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大代表赵雪芳:发展农村卫生网络建设弥补农村卫生资源不足

澎湃新闻记者 李延兵
2017-03-07 19:36
来源:澎湃新闻
直击现场 >
字号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2017年全国两会上,大学毕业后就在农村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广东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东坪镇汤盆村委会主任助理赵雪芳对农村基层医疗建设问题特别关注。

赵雪芳在建议中指出,应重视基层医务人员与农民认识的再教育,同时要加强法律规则上的落实监督和管理,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和卫生网络建设,以弥补农村卫生资源的不足。

这份题为《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建设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介绍,新医改实行以来,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新医改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仍存在很大不满意,主要表现在,多数乡村基层的医疗技术人员学历较低、队伍结构老化严重;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存在着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因人而异,摆架子、过度检查等现象;除人力资源匮乏外,基层医疗还普遍存在着药品种类少且不齐,医疗设备陈旧、短缺等现象。

《建议》称,上述这些问题使部分农村居民宁愿选择到大医院看病,也不在基层卫生院治疗。但到大医院看病,来回交通费用、检查费等又成为农村居民的一大负担,且县级以上医院的报销比例较低,门槛费更高,最终又演变成新的“看病难,看病贵”现象。

对此,赵雪芳建议,主管单位应重视医务人员与农民认识的再教育。在知识相对落后的农村,亲切的服务态度与说明,不只消除农民对就医的排斥,也是卫生教育的一环。

另外,除了对于医务人员的重新教育,也要在法律规则上落实监督和管理。同样地,农民对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与意义认识不足,应该加强思想认识,让他们能做到自觉筹资,让这个制度能够健康存续,这些都需要切实做好思想认识工作,有赖政府投入规划。

《建议》指出,相对于经济水平较高的城市,农村经济发展仍处于较低的阶段,政府应提供农村社会发展所需的公共产品。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对农村贫困地区卫生机构基础建设和设备购置补贴,各级政府也要逐年增加投入,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和卫生网络建设,以弥补农村卫生资源的不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