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智库|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打造金融“第四极”的战略突围路径

2022-01-07 11: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文/彭晓钊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

2021年12月,“一行两会”等国家部委和重庆、四川等两地政府联合发布《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关键环节,正式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并入高位突破“快车道”。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不仅将深刻改变两地金融产业能级和金融资源布局,加快构筑“双头引领”区域金融发展新态势,还将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比肩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为承接国内国际双循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任务提供金融支撑,引领中西部地区提升在全国乃至全球经济金融大格局中的战略地位。

一、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有望成为比肩上北深的全国金融“第四极”

成渝是国内较早提出金融中心建设目标和制定落实相关政策的两座城市,多年来围绕自身金融中心定位实现了金融产业发展跨步迈进,两地金融业务总量指标均处于全国前列、中西部地区领先,在金融创新特定领域已形成各自比较优势,金融开放平台和境内外合作通道持续建设,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具备厚积薄发的坚实基础和强大动能。

第一,成渝两地金融中心实力稳定领先中西部。根据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 CFCI),成渝两地自2009年首次入选指数至今,金融中心整体发展步调相近,综合竞争力得分竞争焦灼,同时又不断拉大与同区域内其他金融中心之间差距,稳居中西部地区头部方阵。在2021年第十三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 CFCI)中,成都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得分63.7分,排名中西部第1位、全国第6位;重庆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得分62.3分,排名中西部第2位、全国第7位。

图1 2009年以来中西部地区主要城市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得分对比
//数据来源:“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 CFCI)数据库。

 

图2 2021年中国金融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分对比
//数据来源:“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 CFCI)数据库。

第二,成渝两地金融业规模体量居于全国前列。2020年,成渝两地金融业增加值分别达到2114.8亿元和2212.8亿元,本外币存款约分别达到4.37万亿元和4.29万亿元,本外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11万亿元和4.19万亿元,保费收入分别达到2114.8亿元和2212.8亿元,各项指标均居于中西部地区前两位。若以两地总量合计,成渝金融业增加值达到4327.6亿元,超过深圳,居全国第3位;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8.31万亿元,超过深圳且与上海、北京相近,居全国第3位;保费收入达到2032.3亿元,超过深圳、上海,仅次于北京,居全国第2位。

图3 2020年成渝金融业规模指标与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对比(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 CFCI)数据库。

第三,成渝两地已形成特定领域金融创新优势。成都围绕实体经济和重点产业领域发展,聚焦科技金融、农村金融、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文化金融,打造全国“单打冠军”,构建“交子金融5+2平台”,营造以融促产、以产助融、产融合一的良性互动生态。重庆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加快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发展布局,深化金融对接区域特色,因地制宜开展产业金融、农村金融、物流金融、大数据金融等创新试点。此外,成渝两地共同入选人民银行数字货币、金融科技创新监管等试点城市,与国内外领先金融中心站在金融科技“颠覆式变革”同一起跑线,迎来“弯道超车”绝佳机遇期。

第四,成渝两地金融发展国际化水平相对较高。近年来,成渝两地依托“一带一路”、中新、中日、中国—东盟等金融开放合作通道建设,金融中心国际化发展不断深化,已成为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首选目的地和外资金融机构主要集聚地。截至2020年底,成渝两地分别拥有外资金融分支机构45家和30家,位于中西部前两位。根据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与英国智库Z/Yen集团联合编制发布“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CFI),成都自2017年首次入选指数以来,排名位次实现“阶梯式”上升,2021年第29期已跃升至第35位,其中金融科技专项排名第25位,对综合排名的拉升赋能作用强劲。

表1 中西部地区主要金融中心城市外资金融机构对比

//数据来源:“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 CFCI)数据库。

表2 亚太地区“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Top 15)

//数据来源:“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数据库。

二、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亟待破解“一个关键制约因素”和补齐“三大发展短板”

“金融中心”不是一日建成的,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一方面要探求有别于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的“双核”发展路径,构建适应跨越省市“双城”架构的金融中心建设机制,另一方面要围绕金融中心资源配置核心功能,加快补齐既有短板和不足,构建符合金融市场运行规律和金融监管政策要求的金融资源内生集聚机制。

一个关键制约因素:成渝两地分属不同行政区划导致的定位趋同、重复建设、市场分隔和资源竞争问题。成渝两地在各自金融产业发展规划中均提出建设“大而全”综合性金融中心,均强调发展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等特色金融业态,均提出引进发展金融功能性机构,尚未形成受双方认可的特色化、差异化定位。与此同时,金融业在我国属于竞争性管制行业,金融监管事权高度集中于“一行两会”中央层级,少部分由“一行两会”派驻地方监管机构及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履行,金融监管政策导向是限制或禁止地方性、区域性金融机构和要素交易市场跨区域经营。加之成渝两地金融统计信息、金融监管信息、金融风险信息、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等缺乏畅通有效的共享机制,不利于金融机构的一体化服务和金融资源的跨区域流动。

三大发展短板:法人金融机构实力不足、全国性金融交易市场缺失和上市公司发展较弱。金融中心是汇聚资源、定价议价、配置风险、融通资金、辐射服务等一系列金融相关功能的系统集成,主要通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与实体企业之间互动进行。其一,成渝两地银行、证券、保险、期货等金融牌照相对齐全,但本地法人金融机构数量不多、实力不强已成为突出短板,尤其是还没有一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资产规模排进全国前十。其二,成渝两地由于缺少股票、期货、债券、货币、外汇等全国性金融交易市场,各自既有区域性要素市场功能高度重叠、交易活跃度低,对金融资源吸引力、配置力和带动力相对较弱。其三,与民营经济活跃的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成渝两地上市公司数量较少、市值较低,经济证券化总体水平偏低,尤其是缺少万亿级、千亿级、百亿级明星上市公司。

表3 银证保法人金融机构资产规模排名全国前十强(截至2020年底)

//数据来源:“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 CFCI)数据库。

表4 成渝上市公司与东部沿海地区金融中心城市对比

//数据来源:“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 CFCI)数据库。

注:统计范围包括A股、港股、美股上市公司。

三、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可在“五个共同”上谋划战略突围路径

当前全国各大城市对金融资源竞争加剧,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要脱颖而出,心须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坚持战略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以“全局一盘棋”的系统谋划和务实作为,加强错位竞争避免功能重叠,突出增量导入带动存量合作,有效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和禀赋条件,推进形成“1+1>2”聚变效应和倍增效应,争取政策空间、市场空间和发展空间最大化。

第一,共同推进区域金融市场一体化,释放西部金融中心共建红利。金融市场一体化是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关键所在,应从构建统筹布局、分层落实、滚动推进的双城联动工作机制着手,共同探索打造跨区域统一金融服务市场,支持两地金融机构互设分支机构及相互持股参股,支持两地金融产品和服务共通互用,支持两地同类同质要素交易市场合并发展,推动两地金融监管跨区域协作和金融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建设,推动两地支付结算、信用信息、数据备份等同城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两地金融统计数据共建共享共用,循序渐进推进川渝金融大市场一体化。

第二,共同谋划导入战略性金融资源,提升西部金融中心服务能级。当前全国性金融交易市场和重要金融机构基本全部布局于东部沿海地区,基于国家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和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亟需处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可共同争取落地京沪深证券交易所“西部板”、西部证券交易所、西部期货交易所、西部发展银行等立足服务西部大开发和向西大开放的战略性金融资源,转变财政转移支付的输血机制为金融多元创新的造血机制,填补现有财政系统和金融体系难以满足的服务需求和资金缺口,从制度设计上扭转金融资源“一江春水向东流”问题。

第三,共同争取承接国家级改革试点,构筑西部金融中心领先优势。参鉴国内三大城市群均把争取国家级金融改革创新试点作为核心城市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亟需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所需所向,相互支持和协调配合各自已获批国家级金融改革创新试点落地实施,争取率先复制推广对方已成功实践国家级金融改革创新试点经验,在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科创金融、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数字人民币等重点领域联合争取新的国家级金融改革创新试点任务,共同探索形成一批对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制度创新成果。

第四,共同构建内陆金融开放服务体系,强化西部金融中心国际联结。成渝地区是中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体制最为成熟的区域之一,具备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海南自贸港、深圳前海自贸试验区等地金融改革先行先试政策、推进更高水平金融对外开放的基础条件。同时,借助成都中日合作、空港枢纽等优势以及重庆中新合作、陆港枢纽、跨境结算等优势,可共同争取推动各自已有自贸试验片区合并升级为“内陆自由贸易港”,推进中西部省市陆海联动贸易金融资源有机整合,打造面向“一带一路”建设的跨境支付结算中心和投融资服务中心。

第五,共同打造接轨国际金融营商环境,积蓄西部金融中心内生动力。借助两地区位相邻、基础设施联通、经济互动密切、人文交流频繁等优势条件,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牵引,同步推进两地金融生态环境和配套制度持续优化和有机衔接,探索向成都复制推广重庆参评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经验做法,推动以成渝双城形态共同进入“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加快建设向国际一流金融中心看齐的优质金融营商环境,全面提升西部金融中心市场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夯实金融产业规模、金融业务总量、金融人才数量全国前列地位。

原标题:《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打造全国金融“第四极”的战略突围路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