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产经注| 机器人征税不如均分超级企业利润,比尔·盖茨错了

张芳 编译
2017-03-01 16:11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编者按】

人工智能消灭工作机会,逐渐成为现实,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比尔·盖茨给出的建议是对持有大量机器人的公司课税,以此增加使用机器人的难度,减缓工作机会的消失。似乎有理,但似乎又与常理相悖近日出版的《经济学人》刊出文章对此展开讨论,最终结论是比尔·盖茨提出的这种办法阻碍生产效率提高,并不可行。相对课税有更为可行的方法,但需要作为慈善家的比尔·盖茨来实现。

以下为编译后的文章:

比尔·盖茨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表示,他对人类管理迅猛发展的自动化技术的能力,持怀疑态度。他建议,政府应该考虑对机器人征税,希望以此减缓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乍听之下,这个想法很不可思议,但它也揭示了当前自动化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一些挑战。

因为机器人的替代性,工人面临着工资压力。最近的几十年来,劳动所得在人们的总收入中所占比重一直下降。部分原因是廉价劳动力丰富,稀缺生产要素的占有者,对劳工的讨价还价中处于更有利位置。

除此之外,机器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当工厂成功生产出了一台复杂机器,那么生产第二、第三台的开发成本就几乎为零了,相比之下对人工培训远不及此。比如,对每一位货车司机都需要进行驾驶培训,但一个自主驾驶系统却可以无限次重复使用。所以,使用可复制的机器比对员工一个一个进行培训要划算得多。

所以,比尔·盖茨并不是要机器人和人一样交个人所得税,毕竟机器人不获得利润,他希望征税的对象是机器人制造商或者说是利润所得公司,因为他们获得了节省下来的劳动力成本。他建议这笔税款可以用来培训被机器人替代的失业工人或者补贴卫生保健和教育事业,因为在教育和照顾病人方面,机器人很难代替人工来完成。

从逻辑上来说,机器人替代人力而减少了工作机会,为了使人们免于贫困,企业投资机器人的收益应该转移一部分给被替代的工人。有两种可行的方法,一是扩大资本所有权,比如说司机可以自己将无人驾驶汽车改造成的士从而自己收取车费;另一种就是向机器人征税以重新分配利益。比尔·盖茨建议的是第二种方法。

但是,通常情况下,经济学家是不建议向资产品征税的,因为这样会阻碍企业的投资进而影响社会的生产发展。比尔·盖茨给出的解释是,机器人并不是像燃煤发电机一样的单纯的资产品,它们会产生负的外部性,即难以直接统计到的社会成本。机器人的快速发展很可能导致工人的长期失业,这会对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产生极大危害,所以向机器人征税可以减少部分机器人的使用,从而减少由机器人带来的负的外部性。

但是,现实远比理论复杂。机器人也可以使生产变得更加高效率和低能耗,从而使产品价格下降。所以,工人有被机器人取代的危险,但工人也能从生活消费品价格的降低中受益。想想看,假如制造业使用更少的机器人和更多的人工劳动力,与此同时生产力也降低,高昂的消费品价格掠夺了人们更多的工资收入,这样的做法就变得不偿失了。

而且,问题真的是出在自动化技术发展太快了吗?至少到目前为止,自动化技术不是发展得太快而是太慢。工人被机器人取代应该被视为生产力提高的表现,因为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是提高生产力的重要手段。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的那些年经历了腾飞,但此后却一直表现平平,平庸的生产力并不需要很多的工人来应对生产压力。如果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企业又为什么会花费更多的金钱去发展代替技术呢?比尔·盖茨希望增加机器人的劳动成本的提议对美国的经济发展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芝加哥大学的西姆Barkai在一份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近几十年来,企业的劳动力支出比例在不断下降,但资本品(机器人等)投资支出的下降速度却更快。同样,一月发表的NBER报告也认为,劳动力支出比例的下降与"明星企业"的崛起十分相关。越来越多的市场遵循“胜者为王”的游戏规则,占主导地位的公司能够利用其垄断地位赚取丰厚的利润。DOS商业评论更是直接指出,日益增长的、巨大的利润是市场力量的一个指标,当微软在市场中占据垄断地位时,比尔·盖茨可能会重新考虑对机器人征税的想法,因为此时工人和机器人一样都处于无比弱势的地位。但是,自动化浪潮可以使分享超级明星公司的财富成为可能︰当他们是公共产品的时候,可以通过共享所有权的方式;当他们不是公共产品的时候,可以向他们的利润征税。

(译者系上海财经大学财经新闻专业的研究生)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