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古画里的寒冬雅事,你能做到几件

2022-01-24 07: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文史君 浩然文史

明项圣谟的《且听寒响图》 局部

近日,北方多地又迎来了2022年的初雪。寒冬乃四季中万物肃杀之季,北国冰封,南国湿冷,虫草尚且蛰伏,熊蛇尚且冬眠,况乎人哉?但在这个肃杀的季节里,人不可能像草木花虫那般将根深埋于土地,静静等待来年春风吹拂大地,而是有着形式多样的活动,为生活,为生产,为娱乐,古今皆然。那么,古人在漫漫寒冬中都有哪些雅事呢?

一、寒江垂钓

古人画雪,多寓万物肃杀、天地辽阔之意,无论是枯败的草木,还是被冰雪覆盖的山河,多让人心生萧瑟之感。正所谓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百里无飞鸟,千里无人烟。但是,纵然再萧瑟,人类也不可能绝然于天地之间。

如今的社会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顾寒暑,无畏风霜,都会坚守在自己的位置上。没错,他们就是神奇的“钓鱼人”,你永远无法理解一个钓鱼人有多么执着。这个神奇的“钓鱼人”群体自古就有了,垂钓,尤其是寒江垂钓,自有一种飘然世外的感觉,所以寒江垂钓就成为了雅士和隐士的一种象征。

北宋画家李成的《寒江钓艇图》,全画以山石瀑布为主,远处的瀑布倾泻而下,怪石嶙峋,有一人头戴斗笠,手持钓竿,端坐于孤舟舟头垂钓。令人疑惑,离瀑布这么近,鱼不会被吓跑吗?或许隐士、雅士垂钓,钓的是萧瑟的孤独感和意境。

北宋李成《寒江钓艇图》局部

在北宋许道宁的《雪溪渔父图》中,天地山川的壮大与辽阔被放大,画面主景是万丈的高山绝壁,与岸边独自一人垂钓的钓鱼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画中人头戴斗笠,端坐于岸旁,除此之外,全画寂然无物,就连飞鸟也不见,大有一种“天地之间唯有吾”的感觉。画中山脚就有一处篱笆草屋,应是画中钓鱼之人的家。

北宋许道宁《雪溪渔父图》局部

同样表现天地辽远的还有南宋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马远和同时代的画家夏圭都有一个有趣的外号,马远被称为“马一角”,夏圭则被称为“夏半边”。这两人都喜欢用留白表现出极简孤独的意境,马远的像这幅《寒江独钓图》,一人,一船,一钓翁,飘然于江中,满满的孤独感。

南宋马远《寒江独钓图》局部

寒冬钓鱼不会冷嘛?当然很冷,但是就算是冷,也无法阻挡钓鱼人的热情。明代陆治的《寒江钓艇图》,图中大雪纷飞,隔着画都能够感觉到有多冷。但是就是这么冷的天气,一老翁依然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坐于船头。老翁的身子蜷缩着,一半缩在船舱内,可能是天气过于寒冷,老翁不敢赤手拿鱼竿,而是用一块蓝色的布包裹着双手。

明陆治《寒江钓艇图》局部

寒江垂钓固然对于雅士来说是一件趣事,但是冬日垂钓对于垂钓之人而言也有不少的困扰。北宋范宽的《寒江钓雪图》中,天地皆白,河面碎冰上堆积着雪,时不时会顺着河流而下,给垂钓之人造成极大的困扰,不仅会惊走鱼儿,还会缠上鱼线,真分不清是在钓鱼还是在钓雪?

北宋范宽《寒江钓雪图》局部

二、读书会客

隆冬酷寒虽然难耐,给垂钓的雅士造成了不少的麻烦,但是也并非完全没有好处。相比春日的热闹与夏日的浮躁,冬日的万般寂赖却为寒窗苦读的士子或者读书人提供了安静的环境,让他们得以安心读书。南宋佚名画家所作的《雪窗读书图》描绘的即是此景。

画中,小屋藏于岩壁树木之下,足见此地的偏僻。白雪铺满了屋顶,在屋内小院内堆积成了小山,屋内的士子打掉窗户上的积雪,开窗借光展卷读书。院内不知种的是何树,依然郁郁葱葱,但是小院的大门紧闭,还用棍子撑住,表现出了院主人不想被打扰,尽管在冬日里如此偏僻的地方并不会有什么客人。院主人此时更想埋首于经史典籍之中,或是在寻求心灵上的慰藉,也有可能是在为将来的飞黄腾达忍耐独孤。冬日的安静是他最好的助手,但冬日苦寒,也很有可能遭遇宋濂一样“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的遭遇。

南宋佚名《雪窗读书图》局部

这幅画中的士子闭门读书在画中并非孤例,明代画家萧云从的《雪岳读书图》更能让我们感受到冬日的感觉,不大的屋子隐于雪松之中,屋顶的白雪几乎让小屋与周围的雪松融为一体,唯有打开的窗户和端坐于窗前的士子才能让我们感受到小屋的存在。

明萧云从《雪岳读书图》局部

有些人喜欢在屋内读书,图的是一份清静,但也有人将读书视为打发时间或者是与天地沟通的一种方式。据传是南宋李唐的一幅《观梅读书图页》和南宋画家夏圭的《梅下读书图》所描绘的主题都与梅花相关。

南宋李唐(传)《观梅读书图页》

梅花迎霜傲放,历来被文人雅士视为高傲不屈的象征,尤其是夏圭的《梅下读书图》,画中的主人公乘一舟泛于湖上,一手持书,头顶便是盛开的梅花,暗示了他不凡的志向。

南宋 夏圭《梅下读书图页》(局部)

能够在冰天雪地中寻得属于自己的那份安宁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获得安宁的,况且有人喜静也有人喜闹。在冬日里烫一壶酒,与来访的客人好好聊上一聊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南宋夏圭的《雪堂客话图》即是一例,画中村舍被皑雪覆盖,被树木萦绕,下临河流,河上还有一小舟漂浮,应是来访客人所乘之舟,画中的环境幽雅,两人坐于窗前,正热烈地商讨着什么。

南宋夏圭《雪堂客话图》局部

南宋刘松年的《仿高克明溪山雪意图》,一座结垆于湖边的小屋正在招待客人。小屋内隐约可见三人,一人端坐,似是长者,另二人站立,其中一人躬身托着什么。

南宋刘松年《仿高克明溪山雪意图》局部

客人来访,都会聊些什么呢?是聊家常,还是论古说今,清代溥心畬的《雪山论古图》就直接给出了答案。《雪山论古图》中的两个人对坐于山间的廊屋内,廊屋被山中雾气遮盖,看上去就像是漂浮在山中似的。雪山大雾,白鹤松树,给画添上了几分仙气。

清溥心畬《雪山论古图》局部

以上是访客见着了的,还有访客没见着的。要论历史上冬日的哪场拜访最为著名,无疑要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王徽之拜访戴安道。话说山阴一夜大雪,皎白无垠,住在山阴的王徽之突然甚是想念自己的朋友戴安道。于是他便乘舟行了一夜到了戴家的门口,但是他并不进去,而是突然返航回家。

撑船人不解,问王徽之为何,王徽之答道:我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又何必一定要见到他呢?此事遂传为美谈,被视一件雅事。此后历朝画家都有以此为主题作画的。

元黄公望 《剡溪访戴图》局部

三、赏景

寒冬虽然难耐,但冬日雪景毕竟是天地一绝色,雪霁之后,天地辽阔,空气晴朗,山河别有一番韵味,这对于那些喜游历的雅士而言是一次不容错过的赏景机会。赏雪景,自然要远赴郊外,最好寻得一处高山密林,怪石嶙峋之地,既可俯视苍茫大地,还可欣赏各色景物,枝上雾凇等等自然不在话下。

明代画家谢时臣的《武当霁雪图》描摹了武当霁雪之后的胜景,山上武当道家大殿高耸,雄奇瑰丽,殿前已有游客在游览,而当我们目光向下看去时,还可以发现通往山顶的路上还有成群结队上山观景的人。

明谢时臣《武当霁雪图》局部

在另一位明代画家蓝瑛的《画雪图》中,我们同样可以看见两个穿着悠闲的游客正持杖行进在山间,《画雪图》高达3米,游玩的人客被安排在了最底部的溪间小桥上,二人中一人头戴斗笠行进在前,一人在后伫立欣赏着雪景,二人所站立的地方并不是画中的最美之处,但是凭这也足以让人流连忘返,更何况前面那些更胜之景呢?作者别具匠心的安排让我们更加形象地感觉到了画中的美景。

明蓝瑛《画雪图》局部

明代兰瑛的画很有特点,他喜欢在画中用一些较为别致鲜艳的颜色,与其他人的雪景图不同的是,他的雪景画总能激发人们出行赏景的欲望。上面的《画雪图》是一例,下面的《溪山雪霁图》也是一例,这可不,雪刚停,画中的主人公便迫不及待地乘舟出游了。

明蓝瑛《溪山雪霁图》局部

前已言及,冬日里最受人欢迎的花莫过于梅花了,在画里面我们也常常可以看见文人雅士组队寻梅的场景。如明人王鄂的《踏雪寻梅图》和戴进的《踏雪寻梅图》。

明王鄂《踏雪寻梅图》局部

明戴进《踏雪寻梅图》局部

而下面这位明显是寻着了的:

明陈洪绶《摘梅高士图》局部

文史君说

冬日,原本是万物将息,天地浩渺的季节,但是人类不是草木熊蛇,不能蒙头睡上一大觉等待春风拂晓。更何况,冬日雪景乃是天地一绝色,今日的人们依然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美景所吸引,更何况充满诗情画意的古人们呢?寒江垂钓,深山读书,踏雪寻梅,访客不归,不仅是一种生活图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让我们为之感动。

参考文献

王念祥:《古画观止——中国古代山水画鉴赏》,湖北美术出版社,2010年。

(作者:浩然文史·景苏)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原标题:《论生活态度我最服古人,不信你看古画里的寒冬雅事,你能做到几件》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