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卓越工程师】杨永修:数控江湖的“绣春刀”

2022-01-20 11:2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高级工程师杨永修:

数控江湖的“绣春刀”

绣春刀,一种名震江湖的佩刀,犀利无比,杀伤力强,令武士心醉、敌人胆寒。

在数控江湖,也有一把名不虚传的“绣春刀”。他不仅玩转数控系统,灵活运用各式铣刀加工出无数核心精密零部件,舞出锦绣天地,还带领一批批年轻技师茁壮成长,绣出满园春色。他就是一汽研发总院的高级工程师杨永修。

不服输:不会的就钻研到底

数控铣加工机床内,铣刀飞速切割雕琢,转台不停变换角度,一个结构复杂的发动机缸体初见雏形。杨永修站在操作台前,飞快地输入参数,无数条代码在屏幕前闪过,“听机床的声音,摸产品的平滑度,我就能判断出机床的运行状态。”

如今的数控“大拿”,也曾是技术“小白”。2010年,杨永修毕业后进入一汽研发总院试制所工作,摆在面前的是新系统语言、新操作技术、新编程软件,一切都要从头学起。

不能轻易认输!杨永修白天边看师傅操作,边抄写代码,独立上手后常常练习到深夜。每到周末,他就泡在图书馆里,查阅书籍、记诵操作步骤。为随时查漏补缺,杨永修坚持写实训总结报告,把遇到的难题记录下来,请教师傅、逐个解决。潜心钻研为杨永修搭起成长的阶梯,两年后,他就荣膺“一汽集团技术能手”称号,这在一汽历史上也不常见。

啃下数控操作奠定了好的开端,突破创新研发的技术瓶颈成为新的“拦路虎”。各式刀具是数控铣床的核心武器,当时国外合作方只提供刀具,但未告知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参数,精密加工车间也不让参观学习。

“为什么人家能造出来,我们做不到?”杨永修沉下心来研究,每天对着图纸琢磨到半夜,埋在一堆代码中反复修改尝试。有时核心头使用不慎,断在油道孔内部,导致发动机报废,杨永修不气馁,仔细查找症结,一点一点地从失败中总结出每款刀具对应的精密参数。如今,车间里一排排“神兵利器”早已被杨永修“驯服”,他自信地说:“数控加工,我们已经实现完全自主。”

在师傅王智眼里,杨永修是个迎难而上的人,“他喜欢搜集、攻克难题,遇到不会的马上去学,全身心投入技术研究,不服输、不畏难、肯坚持。”

2015年,从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上铩羽而归,杨永修发现自己在四轴项目上的操作技不如人,对CAXA软件也不熟悉。他当即花掉一个半月的工资,买了台笔记本电脑,复印上千页教材自学,下班再上机床练6个小时操作,手长期泡在冷却液里,过敏、脱皮、手指肿得老大。为了提高操作速度,他甚至在家里厨房门上挂了一块数控面板,每天重复练习上百次动作。

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2018年,杨永修再次代表一汽参加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拿下一等奖,获评“全国技术能手”。他从备赛过程中提炼出的“三步操作找正法”,现在已经推广到试制所的数控车间,让生产效率提升至70%以上,精度达到0.012毫米之内。

研发一线对技术精度、质量要求极高,提升技艺永无止境。这两年,杨永修在和民营汽车企业的技术交流中,发现自己在一款民企常用数控软件上的短板,立刻买了网课,给自己“充电”。如今他已经成为精通三大操作系统、三类编程软件的“多面手”:“搞创新研发,不能闭门造车,只有时刻像海绵一样吸收新鲜知识和技能,才能与市场接轨。”

敢创新:担当多一点,攻关高一格

熟悉杨永修的人都说:“他脑袋贼灵光,创新意识很强。”搞试制研发,不能循规蹈矩,做的往往是过去鲜有人尝试的事。杨永修敢于多想一点、想远一点,和新产品“斗智斗勇”。

2018年,红旗轿车发布新品牌战略,大刀阔斧地改革,研发总院作为创新前线一马当先。杨永修作为青年高技能人才的“领头羊”,领衔红旗自主研发的高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核心精密零部件的数控加工工作。

各类重大试制任务纷至沓来,杨永修团队平均一年要试制500辆新车型的核心零部件,来的还经常是“急难重症”。2020年初,杨永修接到加工N701项目中试制新型门把手的任务,门把手由长方体铝条加工而成,传统三轴数控铣床无法旋转受铣、传统夹具无法夹取方形平面,会降低加工效率和工艺精度。

“可不可以在三轴上加个转台实现旋转?”“在传统夹具上连接平板,是不是能实现方形平面180度加工?”深思熟虑后,杨永修决定自主升级改造三轴机床,设计搭载转台、新型夹具,一举解决了复杂立体多角度一体化加工的问题,不仅提高了40%生产效率和60%加工精度,还大大减轻了四轴、五轴机器的载荷,成功获评一汽集团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

新设备的研发成功仿佛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越来越多的创新产品在杨永修的手里诞生。适应研发需要,杨永修在升级设备上不断改制刀具、夹具,让新设备如虎添翼,不同材质、异形的试制产品在杨永修的班组生产出来,一系列新车型开发试验中遇到的“卡脖子”难题得到解决。

“师傅,你昨晚又没走吗?”这是徒弟们最常调侃杨永修的话。徒弟们发现,前一天离开时和第二天到车间,杨永修常常保持一个姿势坐在工位上,对着电脑研究项目,一如他面前立着的“党员岗”红卡上的字:担当多一点,攻关高一格,成长快一步。

在数控车间,杨永修是大家公认的发明家。日常工作中,他善于观察,从细微处入手发明创造,申请了18项国家专利,为生产安全、技术攻关打上提质增效的“润滑剂”。

以前,刀具用完都是强行拆卸,容易造成磨损,不仅缩短使用寿命,还影响精度。发现这个问题后,杨永修发明了一款数显式多功能夹套拆卸装置,根据不同刀具大小设置对应参数,让装拆更科学、更便利。经过两年多的磨合试用,目前杨永修已经制作出适合两类常见刀柄的装置,20多种刀具告别了拆卸损耗的风险。

近年来,杨永修奔跑在创新攻关的路上,先后完成了70多项集团级重点试制任务,攻克130多个技术难题,给新红旗轿车装上“大心脏”“飞毛腿”,为企业节约创造价值1200万元。

“改革创新这条路必须走,而且永远没有终点。”杨永修的机床上、电脑桌上都贴着密密麻麻的三维图纸,他向记者展示了今年的研发计划,“接下来打算重点攻关刀具的升级改造,依托工作室继续GC三代发动机缸盖的研发制造。”

重传承:百花齐放春满园

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一汽而言,培养一批数智化技能人才势在必行。转型的重任落在了杨永修的肩头:到普铣班组担任技术负责人,培养普通铣工成为数控铣工。

普铣班组以“90后”技师为主,过去只会操作手动铣床,数控基础薄弱,工作经验不足,转型之路困难。

培养技术工人,动手能力是关键。杨永修将课堂设在班组车间里,在机床旁放置了一台大显示屏,把讲理论和练实操结合起来,手把手传授经验。为了保证学习效果,杨永修开设“一点课”,让徒弟们把操作中遇到的问题集中起来,交流研讨提出解决方案,每周巩固一个核心知识点。

大课打好基础,小灶因材施教。杨永修针对不同徒弟的特征,分别制定个人成长计划,每月组织内部考核,检验学习进度。班组重点试制任务多,杨永修就带着他们一起上,在一线生产中开发他们的优势、磨炼本领。

班组最年轻的成员李国通是个“95后”,刚参加工作不久,在杨永修的指导下,一年多就顺利完成转型,并在集团数控比赛中拿到第3名。“师傅教得特别细致又很有方法,他不会直接告诉你怎么做,而是一步步帮你打开思路,让我在实操中掌握透彻。”李国通对师傅非常崇拜。

如今,普铣班组已经全面完成数智化转型,有的成员成长为吉林青年技术能手、长春工匠,为红旗试制研发团队注入新鲜力量,激荡起年轻技能人才的干事活力和创新动力。

做强民族汽车品牌,道阻且长。近年来,红旗轿车年销量从1000辆增长至30万辆,离不开研发团队的鼎力支持,杨永修这把“绣春刀”也为红旗的改革创新开出了一片新天地。“肩负开拓创新的重任,我想为中国、为更多人造更为舒适、更高性能、更加环保的高端轿车。”杨永修踌躇满志。

原标题:《【卓越工程师】杨永修:数控江湖的“绣春刀”》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