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833.8公里!我国光纤量子密钥分发距离创世界纪录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王蕙蓉
2022-01-21 16:31
来源:澎湃新闻
科学湃 >
字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实现833.8公里的光纤量子密钥分发,创下世界纪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韩正甫教授及其合作者王双、银振强、何德勇、陈巍等,实现833.8公里光纤量子密钥分发,将安全传输距离世界纪录提升了200余公里,向实现千公里陆基量子保密通信迈出重要一步。该成果近期在线发表于《自然·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

量子密钥分发(QKD)为基于物理协议、在远程对象之间信息共享的安全密钥提供了一种有效解决方案。根据量子物理学定律,为保障量子通信安全,携带信号的光量子不能通过经典光学技术放大或传递。因此,信道的传输损耗限制了可传输的距离,这成为构建大规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的重大障碍。

此次团队研究出一种可容忍超过140 dB(分贝)的信道损耗,并实现833.8 公里安全传授距离的QKD系统,创造了基于光纤的量子密钥分发新纪录。此外,经过改进的四相位调制双场协议,使安全码率比以往记录高出两个数量级,提升了50至1000倍。该研究成果在用于建设千公里规模的可靠、高效的地面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方面取得了突破。

如何延长光量子密钥分发直接传输的安全距离,一直是世界当前极具挑战的难点之一。

量子密钥分发(QKD)基于量子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在信息安全层面上提供了可感知窃听的密钥分发手段。光量子是量子信息的天然载体,但线路中不可避免的损耗,限制了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距离。这也是制约广域量子保密通信网络部署和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2018年,英国科学家提出双场量子密钥分发协议,突破了原有的理论极限,但其理论的完善和实验技术的开拓仍极具挑战性。

2019年,郭光灿、韩正甫研究组率先提出了免相位后选择的双场类协议,并首次在300公里的光纤信道中验证了协议的可行性。

最终经过2年多的探索,研究团队提出改进的四相位调制双场协议,并进一步提升了独立光源的锁相稳频技术、高带宽信道相位补偿技术、高信噪比的单光子探测信号甄别技术等关键技术,将光纤双场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传输距离,延长至前所未有的833.8公里。这一重大研究成果,向实现千公里量级的陆基广域量子保密通信网络迈出关键一步。

    责任编辑:李跃群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