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陌生手机号来电说“流调”,靠谱吗?电话要接,但遇到这7个问题,立刻挂断

2022-01-17 18: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任翀 上海网络辟谣

最近,关于“流调”的话题很热。

但也有市民反映,部分声称“做流调”的电话来自陌生的个人手机号,且流调内容涉及个人信息。

这些电话能相信吗?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求证,由于流调工作是与病毒赛跑,所以流调员会采取多种联系方式,有可能是座机拨打,也可能使用个人手机,甚至会登门拜访、发送微信。

所以,如果接到电话声称进行“流调”,不要随意挂断。

但是,流调员绝不会询问与疾病传播无关的问题、流调内容也不会涉及个人财产、银行账户或发送二维码、链接让被调查者扫描、填报。

如果遇到所谓“流调员”询问这类信息,基本可判定为诈骗,建议挂断电话并及时报警。

根据部分接受过流调的人员经历 ,以及疾控部门公布的流调信息,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梳理了这份流调指南,供公众参考。

【流调对象】

“流调”的全称是流行病学调查。简单来说,就是搞明白在过去某些时间段里,被流调者“走过的路”“遇到的人”“做过的事”,以判断期间是否有传播疾病的可能或被传染疾病的风险。

接受流调的对象主要包括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与可疑污染环境有过密切接触或共同暴露的人员等。

不过,公众接到流调电话也不用太担心,因为“被流调不等于被感染”。

相反,遇到流调,一定要配合,仔细回顾近期行程,如实回答,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对拒不配合流调或在流调中故意隐瞒而造成疫情传播的,会被依法依规惩处。

【流调方式】

亲历者表示,流调人员可能会用座机、也可能会用手机联系,流调时间并不确定,甚至会出现在三更半夜。

如果不接听或拒接,相关电话会非常“执着”,反复拨打。

例如,有被流调者反映,晚上遇到陌生电话,以为是骚扰电话不想接听,但对方不停拨打,直到他接起电话。之后,对方告知身份,表示要核对一些经历。

据了解,在流调工作上,除了专门的流调员,社区工作者也会参与支持。

而且为了与病毒抢时间,他们会采取不同的联系方式,包括使用不同号码的座机、手机等电话询问,通过微信、登门等方式询问。

所以,面对“执着”的流调电话和其他形式的流调要求,建议接听回复,了解对方诉求。

【流调内容】

通常,流调员会询问以下内容:

•个人信息

包括姓名、年龄、家庭地址、家庭成员情况、现在位置等。

•健康状况

近期是否有不适症状、是否就医、是否进行过核酸检测等。

•涉疫地区途径史和居住史

是否前往过涉疫地区、是否经过某些场所等。

•密切接触史

近期的人际交往情况,包括公共交通工具上的同乘旅客、与相关人员的近距离交流、与家庭成员的交往情况等。

•交通工具

近期是否乘坐过飞机、火车、轮船、地铁、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等交通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在流调过程中,公民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受法律保护,所获得的所有信息都严格保密,所以公众应如实回复。

【防骗指南】

由于流调人员较多、工作涉及面较广,公众也担心不法分子以“流调”为借口,进行诈骗。对此,相关部门也梳理了防骗法宝,表示如果公众遇到所谓的“流调员”询问以下7个问题,基本可判定为诈骗:

①询问财产等与疾病传播不相关的问题;

②以任何理由发送二维码让被调查者扫描;

③索要银行卡号、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账号、密码、验证码等;

④以任何理由发送链接让被调查者点击;

⑤推销任何产品或以任何理由要求被调查者付费;

⑥以任何理由要求被调查者加入QQ群、微信群;

⑦以任何理由让被调查者转账和进行所谓的“资金核查”。

如果遇到以上情况,公众可立刻挂断电话,并拨打110报警。

原标题:《陌生手机号来电说“流调”,靠谱吗?电话要接,但遇到这7个问题,立刻挂断》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