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每日“网”事 | ​关于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试点名单的公示

2022-01-19 18: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每日网事

网罗大小事,传递正能量

今天中午淄博中心城区

短暂的飘落了小雪

天气也非常寒冷

据最新天气预报

后天即将迎来新一轮降雪

大家注意增添衣物~

下面一起关注今日“网”事

01

关于IPv6技术创新

和融合应用试点名单的公示

根据《关于开展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广电总局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试点工作。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相关部门组织推荐、专家评审及复核,十二个部门确定了拟作为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综合试点城市和试点项目名单。鼓励此次未入选的申报城市和项目,继续探索创新,加快推动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

现将拟入选试点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2年1月18日至2022年1月24日。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与我们联系。

电话:010-55635308,010-55635815

附件:

1.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综合试点城市名单

2.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试点项目名单

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

科技部高新技术司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

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

水利部网信办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

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

广电总局科技司

2022年1月16日

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综合试点城市名单

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试点项目名单

02

没有直接接触史也会“中招”?

现有疫苗对奥密克戎还有效吗?

权威解答来了

17日至18日,北京海淀又增2例本土确诊病例,分别为15日新增病例的密接者和高风险人员。身为同事,没有直接接触史,为何“中招”?疾控人员在阳性国际邮件上有何发现?现有疫苗应对奥密克戎还有效吗?记者专访了海淀区疾控中心主任江初。

1、现住茉莉园一期的确诊病例是15日报告新增病例的同事,为何没有进行集中隔离管控?

江初:海淀区18日新增确诊病例作为高风险人群居家隔离,判断依据是此人跟15日新增确诊病例没有直接接触。

所谓高风险人群,是指排查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离开后3小时至1天内出现在通风不良、空间狭小密闭场所的人员,或在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停留期间至离开后3小时内出现在可能造成污染的区域的人员。

2、18日新增病例与此前报告病例没有直接接触史,为何“中招”?

江初:18日新增病例在15日新增病例发病期间,没有与其直接接触的经历,但到访过其办公室。办公场所多为密闭环境,冬天出于保暖目的,室内新风量减少,可能造成病毒较长时间停留。

加之18日新增病例由于身体原因,未能接种新冠疫苗。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感染风险增加。

3、17日市疾控中心公布了本起疫情的溯源情况:病例自述近期收发过国际邮件,不排除其经境外物品而感染病毒的可能性。此前,我们曾处理过新冠病毒“物传人”的情况吗?跟以往的经验有何不同?

江初:这是北京首次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此前海淀区疾控中心没有处置过新冠病毒物传人的情况。曾经我们也在邮件包裹上检测到过新冠病毒,但含量非常低,病毒在外界环境一般存活2到3天后活性会大大降低。而本次来自加拿大多伦多的邮件,在检测过程中体现出的病毒量和存活时间都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整个邮寄过程长达8天,还有可能造成物传人感染。这让我们对新冠病毒有了新的认识,再次给我们敲响了防范新冠病毒的警钟。

4、海淀区本次新冠疫情处置可称得上是“排查快、流调快、管控快”的典型,在此过程中,什么起到了关键作用?

江初:在本次疫情处置过程中,有一点很值得关注:15日新增病例工作的单位有一项明确要求——发现健康状况异常的员工,须携带核酸阴性证明返岗;患者也履行了个人防控责任,感到不适及时报告、检测。如果单位没有提出这个要求,抑或个人没有报告,坚持带病上班,那都有可能造成较大范围的传播。“早发现”对于本次疫情的控制,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我认为,这个单位的做法值得点赞、推广。人员密集的单位、公共区域、居民社区等场所,更要密切关注人员的健康状况,出现异常及时进行核酸检测。

5、北京首次迎战奥密克戎,疾控人员对它有什么样的新认识?给居民的自我防护提出什么样的建议?

江初:奥密克戎感染通常潜伏期短,但病症较轻,起病时几乎很难被患者自身察觉。但一旦出现明显症状,如咽部不适、低烧等,此时病毒量就已经非常多了。因此,它具有传播性强,但传播隐匿的特点。大家一定要对奥密克戎抱有高度的警惕性,时刻做好自身的健康监测,一旦发现自身出现新冠肺炎相关的症状,及时就医。

各种证据显示,15日新增病例不排除其经境外物品而感染病毒的可能性。建议在疫情期间,要对来自疫情严重地区的邮件提高警惕,减少接触。不去中高风险地区,非必须不出境,非必要不出京。

我们总结出了规避感染风险的三个重要因素:戴口罩、常通风和保持安全距离。需要解释的是,戴口罩做到4小时一换,在通风良好的环境,并保持2米及以上距离,如果能同时做到这三点,感染病毒的风险基本很小。感染风险随着三个因素的减少而逐渐增加,如果三个因素同时做不到,则处在感染病毒高风险的环境。疫情期间,比如密闭的电梯或不戴口罩的聚餐,市民要尽量避免置身于这样的环境。

另外,如果大家在疫情期间接到卫生、疾控部门的电话,请不要恐慌,积极配合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措施。您的配合对于疫情尽快得到控制,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尽快得到恢复,十分重要。

6、不少公众关心,现有疫苗对于预防奥密克戎还有效吗?

江初: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奥密克戎变异株对现有疫苗并未完全出现免疫逃逸;现有疫苗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仍有一定的保护效果,但对其预防感染的能力有所下降。但现有研究也明确显示,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现有疫苗预防重症和死亡仍有明显效果。

根据我国的临床数据,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超6成未接种疫苗,而接种三针疫苗的患者几乎都没有发展成重症。目前,接种疫苗仍是抵御病毒最行之有效的手段。

人们接种过第一针、第二针后,体内产生的抗体会逐渐下降,而当6个月后,再接种加强针,体内产生的抗体滴度便会数十倍增长,保护效果十分明显。

我呼吁,没有禁忌症的人群,积极主动、尽早尽快接种疫苗,特别是接种加强针。

7、对于本次发生在海淀区的疫情,后续情况疾控部门作何预判?

江初:15日新增病例出现时,引起疾控部门的高度关注,担心这例没有接触过高风险人群、没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甚至没出过京的病例背后,隐藏着更多没有浮出水面的患者。

但通过细致流调和先进的基因测序技术,疾控部门很快锁定了这例病例与阳性国际邮件之间的关系。通过人员、环境监测,我们发现其污染范围较小,其传播链和接触方式都较为明晰。顺藤摸瓜,我们很快对密接、次密接、风险人员和风险点位进行了行之有效的管控,避免造成更大规模的传播。

未来几天里,不排除在管控人员里会继续出现发病感染者,但我认为只要传播链清晰,疫情在短时间内受到控制是很有希望的。

03

1000万,清华北大随便选?

小广告背后藏骗局

在一些小区的电梯里,能看到这样一种红白相间的标识牌:上排写着请勿吸烟,下排却打起了广告,广告内容还涉嫌违法。相比于印在楼道的传统小广告,这种外观上“碰瓷”禁烟提示牌的新型小广告更容易引人注意。记者调查发现,想要制作这样一张新型小广告十分简单,那些明面上做正规禁烟标识牌的网店,私下都可以定制违法广告内容,价格还十分便宜。

现场

乍一看是禁烟提示,近看原来是小广告

“这禁烟广告都贴到电梯里了。”上一秒还在感叹小区禁烟宣传做得不错,下一秒就发现自己闹了个乌龙。下午四点,张鹏来到开阳里六区找朋友,一进居民楼电梯,他就注意到电梯轿厢壁上贴着一个红白色的标识牌,乍一看非常像公共场所常见的禁止吸烟广告。但细看上面的字,张鹏才发现,这分明就是一个小广告。除了左上角有一个禁烟小图标,剩下的部分写着“公积金提取,京东白条、花呗提现”,和禁烟完全没关系。

跟朋友一聊才知道,这种“新型小广告”在电梯里已经贴了很久了,不同电梯里的广告内容还不一样。在楼里的另一部电梯,张鹏看到了另外一则广告,虽然上面一行写着“请勿吸烟”,但下面却变成了“车贷放贷信用贷,手机变POS机”等内容,旁边还附着一个二维码,上面写着“用钱扫我”。

相比开阳里六区,东三环附近另一个小区里的“新型小广告”数量更多,一部电梯里就有好几个。广告样式大同小异,上面是“禁止吸烟”“谨防小偷”等内容,下面则是广告语。有的广告写着“无需抵押担保,银行信用贷款”,有的是“京牌过户,京牌出租,京牌回收”,还有的是“免费工商注册”,甚至还有“一键预约同城按摩”的广告。

这种新型小广告不仅会被贴在电梯里,有的还会被贴在公共厕所的墙上。广告的内容也越来越离奇,有的写着“北京落户,成功后再付费”“承接国企央企装修改造,介绍项目合作,直接奖励一台保时捷”,还有的写着“学历提升免考,直接拿硕士学位”“高考200分也能上名牌大学”。

骗局

交钱上名校是假,“领导”身份也是假

在多次尝试之后,记者添加了一个号称“高考200分也能上名牌大学”的广告发布者微信。虽然对方的微信名称是“北京落户,央企就业,干部调动”,但也能“帮孩子上名牌大学”。

记者以家长的身份进行了咨询,广告发布者自称王老师,一开口就是“1000万,清华北大随便选”。记者表示金额太高难以承担,王老师则给出了另外的选择,“500万,我们也能安排档次低一点的学校,但是不保证能毕业。我们在清华北大有资源,学校里可以照顾。”

为了进一步详谈,王老师约记者第二天在北京大学附近的一家酒店见面,并表示会有“北大领导”亲自来和记者面谈。在酒店,记者首先见到了王老师,“领导”则待会才到。不一会儿,一个40多岁的男子走了过来,王老师留下一句“领导来了,你们慢聊”之后便离开。

这位“北大领导”姓郭,面对记者提出的“如何才能交钱上北大”的问题,这位“郭姓领导”却开始数落起记者孩子的分数,“分太低了,恐怕很难操作啊。”

眼看记者有些焦急,对方指出了另一条“明路”。“我们有一个专业的测评组,你的孩子在我们这边先做一个测评,之后我们再给孩子做培训,看看能走哪条路能运作进北大。”光是一个测评,就要收费20万元。后期的课程则是1对1形式,而且得“根据孩子测评的情况再确定课程表和价格。”

明明是“收钱帮人进名校”,怎么听起来像是做培训的了?当记者质疑对方“北大领导”的身份时,这位郭姓男子却显得一脸疑惑,“我没说我是北大领导啊,我是XX机构做升学规划的。”

当记者再次打电话询问之前的“王老师”,为何前后说的不一样时,对方则语气强硬地表示“不聊了。”随后,记者来到了这位“郭姓男子”所称机构的办公现场,向工作人员求证后发现,这家机构主要提供竞赛类培训,但不提供1对1的课程,也没有姓郭的员工,更不会给学生提供“交钱上名校”的服务。

链条

外观碰瓷内容违规,网店私下接活儿

“交钱上名校”不管是真是假,这种宣传显然已经违法。其他的小广告也好不到哪里去,“介绍项目送豪车”涉嫌贿赂,“套现行为”容易背上征信黑点,“出租名下购车指标”则扰乱了小客车指标分配秩序,出租者还有可能因为车辆出事故而担上责任。

这些内容上违法违规,外观上又碰瓷禁烟提示牌的小广告,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记者在某网购平台以“禁止吸烟”为关键词进行了搜索,出现了很多可以做正规禁烟提示牌的网店。记者咨询了5家销量较高的网店,令人惊讶的是,这些网店居然私下都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定制违法广告内容。

“我要做两排内容,第一排左上角是禁止吸烟标志,旁边写无抵押信用贷款,第二排写花呗白条提现”……面对记者的要求,5家网店均表示可以制作。尺寸大小、材质用料也都可以选择。价格方面,最便宜的贴纸材质只要4元就能做一张,PVC材质是5元,最贵的亚克力材质是13元。还有网店称,如果定做的数量多,还能给予一些优惠。

小广告做好后,要如何贴到墙上呢?网店客服表示,无论是什么材质,背面都有背胶,撕开以后就能贴。即使贴在电梯轿厢壁、瓷砖墙这种位置也十分牢固,很难揭下来。

在开阳里六区1号楼的一部电梯内,虽然现存的小广告数量不少,但也能看出此前有过清理小广告的痕迹。因为背胶太牢固,小广告撕掉之后仍会留下一片“白色疤痕”,十分难看。

专家建议

除了及时清理,物业也应完善硬件

在开阳里六区等小区,有的小广告还会在开头写上:“物业温馨提示,请保持电梯内整洁”“物业提示,请勿吸烟”等内容,随后才是广告。这些小广告是物业授意去贴的吗?两个小区的物业工作人员均表示,小广告不是物业张贴的,也不清楚电梯里小广告的情况,会尽快派人去清理。

物业专家路军港表示,物业的这种说法,是不太负责任的。“物业有职责去维护小区公共区域的整洁,电梯自然也包括在内。如果电梯里贴了小广告,保洁人员应该第一时间发现并清理。”但在门禁系统配置不完善的小区,想要阻止小广告人员进楼张贴确实比较困难,即使清了旧的,也有可能很快贴上新的。

在路军港看来,如果电梯里同样的小广告留存的时间过久,情况就有些反常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物业所称的不知情只是一种搪塞。贴广告的人可能私下与物业联系过,付一笔广告费,物业对这种事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路军港表示,如果小区业主因为小广告上的内容被骗,而物业事先又有收取广告费的行为,物业需要承担连带责任。

如何才能解决小广告的困扰?路军港建议,最好的办法是完善小区里的门禁和监控系统,给小广告人员入楼带来困难。此外,物业还可以将公共区域内的小广告进行拍照,并将照片汇报给城管部门,对小广告背后的商家进行停机封号或其他处罚。“如果有可能,物业还可以采用带有人脸识别的智能物联网系统,将疑似小广告人员的人脸信息识别并录入后,如果该人员再次出现在小区里,物业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报警。”

聚焦每日“网”事栏目

精彩“网”事天天看

原标题:《每日“网”事 | ​关于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试点名单的公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