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实录|一条求助信息从 “封控区”微信群发出之后……

2022-01-21 21: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天津广播 天津广播 收录于话题#天津广播 591 个 #实录 65 个

益华里小区位于津南区咸水沽镇红旗路,与本轮最早发现阳性感染者的丰达园小区距离不到两公里。从1月8日发现存在密接人员以来,益华里小区就实施了封闭管理。随着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迅速集结,上百人在小区里的住宿一时成了问题。情急之下,39岁的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蔡华兴在社区微信群中发了一条求助消息……

连续睡地铺,有防疫人员血压开始高了

1月8日中午11点40分,蔡华兴刚刚完成上午的工作,准备和同事吃午饭。突然他的手机响了,听筒里传来急促的声音:益华里小区有密接人员,被划为封控区,立即封闭小区,禁止人员流动,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益华里与丰达园步行距离不足2公里

蔡华兴马上丢下筷子,安排同事,火速将四个小区入口之中的三个封闭,并派人到唯一的出入口去值守,严格控制人员只许进不许出。

当时的蔡华兴全身紧张,但并不慌张。这位39岁的转业军人,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勤务学院服役12年,是个“见过大风大浪的人”。2014年5月转业后,蔡华兴就回到家乡天津市津南区从事社区工作。2019年11月,他来到益华里社区,担任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上任才两个多月,武汉就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那时的蔡华兴就带领同事们一起忙碌过一段难忘的时光。

“益华里小区始建于1997年,共有居民楼70栋,居民约7000人。当时也是封了小区,当时怎么封控小区、怎么安排值班、怎么安抚居民情绪,都有经验了。所以这次一说封小区,大家马上就动起来了。”

但这次不同的是,小区要马上安排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并且要在空旷的户外安置检测点位。蔡华兴果断决定,把小区内的篮球场作为检测场地,并马上带着人开始扎帐篷、摆放桌椅。

“一共搭了十六个帐篷,每两个帐篷一组,分成8组。然后就让工作人员拿着喇叭,在居民楼下喊大家下楼集合,排队做核酸检测。有的要再挨家挨户上楼敲门,登记行动不便的老人、孩子,汇总后,再让医护人员上门采样。”蔡华兴说。

与此同时,在津南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协调下,包括天津市胸科医院的医生20名、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医生10名、咸水沽镇卫生院的医生4名,以及来自津南区政府、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残联、咸水沽镇政府、津南区爱心企业的66名志愿者迅速赶往益华里支援。到9日上午10点左右,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共100人已经在益华里小区集结完毕。

▲蔡华兴维持核酸筛查秩序(图中间身穿蓝色防护服者)

完成第一轮核酸检测时,已是转天的凌晨。这时大家才发现:按照封控要求,14名社区工作人员、66名志愿者也都被封在小区里回不了家。他们只能暂时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办公楼里过夜。

之后两天,大家白天从7点开始工作,晚上一直忙到深夜,就因陋就简合衣而眠。几天下来,一些志愿者因为休息不足,已经出现了胸闷气短、血压升高等症状。蔡华兴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大家都是为了我们居民的安全来支援的,忙了一整天,连个好好休息的地方都没有,心里真不是滋味!”

▲忙了一夜的社区工作者在办公室抽空休息

信息发出一小时,临时“宿舍”来了

怎么能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军人出身的蔡华兴想到,必须依靠大家的力量。11日一早,他编辑了一条信息,让所有益华里的社区工作者在朋友圈和社区微信群里发布:

“有在益华里能提供住宿的朋友吗?我们的志愿者也被封控在小区里,没有地方睡觉,已经三天没洗漱了。希望有好心人能够提供空置的房屋,给志愿者们休息。必须是益华里,他们出不来。万分感谢!”

消息发出去后,同事们也开始在各居民群里转发求助信息。忐忑的蔡华兴开始了焦急的等待。

不到一个小时,朋友圈的留言和各微信群里,就开始不断收到居民的反馈:

“我家有空房一套,可以提供免费使用。”

“我有套房子空着,可以给志愿者提供休息。”

“我家的房子没人住,你们可以用。”

“……”

看到这些消息,“硬汉”蔡华兴不由地眼窝发烫、喉咙发紧,“非常感动!”

▲居民主动发布空房信息

由于封控要求,小区居民不能随意走出房门,社区工作者就和提供空房的居民电话联系后,上门去拿钥匙。

居民贾曼华(化名)是从居民群里看到求助信息的,她第一时间联系工作人员,主动提出把自家在70号楼3门1层的一处空房提供给志愿者们使用。11日中午,蔡华兴来到贾女士家门口,接过了空房钥匙。小小的钥匙,放在他手掌里,感觉沉甸甸的。

贾曼华的工作是商场销售,平时顾客有什么问题,她都愿意帮着解决。从8日开始,贾曼华一家四口人就被封在家里,每天都在目睹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的辛苦:“这几天眼见着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每天有多么辛苦,三九天里,在户外给大家做核酸检测,手都冻僵了,还天天这么坚持着。不能让这些为大家做贡献的人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

就这样,短短几天内,就有4位益华里居民为志愿者们无偿提供了4套房屋。在和其他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们商量之后,蔡华兴决定,把这些房子消毒后,先交给来自津南区八里台第一中学的老师志愿者们轮流休息。

“这23名老师志愿者当中,有17位是女老师,年龄最大的50岁。长时间休息不好,有几位已经感到身体不舒服了。有了这四套房子,有水有电,有沙发和床铺,大家的睡眠质量大幅提升,白天的工作效率也更有保障。”蔡华兴说。

当蔡华兴把房子钥匙交给学校志愿者领队、八里台第一中学办公室主任刘瑞成时,刘瑞成也非常感动:“我们作为志愿者来帮助居民,居民们也反过来在帮助我们,真是太谢谢了!”

▲居民提供的房屋

▲八里台一中老师志愿者们

48岁的英语老师崔袁燕,从9日进驻益华里以来,从早晨7点开始工作,一直忙到凌晨一两点钟结束。到了晚上,就挤在益华里党群服务中心的会议室里睡。因为来得仓促,牙刷什么的都没准备。早晚洗漱的时候,只能在卫生间排队等一个水龙头,简单冲冲脸、漱漱口,洗头、洗澡更是奢望。

崔袁燕对此没有怨言。她说,本轮疫情最早的感染者不少都是学生,心疼他们。所以在学校组织志愿者队伍的时候,崔袁燕第一时间就报了名。

9日从家里出发的时候,她只拿了手机和家里的钥匙,其他什么都没带,没想到一进小区就出不去了。她唯一的就是担心休息不好,胸闷气短,自己贫血等老毛病会不会耽误事,拉后腿。

现在有地方晚上能“躺平”了。“我特别感谢居民们,能让我们志愿者休息好,我自己睡了两天囫囵觉,胸口也不觉得难受了。” 崔袁燕说。

“满血复活”的老师们除了组织居民排队检测、用手机扫描居民的身份证信息、在试管上粘贴条形码以外,还承担了采集点消毒、垃圾转运等工作。这样一来,腾出手来的其他志愿者就能发挥更大作用。

被子、小太阳:“社区命运共同体”

解决了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的住宿问题,蔡华兴心里敞亮多了。但他没想到的是,居民们对工作人员的热情帮助还在继续。

当时,部分社区工作人员,包括蔡华兴在内,依然每天晚上只能在办公室的桌椅上休息。多年的部队经历,练就了蔡华兴的一副好身板,和敢打硬仗的坚强品格,睡桌椅甚至硬地板对他来说都能坚持。可一些女同事和上了年纪的工作人员,这样睡久了就感到腰酸背痛。蔡华兴于是向街道申请行军床和被褥。想不到,申请刚发出,听说此事的居民们又开始纷纷伸出援手。

“蔡书记,我家有两床被子,放在房门口了,你们来拿吧。”

“蔡书记,我家还有一个小太阳,你们拿去取暖吧。”

▲居民们提供的棉被

▲社区工作人员的朋友圈

从1月11日开始,益华里小区的居民陆续提供了近十台电暖器、十多张橡胶垫子、二十多床棉被。他们把这些物品放在家门口,让社区工作人员拿去使用。蔡华兴说:

“有个张大姐,是退休的社工,她在2020年疫情刚出现的时候,和我们一起在社区门口值过岗、测过温。她是第一个把家里的两床棉被捐出来的。她说,‘我也参加过防疫,知道社区同志们的辛苦,这两床被子给你们,能帮一点是一点。’”

为了防疫安全,蔡华兴他们拿到居民们提供的这些物资之后,再次进行了严格消毒,才分配到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手中。此后,街道的物资配备也很快到位,大家休息的条件有了极大改善。

居民们更加自觉地配合疫情工作,1月15日,全市市级机关抽调1000名支援津南抗疫的党员干部当中,有11名被分配到益华里。疫情防控效率进一步提高,从第一轮全员筛查用了30多个小时,到后来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一天之内就能完成检测,再到15日的第五轮和16日的第六轮,分别只用了7个小时和5个小时。

▲蔡华兴维持筛查秩序

十多天来的守望相助,让所有防疫人员和居民之间已经形成了如家人一般的默契。

“现在组织居民检测,几乎所有人都是几分钟之内就能下楼,不需要我们再反复叫。而且在采集信息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主动把身份证摆到适当的位置和角度,尽可能方便志愿者用手机扫描。”蔡兴华满是欣慰地说。

到目前为止,益华里小区居民已经完成了8轮核酸检测,最令蔡华兴高兴的是,“检测结果全部阴性”。

作为益华里社区的一把手,蔡华兴从1月8日至今已经14天没有回隔壁小区的家了。但与此同时,他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由于爱人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每天同样坚守在核酸检测的第一线。夫妻两人都没时间照顾孩子,就把6岁的小儿子交给岳母照看,而10岁的大女儿就只能每天锁在家里,等妻子晚上回家之后再做出转天的饭来。每天工作忙忙碌碌,蔡华兴只能抽空跟家人视频报个平安,这让他有些愧疚。

“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跟着大伙儿一块儿,把疫情扛过去。也请广大居民们相信我们,咱们彼此扶持,一定能取得这场疫情阻击战的胜利!”

记者 | 孙博 巩胜男

编辑 | 顾颖

原标题:《实录|一条求助信息从 “封控区”微信群发出之后……》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