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没有这些“源代码”,你如何欣赏世间的美?

2022-01-06 19: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小时候,我在青岛长大。那时,它是一个遍布着欧式庭院的城市,一栋栋老房子依坡而建,眺望大海。

那时不知这个城市的美,因为那是我眼中的全世界,没有对比,就没有美丑。我只管背着小书包,在一个个院子里游荡,爬墙爬树,捉虫打鸟。

外公外婆家也是这样的老庭院,近十户人家挤在一栋三层老房子里,院内有两棵高大的银杏,我还曾在树下挖出一窝小刺猬,一个个蜷缩着,刺极软。

我对建筑的热爱,始于青岛。初二那年,我回到广东,又爱上了骑楼,还有遍布珠三角乡间的侨房。探访建筑,也成为我旅行的最重要目的。

有一年,我在捷克寻找桑蒂尼-艾希尔的建筑作品。生于1677年2月3日,去世于1723年12月7日的他,是捷克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师,亦在世界建筑史上留名。

19岁那年,桑蒂尼-艾希尔开始外出旅行,在意大利结识了一位名叫波洛米尼的建筑师。后者一向特立独行,尤其喜欢星形建筑和复杂形式。桑蒂尼-艾希尔显然受到了巨大影响,在他的设计作品中,萨扎瓦河畔日贾尔的内波穆克圣约翰朝圣教堂就是星形建筑的代表,以四万具骷髅装饰的人骨教堂则是复杂形式的代表。

1700年,桑蒂尼-艾希尔回到波西米亚地区,开始自己设计建筑,以此谋生,后来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工坊,闯出名头。在那个年代,建筑工匠还没有设计师的概念,桑蒂尼-艾希尔却专注于绘图与设计,某种意义上开启了建筑设计专业化之门。

我最喜欢的桑蒂尼-艾希尔作品,是位于萨扎瓦河畔日贾尔的星形教堂。

那天,我从奥地利瓦豪河谷驾车北上,在捷克南部的兹诺伊莫入境,前往萨扎瓦河畔日贾尔。其市郊的绿山有一座内波穆克圣约翰朝圣教堂,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教堂设计者就是桑蒂尼-艾希尔。

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巴洛克式与哥特式相结合的建筑,1719年始建,1722年完工。如果可以空中俯瞰或航拍,更可见其奇妙之处。严格来说,它是一个星形的大圆圈,四周有五个椭圆形小礼拜堂和五个三角形小礼拜堂彼此穿插,围成一圈,中间则是虽然不高却显得雄伟的教堂。

站在“星星”内,虽然眼前景致不似航拍那般震撼,但仍然感受到了强大的宁静。建筑之美,总会让我沉浸其中。

当然,审美多少需要一点专业知识,建筑也是如此。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建筑风格,还有各种建筑细节与建造方法,都会成为审美的辅助。

前段时间读过的《建筑的源代码》,从公元前两千多年的大金字塔,到21世纪扎哈·哈迪德的建筑作品,一一囊括其中,铺陈了40种建筑风格、50座经典建筑、26种建筑元素和24种建筑材料。这个“源代码簿”,足以成为建筑入门之书。

书名:《建筑的源代码》

作者:[英] 苏西·霍奇

译者:宋扬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1月

建筑的诞生,原本只为遮风挡雨。随着文明发展,它被赋予了更多意义,比如彰显地位、权力和宗教虔诚……它既强调科学与理性,也有诗意美学存在。

前面提到的捷克星形教堂,在结构上堪称建筑史上的特例,但其肃穆庄严所营造的宁静,则与教堂一以贯之的美学相一致。

不同时期的教堂有着极大的风格差异,既呈现了宗教史,也呈现了建筑史。书中提到的土耳其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式建筑的原型,它仅用五年便宣告完工,巨大的圆顶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悬垂结构建造的圆顶。法国沙特尔大教堂则是12世纪末首批建造的几座高哥特式大教堂中的第一座,其中有3000平方米的花窗玻璃。

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被视为一个奇迹,正如书中所写:

“1294年,佛罗伦萨议会委托阿诺尔福·迪·坎比奥以一种无论是工业还是人为力量都无法超越的壮丽风格设计了一座教堂。”

施工者始终造出设想中的拱顶,直至一百多年后的1418年,才出现了可行方案。

当然,前段时间终于封顶的圣家族大教堂也位列书中。

除了教堂,也有许多建筑呈现着人类的奇思妙想,体现着不同时代的美学风格,也见证着人类的一次次努力。

书中写道,菲利普·韦伯曾与“工艺美术建筑之父”威廉·莫里斯一起设计了位于英国肯特郡的红屋。它是最早的工艺美术建筑之一,受中世纪主义哥特复兴风格的影响,并融入了莫里斯本人的工艺美术思想。

“摩天大楼之父”和“现代主义之父” 路易斯·沙利文则与丹克马尔·阿德勒一起设计了美国圣路易斯的温赖特大厦。这座世界上最早的摩天大楼之一,采用现代建筑技术,底层钢结构被陶土外墙覆盖。一楼有临街商店,配以宽大的玻璃隔断;中间楼层是方便进出的办公室;顶层有水箱和建筑机械。

正如沙利文所说:

“摩天大楼必须高,每一英寸都要显示出高大。高度的力量、荣耀和骄傲,都必须蕴含在建筑中。自下而上,它的每一英寸都是骄傲且至高无上的,没有一根多余的线条,令人欣喜若狂。”

不管你是否认同这种美学,都无法阻止这一设计席卷世界。

读懂这一个个源代码,也就认识了建筑之美。

图源 |网络

作者| 叶克飞

编辑|二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