时间2月7日,新华社从国家体育总局获悉,李金生已被任命为篮管中心主任,接替已到60岁退休年龄的信兰成。就此,中国篮球正式告别了“信兰成时代”。
自1997年至今,除了赴北京奥运组委会任职的6年,信兰成一直是中国篮球的“掌门人”。这14年来,不少网友给他贴上“懒政”、“官僚”、“贪图私利”的标签,将他与中国篮球的“堕落”画上等号,而在一些篮球媒体人的笔下,他“封闭、保守,不善沟通”。
但是,与他共事多年的同事同僚却称他“淡泊从容,从未想过升官发财”。
对于这位深处中国体育转型阶段的协会掌门人,信兰成的每一步都是中国篮球观念对冲、产业升级的碰撞。对于自己的这些年,信兰成只有一句评价:“我没有做违背良心或者是违法乱纪的事。”

我太保守了,在思想上跟不上
中国篮球的谷底在哪里?在离开姚明后的2014年9月28日,最黑暗的一天降临了。
中国男篮毫无悬念地以67比75不敌伊朗队,加上此前一天遭日本队逆转,中国男篮居然无缘亚运会四强。
面对中国男篮的失败,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曾问信兰成是怎么回事,后者则丢下一句:“这种情况我还能说什么?”
这些年,信兰成和他的前任李元伟相比,显得缓慢甚至有些守旧。
在行将退休之际,信兰成接受了《暴风体育》的独家专访,他说,“大家最多也就是说我保守啊。”
保守,这点信兰成自己也认了。
不管中国篮球成绩如何,不管外界质疑和谩骂多么严重,信兰成很少面对媒体直抒胸臆。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觉得自己太保守了,在思想上跟不上,所以就尽可能少的接受采访。
保守,作为一种为人处世的风格态度,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当这样的行事风格遇到了中国篮球的转型期时,结果就并不能让人满意。
在CBA联赛的改革道路上,信兰成选择了原地踏步。
在李元伟担任篮管中心主任的5年期间,李元伟提出了“北极星计划”,准备对联赛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提倡“服务球迷、服务媒体、服务赞助商”,同时打造从联赛到国家队的“金字塔”。
但信兰成回归篮管中心之后,他在很大程度上否定了李元伟的思路,但也没有提出新的概念,只是将CBA联赛缩短至34轮,延长了国家队集训周期。

在姚明退役后,信兰成是有苦衷的,延长集训是为了保障国家队成绩,但事实却事倍功半。
CBA国内球员在三四个月的比赛周期里得不到足够的锻炼;球员在球场上时不时就“放开打”,甚至在总决赛的场合,闹出了球迷和球员群殴的丑闻;而赞助商们则从官方计时到比赛装备闹出各种利益纷争……
一个顶着“职业”之名的CBA联赛越来越尴尬。
信兰成在任最后7年,国家队全面崩溃——天津亚锦赛惨败、伦敦奥运会一胜难求、马尼拉亚锦赛止步四强、仁川亚运创40年最差……
即便在信兰成任职的最后阶段,他三顾茅庐起用宫鲁鸣,帮助中国男篮重回亚洲巅峰,但篮管中心依旧在薪资待遇等方面寒了老帅的心。
“2012年和2016年国家队成绩差,你知道什么原因吗?是领导失职的问题。”前篮管中心主任李元伟就曾这样一针见血地指出,国家队的衰败和管理层的保守不无关系,“国家队是有周期的,完成一个任务就必须进行新老交替。”
对于一切的职责和批评,信兰成说,“说句老实话说,你在这个地方待的时间长了,谁都知道这个工作怎么做,有多大困难,但是把困难说出来又有什么意义?”
“其实网上也没说我做什么坏事,我只是做的没有让他们满意。”

豪赌青训,信兰成成功了吗?
信兰成一直记着一句话,“如果这个人不被人骂,那说明他也没啥成就”。
十几年来,他顶着骂名,也确实为中国篮球做了不少事情。且不说这些能不能算是成就,但至少对于中国篮球,是一种贡献。
自从中国男篮2009年天津亚锦赛惨败之后,信兰成便开始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青训之上,特别是建立了从U16到U19的四级梯队。
据《篮球先锋报》总编辑苏群透露,那几年信兰成几乎不过问CBA联赛的事宜,甚至发奖都不去,但他经常跑秦皇岛的训练基地,去看国青队的训练。
信兰成常去的地方除了各级国青队的秦皇岛基地,还有体育总局篮球馆的三楼,和篮管中心也就一公里的距离。
在国家队成绩惨淡的那些年,国字号U16一鸣惊人夺得亚青赛冠军,同一批队员在2011年的U17世青赛夺得第七,随后又参加了2013年的U19世青赛,这其中就包括了如今活跃在CBA联赛的赵继伟和周琦。
“联赛那些队员,一年才打多少场球?打进季后赛也就四十多场,可我的国青球员一年有100多场。”这是信兰成对苏群说过的一番话,“每年每支青年队的投入都以百万计,让他们出国打比赛,和高水平队伍较量。”

在那段时间,宫鲁鸣正是主抓青训的官员之一,宫鲁鸣也承认,他之所以看上赵继伟,就是因为几年前曾作为领队带国青去澳大利亚打过比赛。而那只是众多青年队交流比赛中的一部分。
在信兰成执掌中国篮球的这些年,他是“奥运战略”和“举国体制”的坚决执行者,信兰成自己说,为了让球员备战亚锦赛,他没有让球员到NBA选秀现场,最后甚至被美国媒体称为“恶魔”。
主抓青训,加强国家队训练,无可厚非。然而,梯队的建设多少抽空了俱乐部的人才,导致联赛的平台不能提高中国篮球的平均水平。
看看周琦和王哲林,这些曾经的“希望之星”,如今在CBA得到的磨练和成长,远没有预期来得迅速。
其实,信兰成在2013年的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就提出了CBA管办分离、成立CBA联赛公司和董事会等诸多既具前瞻性却又务实的措施,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方案迟迟无法落实……

他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体育官员
信兰成是田径专业出身的官员,这也正是为什么网上总有一种声音,“让懂篮球的人来管篮球”。
至于信兰成到底懂不懂篮球,前盈方中国CEO马国力回忆起他和信兰成交往的这些年,“我认识他已经有20年了,真正接触是我到了盈方之后,我们谈的多是篮球。我们俩在过去的七八年里,或者是在比赛场相遇,或者是我到他那儿去喝茶,说的都是和篮球发展有关的话题。”
中国篮球的改革需要大刀阔斧,需要雷霆万钧的魄力,但信兰成偏偏是个恬淡的人,
在篮管中心一把手的位置上待了14年,信兰成平时喜欢字画也喜欢泡茶品茗。网上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信兰成是个段位很高的文物玩家,到了地方往往是第一时间去古玩市场。”
且不论这种说法的可信度多少,在他身边和他有交情的朋友都知道他写得一手好字。信兰成曾经给马国力写过四个大字“淡泊从容”,这幅字现在还挂在马国力的办公室墙上。

在马国力看来,这四个字更像是信兰成为人的真实写照。“我觉得他是比较淡泊的人,处事从容。外界对他怎么评论,那是外界的事情,他该怎么做还怎么做。”
信兰成在任的这些年,中国篮球遇到的那些尴尬,最后的骂名几乎都落到了他的头上。从王治郅“赴美不归”的风波,到国家队战绩不佳,再到宫鲁鸣帅位“难产”以及奖金迟迟无法到位……
对于这些事情,信兰成几乎没有在媒体面前做过多的解释,“我也不是一个追求升官发财的人,媒体的报道也影响不到我什么。大郅这个事情,很多人的文字看上去是我在一边做了什么事,但是,你问问大郅,信兰成都干了啥了?”
“国家那么信任你,你就应该该扛就杠,不能把工钱领走了,把荣誉都拿走了,剩下的给别人。”
如今,信兰成终于不用再扛了,他的时代已经落幕。管办分离后,我们或许将迎来姚明这样的专业管理人,而苏群的一番话,很适合作为信兰成与中国篮球的一段结束语:
“信兰成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体育官员,是一个行政机构里的官员,他按照他自己的那套为官逻辑去工作。他复任的时候正好赶上姚明退役,实际上是他在任内比较不幸。”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