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只会对着星星表白?格局小了。

2022-02-03 20: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意外艺术 ,作者Cai

意外艺术.

艺术入门第一站,你比你想象中懂艺术。

本文受权转载自“意外艺术”,id:yiwai11

你有多久没有抬头看星星了?

每当天气不错的时候,一句“兄弟姐妹们!今晚的星星太好看了!”总能炸出一大群奔向阳台看星空的小伙伴。

“外面星星真的很多!你看有的还在发光呢!”

▲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网友拍摄的星星

其实不光咱们喜欢看星星,古人也喜欢,而且他们还钻研出了一些看星星的浪漫方法。

古人看星星的时候,并不只是抬头静静地观赏它们,而是把自己的想象力揉进了星星的命名工作中。

比如你看到发着红光的火星,会给它取一个什么样的别名呢?

▲ 火星 图片来源网络

古人叫它“荧惑”。不仅因为它“荧荧似火”,更有意思的是,这颗星啊,还是个爱四处瞎逛、位置移动飞快的 “迷惑”存在。

古人还给“金星”取了多个“艺名”。《小雅·大东》里说,“东有启明,西有长庚”。如果金星早上在东边,得用“启明”叫它,如果傍晚在西边,就得改口叫“长庚”。

▲ 金星 图片来源网络

不知道你还记得苏轼诗中的“西北望,射天狼”吗?诗句中所说的“天狼”是恒星里头最亮的那颗。

你看,它浑身散发着蓝白光,是不是还有点高冷男神的范儿。不过,在古人的印象里,这是一颗有着侵略意图的邪恶星星。

▲ 天狼星 图片来源网络

古人畏惧它,可又想打败它,所以在“天狼”的东南方向找了一把“弓箭”(弧矢星宫),试图让它盯着“天狼”不要轻举妄动。

▲ 弧矢星宫对着天狼星 图片来源网络

但是古人的浪漫还不止停留在给星星取名上。他们的浪漫持续进阶,甚至把星星搬到了画上。

你看这幅西安交通大学校内的汉代墓室天文图,上面画着“二十八星宿”。

▲ 西安交通大学纪录片《千年回响》

“宿”就是休息的地方。古人把沿着黄道、赤道附近的星星,分为二十八宿。

就像天上的星星群组成了一栋栋宿舍楼,又因为这些星星们离太阳、月亮和五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很近,所以看起来像是这几位的专属二十八处休息区。

一般我们看星宿只会觉得它们是星星的集合体而已,但在这幅图里,它们是会“动”的:

比如这里有只竖着尖尖角的“猫头鹰”,它叫觜(用来标注星座时读zī)宿。

虽然面部壁画已经脱落,看不到它的表情,但是想想这个翘起来的角,还是有种莫名的可爱在里头。

▲ 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虚拟展馆 觜宿

还有这边,担架里装着一只死去的、有角有斑点的鬼宿,由一前一后两个人拉着向远处走去。

明明扛的也是个怪物,但这两人感觉有些平静,不知道是被吓懵了还是真的“勇士”。

▲ 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虚拟展馆 鬼宿

仰望星空,古人用自己的不羁想象把相距千里的星星,描绘成一个个有故事的存在。

古人的浪漫还远超我们的想象。他们甚至整出了一个3D立体星图,就是这个乾隆年间的金嵌珍珠天球仪。

▲ 金嵌珍珠天球仪 故宫博物院 藏

天球仪通体都是黄金做的。先来看它的底座部分,纹路是翻涌着的海浪。目光往上,有九条龙裹浪盘绕,它们通力擎住了一个大球。

▲ 金嵌珍珠天球仪(局部) 图片来源网络

当你凑近看这个大球的时候,能清楚看到上面镶嵌着数千颗珍珠。

它们可是象征着空中的点点繁星。大小不一的珍珠代表着星星的亮度,像织女、天狼等等这样的亮星,珍珠就会大颗一点。

▲ 图片来源:杨鸣涛

《清乾隆“金嵌珍珠天球仪”的天文学研究》

你看这珍珠的光芒加上球体自身的光亮,有没有被这立体星河闪到了。古人的建模能力实在是太强了,简直高质量地复刻了他们想象中的星空。

▲ 《国家宝藏·展演季》

金嵌珍珠天球仪不单单外观华丽,球体里头还藏着一些小机关。一旦到了特定时间点,它就会奏乐播报时间,称得上是一个超顶配版本的闹钟。

此外,它还装了发条。你可以想象一下,当给天球仪上了发条之后,它还会转起来,流动的星河将近在眼前。

而且球上还标明了二十四节气,也有代表着赤道圈、地平圈和子午圈的圆环。

所有的精巧设计,让人浮想万千,古人是不是想要把那时的所有天文发现都放在这颗球上。

▲ 《国家宝藏》

这个天球仪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从“宇宙视角”看星星的体验。看它的时候,我们如同置身穹顶之外。

我们不但能看到星星,仿佛还能看到站在星空之下仰望的人们。

从给星星取名,再到把它们画下来,甚至是给满天星河“3D建模”,在看星星这件事上,不夸张地说古人们是使尽了浑身解数,只为了离星星近一点,再近一点。

我们现在可以靠发达的科技技术探索星河,但古时候没有高清望远镜,时不时又有天灾人祸,甚至更早时连温饱都是个问题,在那样糟糕的条件下,为什么古人还愿意花这么多心思在看星星这件事上呢?

其实古人看星星不光是为了浪漫,更重要的是为了活着。

星象的变化跟天气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

平民百姓看星星,是因为它们会影响到自己什么时候要下地、什么时候要播种。他们看星星更多是为了把握住自己吃饭的家伙什儿。

▲ (清)焦秉贞 《耕织图》局部

同时古人相信“天人感应”的理念。《周易》中有记载,天象可以预测人的吉凶祸福和事件的进展。就像我们上面所说的火星,“荧惑守心”,火星在心宿附近转悠就是不太吉利的征兆(虽然在今天看来并无科学依据)。

但更多的时候,是在星象变化的指示下,古人们掌握了农耕的最佳时机,得以解决温饱问题,也继续探索着更多全新的观星方式。

星空之下,他们以各种浪漫的方式宣告:

我们不仅要活着,还要更好地活着。

小时候,每次一到团圆佳节,看着星星月亮,总能想起“玉兔捣药”、“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

那是千年前古人们在看星空时留下的无垠浪漫想象。

▲ 纪录片《飞吧 嫦娥》

而千年以后,“嫦娥工程”奔月,开启了中国航天的探月征程。“鹊桥”是我国的中继通信卫星,“北斗”成了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天宫”的出现,让中国载人空间站从此拥有了姓名…

当那些想象照进了现实,古人的浪漫得以延续,书写至今。

▲ 图片来源网络

我们想出了各种方式,想要看清那满天繁星,但换个角度想想,我们追寻美好和探索未知的过程,其实都有这些星星们一路见证着。

我们与古人,就在这星河之下,即使相隔千年,仍感受到彼此心跳的火热。

等一个天晴的夜晚,就一起出去看星星吧!

参考资料:

1、《清乾隆“金嵌珍珠天球仪”的天文学研究》杨鸣涛

2.《仰望星空 追踪日月星辰——从中国古代对空间的观测与探索说起》倪伟波

3.《〈史记·天官书〉星象(续完)——天人合一的幻想基准》伊世同

作者:Cai

来源:意外艺术(id:yiwai11)

原标题:《只会对着星星表白?格局小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