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建言贫困人口难选:用大数据精准识别

澎湃新闻记者 栾晓娜
2017-03-01 10:02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近年来,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推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对贫困人口的识别不够精准,就是其中的难题之一。

对此,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民盟上海市委主委郑惠强将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递交一份题为《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实现精准扶贫的建议》的提案,建议加快构建扶贫信息系统,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并积极引导金融保险等各类资金进入扶贫领域,拓宽扶贫资金来源。

在郑惠强委员来看,在扶贫工作中,贫困人口难选错选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被认证的贫困人口未必贫困,而真正贫困的却可能游离在外。国务院扶贫办统计数据显示,最需要扶助的低收入农村贫困人口事实上获得的低保、医疗报销和扶贫资金却最少。

“此外,扶贫资金整合度不高,部门大多各自为政;对返贫现象的重视程度不够,扶贫工作的长效机制有待健全,因病因教致贫返贫现象较为突出。”提案指出,其中,重度残疾、重大疾病、年老体弱致贫占比较高,贫困人口脱贫与返贫相互交织,而且脱贫难、返贫易。

为何会出现上述种种问题?郑惠强委员认为,很大程度在于扶贫中的数据获取难、分析难和管理难,“如果数据既不精确、又不准确,何谈精准扶贫?”

基于上述问题,郑惠强在这份提案中提出四项具体建议。

第一,确保“扶对人”。加快构建基于“互联网+”的精准扶贫信息系统,精准识别扶贫对象。

运用互联网技术,整合各类扶贫动态数据,打通扶贫系统与其他系统的网络连接;将经济、农业等政府职能部门以及科研机构与扶贫相关的数据库接入扶贫信息系统,确保信息识别更加精准。

第二,确保“有钱花”。积极引导金融保险等各类资金进入扶贫领域,拓宽扶贫资金来源。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和资金,改变资金“碎片化”现象;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开发的支持力度;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长期且低成本资金;实施扶贫优惠贷款政策,鼓励贫困人口就业创业。

第三,确保“花对钱”,科学分析致贫的真正原因,实施差异化的扶贫政策。加强新技术在扶贫工作中的应用,为贫困地区制定针对性强的扶贫政策。对于丧失劳动能力人员,重点通过低保和社会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对于生活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区等生态脆弱地区的群众,通过扶贫生态移民和易地扶贫搬迁实现异地脱贫等。

第四,确保“管好钱”。创新金融服务机制,改进扶贫资金管理方式。整合使用专项资金和农村危房改造、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扶贫资金,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即PPP)模式,实施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推广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模式。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