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8分心思,2分力气,复旦二宝妈不急不缓,带娃6岁读到英文高章

2022-01-27 13: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檩子:花友 @Cecilia漫兮 是一位90后全职妈妈,复旦本科法语专业,曾前往巴黎政治学院交流学习。育有两娃,儿子7岁,女儿5岁。目前儿子已经通过家庭英文启蒙,在5岁实现英文自主阅读,6岁达到能读英文高章书的水平(参考英文版《哈利波特》难度)。

启蒙过程中,妈妈和孩子都没有太大压力,没走太多弯路,没花什么冤枉钱。使用的材料,付出的努力也少了大半,基本是水到渠成。今天要分享就是作为懒人妈妈,怎么在一拖二的情况下,靠家庭力量带娃英文从零开始走到自主阅读的方法和经验。

@Cecilia漫兮 自言英文上是一枚考试型选手,并非她所长,所以启蒙策略上思考得很多,这份经验可以说是一份花大心思,小力气的0-5岁家庭英语启蒙攻略!可借鉴性还是比较强的,不多剧透了。

本文由花友 @Cecilia漫兮 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

------ 以下是正文 ------

我和队友都是上海人,目前在昆山住,周围没什么鸡娃气氛哈。

我的英语水平还可以,六级600多分,但是属于考试型选手,口语不太好,专业是法语,法语是专八优秀,以前在四大会计事务所工作,现在是全职妈妈。娃爸是律师,英语水平比较一般,六级刚及格的水平,爸爸平时下班回家就会陪娃。孩子一个男孩7岁,一个女孩5岁,目前在上私立学校。

因为经常有小伙伴问我,你们家的娃是怎么进行英语启蒙的,我往往只能寥寥几语和她说个大概,推荐几套书,几个App。

总觉得管中窥豹不得全貌,反而可能会误人子弟,所以有了这篇文章,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点思路和参考。

作为英年早婚早育,没有老人保姆帮忙,要兼顾家务做饭早教装修,家里还没有矿,每天被俩娃折腾得团团转的老母亲(听起来好像是被全网唾弃的那种最底层全职妈妈了,我看《82年生的金智英》都要感叹她咋那么好命,呸呸呸,还是不要吓坏未育的小伙伴了)。

作为英年早婚早育,没有老人保姆帮忙,要兼顾家务做饭早教装修,家里还没有矿,每天被俩娃折腾得团团转的老母亲,我的当妈格言是:能偷懒搞定的,绝不会努力;能躺平完事的,绝不站起来。

但我同时也相信另外一句话:不要以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启蒙思路

一拖二的我,要用最省力的方式

带老大英语启蒙

在孩子的英语启蒙这件事上,我的想法也是一样的。

找到性价比最高,对我和儿子都最为舒适且高效的学习方式(此处划重点:主要是妈轻松就好),之后的所有努力,才是有价值的。

具体到父母方法论来说,就是:

确定英语学习目标

判断孩子当前水平

找到符合水平的学习资源

在合适的时间节点引入

善假于物,不做无谓的自我感动式努力

靠兴趣而不是监督,引导自发进步

建立“学习—成就感—学习”的正向反馈循环

在前进方向中掌舵,不断微调方向

自认为在这点上,我们的启蒙之路还是比较成功的,虽然不一定是效果最好的,但是胜在妈妈和孩子都没有太大压力,没走太多弯路,没花什么冤枉钱,和大多数网上的经验帖比起来,确实使用的材料和付出的努力也少大半,基本是水到渠成。

但是,每个孩子的个性、兴趣、天赋条件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主要想介绍的不是某个动画片,某本书,某个App,我会和大家分享我选择背后的逻辑。

情况类似的小伙伴们可以借鉴,情况有差异的可以在某部分做出自己的调整。

6岁儿子目前英文听力无障碍, 口语流畅, 读到高章

听:日常听力,故事类和简单科学类英文讲座听力无碍。目前用英语看动画,听数学、乐理、TED-Ed等课程都没有问题,应该和同龄母语孩子听力水平不会相差太大。

说:和外教日常交流无障碍,照书阅读也很流畅,发音和语调老母亲自认为比较标准。但是流畅叙事或者演讲没有经过刻意训练,是个短板,主要障碍在于缺乏条理和思想性,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语音语调妈妈还是很喜欢的。

读:大班毕业后的7月进行的最后一次Star测试:GE6.0(相当于美国小学生六年级开学的平均阅读水平)。鉴于美国公立学校学生的平均水平和这个测试的局限性,我觉得Star测试的结果应该是有一些水分的。

经过观察,AR4.0-5.0左右的阅读材料是他可以较好理解的,大概在高章书入门水平。

写:短板,目前仍然在野蛮生长阶段,没有经过刻意的写作技巧练习和单词拼写训练。能写很长的文章但是毫无章法,处于所说即所写阶段,表述比较口语化,单词拼写主要靠Phonics,所以会有一些错误,但是在这个阶段我没有特意去纠正。

主要原因是觉得在学前主攻写作是一件事倍功半的事,不论从生理(小肌肉发育),还是心理(对世界的认知和思维水平)都尚不成熟,所以选择在孩子进入小学以后再慢慢进行规范化。

大班的时候记录了圣诞表演的所有台词

再分享两点我对家庭英语启蒙的个人之见…

语言学习有其特殊性-具备敏感期:对于语言学习来说,有一个特殊点在于:我们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 孩子对语言的习得是有自己的敏感期的。

为什么初生的幼童,没有经过刻意的训练,在一年半之后就可以迎来语言爆发期,仅仅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可以完成从蹦单字到流畅表达的转变?

而对于成年人来说,学习一门语言的最初阶段会比孩子快一些,但是最后总是达到某个无形的玻璃天花板?

我一直比较不赞成在孩子年龄较小时进行灌输式,知识类的语言学习。对大多数幼龄儿童来说,这完全是事倍功半,本末倒置,底层能力的建立比寥寥些许知识重要得多。

但对这类有很明显敏感期的学科,或者是本就是组成底层能力一部分的知识, 我认为父母在孩子还没有能力自主安排学习的时期,除了有必要为孩子搭建学习系统化体系的主干,还需要筛选合适的学习资源,像绿叶一样一点一点装点这棵大树。

然后,在孩子能力渐长之后,教会孩子搭建大树的能力,渐渐退出,静候孩子搭建属于自己的大树。

父母自己英语不好也完全不用担心,水平达到国内义务教育阶段基本能力,就足够带娃入门:可能会有人认为我是语言专业毕业的,所以在教孩子英语方面有一些优势。其实并非如此,我对学习语言并没有很大的兴趣和天赋。

我是从3年级开始学英语,进了大学才开始学法语。虽然能在以阅读和写作为主的标化考试中取得很高的分数,但是我从来不敢说我擅长英语或者法语。

一直觉得我的考试靠的大多是记忆+技巧+逻辑能力。加之刻意训练其实非常痛苦,所以练习时间不够,我听说能力实际上非常差,遇到外语长文也是会不自觉地抗拒阅读,所以非常羡慕原版娃们的能力。

娃爸英语则更不用提了,托福及格线也考不到的选手。但自从儿子的英语学习迈入正轨以后,我就基本把督促英语学习的任务交给了娃爸。

所以,觉得自己英语不太好的父母也完全不用担心, 只要有义务教育阶段基本的英文能力绝对足够领孩子进门。

启蒙实操

慢就是快,启蒙六年

四年用来攒听力词汇, 花一年冲自主阅读

我家儿子是2014年10月出生,经过我对他自小以来的观察,是一个语言天赋中等,最多偏上一点点,数理思维能力较强的孩子,遇到感兴趣的事物专注力很强,反之就注意力涣散,和大多数男孩一样喜欢动个不行。

和自家妹妹对比, 在语言方面的优势是语音的模仿能力明显比较强,所以从学说话开始,发音就比较标准,口齿也很清晰。

但是短板也很明显,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男孩晚熟还是因为是个直男的缘故,情商有点吊车尾,很多话的言外之意是听不太出来的, 对于语义的理解能力可能会差一点。

下面分「0-4岁入园前」和「4-5岁」两个阶段,来分享我带儿子进入英文分级阅读之前,做的那些准备工作。

0-4岁入园前:听儿歌, 绘本, 看动画,

打通娃的听力关,积累1000听力词汇!

入园前,家庭环境几乎就是学习语言的全部。

0-4岁入园前这个年龄段,我比较想把它称作前启蒙期。

不知大家有没有种过花,有一种说法叫做“僵苗”,说的就是把植物种进土里后,植物就好像冻僵一样一点都不生长或者生长非常缓慢。

其实,僵苗的植物很多只是表面上停止生长,很多拔起来一看根系早已经悄悄长满了花盆,只待条件合适,新芽很快就一飞冲天了。

0-4岁这个时间段我们的语言学习也是一样,孩子会经历非常久的沉默期,没有立竿见影成效时,父母不免焦虑怀疑。

通过下面两张图,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发现:

0-3岁的英语母语者的词汇量,增长一年仅有几百上千(图一)

但是在3岁后到青春期结束,迎来了指数级的爆发(图二)

图一

15-35月龄母语儿童月龄和口语词汇量关系

横坐标月龄,纵坐标口语词汇量

图二

3-73岁英语母语者年龄和词汇量关系

横坐标年龄,纵坐标词汇量(包括被动词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语言学习的1000小时定律:

孩子大概需要1000小时以上的有效听力输入才可以“厚积薄发”,打破沉默期。这个时长对母语孩子来说大概是在一年左右,对非母语孩子这个时间线则会拉得更长一点。

虽然战线拉得很长,但是,在这个阶段,只要方向正确,所做的一切都在为之后的爆发积蓄能量,只要静待花开就好。

一般在这个年龄段,孩子还没有入园。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家庭环境几乎就是学习语言的全部。

对这个阶段,我想再以启蒙侧重点不同,细分为两个时间段:0-2岁,2-4岁。

0-2岁:通过句式简单重复的低幼绘本等材料

带儿子积累200生活常用听力词汇

对于0-2岁的孩子,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外语几乎等同于母语。

虽然在孕后期孩子就开始逐渐形成区分母语和外语语音的能力,但对于初生的孩子来说,所有的语音都是未知和新奇的,区分母语或者外语中发音差异的能力还是相差无几的。

因为没有先入为主的观念,不管是“苹果”、“apple”、“pomme”在他的大脑中就是同一个事物的三个名字,和自己既叫“Kylin”,又可以叫“皓皓”,又可以叫“杨杨”并没有本质区别。所以对于学习外语,像混血家庭那样创造双语环境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但是很显然,对于大多数英语并非母语的父母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岁以前的孩子主要需要依赖和大人的互动学习语言,单纯从图片和视频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几乎还没有形成。

我曾经试图一天只对孩子说英语,像启蒙孩子母语会话那样一边进行日常活动,一边向他口头描述,结果发现以我的英语水平真的很难做到。

我非常敬佩能在这条路上坚持下来的妈妈们。作为一个懒人妈妈,这好像不太符合我的作风,所以直接放弃。

先说说阅读吧!简单重复,具有实际意义且具象的词汇是更重要的

我用不超过10册绘本,带儿子积累了不少常用词汇!

在这个阶段我所做的主要几件事是:

1. 放弃完整句式的输入,直接从单词积累入手。TPR教学法(名词靠实物对照,动词或短语靠动作演示)。

复盘一下我们学习母语的方式:我们其实并不会对着一个婴儿长篇累牍。

更多情况下,我们就算在说句子,对婴儿的表述也会不由自主变成:“快看,这是苹果(放慢的重音),红色(放慢的重音)的苹果。”

我们也很容易发现,对于刚刚学会说话的孩子来说,他们总是能先找到几个核心词汇,然后以颠三倒四的方式组合成句子。随着时间的推移才渐渐趋于完善。

所以,对于婴儿来说,这个阶段的语言输入,具有实际意义且具象的词汇是更重要的。在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抓大放小才是效率之道。

回到我家儿子的启蒙路,在这个阶段,我们经常阅读的英文童书其实应该没有超过10本,而且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孩子翻牌子了才会拿出来阅读。

但因为这个年纪孩子的特点,所以这一两年间每本基本都会重复很多很多遍。我家儿子是从小就同时引入的中英文童书,所以并不会对某个语言特别排斥。

在这个阶段我的经验之谈是:挑选句式简单重复,核心词汇较为丰富且清晰易懂,配图与核心词有显著联系的绘本。

这个阶段我们阅读的绘本中,最符合这个条件的主要有:

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卡尔爷爷的经典之作

和Brown Bear同系列的绘本,我们没有买,不过也推荐

内页��

同样是卡尔爷爷的 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内页��

由这两册绘本的内页就可以发现,这两本绘本共同的特点就是句式非常简单且重复,只替换掉其中某个或者几个关键词,配合生动有趣的图画,能让孩子很好的理解。

在阅读方法上,孩子会说话之前是父母朗读,会说话之后我们直接采用了父母朗读句子主干,到关键词停住让孩子接下去的方式。

另外我们还使用了 Usborne Lift-the-flap 系列的翻翻书。

除了这本Counting Book,还有同系列的Numbers, Shapes, Colours等几本内容比较低幼的。

Usborne的翻翻书系列几乎纯粹是游戏和单词书,给孩子解释过一遍后,孩子可以一边翻一边说单词当做游戏,不存在任何理解上的障碍。

除了推荐的这些,家里也有一些其他的英语童书和绘本,比如Usborne的Peep Inside系列,也会偶尔给孩子阅读,但是因为句式过于复杂,孩子兴趣寥寥,所以效果不好。

为了趣味性阅读一下没问题,但是这类书籍,没有在家中营造出真正的英文环境(包括语言背景和互动环境),不推荐作为英语主要学习资料使用。

凭借这以上推荐的几本书,在最初一两年的不断重复,再加上生活中的偶然积累,儿子很自然地学会了常用的数字,颜色,形状,动物,食物,星期几,常用动作,衣服这类单词。

播放英语儿歌作为背景音乐,带儿子“磨耳朵“

这一项我们基本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起来才放。

这个阶段的播放内容,不论是儿歌,故事,甚至英语新闻都可以,同样都是这个年纪孩子不能理解的内容,关键是语音语调一定要足够标准。

根据研究,6个月以下的儿童对于所有语音都有着很强的分辨能力,而这种能力在1岁之后会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对母语语音分辨能力的增强,负责分辨其他语音的大脑神经元的连接逐渐被削减。

因此,通过经常接触英语语音,保持分辨英语语音神经元的活性,在孩子的语音区分能力渐渐变弱之前把这个能力保留下来,可以提高英语接受度、提高发音的标准性,助推自然拼读的学习。

回忆一下年少时候看日本动漫的你们,是不是看了追了很多集以后渐渐也就熟悉了日语的语调,就算一句话也听不懂,一句话也不会说也能模仿个七七八八,并且能很好区分开日语和其他外语?

我们还参加过英语早教活动,不过这一点我觉得是非必须项

当时为了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同龄人和运动起来,所以报名了某吉姆的早教课。一周一次一小时的全英语早教,主要都在运动,英语输入不多,而且大多是复杂句子,对孩子来说也不能理解,对于英语的助益最多就是学会了几个动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在我看来,收获主要是早教的经历很好地锻炼了孩子和陌生人交往的能力,外教凑上来说英文也不会害怕,到了幼儿园没有分离焦虑,无缝适应。

那么总结一下,在2岁多一点的时候,哥哥的大致水平就是积累了100-200个左右的生活常用听力词汇,有较好的语感,不排斥英语。但是可能不能很好地区分中英文,所以那时候的语言表述一些情况下都会出现中英文夹杂的外企腔,类似这样:

2-4岁:放手让儿子听、看“巧虎”,SSS等儿歌童话片

入园前听力词汇从200扩充到1000,翻了5倍!

紧接着就是2-4岁,这个阶段儿子已经可以理解电视上的内容,不一定需要通过和真人的互动进行学习了。加之妹妹刚出生,我没有太多时间顾及哥哥,所以这个时期儿子主要是通过一些视听资料来学习英文。

和上个阶段有所不同的是,这个阶段的听力资料并不是纯粹为了锻炼音素区分,更是为了扩充孩子的听力词汇量,所以需要在孩子理解范围内挑选。

英语的听说读写其实是环环相扣的。我们之所以在孩子0-4岁的时候要听歌听绘本磨耳朵,归根结底目的是打通孩子的听力关,伴随着有效听力输入量的增加,孩子的听力词汇量也会随之爆发式增长。

只要出现某个词汇的次数足够,语境够多样,对这个词汇的记忆和理解就逐渐开始加深,被动词汇(能听懂的词汇)也就渐渐成为了主动词汇(能运用的词汇)。这时,孩子也就慢慢打破沉默期,说(自我表达)也就开始了。

在这个阶段的结尾,也就是儿子入园之前。大概达到的水平是,大约有800-1000的听力词汇量,能听懂不复杂的句子,口语可以将前期学到的简单句型替换单词,会唱很多儿歌,但是并没有Freetalk的能力,应该是已经有了1000小时的听力积累,足够打破沉默期了。

在这个阶段我的经验之谈是:虽然我们的整个进度比较佛系,也没有每天规定出必须学习英语的时间,但是其实在3-4年里完成1000小时的可理解输入是非常轻松的,平均下来一天45分钟-1小时就可以了。

我们用过的有:

1. 巧虎英语版ABC Island

因为给孩子定了台湾版中文巧虎,所以英语版的巧虎也选择了台湾版,没有和大陆版进行对比,不知道会不会有很大的差异。价格也不贵,4200元是新台币。

英文版分为 Let's Play 和 Let's Talk,两个阶段一共24期,每期包括:书,配套DVD,玩具和互动教具(点读笔,有声玩偶,卡片音乐钢琴等)。

Let's Play教材规划��

Let's Talk教材规划��

每期一个主题,主题很全面,每期大约有10多个词汇+几个简单句型。因为一月一期,所以小朋友特别期待,会经常问下一期什么时候才来。

为什么我会把巧虎放在第一位呢?

首先,视频因为有真人出演,可以和前一个阶段完美衔接。对于词汇使用了TPR教学法。台湾出品,所以面向的是亚洲非母语学习者,有相同文化语境,解释得非常清楚。

虽然每期视频时间不长,但是配套的玩具可以很好地在占孩子一天绝大多数的非屏幕时间帮助孩子巩固所学的词汇,寓教于乐且不需要父母插手。每月一期的形式非常有惊喜感,会让小朋友记挂而主动去翻看。

当然,巧虎完全可以用其他英文材料+父母自制的游戏替代掉,但是又要花时间又要动脑,我们还是选择了体系化的解决方案。

2. Super Simple Songs

在看巧虎的过程中,孩子大概又七七八八积累了几百个词汇,也学会了一些简单句型。我们就引入了大名鼎鼎的Super Simple Songs系列。

Super Simple Songs有配套的动画版,共200多集,涉及各个主题,可以巩固和扩充词汇量,是个不可多得的宝库。

因为前期已经有了几百词汇量+简单句型的积累,再加上歌曲的确Super Simple,大多和我前面推荐的绘本一样是重复的句型,配合动画孩子其实应该能理解大多数内容。

网址:https://supersimple.com/super-simple-songs/

我们的使用方法主要是平时的看视频时间,会给孩子播放 SSS 的动画,玩耍时间,基本上就当做背景音乐播放。

SSS的很多曲调其实非常洗脑,韵律感十足,所以不多久哥哥就可以一边玩一边跟着哼唱了,哼唱的时间久了,也会自己思量歌词,挑出来不会的单词问我们。

当时他比较喜欢的几首有 Baby Shark,Who took the cookie?,Walking in the Jungle,真的是非常魔性,大家可以去听听,作为成年人无聊的时候都会莫名其妙唱起来。

那么有人可能会问,既然和前一阶段的绘本类似,也是重复的句型,为何不从一开始就引入SSS。主要还是出于效率的考量,原因有以下三点:

1. 据统计,SSS中出现过的总词汇量达到2600多个,高频出现的词汇估摸也有上千个,没有一定的词汇基础,那么孩子一开始一定是一脸懵。父母就必然需要在听每首歌的时候对基本词汇进行解释,势必增大工作量。

2. 如果父母不解释,不求理解性输入的话,孩子虽然歌可能可以唱得溜,但是并不会带来语言水平的提升,充其量只是记住了一种语音的排列组合,一段时间不唱很快就会忘记了。

儿子两岁多的时候就很喜欢托马斯小火车的主题曲Thomas and His Friends,歌曲的曲调很快歌词也不简单,妈妈想跟上唱出来都有些难度。

但是儿子光靠反复听硬是记住背下来了,发音也很标准,我当时还觉得非常惊奇,但是问他意思一问三不知,不多久就全忘光了。

3. 因为是歌曲的关系,歌词很难听出重音、断句等,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基础和句型知识,孩子分不清楚句子的结构,可能会导致输入的效率受限。

3. 巴塔木儿歌Badanamu

这个系列的儿歌动画是小企鹅蹦迪,颜值即正义,非常可爱,这个系列里也会有初步的字母和自然拼读启蒙内容。

特别是里面有一集Pony Tail,极其魔性,每次孩子都是一边唱一边跟着跳。

3. 贝贝生活日记/蓝色小考拉/Penelope

这部动画片非常适合词汇量还不太够的小朋友,句型简单,每个小故事都很温柔,贴合幼童生活。

不论是语速还是难度,比小猪佩奇都要低一个档次,适合作为过渡。是我们开始看的第一部英语动画片。

4. 分级读物的预备级(海尼曼GK)

除了以上的听力材料,这段时期的阅读材料主要是加入了一些分级读物。分级读物主要用途是给孩子进行自主阅读练习的。

那时候相对还没有形成体系化理念,所以选择也盲目一点,入了好几套分级读物的预备级和第一级,主要有兰登,培生,海尼曼,牛津树,Usborne图书馆系列,I can Read系列,国家地理系列。(关于分级读物会在后面的年龄段再详细展开)

在这个阶段,孩子还没有能力自主阅读,作为以扩充词汇量为目标的书籍,在这几套分级里,我比较推荐海尼曼GK。句型非常基础,配图很多都是实物。

只可惜的是那个时候点读笔还不太发达,很多分级读物还需要亲自做点读包,做了一些我就嫌麻烦了,所以不是每本孩子都好好阅读过。现在应该不会再存在这个问题了。

其他的分级读本也有读过一些,不过就是兴趣导向,偶尔为之,不成体系。加上我实在是没精力一本一本给孩子读,在这个阶段,分级还派不上太大用处。

如果问为什么没有在0-2岁引入分级读物?主要还是因为分级读物会比卡尔爷爷的绘本枯燥呀~

哥哥2-4岁的两年里,老母亲每天的主要课题只是:怎么能一拖二活下去,有时候压根一整天也不会碰英语,所以其实这整个进度理论上来说是可以加快很多的。

Super Simple Songs 我也是由着孩子的性子去听,所以他总是会反反复复听那么几首,如果制定更好的计划的话,在这个阶段结束达到1500-2000听力词汇量,奠定自主阅读的基础,应该不是难事。

和同阶段的以英语为母语的孩子比较,可能词汇量的差距进一步的加大(英文母语的孩子3-4岁的听力词汇量大约在3500-4500)左右,不过关系不大,打好听说基础,迈入阅读阶段之后很快就可以追上。

4-5岁入园后:

继续扩充听力词汇,加入自然拼读,开启英文自主阅读

上幼儿园之前,儿子的英文大概在可以输出简单句子,但是复杂句子不论是听和说都不太行的水平。

所以,小班的第一步我们的策略还是继续扩大听力词汇,增强听力能力。

一方面,我们希望他在学校可以更多地吸收外教的语言。另一方面,我们也会在家中播放语言句式更为复杂的动画片。

动画片的选择因人而异主要宗旨就是:

将孩子感兴趣的动画片收集起来,然后按难度排序

怎么判断是不是适合孩子的动画片呢?很简单,打开电视放几分钟,如果孩子沉浸进去不可自拔,看完一集嚷着还要看下一集,那么就是对的动画片。不然,就过吧,水平到了兴趣没到的输入也是很低效的。

另外,如果孩子喜欢看的中文动画片有英文版也可以一试。虽然孩子的语言水平或许不足以理解英文,但是看过中文版了解故事大概之后再看英文版的,会有很显著的拔高作用。

我们这段时期看过的动画片有:

1. Peppa Pig 小猪佩奇

人尽皆知的一部经典动画片啦。因为从小就是小猪佩奇的迷弟,所以无缝接受了英文版的小猪佩奇。基本上每天都在循环播放,玩玩具的时候也不舍得关掉电视。

2. Ben&Holly's Little Kingdom 本和霍利的小王国

和小猪佩奇同样的画风,原班人马配音,喜欢佩奇的孩子一般也都喜欢这部。语言上会比佩奇更难一点,11分钟一集,也比佩奇长。

3. Peep and the Big Wide World 小鸟趣事多

一只没看到有翅膀的小鸟的故事,画风很简单。因为没有跟着孩子们一起看,所以不太明白他们喜欢的点在哪里。不过应该是很戳他们的,因为每次看起来他们都仿佛很能get这部动画片的笑点,一直嘎嘎嘎嘎狂笑。

4. Paw Patrol & Super Wings 汪汪队和超级飞侠

这两部放在一起讲,因为都是英雄小队帮助小朋友或者小伙伴解决问题的动画片。

中文版都是哥哥小时候喜欢看的动画片,但是英文版语言难度相对会高一点,相对前面几部动画片语速也会更快一点,但因为有了中文版的基础,所以哥哥也没什么压力地接受了。

5. Sid, the Scicence Kid 科学小子希德

因为这段时期,已经很明显发现哥哥的兴趣在科学了。所以也给哥哥选择了这部动画片。同样也是先看的中文版,看了几遍之后换成了英文版。虽然语言难度更大,专业词汇更多,但是了解一些科学原理以后,很多词汇对他来说也就慢慢构不成问题了

口语:幼儿园和家庭打配合,还可以带娃玩玩配音软件

在说的部分,哥哥会说英语,可以基本交流以后,我们一方面希望学校的双语环境能给他一些交流的机会;另一方面,平时放学回家有事也会用英语和他沟通一会。

这时,因为提问有了回应,不再是自言自语,所以对父母来说其实并不会那么困难。

自己的语法发音也不用特别在意,因为你对孩子的影响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你说英语的目的只是为了引出孩子的回答,给孩子更多思考和说话的机会。

如果说还是不知道该和孩子说什么,那么除了可以找上文我说的外教Free talk之外,还有一个App推荐给大家:《英语趣配音》

在小班快要结束的时候,和班级里的家长跟风玩了一阵子,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可以挑选喜欢的动画片,大人孩子各自挑选一个角色配音。下面是分享一个当时的配音作品:

因为这个年纪的孩子大多还没有开始学习阅读,无法按照字幕配音,所以都是听了原音后再模仿配音,可以锻炼孩子的记忆模仿能力,只要勤加练习,也可以提高主动输出能力。

于一个听力基本达标,刚开始输出却没有很好语言环境的孩子来说。如果父母没有英文对话时间或能力,我的建议是,保持日常听力输入,使用最经济实惠且有效的方式锻炼口语能力——在线和外国人直接free talk。

注意,不是有教材的在线外教英语课,不是有外教的蹦跳机构,是free talk。

Free talk主要目的就是让老师陪孩子聊天,天南海北随意聊,话题越广泛越好。如果你担心孩子可能会不知道说些什么,家长可以事先和老师沟通一下今天希望的聊天主题,或者让孩子拿一本家里喜欢的书和老师聊一聊。

当然,这是建立在听力词汇量很大(1000-1500个),已经开始输出的基础上。如果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先不要着急开始外教课哦,还是先练习听力吧!

读:

自然拼读:因为英语的发音和拼写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只要学会发音规则,就可以无缝将之前积累的听力词汇大批量地转化为阅读词汇,实现阅读上的快速进阶。而这个发音规则,就是我们现在经常看到的Phonics(自然拼读)。

和我们小时候学习的国际音标不同的是。我们学习国际音标,常常先从音素出发。学习某一个音素之后,再学习相应的字母组合。

而自然拼读则只要通过直接记忆字母和字母组合对应的发音就可以了,对于英语语音基础已经比较好的孩子来说,是更为直观和简易的方法。

那么有些妈妈还会问,除了Phonics,我还经常听到有人提起Sight Word,又是什么呢?

Sight Word直译是英语中的视觉词。我们最常用的Sight Word是美国学者E.W. Dolch经过分析和统计后整理出来的词汇表,涵盖了220个高频词和另外97个常用名词,大约占了生活读物中孩子会遇到的60-85%的单词。

为什么会叫视觉词呢,一是因为这些高频词会包括一些不符合拼读规则的词,如one,were等,需要整体认读;二是希望孩子们能在看到高频词的第一瞬间反映出来,才能提升阅读的熟练度。

Dolch 220 Sight Words List��

Dolch 95 Nouns list��

谈到读的部分

在小班一开始,我并没有很快地引入Phonics和Sight Word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孩子的还没有有意识地克服视觉恒常性的能力,可能会带来一些阅读障碍。

所谓视觉恒常性,指的是:物体的物理特性(大小、形状、颜色)受环境的影响而改变,但我们对物体的直觉经验却保持其固有的特征而不随之改变。简而言之,就是不论我们从何角度看苹果,对于我们,它总是一个苹果。

字母文字中,如“b”和“d”,“p“和“q”这类互为镜像的字母出现的频率则比较高,影响阅读的概率更大。除了阅读,写作中,这个年纪的孩子也很有可能会有镜像书写的现象。

哥哥小班上自己试着写单词Cake,四个字母有两个左右颠倒;妹妹目前这个年纪,也经常问我某个字母到底该往左勾还是往右勾

而能很清晰区分镜像字母的能力,一般在孩子5-6岁左右才会具备。

2. 孩子对于单词的拼读还没有任何概念。

举个例子,banana这个词,在当时哥哥的眼里就是一个整体。他没有把“banana”拆成“ba””na““na”三个音节的能力,也没有把“ba”这个音节拆成“b”音和“a”音进行拼读的意识。他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有意识的音素感知练习。

基于以上两点,我一直觉得,对于孩子来说,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是非常重要的。、

我想大部分妈妈应该都听说过双生子爬梯实验(美国心理学家赛格尔的一个实验,同卵双胞胎A和B学习爬梯,A比B早训练7周,训练时间超出3倍,却被B后来赶上,两人最后爬梯速度相似)。

提前或者延后学习某项知识并不重要,只有当孩子的大脑,心理和生理都有成熟准备的时候,对他们而言才是最有效率的。而这个成熟的时刻,可能需要家长通过细微的观察得出结论。

差不多在小班结束以后的暑假,我感觉孩子这两项能力都有很大的进步了,可以开始Sight Word和Phonics的学习。这两个部分基本是同时进行,不分先后的。

先说Sight Word:两个月完成所有常见词认读

因为儿子在之前的英语启蒙里已经有一些日常词汇的积累,所以大概花了1.5-2个月完成了所有Sight Words的认读(不要求他会拼写),每天5-10个,第二天复习旧的再学习新的,每周一个小复习,再配合分级读物日常巩固。

学习常见词,我们使用的资料有:

1. The Complete Book of Sight Words

一共包括220个单词,每课的练习主要是熟悉拼写和识别单词,比较单一,需要另外配合简单的读物边应用边巩固。

2. Smart Start Sight Words & High Frequency Words

这套主要包括两本,每本200个单词,2本共400个常用词,加上每课还会拓展几个常用名词,估计总单词量在500左右。

这两套书我们后面用的比较多的是这一套,原因是练习形式比较多样,而且和中文的四五快读这套教材形式有些相像,每课后面都会附上运用到这课词汇的小短文,加强应用能力,也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可以阅读的成就感。

每课配有相应小短文

这两本书比起来,我认为年龄比较小的孩子适合Complete Book,年龄比较大的孩子相对适合Smart Start。

3. Endless Reader

这是个App,主要是平时出门孩子无聊了就会看一看玩一玩,内容也是220个常用词。每个单词都有很神经质的小怪兽动画,小朋友经常一边狂笑不止,可以作为日常巩固使用。

除了这个App,也有非常多非常优秀的App可以选择,比如Learn Sight Words, Sight Words Flash Cards, Princesses Learn Sight Words等,大家可以酌情选择。

先说Sight Word:再两个月通关自然拼读

在进入在家正式学习拼读单词以前,儿子在小班的学习中学会了26个字母的写法和发音。所以我们的自然拼读学习跳过了最初的这一部分。

学习自然拼读,我们使用的资料有:

1. Alphablocks 和 Leap Frog

这两部是平时动画时间会拿出来看的拼读动画片。

不知道是不是我找到的Leap Frog集数不全,Alphablocks更为完整,会包括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也会教孩子辅音和元音音节如何拼读,我觉得可以用作引入教材前期的铺垫,给孩子一些基本的记忆和概念。

3. Oxford Phonics World

这套教材非常推荐,如果只买一套教材的话,一定要买这一套。一共有5本教材+配套练习。会字母发音的孩子可以直接跳过第一本,从第二本开始。这套教材有配套动画和App,我们主要靠App巩固,没有使用练习册。发音规则非常完全且每课都会教孩子一些常用的词语,也可以拓展词汇量。

配套App��

Phonics阶段我们也差不多是花了1.5-2个月的时间完成。

总体而言,Sight Words和Phonics可能是孩子英语学习之路上家长唯一需要花点力气的地方了。

总体而言,Sight Words和Phonics可能是孩子英语学习之路上家长唯一需要花点力气的地方了。

付出一点点努力,花一点点时间帮助孩子打通两个关卡也是非常值得的,可以带领孩子走上自主英语学习的快车道。

其他阅读:除了这两大英语学习的主题,再来介绍一下我们在小班一年里的阅读情况。

儿子因为已经实现了中文的自主阅读,所以在这一年里阅读了大量的中文绘本。他尤其喜欢的亲亲科学图书馆的科学小册子,配合Usborne的揭秘系列,大概给他埋下了科学的种子,让他之后可以对英文的non-fiction较快领悟。

英文方面,除了学校借回来的绘本,还会阅读一些上一篇提到的初阶分级读物,主要还是以亲子阅读或者点读笔阅读为主。直到小班末开始Phonics和Sight Words后,才开始让他试着自主阅读RAZ的A级和牛津树第一级作为巩固练习。

对于阅读的方式,很多人觉得亲子阅读多多益善,我非常认同。但是,父母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也受不了一遍又一遍口干舌燥地给孩子读同一个故事。所以,大多数时间,孩子是一边听音频一边看书或者用点读笔点读,孩子有要求的时候我也会陪他阅读。

我认为,父母在阅读中的作用,绝不仅仅是个点读机,而是一个领路人,可以在孩子阅读过程中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孩子进行思考,和孩子进行讨论,尽量更为高效运用时间。同时,孩子有疑问的时候,也可以带领他一起查阅一些资料,让他逐渐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写作了,在有牢固听说读的基础的情况下,写作几乎是顺理成章的。只要孩子有说的能力,有自然拼读能力,剩下的功课只是需要会写字母,然后用自然拼读的方法把自己脑海中的发音以字母组合的方式记录下来。

当然,最初期的写作一定是粗糙的,同样的发音可能有不同的字母组合方式,所以孩子对于单词的拼写必然是错误百出的。另外,语法的运用也不一定准确。但不用担心,这点会在之后的正规学习和大量的阅读下不断修正。

原标题:《8分心思, 2分力气!复旦二宝妈不急不缓,带娃6岁读到英文高章!》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