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民日报评论:以人民的名义,是反腐的动力更是反腐的意义
人民日报评论部微信公号3月30日消息,骑自行车上班,在陈旧简陋的家中吃炸酱面,每个月给乡下老母亲汇300元的生活费;然而在另一处隐秘的豪宅,壁柜里、床上、冰箱里,却塞满了一沓一沓的现金,总数超过2.3亿元……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一开篇,就为我们勾勒了这样一个腐败官员的“两面人生”。贪腐之巨,伪装之深,前后之变,通过电视语言得以呈现,让人尤觉震撼。

电视剧中触目惊心的反腐画面,正是惊心动魄的反腐败斗争的艺术再现。在调查武长顺案件期间,举报人到中纪委接受约谈,为避免被打击报复,一路竟换了三次车牌;白恩培放任妻子搞权钱交易,事发后,仅仅清理从白家查获的红木、翡翠、玉石等藏品,办案人员就花了十几天时间;某副市长贪腐金额高达6.44亿,而该省最贫困的9个县一年的财政收入加起来才只有6.07亿元……腐败分子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惊人的腐败事件,正如编剧周梅森所言,“远远超出了一个作家的想象”。立足于这样的反腐实践的影视剧,可以让观众对“反腐内幕”有更多了解,也有助于更好地营造反腐的社会氛围。

如今,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推进,人们对反腐的认识也在不断改变。“老虎”“苍蝇”一锅端,让反腐败只是一阵风、走走过场等观点不攻自破;以人民的名义,对侵蚀百姓利益之举坚决打击,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及其家人意识到,清廉是最好的“护身符”,经常扯袖子、咬耳朵、敲警钟才能“治未病”。朱明国承认,“这一步迈出去之后,你没有外力的强制和组织上的干预,靠个人不容易停下来”。从这样的意义上讲,反腐是紧箍,更是保护。雷霆的行动、认识的转变,帮助我们清理劣币驱除良币的政治生态,为党增添了无穷生机和活力。正如周梅森所说,“改善土壤,改变政治生态,理顺关系,让能干的人得以发挥,让正气得以张扬”。
反腐败永远在路上。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要真正实现“不能腐”和“不想腐”,还要依靠制度建设和信仰建设继续推进。“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对于我们这个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来说,反腐败永远没有剧终。以人民的名义,是反腐的动力,更是反腐的意义。
(原题为《以人民的名义,将反腐进行到底》)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3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