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浙江首创的特色小镇为何走红:对经济结构升级提供重要借鉴

澎湃新闻记者 徐益平
2017-03-29 14:12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2015年3月28日,李强出席梦想小镇开园仪式

3月28日,位于杭州余杭区的梦想小镇迎来启用两周年。

这个由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在担任浙江省长期间圈定并命名的特色小镇,是浙江特色小镇的“长子”和“头牌”,亦是“特色小镇”概念的起源之地。之后,特色小镇开始席卷浙江,并逐渐走红全国,成为当下中国经济寻求转型升级之道的突出亮点。

作为特色小镇的首创者,李强曾在一篇公开发表的署名文章中认为:“新常态下,浙江利用自身信息经济、块状经济、山水资源、历史人文等的独特优势,加快创建特色小镇,不仅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而且有利于破解经济结构转化和动力转换的现实难题,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大战略选择。”

中央财办主任刘鹤曾在调研浙江特色小镇建设时表示,浙江在特色小镇建设中高度重视学习国际惯例,善于研究经济规律;高度重视各地不同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形成了不同的比较优势;高度重视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高度尊重和重视发挥企业家在创新中的核心作用;高度重视以人为本,特别是新一代年轻人的能力不容小觑。

省长“点将”,梦想小镇“顺势”崛起

以互联网创业为特色的梦想小镇坐落于杭州余杭仓前,这个两年多前还是一片工地的区域,如今集聚了910多个创业项目、金融机构620余家、管理资本1350亿元、创业人才近8700人,与相距仅三四公里的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总部一道,已成为创业者心目中的两大圣地。

梦想小镇

梦想小镇的诞生,确实与阿里巴巴有一定“渊源”。

据知情人士透露,2014年8月13日,时任浙江省长李强致电时任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徐文光(现为浙江衢州市市长),提出在阿里巴巴周边划出一块区域,专门集聚互联网创业人才和风投资本,打造一个具有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功能的“互联网创业小镇”。

彼时,阿里巴巴即将于当年9月中旬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李强觉察到互联网创业即将进入“风口”,迫切需要一个载体“顺势”承接阿里巴巴上市后带来的人才与资本的外溢和裂变,成为信息经济发达的杭州打造“互联网创业之都”和“天使投资之城”又一个平台。

不久,杭州市与余杭区拿出了互联网创业小镇的初步方案。考虑到“这是一个让天下有创业梦想的年轻人实现梦想的地方”,李强将其定名为“梦想小镇”。浙江的特色小镇自此肇始,并逐渐升格为推动该省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决策和“主战场”。

2014年10月,李强在参观全国首个云计算产业生态小镇——杭州西湖区云栖小镇时说,浙江省有关部门和杭州要积极支持“云栖小镇”建设,“让杭州多一个美丽的特色小镇,天上多飘几朵创新‘彩云’”。这是李强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及“特色小镇”。

进入2015年,特色小镇建设更是进入“快车道”。当年初,“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被列入浙江《政府工作报告》的“2015年重点工作”。同年3月28日,梦想小镇启用,李强为其揭牌。5月,浙江发布《省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重点培育和规划建设1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1个月后,首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公布。
按照浙江省的规划,3年内,每个特色小镇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左右,所有特色小镇要建成3A级以上景区,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同时,在浙江的设计中,特色小镇建设是该省利用自身的信息经济、块状经济、山水资源、历史人文等优势,突破空间资源瓶颈、有效供给不足、高端要素聚合度不够和城乡二元结构,解开经济结构转化和增长动力转换难题的战略选择。

“这些创建中的特色小镇,既是一个个产业创新升级的发动机,又是一个个开放共享的众创空间;既处处展现江南水清地绿的秀美风光,又告别了传统工业区‘文化沙漠’现象,彰显了人文气质;既集聚了人才、资本、技术等高端要素,又能让这些要素充分协调,在适宜居住的空间里产生化学反应,释放创新动能。”2016年1月,李强在浙江省委机关刊物《今日浙江》上发表的题为《特色小镇是浙江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署名文章中写道,“可以说,在浙江众多特色小镇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一个个鲜活案例,贯穿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基层的探索与实践。”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浙江特色小镇的“模范生”梦想小镇,李强在浙江工作期间,曾11次前往考察。2016年6月30日,李强调任江苏省委书记,当年9月中旬,他率江苏省党政代表团赴浙江学习考察,其中一站即是与其有着深厚缘分的梦想小镇。据微信公号“余杭发布”透露,在第12次梦想小镇之行中,李强看到一片水稻田时,笑着说:“梦想小镇‘水稻渠成’(水到渠成)。”

李强的第12次梦想小镇之行

特色小镇从浙江红遍全国

发轫于浙江的特色小镇,从构思到在全国散作满天繁星,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

2015年9月上旬,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率队专程前往浙江调研宏观经济运行和特色小镇建设情况。

在考察了杭州余杭区梦想小镇、上城区山南基金小镇等几个特色小镇后,刘鹤指出,对特色小镇印象最深的,是处理好了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为企业创业提供条件,大胆“放水养鱼”,让企业家才能充分发挥,这对我国经济结构升级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刘鹤认为,浙江特色小镇建设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符合经济规律,注重形成满足市场需求的比较优势和供给能力,这是浙江“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精神的又一次体现。

他表示,中财办将继续探索、调研,深入总结特色小镇发展的情况以及取得的业绩,并积极推广。希望各地进一步发扬这种改革创新精神,推动中国顺利度过中等收入陷阱,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刘鹤调研浙江特色小镇

据“浙江在线”报道,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浙江时,对特色小镇给予充分肯定;在当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他“大段讲述”特色小镇,梦想小镇、云栖小镇、黄酒小镇等被一一点到;12月下旬,他又在中央财办《浙江特色小镇调研报告》上作重要批示。

进入2016年,特色小镇建设热逐渐席卷全国。

当年2月25日,国家发改委举行新闻发布会,重点推介了浙江的特色小镇,杭州的云栖小镇成为特色小镇的典型案例。

随后,广东、江苏、河北、贵州、福建等地政府相继出台推进特色小镇发展的相关指导意见。而作为起源地的浙江,其特色小镇也成为了外省书记、省长率领的党政代表团的“取经”重点。

2016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这标志着特色小镇正式在全国推广。紧接着,住建部公布了127个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去年10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被称为特色小镇建设“路线图”的《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这份长达4000余字的《意见》表示,要把加快建设美丽特色小(城)镇作为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借鉴浙江等地采取创建制培育特色小镇的经验,努力打造一批新兴产业集聚、传统产业升级、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的美丽特色小(城)镇。

去年12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对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的通报》,推荐了32项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发现的地方典型经验做法,要求各省市区政府学习借鉴,其中,浙江的“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打造新型产业集聚区”在列。

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特色小镇”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要“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

为什么是浙江?

改革开放近40年来,作为中国最具民间活力和“特别能创业”的省份,浙江创造的经验不胜枚举,特色小镇无疑是最新一例。中央财办主任刘鹤调研浙江特色小镇时曾表示,浙江历来敢闯敢试,在经济发展的多个关键时期率先创造了新的发展模式,特色小镇充分体现了改革创新的精神。

特色小镇在浙江率先诞生并非偶然。在全面总结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特色小镇是浙江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一文中,在浙江工作了整整40年、深谙“民营经济大省”优势与不足的李强曾连用4个“破解”详细阐述了“小镇经济”之于浙江的必然性。

他认为,特色小镇是破解浙江空间资源瓶颈的重要抓手,符合生产力布局优化规律;是破解浙江有效供给不足的重要抓手,符合产业结构演化规律;是破解浙江高端要素聚合度不够的重要抓手,符合创业生态进化规律;是破解浙江城乡二元结构、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符合人的城市化规律。

“特色小镇顺应了发展规律、适应了发展趋势,使得浙江人‘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精神再次喷涌而出。”李强说,“小镇经济”日新月异,“镇小能量大,创新故事多;镇小梦想大,引领新常态。”

杭州云栖小镇

可以说,正是因为基于省情、尊重规律、立足产业,杜绝运动式地凭空规划和打造“政绩小镇”,浙江的特色小镇才慢慢地从“一枝独秀”走向“百花齐放”,成为承载传统产业转型和培育新兴产业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崭新平台。

对于特色小镇建设中的误区,李强在《特色小镇是浙江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中表示,特色小镇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首先,产业定位不能“大而全”,力求“特而强”。“产业选择决定小镇未来,必须紧扣产业升级趋势,锁定产业主攻方向,构筑产业创新高地。定位突出‘独特’。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产业特色是重中之重。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是小镇建设的关键所在”。

其次,功能叠加不能“散而弱”,力求“聚而合”。“要深挖、延伸、融合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避免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真正产生叠加效应、推进融合发展”。

再次,建设形态不能“大而广”,力求“精而美”。“求精,不贪大。小,就是集约集成;小,就是精益求精。根据地形地貌,做好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确定小镇风格,建设‘高颜值’小镇”。

最后,制度供给不能“老而僵”,力求“活而新”。“特色小镇的建设,不能沿用老思路、老办法,必须在探索中实践、在创新中完善。改革突出‘试验’。政策突出‘个性’”。

“特色小镇是浙江的积极探索,始于改革创新,也只能成于改革创新,一定要摒弃行政化的思维定势、路径依赖和体制束缚,用改革与创新的精神推进规划、建设和运营,大胆探索,大胆试验,走出新路。”李强在文中表示。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