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聚焦两会】法官办案手记④|蚌埠中院张志荣:十年一剑行稳致远

2022-01-10 17: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蚌埠中院立案一庭

员额法官

张志荣

不知不觉中,在法院已经工作了十个年头。十年间,从审监庭、民一庭、民四庭、立案二庭、立案一庭到执行局,变化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对法律的信仰,不变的是对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执着追求。十年磨一剑,行稳方致远。回顾十年间的点滴,盘点自己的不足,以便更好的忠诚履职,奋勇争先,为法院高质量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多思多问多学,打好审判基础

2011年底来到中院后,我首先从审监庭的书记员工作做起。工作期间,我努力记录好每一个案件,确保庭审内容在笔录中客观的反映;认真装订好每一本卷宗,力求审判材料在档案中完整的体现。工作之余,我常常扪心自问,如果由我来审理这件案件,我的审判思路是什么?这个案件的法律关系、争议焦点是什么?证据如何采信?事实如何认定?法律如何适用?带着这些问题,我从老师们的庭审上、文书制作上寻找答案。再有想不明白的,我主动向身边的各位老师请教。真心感谢各位老师耐心的给我讲解,不厌其烦的回答我的各种“低级问题”,引导我对审判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路。思考发问越多,越深知自己法律知识和理论水平的不足。我开始有针对性的学习法律条文,精读理解适用,关注核心期刊,努力为自己的审判工作打好基础。

严把案件质量,注重辨法析理

2013年7月起,我从审监庭开始了助理审判员工作。期间,我坚持执法办案第一要务,严把案件质量关,力求准确把握再审维持、发回、改判标准,坚定地纠错,审慎地改判。就民事案件而言,着重纠正适用法律确有错误和明显裁判不公的案件;对于刑事案件,则着重解决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量刑畸轻畸重的问题。以原裁判“确有错误”为标准,通过再审改判,充分体现了“实体权益充分救济”的原则,在依法纠错和维护司法公正两方面积极发挥审判监督职能作用。

2014年5月起,我先后调入民一庭、民四庭,从事民事审判工作。无论那个庭室,我都把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作为追求的目标。为了严把案件质量,我不断提高自己的辨法析理能力。我深知裁判文书是对案件全部审判过程的客观反映和理性总结,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法院的形象,关系到社会公众对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的认同。鉴于此,在制作裁判文书时,我力求做到事实叙述清楚全面、客观准确、详略得当;举证、质证过程清楚、认证理由清晰;裁判理由能围绕讼争焦点进行阐述;说理全面透彻、论证有力、逻辑严密;适用法律准确、完整、规范。文书制作完毕后,我请审判长帮忙修改,把一些常见错误一 一纠正。文书打印前,我反复校对,以免有错、漏字等笔误发生。经过各位老师的帮助,在民一庭和民四庭撰写的两篇裁判文书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首届百篇优秀裁判文书”三等奖。

提高办案效率,坚持繁简分流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法律意识提高,大量的民事纠纷通过诉讼涌入司法领域。为了提高办案效率,我首先在庭审驾驭能力上下功夫。开庭审理前,无论再忙,我都要审查好上诉材料、做好阅卷笔记和庭审提纲。庭审过程中,我力求准确、全面地把握法庭调查的重点和焦点,依法引导诉讼参与人围绕起诉、上诉理由展开法庭调查和辩论。在举证质证、辩论环节,我特别注意繁简得当,适时进行总结概括,以提高庭审的效率和针对性。开庭时间虽然缩短了,但庭审质量并没有下降,客观上为合议庭成员撰写文书、组织调解节约了时间。

为了提高办案效率,及时化解矛盾,我院以立案二庭为依托组建速裁庭,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快慢分道”,在省内率先施行刑民行简单案件“三合一”审判,形成了多数法官办理少数疑难复杂案件,少数法官解决多数简单案件的工作新格局。执行机制改革后,执行异议、复议案件并入立案二庭,涵盖立审执的“全速裁”局面正式形成。2020年1月,我调入了新组建的速裁庭工作。面对新的挑战,我注重当庭裁判,在庭审结束后趁热打铁为当事人分析案情,答疑解惑,争取促成双方调解,或让败诉方理性撤回上诉。经过努力,当庭调撤率大幅提升,有效提高了办案效率。此外,我还对随机分到手的案件进行二次繁简分流。案情疑难复杂,争议较大的,繁案精审,确保质量;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能调则调,当判则判。与庭室同志们共同努力,跑出了办案“加速度”。

追求办案效果,力争案结事了

在审判实践中,我始终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工作原则,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情、理、法并用,努力加强诉讼调解工作,在厘清法律关系的前提下,调动各方积极因素,耐心细致做好矛盾化解工作,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申诉人刘某某与被申诉人李某某、刘某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一案,是我从事审判工作的第一案。该案系省检抗诉,高院指令我院审理,涉及“外嫁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等问题, 案情疑难、复杂。万事开头难,为了妥善处理该我走上审判岗位所遇到的“第一案”,我利用李某某丈夫系刘某某的哥哥,刘某系刘某某侄子的特殊关系,劝说双方亲情至上,互谅互让。由于李某某与刘某某积怨较深,初时未果。我没有放弃,一方面继续做好调解工作,另一方面请村书记出面,做好双方的思想工作。为了更加一把火,我到了双方争议的田间地头,苦口婆心的劝双方放下。最终,李某某与与刘某某冰释前嫌,互相让对方“想种多少,就种多少”,最终案件圆满解决。在民一庭工作期间,几乎所有主审的返还彩礼纠纷案件全部调解、撤诉结案。2018年至2020年,主审的案件共调解、撤诉结案219件,调撤率为62. 6%,力争做到了案结事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立足诉讼服务,践行司法为民

2020年4月后,我调入了立案一庭担任副庭长,主要协助庭长从事一站式诉讼服务建设和信访工作。走到了窗口部门,我更加理解了司法为民是人民法院根本宗旨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为积极推进立案登记制改革,积极协助庭长创新工作模式,挖掘内部潜能,规范立案窗口分工,确保四个工作日内完成登记立案,确保“立案难”不再难。为充分利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负责起草了《关于基层人民法院报送管辖权异议上诉案件有关事项的通知》,在全省率先实现管辖权异议上诉案件网上移送卷宗。为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实在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开辟“适老服务窗口”等绿色通道,让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在诉讼活动中切身感受到舒适、尊严和体面。为不断丰富便民服务设施,在诉讼服务中心配齐了老花镜、轮椅、急救箱、雨伞、复印设备,让便民服务设施不再沦为“花架子”,亲民便民措施更加看得见、摸得着。

信访工作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为使我院的信访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我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力求促进矛盾纠纷实质化解。强化日常管理,不断提高日常办信接访能力。力求准确把握信访问题的性质和类别,依法依规进行答复、导入、纠正、赔偿、退出等,并确保各个环节规范有序、全程留痕、闭环管理。按照“诉访分离”原则,规范信访事项甄别处置。对涉及领导机关交办以及当事人来信来访的纯信访事项,按照信访工作的具体要求妥善处理;对信访事项中符合申请再审的信访事项及时导入诉讼程序,立案后移交审理部门审查。增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对涉疫情有关涉诉信访问题,以及可能发生规模性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早采取预防措施,最大限度防范、化解、遏制各类涉诉信访风险。改进工作态度,耐心接待群众,准确把握诉求,认真做好记录,不厌其烦的明法析理,力求做好法律政策解读和思想疏导工作。

一路走来,收获颇多,但我也深深的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如对审判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没有及时调整好审判思路等等,下一步,我会紧紧围绕我院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拉高标杆,提高站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张志荣

2022年1月8日

来源:蚌埠中院

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

司法为民 公正司法

原标题:《【聚焦两会】法官办案手记④|蚌埠中院张志荣:十年一剑行稳致远》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