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杰出青少年有这“七个习惯”:寒假只养成一个,娃今年都会大不一样

2022-01-18 20: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檩子:寒假开始了,最近我们给大家准备了不少学习与拓展资源。

也不能光学习,寒假里孩子还有一项任务,就是从生活小事到思维方式,培养各种好习惯,在做人、做事上有所提升。

不过这个目标,实现起来比较麻烦,因为孩子们不喜欢大人的说教、唠叨,尤其是十几岁的大孩子。

怎么办?老规矩,让阅读来帮忙。这本书,快给孩子读,早读、早好!就是这本 ... 全球卖了超过500万册。

这本书是有“爸爸”的,就是这本著名的《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这一本,销量过亿册,被翻译成28种语言出版。我当年读过,估计不少花友也读过。作者是史蒂芬·柯维(Stephen Richards Covey)。而《杰出青少年的7个习惯》,正是由他儿子肖恩·柯维撰写“青少年版”,不少花友说当年读后都受益匪浅。

@129哈密瓜 :

这本书是一个阿姨送给我的,我记得当时她说:“如果我二十年前看过这本书,今天我一定能够更加成功。”其实以前这类的励志书我还是看过很多的,但大都感觉没有什么用,书中都是一些大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根本不可能。然而,刚一看这本书时,我就发现了这本书的与众不同之处,书中没有大道理式的空话,相反,书中充满了聪明的点子和令人惊异的人生经历,细细品味这些经历,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什么时候也发生在自己身上过,不同的是处理的方式罢了。

@星

这本书在我上高中的时候就已经看过,感触很大。书中所说的七个习惯在我之后看的同类书中都有体现。每一章最后的幼童学步都会教你如何去实践每一个习惯。看完书,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做!就对了!

《杰出青少年》可能是因为面向青少年群体的缘故,将《高效能》里看似高深的理论转换成了平实的语言和简单具体的行动指南。这七个习惯是:

习惯一:积极处世

习惯二:先定目标后有行动

习惯三:重要的事情要先做

习惯四:双赢的想法

习惯五: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理解自己

习惯六:协作增效

习惯七:磨刀不误砍柴工

我自己读下来,感觉这本书是把孩子当“预备成人”看,一点都不“孩子气”,真正在教孩子做人做事,尤其是养成有效的“思维定势”。

如果有时间,还是让孩子一章章读下来为好。如果没时间,知道一些“梗概”,也是好的。

今天,就把书中提到的7大习惯的概要部分,跟大家分享。

本文由小花生摘选编辑而成,转载须获授权

习惯一

积极处事,把握主动权

习惯一“积极处世”,是养成所有其他习惯的关键,所以它排在第一位。

它的意思是:“我有力量。我是自己生活的主人。我能选择自己的态度。我对于自己的快乐和不幸负责。我驾驭自己的命运之车,而不只是一名乘客。”

主动选择vs被动反应

每天你和我都有上百个机会来选择是积极处世还是被动反应。任何一天中,当天气很糟、你学习、工作不顺、你妹妹偷偷拿走了你的东西、你在学校选举中失败了、你的朋友在背后议论你、有人骂了你、你父母不答应你的要求、你考试成绩不好……你会怎么做?

对于这些日常事件,你的习惯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你可以自己选择。

被动反应的人依自己的冲动作出反应。他们就像一罐汽水,如果生活把他们摇晃了一下,就会产生压力,他们就会突然爆发。

积极处世的人依价值观作出选择,他们先想后做。他们明白他们无法控制遇到的每件事,但他们可以控制自己对于这些事的反应。

不像那些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被动的人,主动的人就像水。随便你怎么摇晃,打开盖——什么也不会发生。没有嘶嘶声,没有气泡,没有压力。他们冷静、镇定,能控制自己。

被动反应和主动选择的语言差别

事实是,我们无法控制遇到的每件事

画两个圆圈。内圈是我们的控制圈,它包括我们能控制的,例如我们自己、我们的态度、我们的选择、我们对所遭遇事情的反应。控制圈以外的是无法控制的范围,包括成千上万我们无能为力的事情。

如果我们耗费时间和精力去为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烦恼,那会怎样?想想看!我们会觉得自己更加失去控制,就好像自己成了牺牲品似的。

积极处世意味着两件事。

首先,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其次,抱着“能做到”的态度。“能做到”与“做不到”可大有区别。

在做出反应之前,先按下暂停键

有时生活节奏进行得如此之快,我们的瞬间反应全是出于习惯。如果你学会了按暂停键、控制自己、仔细考虑你想要如何反应,那么你就会作出更聪明的决定。

当你的生活处于暂停时,打开你的工具箱,使用人类的四个工具来帮助你做出明智的决定。这些工具是:自我意识、良知、想象力和意志力。你可以把它们叫作你的力量工具。

习惯二:

先定目标,后有行动

习惯二,先定目标后有行动,也就是说,清楚地构想自己将来想要怎样的生活。这意味着你要决定自己的价值观并确立目标。

习惯一说,你是自己生活的司机,而不是乘客。习惯二说,既然你是司机,你就要决定自己的目的地,并且勾画出通往目的地的路线图。

不用纠结目标的细节,先确定方向

你可能在想:我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目标,我不知道自己长大以后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所说的“先定目标后有行动”并不是说,要决定未来的所有细节。我只是说,要让眼光超越今天,决定你希望自己的生活向哪个方向发展,这样一来,你所迈出的每一步始终都是沿着正确的方向。

如果你自己不做展望,别人就会替你做。

你也许要问:“谁会这样做呢?”

也许是你的朋友、父母,或者是媒体。你希望由朋友告诉你,你应该有什么主张吗?你的父母也许很不错,但你希望他们为你勾画人生的蓝图吗?你想接受肥皂剧、杂志和电影中宣扬的价值观吗?“随便到哪儿,就哪儿都到不了。”

通用电气集团原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被誉为“美国当代最成功最伟大的企业家”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也说过:“把握你自己的命运,不然别人就要来把握。”

写下你自己的“个人使命宣言”

确定目标是如此重要,那我们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发现,最佳方法就是撰写个人使命宣言。个人使命宣言就像是阐述生活意义的个人信条或备忘录,它就像是你的人生蓝图。

我在下面列举了三种帮你撰写自己的使命宣言的简单方法。这些只是建议,所以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寻找自己的独特方法。

方法1:搜集名言

在纸上写下你钟爱的1~5条名言,然后,将这些名言概括起来就是你的使命宣言。

方法2:随想随写

在15分钟里快速写下你的使命,不要担心自己写下了什么,只需一路写下去,不要停笔,把你的所有想法都写下来。然后再花15分钟时间修改和整理,让你随想随写的东西言之成理。在接下来的几周里,你可以改写、增加内容、详细阐述…

方法3:静思

抽出一段空闲时间,比如整个下午,到你喜欢,而且能独处的地方去。深刻思考你的人生,以及你想怎样度过这一生。

青少年在撰写使命宣言时犯下的一个大错就是:他们花了过多的时间考虑如何让宣言完美无瑕,以至根本就没有动笔。如果你先写一个不那么完美的草稿,然后再做修改,那要好得多。

分解目标的5个关键

一旦你确定了自己的使命,你就会想确立目标。目标比使命宣言更具体,能帮你把任务分解。以下是确立目标的五个关键。

第一个关键:考虑代价

例如,要求你花更多的时间学习数学和语法,减少和朋友玩耍的时间,你有时还要熬夜。如果要花更多的时间学习,你也许就不能再看电视,也不能再看你喜欢的杂志了。

第二个关键:落实到文字

有人说:“如果不落实到文字,目标就只是个愿望。”没有什么可讨价还价的,落实到文字的目标其效力要大上10倍。

第三个关键:做就是了!

我看过一个关于科尔特斯远征墨西哥的故事。在大陆上,他做了其他带队远征的人想都没想过的事:把船只付之一炬。科尔特斯阻断了所有退路,从而让所有人和他自己一心一意投入了这次行动,不成功便成仁。

第四个关键:利用重大时刻

学会借助关键时刻的力量,确立目标,并且在你有心情的时候下定决心。同时也要记住,这种心情终将消失。在你不情愿的时候仍然要坚持下来,这才是对你勇气的真正考验。

第五个关键:借助他人的帮助

如果你用绳索做串连,学会借助别人的力量,你在生活中的成就会大得多。

登山的时候,队员们“用绳索串连了起来”,也就是在攀登的过程中用绳索绑在一起,如果有人失足滑落,绳子可以救命。

习惯三:

重要的事情,要先做

重要的事情要先做,也就是说,你要确定优先次序,然后安排自己的时间,这样就能把最要紧的事情最先完成,而不是拖到最后。

时间管理四象限

想向你展示一种模式,名叫“时间象限”,它能帮助你收纳更多的东西(尤其是重要的东西),它是由两种主要因素构成的:“重要”和“紧迫”。

重要——你最重要的事情,你的当务之急,帮助你完成使命和实现目标的活动。

紧迫——紧急的事情,迫在眉睫的事情,需要马上予以关注的活动。

总的来说,我们把时间花在了四个不同的时间象限。每个象限包含着不同种类的活动,以某种特定类型的人为代表。

轻重缓急分明的人,尽管他并不完美,但他基本够得上沉着冷静。他会审视自己需要做的所有事情,然后分出轻重缓急,确保最重要的事情最先完成,最不重要的事情最后完成。

由于他有一个简单但重要的习惯——预先规划,因此他做一切都驾轻就熟。他按时复习功课,提前动笔写论文,他工作出色,而且避免了临阵磨枪带来的紧张和精疲力竭。他抽时间锻炼身体和恢复精力,即使需要把其他事情放在一边也在所不惜。

我大力推荐做每周计划

每周抽出15分钟时间,制定这一周的计划,看看它会带来什么样的改观。为什么每周制定计划?因为我们按周考虑问题,如果每天制定计划,目标就太小,如果每月做计划,重点又太过宽泛。

第一步,列出下周要完成的“大任务”

问问自己:“我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有哪些?”我把这些事情叫作你的大任务。它们就像是小目标,应该与你的使命宣言和长远目标联系在一起。你会毫不惊讶地发现,它们大多属于第二象限。

你最终可能会列出像下面这样的大任务:

准备期末考试

把某本书看完

参加某项比赛

周末和朋友去xx玩

锻炼三次

确认大任务的另一种方法就是,逐一考虑你在生活中的关键职责。比如你作为学生、朋友、家庭成员、个人,以及你从事其他所有工作的职责。然后,就你的每项职责确定你想完成的最为重要的一两件事,根据你的职责来规划生活将有助于你的生活保持平衡。

当你确认本周的大任务时,要有重点,不要没头没脑地让自己埋没其中。尽管你也许觉得自己必须完成40项大任务,但要注重实际,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最多10~15件事上。

第二步:留出完成“大任务”的时间

你是否看过“石块装杯”实验?找一个桶,里面装上半桶小鹅卵石。然后,你试着往桶里装几块大石头,但是你会发现装不了多少进去。但如果你先把大石头装到桶里,然后再装鹅卵石,就会装得更多。

不同之处在于把大石头和鹅卵石放进桶里的先后次序。大石头就是你最重要的事情。鹅卵石则是占据了你的时间的所有日常琐事。这个实验的寓意是,如果你不先为大任务安排好时间,这些任务就完不成。

在每周做计划时,先把大任务记在下来,从而留出完成这些任务的时间。

例如,你可能觉得,开始动笔写历史报告的最佳时间是星期二晚上,给y爷爷奶奶打电话的最佳时间是星期天下午。那么就提前把这些时间留出来,就像预约一样。

第三步:规划其他所有事情

一旦你把大任务安排好,就可以见缝插针地安排其他所有小事、日常工作和约会了,鹅卵石就该放在这里。

习惯四

双赢的想法,是与人和睦相处的根本

前三个习惯,属于达成“个人的成功”部分,这些习惯会教你变得独立,以至于你可以说:“我会对自己负责,我能够创造自己的未来。”这是一个很大的成绩。

而下面的几条习惯会帮助你取得i“公众领域中的成功”。会教你与他人相互依存,也就是帮你与其他人和睦相处,最终你可以说:“我是一个会与人默契合作的人,我会对人们产生影响。”这是一个更了不起的成就。

总之,你与人相处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你的事业是否成功,以及个人生活是否幸福。

建立情感关系账户

让我们用一个实际的方法来想想情感关系问题,我称情感关系为“情感关系账户”。情感关系账户很像银行存款账户。你可以存款(感情投资

)来改善你的情感关系,或者提款来损耗你的情感关系。牢固和健康的情感关系是长期不断的感情投资的结果。

尽管情感关系账户同银行存款账户有相似之处,但是它有自己的特点:

1. 你有会有很多情感关系账户。设想一下,来到新的环境遇见了新的朋友。如果,你微笑着跟他打招呼,那你就新开了一个关系账户。如果你与他相遇却视而不见,那你同样开了一个账户,不过,是“负账”而已。

2. 一旦你同别人建立了关系账户,你就永远无法结账。这就是为什么与多年不见的朋友突然相逢,会像从前一样亲切,感情没有一丝淡化。同样,这也是有的人积怨多年的原因。

3. 在情感关系账户里,存款往往会膨胀,而提款会造成亏空。这就是说,你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一些最重要的关系进行感情投资,经常向这种关系账户里储存感情,这样才能保持和发展这些关系。

双赢的思维,在交往中至关重要

双赢的想法也是一种人生哲学,一种表示我可以获胜,你也可以成功的精神力量。双赢的想法是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根本。首先你心中要想到我们都是平等的,不存在谁好谁坏的问题,而且也没必要分出好坏来。

现在你可能会说:“不是那么回事,那是一个血淋淋的和充满竞争的世界,没人能永远获胜。”

我不同意这种说法,那并不是生活的真实面貌。真正的生活并不是竞争,或是要比别人强,也不是十次要有九次获胜。在商业竞争、体育比赛和学校中可能是这样,可这只不过是我们所建立起的习惯罢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不是这样的。

争强好胜是一种人生哲学,这种人生哲学就是胜利之果是如此之诱人,你吃得多了,剩给我的就少了,所以我要想方设法保证我先得到我的那一份,或是我得到比你大的一份。

双赢就是海阔天空,认为存在着许多成功的机会。这并不是你的成功或是我的成功,而是我们两人的成功。谁得到的好处多一点并不重要,这好比是一顿各取所需的自助餐,人人都有份。

如何培养“双赢思维”

首先,办好自己的事。

一切首先取决于你。如果你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自己的事还没做好,那将难以想象双赢。你会感到受到别人的威胁,难以为别人的成功而高兴,难以和大家分享荣誉与赞扬。没有安全感的人容易产生嫉妒心。

其次,避免两个恶魔附身

有两种习惯像肿瘤一样从内心折磨着你,它们就是竞争和攀比,有这两种习惯是不可能产生双赢想法的。

竞争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而这两方面都非常强大,不同之处在于:

当你同自身竞争时,或是竞争中对你提出的挑战使你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身的潜能,从而使你成为最强者时,竞争就是有益的。

当你将你的自尊与获胜联系在一起,或是当你利用竞争使别人屈服时,竞争就变成了坏事。

攀比同竞争是一对孪生兄弟,同时也是一种毒瘤。拿自己与别人比,只会产生偏颇的判断。

习惯五

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理解自己

先理解别人,这是交流的关键所在。因为人们内心深处最大的渴望是被人理解。人人都想被人尊重,自身的价值得到别人的认可,认可唯一的、不可复制的自己。

人们在感受到真正的爱和理解前是不会向别人敞开心扉的。一旦感受到了这些,他们会把一切都告诉你。

学会倾听,是理解他人的第一步

别人说话的时候我们很少去注意听,因为我们常常急于做出反应、妄加判断,或是以我们自己的思维定式琢磨他人的话。

我们在倾听时经常会表现出以下几种坏习惯

走神

假装在听

时听时不听

听话只听声

以我为中心地听

急于下结论

盲目提建议

刨根问底

要做到真正的倾听,要用你的眼睛、耳朵和心去听

仅用耳朵听是不够的,因为对话中语言的比例仅占7%,其他的为形体语言(占53%)以及我们说话的方式,也即我们说话的语调和表现的情感(占40%)。

例如,读下面三句话,注意你只要将重音放在不同的字上,便改变了句子的意思。

我并不是说你的态度有问题。

我并不是说你的态度有问题。

我并不是说你的态度有问题。

试着从别人的角度出发,让我们暂且认为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戴着有色眼镜,没有两个眼镜的色调是一模一样的。

运用反射法,告诉别人“你真的在听”

想象你是一面镜子,镜子会怎么样?镜子不会下结论,也不会提建议,镜子只会反射。反射法很简单:用自己的话复述别人的话和感想,注意反射不是模仿。

让我们看看下面日常的对话,搞清楚反射法的作用:

“爸爸,我这个周末想出去和朋友们玩!”

“不行,你上周已经出去了,这周末不能再出去了,快期末考试了!

“爸爸,我看得出你对我的要求很厌烦。”(反射,重复爸爸的意思)

“当然很烦。你的成绩最近一直在下滑,你没资格出去玩。”

“你很担心我的成绩。”(反射,用自己的语言表示理解)

“是的。你知道我对你抱着多大的希望,希望你以后能上好大学。”

“我上好大学对你非常重要,是吗?”(反射,共情)

“我没有机会上大学,我只是希望你能过上好日子。”

“我明白。”(反射,表示认同)

“你完全有能力上大学,可你却不好好读书,这点把我快气疯了。如果你答应今天晚上把作业做了,接下来好好复习,我想你可以周末稍微放松一下。我就这一个要求,你答应吗?”

争取让别人理解自己,同样重要

这是习惯五的后半部分。如果说“先努力理解别人”,要求的是思考,那么“再争取让别人理解自己”,要求的是勇气。

只运用习惯五的前半部分“先努力理解别人”是不行的,这是一种逆来顺受的态度。这是一种忍气吞声综合征。这种态度很容易造成失误或失败,特别是在同父母的关系上更是如此。

“我不会将我的想法告诉妈妈,妈妈不会听的,她从不明白。”这样我们将自己的想法深深地埋藏在心里,而父母依然不知道我们的心声。这种态度不好。请记住,没有说出的想法不会消失,这些想法只是暂时被你藏在心里,以后会以更可怕的方式爆发出来。

给出反馈信息是谋求获得他人理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做得好的话,会成为情感关系账户的存款。你在作出反馈时请记住以下两点:

问问自己:“这种反馈是否真的对他有好处,或者我这样只是为了让自己高兴、出于报复?”如果你的本意并非是真心为了对方的话,那么在这种时候、这个地方给出这种反馈可能是不合适的。

给出“我怎样怎样”而不是“你怎样怎样”的信息。换句话说就是,用第一人称给出反馈。比如说“我担心你的情绪有点不对劲”,或者是“我认为你在后来的比赛中不太注意配合”。而如果用第二人称“你”的话,会带有一些威胁性。因为这样一来,你的意见似乎像是贴标签——“你太自私”,抑或“你的脾气太坏”。

习惯六

与他人合作,协作增效

什么叫“协作增效”?概括地说,如果两三个人携手合作,能比单独任何一个人更好地解决问题,这就是协作增效。不是按你的方法或是按我的方法,而是采用一种又好又高明的方法。

协作增效,就是1+1>2

协作增效是一种奖励,是你更好地把其他习惯(尤其是双赢的想法和先努力理解别人)付诸实践之后品尝到的甜美果实。

为了更好地了解什么是协作增效,我们先看看什么不是协作增效。

协作增效并不只是一种现象,这是一个过程。你要为之而努力,努力的基础就是:学会欣赏差异。

如果我们意识到,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都是独特的个体,那么我们就能比较容易欣赏差异了。

欣赏差异,每个人的学习方式不同

正如你也许已经注意到的那样,你的朋友或兄弟姐妹思考的方式与你不同。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博士把智能分成七类。

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博士(Dr. Thomas Armstrong)

他说,如果利用自己最擅长的智能来学习,孩子们也许会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语言:通过阅读、写作和讲故事来学习

逻辑与数学:通过逻辑、范例、类别和关系来学习

身体与运动感觉:通过身体感觉、触摸来学习

空间:通过形象和图画来学习

音乐:通过声音和节奏来学习

人际:通过与别人的互动和交流来学习

内心:通过自身的感受来学习

每一种都不比另一种更有效,只是不同而已。你也许擅长逻辑与数学,你的朋友也许擅长人际。你可能会说她是古怪的,因为她的话太多了;你也可能会利用这些差异,让她帮助你改善演讲课的表现。你到底会采取哪种态度,取决于你对多样性的态度。

创造性地合作

一旦你接受了这个想法,认为差异是个优势,而不是弱点,一旦你决心至少要尽力欣赏差异,你就为找到“高明”的方法做好了准备。

佛教对中庸的定义并不是折中妥协,而是更高明的手段,就像三角形的顶点一样。协作增效不只是妥协或合作。妥协是1+1=1.5。合作是1+1=2。协作增效是1+1=3,甚至更多。

这是一种创造性的合作,强调的是“创造性”,总体大于各部分的总和。

下表列出了帮助你实现这一目标的五个简单步骤,看看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习惯七

磨刀不误砍柴功

习惯七的宗旨就是让你始终保持敏锐,以便能从容应对生活。这意味着要对生活最关键的四个方面——身体、头脑、情感、心灵定期进行休整、恢复、充电和更新。

追求“体脑心神”的平衡

古希腊有句名言“适可而止”,就是提醒我们保持平衡的重要性,告诫我们生活的这四大方面缺一不可。

为什么平衡这么重要?因为在人的体、脑、心、神四个方面中,某一方面的状况如何都会对其他三个方面产生影响。

细想一下,如果汽车的一个轮胎出了问题,所有四个轮胎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磨损,涉及的不仅仅是那个坏轮胎。如果人累得筋疲力尽,很难待人友善。反过来也是如此,当你感觉动力充沛且发自内心,就更容易集中精力学习,也会友善待人了。

记得我上学时,读过许多伟大艺术家、作家、音乐家的故事,像莫扎特、凡·高、贝多芬,还有海明威。他们当中相当多的人似乎在情绪感情上都陷入了困境。为什么?我和你一样也不知道,但我推测,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失去了平衡。他们过于注重某个方面,如音乐或艺术,而忽视了生活的其他方面,从而迷失了方向。

对“体脑心神”四方面的建议

身体:

吃早饭。

今天就开始一项锻炼计划,并保证坚持30天。走路、跑步、游泳、骑车、溜旱冰、举重等等,选择一些你真正感兴趣的项目

改掉一种坏习惯并坚持1周,比如不喝碳酸饮料,不吃油炸食品、巧克力等有害食品。1周以后,看看自己的感觉如何

头脑:

订阅有教育意义的杂志

每天看报纸或上网看新闻,特别要注意头条新闻及观点评论。

扩展视野,参观博物馆,或去一家民族特色餐馆

情感:

陪同妈妈或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起外出散步,看球赛、看电影、购物或吃冰激凌

从今天开始建立你的幽默集。剪下喜爱的卡通画,买影碟看,或开始积累开心笑话,很快你就会有沮丧时的避难所了

心灵:

今晚看日落,或明天清晨早起看日出

如果还没有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就从今天开始吧

每天花一些时间思考问题,反思自己或憧憬未来

希望新的一年,

我们和孩子们都能积极生活,

各自养成好习惯。

原标题:《杰出青少年有这“七个习惯”: 寒假只养成一个, 娃今年都会大不一样!》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