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音乐节目这么多,它们靠什么活下来

疯爷
2017-03-24 15:06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最近有爆料称,“某卫视的重磅音乐节目录了几期,苦于找不到金主上门,现录音棚已拆,前途未卜。”——这在圈内已经司空见惯的事,倒是外界的过分关注让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当下真的有很多音乐节目在播,它们是靠什么活下来的?

湖南卫视的《歌手》,是一季度音乐节目的标杆,这点毋庸置疑。不过,如果让《歌手》跟自己过往的辉煌比,那可就还差了点。不管是收视率还是歌手表现,都在走下坡,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除《歌手》外,近期还有这些音乐节目在播:《厉害了!我的歌》、《天籁之声》、《超强音浪》、《围炉音乐会》、《耳畔中国》……如果有些节目没听过,也很正常,毕竟你们也看不过来。可是,这苦了我。为了写这篇文章,我把这些节目都大致看了一遍。

挨个说吧。

《厉害了!我的歌》剧照,实在无法配文字。

在这批节目里,北京卫视《厉害了!我的歌》还算是有点看头的,以至于有网友发声表示不满,“北京卫视把宣传费都用在《跨界冰雪王》上了,这个节目零宣传。”

李玉刚唱《一人饮酒醉》,热度很高。

节目模式是将“喜剧人+音乐人”组成CP战队,比如:杨树林+李玉刚。每组喜剧人以独特的方式演唱音乐人的经典曲目,选择三首音乐曲目作为限定条件。每对组合即兴发挥,表演音乐喜剧小品秀。表演的主题包罗万象,涵盖时事热点、致敬经典、年轻人的生活态度等。

整个节目就一个字:演。唱歌对口型、喜剧NG不停、神曲也很魔性,各种混搭,各种无厘头,各种瞎演瞎拍。后期也很给力,做到了贴合年轻观众群。初看节目,都要往左上角再三确认,这真是北京卫视的节目吗?太不敢相信了。

《厉害了!我的歌》主持人在节目开场时表示,“我们的节目仍然没有冠名”。

没有冠名商,是硬伤。导致整个主创都在放飞自我,不停地对屏幕前的金主喊话,很是搞笑。这节目,算是试验品吧,比较耳目一新。

《天籁之声》是东南卫视的。它不是东方卫视的《天籁之战》,也不是山东卫视之前那个《天籁之声》。你知道我在说什么吗?

东南卫视的《天籁之声》,主打民族音乐。

东南卫视的《天籁之声》主打民族元素。每期节目中,六位歌手及其幕后音乐团队将围绕民族元素的主题进行选歌和二度创作,重新组合各种因素。每期获得好评最多的金曲,将被收录到金唱片中。如果喜欢民族音乐,看这个节目会非常有感觉。腾格尔、阿里郎男孩、扎西顿珠、张惠春、彝人制造等都在。

这节目是某品牌的面膜冠名的,还有洗发水什么的,没“裸奔”。外加这样的节目类型具有特定的意义,所以赚钱是肯定的。只是,“金曲”在哪儿呢?

《超强音浪》是山东卫视跟东方娱乐一起出品的节目。官方介绍是这样的:“这是一档还原音乐本质,区别于如今大行其道的音乐选秀类节目模式的,独辟蹊径的音乐游戏访谈类棚录综艺节目。”

《超强音浪》现场玩游戏。

看明白了吗?“音乐+游戏+访谈”类的棚综。哈哈!这类型也能想得出来。说实话,看完这节目还是能感受到节目诚意的,那就是——每期都在努力修改,以求做到更好。

开场歌曲,大多是《快乐老家》、《九百九十九朵玫瑰》这样的老歌。很土是不是?细分省份之下,老年观众就是爱看这个啊!然后,针对每个不同的明星,会安排不一样的环节。

主持人林海不错,卖力协调一起玩游戏。五人组成的主持群,让整个场面看起来很嗨。另外,以薛之谦目前的身价来说,他的到来也能感受到节目有多舍得了。

《超强音浪》播到一半,有了总冠名。

商业化方面,《超强音浪》也在不断做努力。第一期是口播一个冰箱,播到一半连总冠名都有了,到后面各种广告加起来已有五个金主。甭管钱是怎么来的,至少在赚钱的路上奔,不是吗?

《围炉音乐会》“裸奔”。

四川卫视的《围炉音乐会》,周四档播出。该节目类型是音乐故事秀,主打“唱歌+分享”。虽然有黎明、李晨、费玉清打头炮,但是后面的嘉宾是崔健、杭天琪、张行、黄大炜、赵传、陈明等。整体气质偏老,甚至有点“活化石”的意思。嘉宾上台干什么?举办一个小型的歌友会。唯一能看得出水平的,是2014年快男阔别三年后重聚,体现了手艺人的综合实力。

2014年快男阔别三年后,在《围炉音乐会》重聚。

节目低成本,没有冠名也就还好吧。如果分享故事的时候,往感动上再专业一把,效果可能会更好。

最后一个了!这个节目叫《耳畔中国》。先来看看介绍——这是一档代表“中国声音”的节目,它见证、记录、讲述着中国故事,传播着歌声背后悠久的中国文化,拥有着殿堂级的艺术表现力。

嗯。这是一个竞技类节目,共十期,包括对战海选赛、晋级赛、半决赛和总决赛。蔡国庆、雷佳、阎维文、王黎光、郦波、捞仔坐镇,让这个“学院派”节目更“正”了。

开播当晚,很多人大喊:文化类节目回归了!文化类节目的春天来了。好吧,那就算春天来了吧。

《耳畔中国》剧照

节目是某新型手机冠名的,如果用严格的投放标准产出比来衡量节目的话,估计金主有很多话要说。

请注意,我上面聊的这些节目,其实没有说衡量标准,也就是收视率、点击量、口碑等。如果真要细究,根本没法聊下去。

存在即合理,为什么会有这些节目呢?

首先,经过《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节目大量探路后,音乐市场已经被拓开。不管是观众还是广告主,一看方案就知道这是干什么的。别吹得那么牛,你总得有歌手吧?总得有歌曲吧?那就差不离了。所以,这种类型的“底”摆在这,好坏有个谱。

其次,这些节目诞生出来,都各有目的。播出平台要内容,总不能开天窗吧,亏本也得做;上面有指示,贴合指导精神也得努把力;客户有“闲钱”,挑来挑去最后还是得找个节目投,所以就有了合作;画饼、图名声、搞IP等目的,就不多说了,几乎每个节目都有这动机。

再次,你看看这些节目的幕后人员,基本可见贵圈那些专业人士,捞仔啊金志文啊等。再看看歌手,来来回回也就那些。随便组一组,就能成一个局。从大节目游一轮,再到小节目献个曲,既还了人情赚了钱,还能满足办不起演唱会的心愿……好像有点刻薄了,其实并没说错。

最后,你看看这些音乐节目,基本是领域的细分或者做嫁接。要么是民族歌曲,要么选专业歌手,要么跟喜剧混搭,要么玩访谈游戏等真人秀。反正,都在进行各种尝试。这样的模式混战其实也是一件好事,大浪淘沙之后,让观众用脚投票,看谁能笑到最后。现在不是提倡原创吗?这就是最好的时代。只是,千万别跟他们聊成本,很容易冷场。

哈哈!你们是不是在猜文章开头爆料的到底是哪个节目?就不告诉你。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