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看上海中小学如何普及传统文化:茶艺课程、扎染工坊……

澎湃新闻记者 李菁
2017-03-21 18:23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二师附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七彩武林风。 教委供图

上海二师附小开设茶艺课程、中原路小学建立儿童扎染工坊、静安区第一中学小学开设《梨园文化》课程……这些别出心裁的课程纷纷走进学生课堂。

“上海的教育系统包括学校,在弘扬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实际上是走在全国前列的。今年诗词大会中的重要选手,有好几位出现在上海。” 华师大古籍研究员方笑一说。

其实,早在2014年上海教育主管部门就开始注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小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校本课程实践探索。

中原路小学扎染校本课程展示《染韵》。 澎湃新闻记者 李菁 图

多学科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3月20日,上海市“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实践”项目成果发布会暨论坛活动在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举行。

在项目成果发布会现场,上海二师附小的学生们进行了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茶艺、书法、诵读、舞蹈的组合式表演《小茶叶之旅》。

二师附小的校长蒯峰梅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二师附小积极鼓励教师开发各种校本课程,茶艺课程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学校还特地建设了面积远超出普通教室大小的茶室,“通过习得茶礼,我们希望传统文化渗透进孩子的内心,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

同时,上海市中原路小学校长钱文静介绍,中原路小学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是从课程文化建设着手,以传统手工艺扎染作为切入口。

经过近十年的课程建设之后,中原路小学积累了很多的课程资源,比如校本教材和相应的教学课件;校园内还建立了一个儿童扎染创意工坊。由此,成熟的扎染课程成了杨浦区域学校共享课程,也成为中原路小学传统文化建设的龙头。

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获悉,早在2014年,上海市教委就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现状的网络调研,调研认为: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应多样化,满足“活动化”“生活化”和“非功利化”的诉求;同时,调研对象还普遍期待传统文化教育的独立课程和优质教材。

循着调研报告的思路,上海市中小学开展学校课程建设研究,如今在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方面硕果累累。比如,浦东张江高科实验小学开设《中草药探究》课程,闵行区七宝第三中学开设《七宝皮影我探究》课程,静安区第一中学小学开设《梨园文化》课程……

二师附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展示《小茶叶之旅》教委供图

传统文化学习应“从娃娃抓起”

《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唤醒了人们心中的“诗和远方”,然而也有人质疑,这种 “诗词热”是不是昙花一现?

对此,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副研究员方笑一认为,传统文化热潮能持续多久,有赖于教育工作者、传统文化研究者的有力推动。如果能以民众容易接受的方式做一些好的推动、普及工作,传统文化的热潮就能够在民众之间持续下去。

“上海的教育系统包括学校,在弘扬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实际上是走在全国前列的。今年诗词大会中的重要选手,有好几位出现在上海。”方笑一说,现在很多中小学自编的校本教材,在内容上比较丰富也比较亲民,实际上已经走出了学校,购买它们的普通读者有很多。

在传统文化的教育方面,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方笑一有一个鲜明的态度——“从娃娃抓起”,要趁孩子记忆力好的时候,把优秀的古诗词先背下来。

“学习古诗词不是为了考试,是一辈子的事情。” 方笑一认为,虽然高考中古诗词占比有限,但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不应抱有如此功利的态度。孩子需要从小锻炼和培养人格修养,学习古诗词,能够让孩子与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那些灵魂相沟通。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