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发现死亡鲸鱼后续:标本团队计划明日解剖,或需处理一周

上海附近海域发现的死亡鲸鱼一事有了新进展。
3月22日上午,上海科技馆标本制作专家开始对这条鲸初步处置,解剖计划于3月23日开始,或持续一周时间。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渔政部门了解到,3月22日凌晨,渔政人员借助涨潮的时机,将死亡鲸继续往岸边拖动了3米左右,让鲸大部分身体离开河道水域。
当日上午,上海科技馆12名专业人员携带专业装备赶赴现场,标本制作专家开始对这条鲸作初步处置。但由于天气持续下雨,鲸的尸体处在室外,天气条件不足以对其解剖。
上海科技馆自然史研究中心标本制作中心副主任单鹍表示,对鲸的处理尚需一礼拜,“处理不光是把它的骨骼处理干净,而且要把它的肉及剩余的残留也处理干净。残留的肉,要用袋子把它包好,再进行焚烧,无公害化处理。肉是没有用的,做成标本的仅是骨骼。把骨骼拿回来后,进行处理,处理后进行装架。”
单鹍回忆道,他们之前处理过一条约10米的布氏鲸,当时,那条布氏鲸是在上海崇明岛搁浅的,现已收藏于上海自然博物馆。
目前,为减少现场解剖对河道环境的影响,市渔政处在相邻河道放置了长约50米的围油栏,并准备了100片吸油毡,防止解剖过程中可能析出的油脂流入河道中。
3月20日上午,渔政部门接报,有渔民在大治河口外海域发现一头死亡鲸,位置在东经122度06分,北纬30度58分,渔政部门即指令现场的渔民将死亡鲸拖回港内。
3月20日下午3点30左右,死亡鲸被拖至大治河水闸。经渔政人员现场察看,该鲸鱼体高度腐烂,一个鱼鳍已缺失,鱼体约长22米。
3月21日上午,渔政部门请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科技馆等单位专家到现场,由专家作解剖,初步分析原因,研商处理方案。初步处置方案是,将鲸就地解剖,取其骨骼,经后续处理制成骨骼标本。鱼体肌肉及其他的部分将分解袋装后,运至奉贤无害化处理厂焚烧处理。
上海是沿海城市,发现鲸的踪迹并非十分罕见。据《东方早报》报道,2009年11月12日,有渔民报告,崇明东滩发现一头搁浅巨鲸,发现时尚未死亡。但由于长时间脱离海水浮力,巨鲸胸腔已被压断,于13日中午死亡。14日,上海市渔政监督管理处工作人员会同上海海洋大学专家赶赴崇明东滩,专家测量其长10米,重近十吨,并断定其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布氏鲸。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3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