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14年后,汶川地震重灾区的儿童们,终于有了梦想改造的新家

2022-01-26 08:1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父母堂 父母堂

《梦想改造家》一月初的第8季收官之作,是为一群在14年前汶川地震中,遭遇家庭变故的孩子改造一所公益农场。

这一期背后的故事,看哭了好多人。

1

他们没有血缘关系

却是彼此最亲的家人

北川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的重灾区之一,数十万间房屋倒塌,15000多人被夺去了生命,幸存下来的完整家庭不到10%。那一年,好多北川的孩子失去了家。

汶川地震使得北川县城搬迁,让无数的道路改变,更使得无数家庭被改变。当灾后重建基本结束,志愿者如潮水般褪去,很多人认为,地震带来的影响已经慢慢过去。

但是,地震带来的影响是持续而长远的,高叔是2008年汶川地震后进入北川的志愿者,他说:

“无数的家庭被破坏,新的家庭需要重新组建,这个过程的艰难是一般人难以了解的,这一点在震后13年的今天更加凸显。”

作为在北川深入服务的志愿者,高叔的团队看见了不一样的需求——汶川地震后重组、高龄再生育的家庭;父亲母亲地震中遇难、家中成员有大病的家庭;父亲母亲生病去世、意外去世、离异,留下的老人和孩子,他们怎么办……

据统计,在2017年这类困难家庭421个中有121个,占比28%。

那些亲人没有抚养能力、无人抚养的孩子们,被称作事实孤儿,或者困境儿童。

想要真正帮助到这些孩子和他们的家庭,仅靠单一的经济资助是远远不够,他们需要更持续、更综合、更全面的照顾和成长支持。

在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的东升村,高叔和他的团队办起了一个“公益农场”,从2016年起接手帮助这群孩子。

农场由一片老旧的农家乐改建而成,目前这里收容着20个来自周边山区贫困家庭、遭遇重大变故的孩子。

农场一共有7个“家长”,也就是工作人员,在政府资助和社会捐赠的帮助下,给孩子们提供生活照顾、学习辅导、心理辅导等综合性成长服务。

孩子们按照来到农场的先后顺序,拥有自己的数字(小名):老三、五妹、幺幺……

汶川地震发生时,老三的父亲正在住院,医院是地震伤亡最大的一个地方,父亲不幸遇难,那时老三只有五个月大。父亲去世后,母亲也离开了,住在山里上了岁数的爷爷奶奶没有能力抚养他。

老三的父亲长眠在老北川的地震遗址下,每次家访,高叔都会带老三来遗址看看父亲。

其中有个孩子久病在床的父亲去世的消息传来,孩子们彼此安慰的同时,也在担心一件事:自己迟早会成为真正的孤儿。

五妹的父母虽然都在,但母亲在生下她后不久就进了医院,家中的父亲患有帕金森,生活只能勉强自理,没有能力抚养女儿。

高叔带五妹回家探望父亲时,五妹和父亲离别那刻,眼泪喷涌而出,在上车准备回农场时,又跑下车紧紧抱住父亲。

她舍不得爸爸,也担心爸爸的病,担心他一个人能不能好好吃饭,天冷了能不能好好保暖……

虽然汶川地震已经是14年前的事了,很多孩子依旧活在它的阴影中。有的孩子在学校,会受到同学的嘲笑:“你连爸爸都没有”“你连妈妈都没有”……

对于这里失去亲人的孩子来说,高叔和其他“家长”就是父亲/母亲/家人一般的角色。

孩子和“家长”之间都没有血缘关系,却是彼此最亲的家人。

孩子们周一到周五住校,周末和假期回到农场。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平复创伤、健康成长,“家长”尽一切所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骑行、种田、组建乐队……

农场最常做的是生态教育,提倡孩子们有尊严地受助,为自己的生活而努力。通过劳动,吃上自己种出来的瓜果蔬菜。

2

改造前

他们的生活是这样的

这片农场占地面积很大,1300平方米的建筑体、1300平方米的广场、300平米户外功能区以及3亩地的农作物种植区。

但农场大部分空间都是废弃的,缺少有效利用,功能区划分不合理。加上年代已久,基础设施逐渐负荷不了孩子们的正常生活,甚至还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孩子们的住宿空间很狭窄,房间里仅有的家具是上下铺、极少的柜子,以及多人共享书桌,没有每个人独立的储物空间,通风差、无采光、潮湿、不保温……

农场的卫生间配置在小平楼一层,卫生条件较差。

厨房直接用了原农家乐的后厨,虽然面积不小,但只有一个风扇排气,一炒菜整个厨房都烟雾弥漫。灶台简陋,做菜、出菜动线设置也不合理,同时还有卫生、潮湿、昏暗等基础问题。

图书馆是餐厅、阅读、会客为一体的公共区域,书架上塞满了书,不少地方缺少螺丝,有随时倒塌的风险。

室外的活动区域地面崎岖,凹凸不平,体育活动场所的旁边就是停车位。

对于经历过地震又在活跃板块上的北川来说,安全是重中之重,然而改造前的墙体,仅有薄薄的12厘米厚度,整个农场的内墙外墙急需加固。

如果要改造,是一件大工程,对公益性质的农场来说是笔负担不起的开销。

后来,农场报名了《梦想改造家》,初心很简单,就是想给孩子们一个更好的家,健康成长。

每一个孩子都有着对“新家”的畅想,淳朴而简单:有的孩子长大想当厨师,因为怀念以前爸爸给他做菜的味道;有的孩子想给高叔准备一间办公室,这样他就有专属的空间办公和会客;六妹想要一个树屋,可以跟天上的爸爸妈妈说说话;第11个来到农场的幺幺最大心愿是想要一个收纳空间,可以小心存放他父亲生前给他留下一条围巾……

3

历时5个月

孩子们期待的一天终于到来

节目组请了6位设计师来到农场,和孩子们同吃同住,走进他们的生活,希望能够通过设计中的点点滴滴,帮助到这些孩子们。

历经5个月的磨合和努力,改造后的农场不再是废弃的农家乐,而是孩子们梦想中的温暖家园。

宿舍的每一件家具都为孩子们精心设计,比如圆弧边角、云朵把手……▼

图书馆现在是一柜到顶的书柜设计,能够收纳近20000本书籍。▼

学习也有专门的自习室,采光明亮,每个孩子都可以拥有自己的专属座位和小台灯。▼

厨房也发生了巨变,整体基调十分温馨,做菜区和出菜区功能划分明确,孩子们平时也很喜欢参与到做菜之中,特意增加了适合小朋友身高的灶台和切菜台。可移动的餐桌可以组合任意的形状,当餐桌被摆成长桌时餐厅摇身一变就成了手工教室。▼

农场里新增的“兔子岛”“昆虫屋”“树屋”,也别有一番乐趣。▼

室外过去混乱没有秩序的区域,设计师也重新做了规划。▼

除了节目组和设计师的付出,农场的改造还有很多社会公益力量涌入:200人次的北川志愿者前来帮忙,多个小商铺捐赠数千盆花卉,爱心企业捐赠门窗,迪士尼志愿者送来玩具……

从废弃的农家乐,到社会工作者们和孩子们共创的家园,这个过程寄托着20个孩子们对家的期盼,也汇聚了整个社会的爱心。

农场里有很多白色云朵的设计,有人质疑白色的元素是不是太多了,软装大多采用了白色,小孩子贪玩,白色禁不起折腾。

高叔有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过改造后孩子们的感受,他们无一例外都更加爱惜农场的这一切。

白色的“家”也会让孩子们更加懂得珍惜和来之不易,这也是一种教育。

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爱,他们的梦想都值得被守护,希望这里所有经历过不幸的小朋友都能拥有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未来。

- The End -

原标题:《“新家”太漂亮了!14年后,汶川地震重灾区的儿童们,终于有了梦想改造的新家!》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